| 
 新書推薦: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 內容簡介: |   
          | 这是国内能够系统阐述创新生态集成服务的一本专著,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以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以中关村国家高新自主示范区创新高地建设为背景,以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为主线,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极具中关村特色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共成长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历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阐述了创新生态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应科技服务的类型、布局关键维度以及集成服务模式。中篇描绘了中关村发展集团在长期服务中关村过程中探索走过的“国有资本驱动科技创新”的集成服务之路。下篇呈现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服务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  
         
          | 關於作者: |   
          | 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自成立以来,集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始终秉持“以创新创业主体为中心、与创新创业主体共成长”企业宗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着力完善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共性技术、园区运营等主营业务,竭诚为科技创新提供普惠、精准、集成服务。 集团立足中关村,构建起国内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服务网络,携手创新创业主体共同打造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  
         
          | 目錄: |   
          | 上篇 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生态集成服务
 第一章 创新生态:创新“土壤”和“源泉”
 1.1 在创新生态的土壤中孕育工业革命跃迁
 1.2 生态理论观重塑创新规律认知
 1.3 产业创新生态构建四步骤:抓点、连线、成面、组网
 1.4 全方位政策体系助力创新生态培育
 第二章 集成服务:集成式科技服务促进创新生态发展
 2.1“科技地产”“孵化器”“创业金融”是推动创新生态发展的三类典型科技服务
 2.2 技术创新和技术溢出是集成服务模式的关键链条
 2.3 “科技地产+孵化器+创业金融”三类集成服务模式
 中篇
 中关村发展集团“国有资本驱动科技创新”的集成服务之路
 第三章 创业之始:在首都创新生态建设中做“政府想做不能做”“市场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
 3.1 以产业投资为主线,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3.2 以园区发展为基础,强化高精尖产业聚集效应
 3.3 以科技金融为突破,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章 茁壮成长:以创新创业主体为中心,与创新创业主体共成长
 4.1 做大科技金融服务,布局设立中国科技融资租赁“第一股”
 4.2 做强园区产业组织运营,“一园、一基金、一平台”布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4.3 做深区域合作业务,“一司、一金、一谷”辐射京外打造类中关村生态
 4.4 做实国际科创服务,“创新中心+创新基金”布局海外协同创新网络
 第五章 风华正茂:打造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集成服务体系
 5.1 抢抓机遇,布局科技服务板块塑造未来智能化发展新格局
 5.2 深耕不懈,助推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开放创新交流平台
 5.3 创新破题,构筑科技园区创新典范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5.4 成人达己,塑造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引领未来科创与发展
 第六章 价值观:打造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六个坚持”
 6.1 坚持对标对表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
 6.2 坚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找准自身定位
 6.3 坚持以双创主体为中心
 6.4 坚持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
 6.5 坚持“四位一体”价值理念
 6.6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七章 方法论:经营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五个招式”
 7.1 第一式:强化服务能力,打造有“生态效应”的服务模式
 7.2 第二式:积累服务资源,构建有“圈层架构”的业务体系
 7.3 第三式:提升服务黏性,形成能“降维打击”的竞争优势
 7.4 第四式:创造服务价值,实现能“领先半步”的战略节奏
 7.5 第五式:营造服务文化,培育愿“成人达已”的事业情怀
 中关村发展集团服务高精尖产业典型案例
 第八章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电子心脏
 8.1 来时路:美国引领集成电路产业,中国激流勇进
 8.2 向何行:产业图谱透视集成电路产业“四高”特征及趋势
 8.3 中发展创新生态服务“三板斧”促IC设计产业首都汇聚
 8.4 集成电路投资布局案例1:中芯北方
 8.5 集成电路投资布局案例2:安集微电子
 8.6 构建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集成电路专业服务体系
 第九章 人工智能产业:智慧大脑
 9.1 来时路:技术创新、应用升级,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新时代
 9.2 向何行:算力需求迫切,AI多模态+场景融合创新
 9.3 携手生态伙伴“筑巢引凤”:吸引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奔涌而来
 第十章 医疗器械产业:健康科技
 10.1 来时路: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医疗器械产业步入新阶段
 10.2 向何行:国产替代加速变革,医工融合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10.3 全周期产业服务:中发展特色服务汇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资源
 第十一章 智能制造产业:数字锻造
 11.1 来时路:世界各国均关注智能制造产业,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11.2 向何行: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大,传统生产模式面临变革.
 11.3 集成为核,中发展以“空间+场景”促进智能制造产业要素快速集聚
 11.4 以场景创新促产业创新,中发展以“场景出题”邀企业共同打造创新与活跃的产业氛围
 第十二章 生物医药产业:生命革新
 12.1 来时路:生物医药产业欧美技术主导,中国崭露头角
 12.2 向何行:我国迅速崛起,创新生态与数字化技术推动产业变革
 12.3 精准配置,中发展按生物医药产业需求配置创新服务资源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按首字母排序)
 思维导图
 |  
         
          | 內容試閱: |   
          |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对国家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配置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长期服务于中关村国家高新自主示范区,推动中关村创新生态在海内外形成突破、示范、引领效应,在先行先试改革、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领跑,探索出一条“国有资本驱动科技创新”的中关村之路,其中以创新生态集成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对全国各地的创新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2010年成立,中发展就围绕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开始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其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和资料。2022年,在宣鸿同志的大力推动下,以中发展博士后龚洋冉同志入站开展研究工作为契机,中发展战略管理部联合资本运营部、人力资源部牵头组建了课题组,并邀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关村产业研究院等机构作为智力支撑,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了关于中发展创新生态集成服务的研究工作,采取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大量内部资料,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中发展多年来从事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工作,在课题报告、期刊论文等多种成果的基础上,编著形成本书。
 本书可以看作关于培育创新生态、开展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工作的“备忘录”。主要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阐述了创新生态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应科技服务的类型、业务布局的关键维度以及集成服务模式;中篇描绘了中发展在长期服务中关村过程中探索走过的“国有资本驱动科技创新”的集成服务之路;下篇呈现了中发展作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服务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中关村特色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共同成长的逻辑和历程。这也使得本书的观点和结论有着广泛的读者受众-可以帮助科技服务从业者了解集成服务模式及其背后的经营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帮助科技创业者熟悉中关村的创新生态以及中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专业服务的子公司;可以帮助科技创新政策制定者谋划属地培育创新生态的顶层设计方案。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发展领导、集团总部各部室、各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潘文卿教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如无特殊说明,本书中关于中关村发展集团及其子企业的素材、案例和数据均来自《中关村发展集团志(2010-2020)》和历年《中关村发展集团年鉴》。考虑到科技创新工作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本书的观点和结论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