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 編輯推薦: |   
          | 余莉芳,浙江鄞县人。历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兼消化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从医58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研发“纳达合剂”“芪榔合剂”“消脂保肝饮”等院内制剂,倡导“从心论治、从肝调治”。2022年获评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名中医余莉芳在脾胃病研究领域贡献卓越。本书系统整理了余莉芳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为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临床素材和借鉴。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学术传薪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为从医掠影、学术探析、心得集锦、医案医话及匠心传承五个部分,系统介绍了上海市名中医余莉芳的从医经历、学术经验、遣方用药、医案集锦等内容。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从临床诊疗实际出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第一要务,对余莉芳从医58年独到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可以指导临床,启迪后学。全书内容丰富,理、法、方、药俱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指导价值,可供广大临床中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参考。
 |  
         
          | 關於作者: |   
          | 李毅平,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科主任及特聘专家。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临床督导组专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局级、校级、院级课题10余项,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参与论著编写7部。 孙永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W重点学科科研课题2项。发表核心及SCI期刊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写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中医药技奖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5项。
 |  
         
          | 目錄: |   
          | 第一章 从医掠影篇/1 第一节 从医之路/2
 第二节 临床成果/3
 第二章 学术探析篇/7
 第一节 学术思想渊源/8
 一、《黄帝内经》对余莉芳学术思想的影响/8
 二、《脾胃论》对余莉芳学术思想的影响/10
 第二节 尊崇“胃喜润而恶燥”的特性/13
 一、胃喜润而恶燥的生理与病理/13
 二、胃阴亏虚的病因及病机特点/14
 三、临床用药重视养护胃阴/14
 第三节 倡导功能性胃肠病“从心论治”“从肝调治”/15
 一、脾胃与心神、肝气的相关性/16
 二、“从心论治”“从肝调治”的辨治思路/16
 第四节 恪守整体观念,重视调脾和胃/20
 一、对整体观念的认识/20
 二、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21
 第五节 衷中参西,辨证运用西药/23
 一、表里同治/23
 二、寒热同治/24
 三、虚实同治/24
 四、阴阳同治/25
 五、标本同治/25
 六、脏腑同治/25
 第三章 心得集锦篇/27
 第一节 优势病种中医诊治经验/28
 一、胃食管反流病/28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29
 三、胆汁反流性胃炎/32
 四、肠易激综合征/33
 五、功能性便秘/35
 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7
 第二节 经验方解析/39
 一、纳达合剂/39
 二、芪榔合剂/40
 三、消脂保肝饮/40
 四、溃结清肠方/40
 五、溃结肠宁方/41
 第三节 脾胃病常用中药临证心得/41
 一、理气药/41
 二、化湿药/47
 三、活血药/50
 四、消导泻下药/57
 五、养阴药/64
 六、温阳药/70
 七、补气药/74
 八、补血药/80
 九、补肾药/84
 第四章 医案医话篇/91
 第一节 临床验案/92
 第二节 医话医论/129
 一、论君臣佐使/129
 二、论中气/129
 三、论脾胃为后天之本/130
 四、论脾胃虚弱/130
 五、论脾胃不和/131
 六、论治病求本/132
 七、慢性胃炎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药治疗/133
 八、饮食调养在脾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134
 九、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135
 十、气滞、气郁、气结的区别/137
 十一、问诊的注意事项/140
 十二、药物及剂量的随证加减/141
 十三、理气药的使用/141
 十四、活血药的使用/142
 十五、枳术丸的临床应用/143
 第三节 面诊、问诊/144
 一、面诊在脾胃病诊疗中的意义/144
 二、脾胃病问诊的重要性/148
 第五章 匠心传承篇/151
 一、治疗慢性胃肠病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经验/152
 二、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154
 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162
 四、小陷胸汤的临床应用/164
 五、治疗脾胃病经验窥见/167
 附篇/171
 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1
 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71
 三、承担局级科研项目/172
 四、承担院级科研项目/173
 五、获科技成果奖/173
 六、编写著作/174
 七、发表论文/175
 八、荣获专利/184
 主要参考文献/185
 |  
         
          | 內容試閱: |   
          | 杏林芳华,七秩峥嵘;守正创新,再谱华章 杏林芳华,跨越七十载风霜;守正创新,开启新世纪辉煌。上海市中医医院自1954年建院以来,始终秉承传承创新的精神砥砺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家中医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名医大家辈出的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集医、教、研于一体,矢志不渝,不断进取,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以及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等服务平台,聚集了大批沪上及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的中医药名家,同时致力于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与研究。全院目前拥有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名上海市名中医,11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1个上海市中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总(分)基地,5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近年来,医院更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涌现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
 中医药源远流长,作为植根于中华文明、汇聚先贤智慧的医学宝库,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医院立足上海市,辐射长三角,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重任。值此建院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呈现“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学术传薪”系列丛书,汇集我院历年来获“上海市名中医”殊荣的11位中医名家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与医学贡献,深入剖析这些名中医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轨迹,展示他们的医德医风和人文情怀,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勤勉求精,在学术研究中开拓创新,在教育传承中桃李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药的发展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本丛书的编纂出版,正是我们贯彻总书记对中医药重要论述的一次生动实践。
 本丛书通过从医掠影、学术探析、方药心得、验案撷英、匠心传承等多个维度,展现名中医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精湛医术、从医心得、卓越成就及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积极贡献;展现他们坚守传承,继承“青松传承”之志;自强不息,恪守“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初心。他们的人生阅历、学术成就及文化自信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精彩,更折射出中医学这门古老学科的蓬勃生命力和新时代价值。
 本丛书不仅是我院历届上海市名中医的成果集锦,也是医院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更是新时代中医文化的时代印记。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将为新一代中医人提供学习的范式、文化的支撑和前进的方向。
 承前启后,绘就新篇。我们诚挚地将本丛书献给所有热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事业的朋友们。以匠心传承,向文化致敬,既是对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敬仰,也是对其创新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希望它的智慧之光能照亮求知之路,激发大家对传统医学的深切热爱,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让中医文化自信坚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凡是过往,皆成序曲;所有未来,力铸华章。愿书中诸位医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激励更多有志英才,投身于中医药的创新实践之中,共创未来。
 丛书编委会
 甲辰年正月廿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