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人生舍弃清单 》 售價:HK$ 65.9 ![]() 《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94.6 ![]()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售價:HK$ 72.6 ![]() 《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售價:HK$ 153.8 ![]() 《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售價:HK$ 171.6 ![]() 《 民国教育的记忆与重构 》 售價:HK$ 151.8 ![]() 《 点亮自然 》 售價:HK$ 108.9 ![]()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 售價:HK$ 129.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基于“新唯物主义”的视角多维度地呈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通过深耕马克思哲学文本,对一系列关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入研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论域、主题和变革逻辑。基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阐释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重大变革意蕴:克服了耽于“解释世界”的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将哲学改造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历史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域的开启奠定了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石。本书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哲学的内容和实质的理解,也有利于新时代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 關於作者: |
| 聂海杰,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在CSSCI来源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多项,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
| 目錄: |
|
引言
第一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 一 古希腊时代对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奠基 (一)泰勒斯的“水本原说”的形而上学意蕴 (二)柏拉图“理念论”对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筹划 二 经验论和唯理论:西方哲学的近代化形态 (一)经验论和唯理论对于柏拉图主义问题的转化 (二)西方哲学近代化的逻辑进程 (三)休谟怀疑论与西方哲学近代化的终局 (四)法国唯物论对西方哲学近代化固有矛盾的暴露 三 作为柏拉图主义完成形态的德国古典哲学 (一)应对“休谟问题”: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国曲进”理论旨趣 (二)费希特、谢林对于“康德形而上学疑难”的求解 (三)黑格尔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态 四 传统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维度缺失 第二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论域的开启 一 “法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先验疑难 (一)马克思触及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弊病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接受和转化 二 自我意识哲学批判及其效应 (一)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和而不同 (二)勘察“自我意识哲学观”的限度 (三)“世界的哲学化”就是“哲学的世界化” 三 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崭新论域 第三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主题的确立 一 探求哲学与政治的联盟 (一)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二律背反 (二)马克思哲学理论建制的初步阐发 (三)物质利益疑难对马克思哲思逻辑的丰富 二 马克思哲学观的双重转变 (一)哲学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 (二)马克思哲学观双重转变的实质 三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主题 第四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逻辑的深化 一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一)《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研究主题 (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三个维度 二 犹太人问题的深层破解及其共产主义解答 (一)“犹太人问题”凸显的解放限度及其困境 (二)消灭私有制与犹太人问题的彻底破解 三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统一 (一)哲学作为“此岸世界”的真理 (二)哲学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 第五章 马克思对旧哲学理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 一 市民社会解剖奠定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基 (一)“市民社会”相关范畴分析 (二)市民社会的颠倒本性及其克服 (三)市民社会的矛盾本质及其辩证扬弃 二 市民社会解剖的深入及对唯心史观的清理 (一)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哲思逻辑的飞跃 (二)祛除“神圣家族”实践观的思辨性 (三)瓦解“神圣家族”构造世界的认识论基础 第六章 旧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一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成果凝结 (一)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实践变革的要旨 (二)意识形态批判对阶级统治及其幻象的打破 (三)旧哲学的终结与“改变世界”哲学的确立 二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第七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唯物主义批判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一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颠倒性 (一)破除“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颠倒特性 二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迷误 (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科学阐释 三 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一)消灭阶级统治的共产主义道路 (二)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三)作为有机体的共产主义社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