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虞坚尔,浙江镇海人。师承海上名医朱瑞群,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第四代传人。原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提出“痰瘀胶结病机,补肾固表治复感”等创新性学术观点。多次组织参与中医儿科疾病诊疗国标、行标制订,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2017年获评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 虞坚尔在中医儿科研究领域贡献卓越。本书系统整理了虞坚尔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儿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素材和借鉴。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学术传薪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撷其要者从从医掠影、学术探析、方药心得、验案撷英及匠心传承五方面介绍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虞坚尔的成长经历、主要学术观点及若干验案。虞坚尔是上海市名中医,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第四代传承人。从医掠影篇介绍了虞坚尔探寻医理、成为名中医的成长经历;学术探析篇、方药心得篇阐述了虞坚尔的主要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及部分医话;验案撷英篇以若干病案为例,栩栩如生地复原虞坚尔名师临证诊治过程;匠心传承篇概述了学术传承人认知领悟的心路。全书凝聚着虞坚尔的主要学术思想精髓,裨后学者成长以启发,对于海派中医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  
         
          | 關於作者: |   
          | 薛征,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从事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中医儿科学、肺系及脑病。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4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及卫计委等项目20余项。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2)、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2)。主编《鞠养保健护赤子》、《虞坚尔儿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贾六金中医儿科经验集》、《中医儿科学?医师定期考核教材》、社区医师中西医诊疗规范丛书《儿科疾病》、“十一五”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儿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等。 李利清,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学、肺脾肾及整合医学研究。为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参加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卫计委等项目。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5)、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5)。主编《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虞坚尔传承工作室学术论文集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虞坚尔医话医案选》、《哮喘门诊百问百答》等。
 |  
         
          | 目錄: |   
          | 第一章 从医掠影篇/1 第一节 临床医疗/2
 一、创“和解法”治疗复感急性感染期,研制“和解合剂”/2
 二、首提复感“正虚邪恋”病机,创“补肾固表”法,研“补肾固表方”/2
 三、推广“三期分治”“内外合治”“冬病夏治”“膏方调治”法论治哮喘/3
 四、柔肝理脾和胃法治疗小儿胃脘痛/3
 五、滋阴降火合健脾化痰治疗痰湿体质女童性早熟/4
 第二节 科学研究/4
 一、中医药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4
 二、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
 第三节 医院管理/6
 第二章 学术探析篇/9
 第一节 培补脾肾,尤重后天之本/10
 一、历史溯源/10
 二、徐氏儿科温补脾肾的传承/11
 三、培补脾肾,互为滋生/11
 四、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2
 第二节 燮理阴阳,以平为期/12
 一、对“稚阴稚阳”理论的看法/12
 二、对纯阳理论的看法/13
 三、重视阴阳学说,尤其重视阴阳平衡/14
 四、阴阳平衡是动态的/15
 五、阴阳平衡观的现代实质研究/16
 六、“内稳态”理论与中医“阴阳平衡”/16
 七、阴阳平衡是中医生理病理及辨证施治的基础/17
 八、燮理阴阳,以平为期/18
 第三节 柔肝健脾,倡导“抑木扶土”/19
 一、肝、脾胃生理功能概述/19
 二、病机分析/21
 三、治疗法则:柔肝健脾,扶土抑木/23
 四、辨治要点/23
 第四节 和解表里,生发少阳/25
 一、外感少阳证———和解少阳,扶正祛邪/25
 二、外感兼阳明证———和解少阳,太阳阳明同治/26
 三、外感兼太阴证———和解少阳,太阳太阴同治/27
 四、外感兼少阴证———和解少阳,太阳少阴同治/27
 五、和解少阳,截断病势向里发展/27
 六、和解少阳,里病出表/28
 第五节 以《黄帝内经》指导儿科临床/29
 一、《黄帝内经》中关于小儿生理方面的观点/29
 二、《黄帝内经》中关于小儿病因病机方面的观点/31
 三、《黄帝内经》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迪/33
 四、《黄帝内经》在保护胎元方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34
 五、《黄帝内经》对危急重症预后转归的认识/34
 六、《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儿科“治未病”基础/35
 第六节 重视《温热论》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36
 一、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创立为儿科传染病诊治奠定了深厚基础/36
 二、湿证论治/39
 三、对阳气的重视为海派徐氏儿科重阳气提供了理论依据/40
 第七节 传承创新发扬徐氏儿科学术思想/42
 一、对徐氏儿科温阳学说的领悟与创新/43
 二、“和解法”的运用/45
 三、对“温阳九法”的领悟/46
 四、对徐氏温阳学说的其他运用/46
 第三章 方药心得篇/49
 第一节 肺系疾病/50
 一、和解少阳法治小儿外感/50
 二、肺炎的诊治心得/54
 三、小儿咳喘辨治关键———痰、瘀/57
 四、治喘先治鼻/59
 五、健脾补肾法治复感/61
 第二节 脾系疾病/64
 一、厌食诊治心得/64
 二、柔肝健脾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66
 三、养阴生津法治疗小儿便秘/69
 四、小儿泄泻证治心得/70
 五、小儿腹痛证治心得/71
 第三节 心肝系疾病/73
 一、心肌炎证治心得/73
 二、小儿惊风证治心得/75
 三、小儿癫痫证治心得/78
 四、多发性抽动症证治/80
 五、多动症证治心得/82
 第四节 肾系疾病/84
 一、小儿血尿辨治心得/84
 二、肾病综合征辨治经验/86
 三、紫癜肾证治心得/88
 四、鞘膜积液辨治心得/91
 五、小儿遗尿证治心得/92
 六、性早熟辨治经验/94
 第五节 其他病症/97
 一、急性扁桃体炎辨治经验/97
 二、睑板腺囊肿辨治经验/97
 第四章 验案撷英篇/99
 第一节 和解方应用案/100
 第二节 咳嗽方应用案/107
 第三节 平喘方应用案/113
 第四节 健益方应用案/119
 第五节 生津养胃汤应用案/121
 第六节 柔肝健脾方应用案/123
 第七节 清咽方应用案/131
 第八节 通窍方应用案/134
 第九节 血尿方应用案/138
 第十节 抗佝方应用案/142
 第五章 匠心传承篇/145
 第一节 教学及人才培养/146
 第二节 学术传承/147
 第三节 部分传承人心得体会/149
 一、在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的传承发展中实现自我成长———薛征跟师虞坚尔心得体会/149
 二、中医学术传承之否定要义———李利清跟师心得体会/152
 三、跟师心得体会———朱慧华/154
 四、润物细无声———姜永红跟师心得体会/156
 五、跟师心得体悟———吴杰/158
 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鋆跟师心得体悟/160
 七、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管窥虞坚尔“和”学术思想———张新光跟师心得体会/161
 附篇/165
 一、虞坚尔年谱大要/165
 二、获奖项目/166
 三、发表论文/167
 四、出版著作/170
 主要参考文献/172
 |  
         
          | 內容試閱: |   
          | 杏林芳华,七秩峥嵘;守正创新,再谱华章 杏林芳华,跨越七十载风霜;守正创新,开启新世纪辉煌。上海市中医医院自1954年建院以来,始终秉承传承创新的精神砥砺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家中医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名医大家辈出的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集医、教、研于一体,矢志不渝,不断进取,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以及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等服务平台,聚集了大批沪上及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的中医药名家,同时致力于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与研究。全院目前拥有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名上海市名中医,11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1个上海市中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总(分)基地,5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近年来,医院更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涌现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
 中医药源远流长,作为植根于中华文明、汇聚先贤智慧的医学宝库,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医院立足上海市,辐射长三角,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重任。值此建院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呈现“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学术传薪”系列丛书,汇集我院历年来获“上海市名中医”殊荣的11位中医名家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与医学贡献,深入剖析这些名中医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轨迹,展示他们的医德医风和人文情怀,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勤勉求精,在学术研究中开拓创新,在教育传承中桃李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药的发展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本丛书的编纂出版,正是我们贯彻总书记对中医药重要论述的一次生动实践。
 本丛书通过从医掠影、学术探析、方药心得、验案撷英、匠心传承等多个维度,展现名中医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精湛医术、从医心得、卓越成就及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积极贡献;展现他们坚守传承,继承“青松传承”之志;自强不息,恪守“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初心。他们的人生阅历、学术成就及文化自信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精彩,更折射出中医学这门古老学科的蓬勃生命力和新时代价值。
 本丛书不仅是我院历届上海市名中医的成果集锦,也是医院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更是新时代中医文化的时代印记。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将为新一代中医人提供学习的范式、文化的支撑和前进的方向。
 承前启后,绘就新篇。我们诚挚地将本丛书献给所有热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事业的朋友们。以匠心传承,向文化致敬,既是对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敬仰,也是对其创新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希望它的智慧之光能照亮求知之路,激发大家对传统医学的深切热爱,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让中医文化自信坚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凡是过往,皆成序曲;所有未来,力铸华章。愿书中诸位医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激励更多有志英才,投身于中医药的创新实践之中,共创未来。
 丛书编委会
 甲辰年正月廿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