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初步 》 售價:HK$ 49.5 ![]() 《 北京城史记 明代卷 》 售價:HK$ 151.8 ![]() 《 懂得:影响你一生的DISC识人术(修订版) 》 售價:HK$ 74.8 ![]() 《 ROS 2机器人操作系统与Gazebo机器人仿真(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 JOLT效应:攻克客户的犹豫不决 》 售價:HK$ 86.9 ![]()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8版) 》 售價:HK$ 151.8 ![]() 《 是药非药 : 原来本草这么有趣 》 售價:HK$ 64.9 ![]() 《 图解计算机网络:Internet、移动通信与云计算 》 售價:HK$ 65.5 |
| 編輯推薦: |
|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研究的全新力作;将目光聚焦于人,深入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充分揭示出抗战的艰巨复杂性;运用地方档案馆史料,勾勒出抗日战争时期青岛市伪政权职员群体的政治参与、人员构成、人事关系及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弥补了伪政权研究中只见事不见人、浮于制度法令文本之上的遗憾。 |
| 內容簡介: |
| 在全民抗战的历史进程中,另有逆流而动者为日伪政权服务,犹如海中回澜。本书以青岛为中心,关注以往研究较为忽视的基层伪政权职员群体,对其中的汉奸与伪员加以区分,从社会环境、文化脉络与动态时局中剖析其思想流变。饱受汉奸之名困扰的伪职员常以道德观与为官之道标榜自我,从曲解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中找寻心理慰藉。日本设立严格训练及赏罚分明的人事制度,“恩”威并施,但权力运作网中不乏微妙与弹性。日本对伪职员心存怀疑、步步紧逼,投敌事伪者亦在心理煎熬和高压统治下与伪政权貌合神离。本书尝试走进这些边缘化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造成他们身上历史性悲剧的深层原因。 |
| 關於作者: |
| 郝昭荔,山东青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抗日战争史。201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9至202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 目錄: |
|
绪论.........001
一、选题依据.........001 二、文献综述.........006 三、章节目的逻辑结构.........022 第一章沦陷初期青岛伪政权的建立.........025 第一节青岛陷落.........025 第二节“恩”威并施:日占初青岛统治秩序的建立.........037 一、日占初期的青岛.........038 二、寻求“合作”:伪青岛治安维持会及其组织.........043 第三节青岛职员群体与伪政权“合法性”的重构.........050 一、“得救复生之开端”:伪政权官员宣传中的七七事变.........051 二、脱党与反蒋大会.........063 三、“倒蒋必先反共”:“反共救国大会”.........074 小结.........090 第二章青岛伪职员群体的人事结构和思想分析.........093 第一节青岛上层伪职员群体的结构性特征.........093 一、伪治安维持会时期.........094 二、赵琪任市长时期.........107 三、姚作宾任市长时期.........120 第二节情境与经历:以个案考察与日媾和者的政治选择及心路历程.........128 一、“爱国之心不敢后人”:胶澳督办赵琪的乱世情怀.........129 二、由激进到保守:革命者姚作宾的蜕变.........135 三、留日学生、国民党员李仲刚对日态度的转变.........144 四、外延:个案之间的普遍性规.........153 第三节青岛市低级职员之境况.........154 一、低级职员群体的来源及社会背景.........155 二、低级职员群体的待遇和生活水平.........162 第四节伪职员群体的思想透视.........170 一、被曲解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171 二、矛盾体:伪职员的道德观与为官之道.........182 三、隐喻的“孤岛”文化.........189 小结.........198 第三章形塑“顺民”:日本殖民者及伪职员群体治下的青岛.........200 第一节日本对伪职员群体的控制与利用.........200 一、日本对伪职员的训练及奖惩.........201 二、“亲睦”之种:伪政权上层人士的交际圈.........210 三、根植媚日情怀:伪职员视察日本谈.........219 第二节伪职员群体的政治实践.........228 一、青岛伪政府的权力运作网络.........229 二、“执政之善”与“助纣为虐”:伪政权官员行为的复杂性.........241 第三节“新市民”的文化塑造.........253 一、“新民”中的“新青年”.........253 二、身体政治:医疗卫生与尚武精神.........264 三、“新女性”与旧伦理.........270 小结.........292 第四章时代语境下的“汉奸”与青岛周边的抵抗.........294 第一节战时各方的舆论博弈.........294 一、报刊舆论中的“汉奸”.........295 二、抗战时期国共的肃奸策略及特点.........301 三、转移视线:日伪的忠奸之辨与反宣传.........307 第二节青岛周边的抗日活动.........316 一、中共在胶东的抗日武装及发展轨迹.........317 二、李先良与鲁东抗战.........329 第三节国、共、日三角关系下的军政博弈.........337 一、国民党赵保原部的生存策略.........338 二、治安强化运动中的伪职员.........356 小结.........365 第五章伪职员群体在战后的审判及其命运.........367 第一节戴罪立功:国民政府接收中的“功臣”.........368 一、抗战中后期“汉奸”身份的迷思.........368 二、伪政权官员在国民党接收中的作用及影响.........372 第二节战后青岛的肃奸运动.........378 一、裁撤伪员与地方权争:青岛肃奸运动下的“运动”肃奸.........379 二、伪职员的结局及国民政府惩奸之影响.........397 三、国民党战后审奸中的派系之争与司法混乱——以丁敬臣案为例.........404 第三节“汉奸”与“烈士”:抗战前后国民党将领赵保原的身份转换.........418 一、从“赵宝元”到“赵保原”.........419 二、“死为国殇”:国民政府对赵保原的重构与纪念.........425 第四节政治改造下的汉奸——以青岛伪市长姚作宾为个案的考察.........436 一、抗战胜利后姚作宾对汉奸罪的申辩.........436 二、靠拢“新人”:新中国成立后对姚作宾的改造.........443 小结.........452 结语.........454 参考文献.........461 后记.........477 |
| 內容試閱: |
|
章节目的逻辑结构
根据本书要探讨的中心议题,各章写作内容有如下安排: 第一章,着重论述日本占领青岛初期的秩序建立及伪职员在其中的政治参与。日占青岛后,为加强奴化统治、恢复政治经济,日本统治者急切需要与当地有威望的人士建立联络。在此背景下,伪青岛治安维持会得以成立。为确立统治“合法性”,1938年日伪在青岛举行“七七事变”一周年纪念、脱党和反蒋运动大会与“反共救国大会”三场大规模的活动,意图为殖民统治寻求合理性、消除国民党在地方影响力并着眼于肃清沦陷区的治安隐患。日本统治者采取由上及下的方式,透过伪治安维持会名流带动精英群体,进而影响普通民众。而这也是伪职员群体由浅入深,不断卷入伪政权泥淖的过程。 在第二章,试图深入伪政权组织内部,对伪职员群体的人事结构和思想进行分析,在群体研究中,兼顾个体。随着时局、内部环境不同以及殖民统治的需要,日本统治者对伪政权的人事结构作出相应调整,在赵琪和姚作宾任市长时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统治特点:日本统治者前期以秩序恢复为主,聘任官员主要考量其出身威望和社会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战事吃紧,统治策略也转为原料掠夺、以战养战,侵略者选任具有实干能力、精通经济的原伪社会局局长姚作宾为市长,伪职员群体也有“去名流化”色彩。为避免笼统,笔者通过赵琪、姚作宾、李仲刚三个典型个例,从历史情境和个人经历的互动碰撞中探讨影响其投敌附伪的种种因素。伪政权低级职员(包括教员、警察等群体),以往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本章也将对他们进行群体性分析,而此类群体更能反映沦陷区中间阶层普遍的社会生活图景。其后,从整体上对伪职员群体的思想进行透视,对遭其曲解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伪职员的道德观与为官之道及青岛独特的“孤岛”文化展开研究,深入剖析伪职员的思想流变及精神世界。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日本统治下的青岛治理,其中既有对伪职员的训练,也有对市民的塑造。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论述:首先,当局通过对低级职员进行训练及建立赏罚分明的体系,严格实行体制内的优胜劣汰。对于高级职员群体,则极尽尊重与礼遇,播撒“亲睦”之种。日伪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模范化的官僚体系。其次,借伪职员的政治实践透视青岛伪政权的权力运作网络,分析伪职员与日本统治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及政治的“弹性”所在。最后,将落脚点放到广大市民身上,统治时期日伪意图将权力渗透到民众间的努力从未中断,市民如何因应及所受影响亦是探讨伪政权行政效率、权力运作和民心向背的关键。 第四章,笔者将视角转移到沦陷区外,通过分析国共两党的肃奸宣传及特点,试图还原20世纪40年代报刊舆论中的“汉奸”形象。与此同时,将关注点放到日伪面对道德舆论攻击的应对策略上,进而对伪政权的宣传方针和手段展开研究。青岛沦陷区并非静止的孤岛,本章关注到活跃在青岛郊区的中共八路军、国民党游击部队和杂牌军与青岛伪政府的明争暗斗,从全局探讨日本的侵华总战略和战事对青岛伪政权职员群体的影响。在日伪向敌后战场发动的五场治安强化运动中,可在动态的历史情境中揭示三角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伪职员在面对抗战同胞、与其利益相连的日本侵略者之间的因应策略。 第五章,集中讨论了伪职员在战后的审判及其命运。伪政权职员在沦陷中后期具有多重身份,并在协助国民政府接收城市中立下“功劳”,这也令国民政府难以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展开肃奸,战后社会秩序的重建对国共两党之后的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汉奸”是带有极大伸缩性的课题,笔者以赵保原为个案分析战时社会的复杂性及影响个体身份判定的因素,以姚作宾为个例探讨国共两党肃奸方式、改造成效的不同,揭示汉奸在不同政权下个人命运的浮沉。 综上所述,为使青岛伪政权从产生到衰亡的过程更为直观,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纵向坐标,又在横向上讨论青岛伪政权职员群体产生原因、人员构成、政治实践、组织文化等重要方面,层层推进,以此推动抗战中的伪政权职员群体问题研究。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