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140.8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75.9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 內容簡介: |   
          | 1.完善修正了 ”诊断学”的概念,明确提出了”诊断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拓展了”诊断学”的内容与范围,调整了”诊断学”的定位,更加突出了”诊断学”的综合性特色和重要性。2.在病史采集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完善了病史采集的方法、用病史采集取代问诊。3.在体格检查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简化或/和删除了体检操作手法。4.为了保持”诊断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教程包含了临床应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和技术,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内镜检查、肺功能检查与血气分析、胃肠动力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这些检查只阐释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叙述检查方法,使医师达到会临床应用为目的。5.本教程中增加了临床实践过程中查房、病历讨论等环节的要求和方法。6.本教程明确提出培养医师的综合临床能力是诊断学的重要任务,并初步提出了8条临床综合能力作为临床医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  
         
          | 目錄: |   
          | 绪论/1 第一篇病史与病史采集
 第一章概论/6
 第一节病史的重要性/6
 第二节病史采集的要求/6
 第二章病史采集的方法与注意的问题/7
 第一节病史采集的方法/7
 第二节病史采集应注意的问题/8
 第三章病史采集的内容/9
 第二篇症状学与症状诊断
 第一章症状与症状学/12
 第一节症状的概念/12
 第二节症状学的概念/12
 第二章症状诊断/13
 第一节症状诊断的概念/13
 第二节症状诊断应注意的问题/13
 第三章临床常见症状/15
 第一节发热/15
 第二节头痛/19
 第三节胸痛/22
 第四节呼吸困难/24
 第五节皮肤黏膜出血/27
 第六节腹痛/29
 第七节消化道出血/31
 第八节腹泻与便秘/35
 第九节排尿异常/39
 第十节意识障碍/42
 第三篇体征学与检体诊断
 第一章体征与体征学/48
 第二章检体诊断/48
 第一节检体诊断的概念/48
 第二节检体诊断的要求与应注意的问题/48
 第三章全身系统查体/49
 第一节全身系统查体的重要性/49
 第二节全身系统查体的基本要求/49
 第三节全身系统查体的基本项目/50
 第四节全身系统查体的几种情况/53
 第四章临床常见的体征/55
 第一节巩膜黄染/55
 第二节淋巴结肿大/58
 第三节胸腔积液/60
 第四节气胸/61
 第五节肺部啰音/62
 第六节心脏杂音/64
 第七节肝肿大/72
 第八节脾肿大/78
 第九节腹部包块/79
 第十节腹腔积液/82
 第十一节肢体瘫痪/85
 第四篇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一章肺功能与动脉血气的临床应用/90
 第一节肺功能的临床应用/90
 第二节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122
 第二章电生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29
 第一节心电生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29
 第二节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评价/241
 第三节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评价/254
 第四节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和评价/258
 第三章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262
 第一节胃镜检查/262
 第二节结肠镜检查/267
 第三节小肠镜检查/271
 第四节胶囊内镜检查/273
 第五节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275
 第六节超声内镜检查/277
 第四章胃肠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279
 第一节食管动力检查的临床应用/279
 第二节胃动力检查的临床应用/284
 第三节结肠动力检查的临床应用/286
 第四节肛门直肠检查的临床应用/287
 第五节奥迪括约肌测压的临床应用/288
 第五章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289
 第一节临床一般检验的临床应用/289
 第二节白细胞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312
 第三节红细胞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应用/327
 第四节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343
 第五节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372
 第六节肝、胆、胰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389
 第七节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08
 第八节糖代谢紊乱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16
 第九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23
 第十节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40
 第十一节内分泌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49
 第十二节骨代谢紊乱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69
 第十三节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478
 第十四节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应用/492
 第十五节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508
 第十六节器官与干细胞移植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应用/517
 第十七节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应用/526
 第十八节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532
 第十九节输血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应用/547
 第二十节遗传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与产前诊断/554
 第二十一节即时检验的应用/570
 第二十二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应用/582
 第六章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593
 第一节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593
 第二节超声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608
 第七章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640
 第一节病理学检查概论/640
 第二节经典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642
 第三节病理学检查实验室常规技术及临床应用/645
 第四节病理学检查新技术及临床应用/660
 第五篇临床诊断思维
 第一章概述/674
 第二章诊断思维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74
 第三章诊断思维常用的几种方法/675
 第四章诊断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76
 第五章循证医学在诊断学中的应用/677
 第一节循证医学对诊断学的作用与价值/677
 第二节从症状到诊断的循证医学指导/679
 第三节诊断学的循证实践/683
 第四节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687
 第五节循证医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691
 第六篇疾病诊断
 第一章疾病诊断的三个要素/694
 第二章疾病诊断程序/694
 第三章疾病诊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696
 第四章诊断疾病常用的几种方法/696
 第五章临床诊断失误的常见原因/697
 第六章心理精神障碍的诊断/698
 第一节心理精神障碍诊断的特点/698
 第二节精神现状检查技术与内容/699
 第三节常用心理评定量表及其应用/700
 第四节心理精神障碍的诊断思维/702
 第七章男科疾病的诊断/703
 第一节男科疾病病史采集及查体/703
 第二节男科常见实验室检查/704
 第三节男科影像学检查/706
 第四节男科内镜检查/708
 第八章儿科疾病的诊断/709
 第一节概述/709
 第二节儿童的年龄分期及保健特点/709
 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规律/711
 第四节儿科疾病的诊断特点/711
 第九章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714
 第十章急危重症的诊断/723
 第七篇医疗文书
 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729
 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730
 第一节住院病历/731
 第二节门诊病历/739
 第三节病程记录/742
 第四节特殊诊疗知情同意书/743
 第八篇临床医师综合能力
 第一章概述/746
 第二章体现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能力/746
 第三章持续学习能力/747
 第四章医患沟通能力/749
 第一节医患沟通的含义/749
 第二节医患沟通能力的构建基础/750
 第三节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技巧/752
 第五章临床思维与批判思维能力/754
 第一节临床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含义/754
 第二节临床思维的构建基础/755
 第三节临床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57
 第六章疾病防治能力/758
 第七章熟练规范地完成临床常规工作与常用操作技术的能力/762
 第八章教学与科研的能力/763
 第九章保障医疗安全的能力/766
 第一节医疗安全的含义/766
 第二节医疗安全主体保障医疗安全的责任/767
 第三节医务人员保障医疗安全的能力培养/770
 第九篇临床诊断常用参考数值
 第一章检体诊断常用参考数值与指标/774
 第二章肺功能与血气分析常用参考数值/780
 第一节常用肺功能参数/780
 第二节动脉血气/781
 第三章心电生理学检查常用参考数值/782
 第四章放射影像学常用参考数值/843
 第五章超声影像学常用参考数值/847
 第六章实验诊断常用参考数值/853
 参考文献/857
 中英文对照/863
 |  
         
          | 內容試閱: |   
          | “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对于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于医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诊断学”也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在本科生学习《诊断学》教材结束后,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过程中。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协助下,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国内有关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有关专家教授编写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医师培训(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全科医师培训)等“诊断学”持续学习的试用教材和参考书。本教材属于“诊断学”范畴,但又不同于“诊断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定名为“临床诊断学高级教程”,供大家进一步持续深入学习“诊断学”的有关知识。
 全书共分九篇,在编写过程中,要求体现以诊断思维为主导,诊断行为为基础,努力提高诊断艺术和水平的编写思路;要求突出培养医师临床综合能力为目的,要求以诊断技术方法的应用和评价为重点;提倡更多地阐述临床具有应用价值的优化组合检查方法。
 由于编委来自国内不同的高等学校,专业各不相同,思维必有差异,文笔也各有特色,本书的疏漏、不足乃至错误之处难以避免,敬请各位读者、广大医师及应用本书的专家教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不胜感激!
 潘祥林
 2022 年1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