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74.8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57.2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107.8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108.9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65.8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65.8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129.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遴选了近年来在《档案春秋》杂志刊登的红色题材文章,汇集成上、中、下三册,分为说人、叙事、说物三个主题,综合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上海记忆,反映了上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性、先锋性、崇高性和灵活性。 |  
         
          | 內容簡介: |   
          |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人阶级大本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其特点可用“闳、深、雄、奇”四个字概括。本书遴选了近年来在《档案春秋》杂志刊登的红色题材文章,汇集成上、中、下三册,分为说人、叙事、说物三个主题,内容主要聚焦建党时期和中共中央在沪期间,追忆建党先驱、体现先烈的情感世界、展现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其中吸收了不少近年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归集了部分亲见、亲闻、亲历者的回忆记录,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全书选配图片近三百幅,图文并茂,以人示范、以事寄情、以物证史,助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厚植人民心中。 |  
         
          | 關於作者: |   
          | 上海市档案馆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是本市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单位,机构级别为相当于正局级。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二)接收、保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局级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国有企业永久保存的档案资料和上海旧政权及社会组织的档案资料。(三)征集散存在社会上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四)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鉴定,编制检索工具。(五)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六)承担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工作。(七)承担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八)运用档案资源,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和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九)研究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档案实施有效保护,保证档案实体的绝对安全。(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一)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徐未晚,现任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 |  
         
          | 目錄: |   
          | 序 2 上篇 1
 导言/熊月之 3
 李大钊与陈独秀的交往情谊/齐卫平 陶佳宁 7
 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珍贵影像发现记/翁海勤 23
 传播红色火种:俞秀松的上海往事/徐光寿 徐 敭 27
 望道先生的望慕之道—专访陈望道之子陈振新教授
 /陈振新(口述) 昂俞暄(采访整理) 40
 最早辞世的中共一大代表—追忆我的父亲王尽美
 /王 杰(口述) 张晶晶(整理) 55
 王会悟: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孔海珠 61
 俄罗斯专家揭秘中共一大“神秘外宾”
 /[俄]卡尔图诺娃(文) 李佳威 田 聿(编译) 78
 20世纪30年代:刘少奇的上海岁月/容 子 87
 提篮桥监狱中的吴亮平/徐家俊 95
 从上海共舞台到南京雨花台—记肖万才、曹顺标烈士/经盛鸿 101
 全民族抗战时期活跃在上海保险业的中共地下党/万立明 110
 李白:牺牲在黎明之前/吴基民 116
 妻子心中的王孝和/忻玉英(口述) 昂俞暄(整理) 123
 母亲向顷在狱中/王 岳 135
 陈独秀的上海往事/徐光寿 148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上海往事/徐光寿 徐 敭 163
 方志敏的上海缘/陈家鹦 176
 《觉醒年代》里的一对“英”“雄”夫妻/徐光寿 187
 “珍贵党史资料守护者”张人亚的革命生涯/曹春荣 197
 从“五四”新青年到秘密交通员/龚伊红(口述) 臧庆祝 潘仲彦 李清瑶(整理) 209
 我的地下交通岁月/薛蔚芳(口述) 王坚忍 陈献珠(整理) 222
 战斗在生活书店的共产党人/郭静雯 231
 隐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上)/庄稼婴 242
 隐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下)/庄稼婴 252
 周小燕:父亲早已倾向共产党/楼伊菁 259
 中篇 269
 导言/熊月之 271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冉世民 孔令国 275
 先声:1919赤色风暴起沪西/钱汉东 288
 晨曦初启:档案里的红色源流/李 红 302
 启航: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沪活动/赵 慧 张守涛 314
 破解中共一大召开日期/陆茂清 327
 寻常巷陌峥嵘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钩沉/张海根 叶供发 337
 维经斯基首次来华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创/徐光寿 343
 1925,开创新局的盛会/李 红 359
 影像揭秘中共四大会址周边风貌—纪录片《“果敢号”世界巡航》中的
 新发现/李东鹏 毛为勤 371
 《高尚德致张太雷、俞秀松函》背后/丁言模 俞 敏 377
 斯诺偷渡“红色中国”实录/陆茂清 394
 毛泽东称他们:上海的朋友—《论持久战》英译始末/王 岚 413
 胡愈之秘密翻译出版《西行漫记》/陆茂清 421
 “一德大药房”里的秘密情报战/朱晓明 425
 三千里步行奔延安/周七康 434
 1949:上海秘密营救民主人士/郝在今 442
 1949,“地下警委”在行动/刘 翔 453
 惊雷暗涌上海滩—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三次秘密党代会/李 红 462
 “一号机密”:用生命接力守护中央文库/朱国明 476
 深巷里的红色金融风云/黄沂海 493
 洪炉永不磨灭—一张上海大学毕业证书的故往/孔海珠 500
 下篇 509
 导言/熊月之 511
 惊鸿一瞥:老渔阳里的开天辟地/徐光寿 515
 渔阳里,历史赋予的底色和重量/王 岚 532
 “红色一公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徐光寿 郝玲玲 542
 启蒙中国:《共产主义ABC》对中共的历史贡献/司徒伟智 559
 三曾里,闸北的红色经典/蒋明宝 567
 中共中央理论机关报《布尔塞维克》/张中倜 574
 一座移动的绝密“档案库”/王 辉 582
 周恩来在上海活动的几处遗址/乔金伯 586
 父亲柳中爔与中共第一部电台/柳和堤 柳和城 593
 租界里的“新四军印钞厂”/柳 伦 603
 上海解放前中共出版物一瞥/陈超群 615
 商务印书馆与共产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上)/周 武 624
 商务印书馆与共产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下)/周 武 635
 暗夜火炬:中共秘密印刷厂在上海/李 红 643
 中共红色传播的几个“第一”/朱少伟 653
 沪上早期红色出版机构/朱少伟 667
 上海弄堂里的中共秘密电台/马长林 687
 宝山路红色印痕/朱少伟 699
 民厚里前尘往事/祝淳翔 708
 上海南京东路街区的红色记忆/胡 端 720
 山阴路上的红色记忆/惜 珍 731
 闪耀着共产党人思想光芒的红色藏书/翁长松 742
 后记 753
 |  
         
          | 內容試閱: |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上海开篇。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中共中央长期驻扎于此,党的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中央文库”也在此建立。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这里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苦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上海档案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依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以发布档案、举办展陈、汇编史料、出版书刊、拍摄视频、组织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出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红色档案文化精品。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东方欲晓——新民主主义革命记忆》一书。全书收录六十八篇文章,精选自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公开发行的文史类杂志《档
 案春秋》的历年刊载,是以图书形式将优秀力作结集整理,二次传播的又一红色文化成果,在出版体例上,与本馆两年前编辑出版的《换了人间——共和国记忆》一书形成系列。
 全书分“忆人”“叙事”“说物”三册,内容主要聚焦建党时期和中共中央在沪期间,追忆建党先驱、体现先烈的情感世界、展现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其中吸收了不少近年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归集了部分亲见、亲闻、亲历者的回忆记录,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全书选配图片近三百幅,图文并茂,以人示范、以事寄情、以物证史,助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厚植人民心中。
 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未来我们将立足专业,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档案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尽力为读者奉献更多的红色档案编研读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