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108.9
 
 
 | 
         
          | 編輯推薦: |   
          | 33个典型管理者挑战 43个实用工具 51个典型案例 配套打卡练习 80万付费用户、2000名企业家、华为/韶音/白象等数十家企业实测有效的管理方案
 随书附赠《管理者日历》
 |  
         
          | 內容簡介: |   
          | 团队不好带?任务总是完不成?上司不满意、下属怨声载道?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职场教练汤君健围绕目标、过程、能力和意愿四大要素,用33个典型的管理者挑战,从“管人”和“理事”两大部分、务虚和务实两个维度教你一整套带团队的方法。
 它既是一本字典,遇到具体的管理挑战时,你可以去目录里查一下,找到对应的工具,然后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它又是一个效率工具,通过方法 案例 工具 练习的结合,辅以《管理者日历》打卡,手把手带你完成从业务骨干到管理高手的成功转身。
 
 读完这本《带团队的方法》,你会收获:
 
 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快速提升管理内功;
 一组超级实用的管理工具包,现学现用包教会;
 一套典型案例的现场拆解,把理论夯实到实践里;
 一张完整的知识地图,拥有全局视角。
 |  
         
          | 關於作者: |   
          | 汤君健是谁? “学管理”的终身学习者: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毕业;以管理培训生身份加入宝洁,后升任渠道管理总监;曾任电商大厂项目管理总监;创业期间攻读并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现任茂诺管理咨询董事长。
 
 “管理学”的大众传播者:得到App《怎样成为带团队的高手2.0》《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等管理系列课程主理人,付费用户累计超过80万人次;高维学堂《打造高增长团队》课程导师,为超过2000名企业家授课;服务于华为南京研究所、宁波银行、韶音骨传导耳机、白象食品等优秀团队,为其提供骨干选拔、营销体系搭建等管理咨询服务。曾出版图书《科学用人》。
 |  
         
          | 目錄: |   
          | 序 言 / 1 
 
 目标篇
 
 一、盯机会
 1 向外扫描:如何跳出琐事找机会点 / 006
 1.1 天时 / 008
 1.2 地利 / 009
 1.3 人和 / 011
 1.4 知彼 / 013
 2 向内盘点:如何快速找到业务重点 / 016
 2.1 业绩盘点矩阵 / 016
 2.2 业绩优先级矩阵 / 021
 3 向上对齐:如何从上级战略中找机会 / 027
 3.1 学会“翻译”战略 / 028
 3.2 时时和上级沟通优先级排序 / 032
 二、订目标
 1 三个特点:如何从目标本身找方法 / 034
 2 三个步骤:如何制订合理的目标 / 036
 2.1 自上而下给原则 / 036
 2.2 自下而上搭积木 / 037
 2.3 中间差额找资源 / 040
 三、定方向
 1 策略选择:如何梳理目标达成路径 / 046
 1.1 用策略支持目标达成 / 046
 1.2 通过做取舍找策略 / 048
 2 主动宣贯:如何让更多人认可你的目标 / 054
 2.1 控好大方向,讲好“为什么” / 056
 2.2 用好“SMART”法则,讲清“是什么” / 059
 2.3 搭建“策略屋”,说清“怎么做” / 061
 
 
 过程篇
 
 一、资源
 1 资源争取:如何科学地向上级要支持 / 070
 1.1 什么时候要 / 071
 1.2 要什么 / 073
 1.3 向谁要 & 利益点 / 074
 1.4 怎么用 / 076
 2 资源分配:如何分好资源,化解下属之间的冲突 / 078
 2.1 基于规则管理,而非基于关系管理 / 079
 2.2 用量化标准解决纠纷 / 080
 2.3 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 / 083
 二、流程
 1 持续优化:如何提高现有流程的效率 / 085
 1.1 团队管理者要有“效率思维” / 085
 1.2 流程优化三步走 / 086
 2 流程清单:如何管理高频琐事 / 092
 2.1 清单缺失导致绩效低下 / 092
 2.2 细、准、熟、练,开发一份清单 / 095
 三、绩效
 1 绩效管理:如何设定合理的KPI / 100
 1.1 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工具 / 101
 1.2 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 105
 2 绩效改善:如何帮助员工持续提升绩效 / 112
 2.1 4P工作法助力绩效提升 / 113
 2.2 利用阶段性绩效反馈提升绩效 / 119
 3 绩效突破:如何把握带队冲锋的节奏 / 122
 3.1 预热期 / 123
 3.2 备战期 / 124
 3.3 冲锋期 / 126
 能力篇
 
 一、做好增量
 1 招聘面试:如何避免看人走眼 / 133
 1.1 行为面试法 / 134
 1.2 提问、追问,深挖细节 / 138
 2 牛人引进:如何吸引比自己优秀的高手 / 143
 2.1 如何扩大面试基数 / 144
 2.2 如何说服牛人加入你的团队 / 146
 3 新人引领:如何帮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 / 151
 3.1 发入职offer时 / 152
 3.2 入职第一天 / 153
 3.3 第一次阶段性工作汇报时 / 153
 3.4 第一次遭受挫折时 / 154
 3.5 第一次取得胜利时 / 156
 二、盘活存量
 1 组织培训:如何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 / 161
 1.1 怎样选对培训方式 / 162
 1.2 如何评估培训效果 / 164
 2 辅导反馈:如何在工作中提升下属能力 / 171
 2.1 辅导下属十六字箴言 / 171
 2.2 “三二一”平衡反馈法 / 175
 3 教练技术:如何提升能力没问题的下属 / 178
 3.1 学会提问 / 180
 3.2 注意事项 / 182
 三、提升质量
 1 下属考察:为什么管理层选拔不能只看绩效 / 185
 1.1 考察员工就像问诊大树 / 186
 1.2 如何对员工进行能力考察 / 192
 2 下属评估:如何搭建人才梯队 / 196
 2.1 人才盘点九宫格 / 198
 2.2 两级管理制度 / 201
 2.3 人才校准会 / 202
 3 人才盘活:如何避免团队青黄不接 / 204
 3.1 人才池:把人放在事上练 / 204
 3.2 充分沟通,定期检查 / 208
 
 
 意愿篇
 
 一、收入激励
 1 薪酬管理:如何应对加薪需求 / 216
 1.1 四种薪酬制度对比 / 218
 1.2 出现薪酬倒挂怎么办 / 220
 2 奖金奖励:如何解决激励失效的问题 / 223
 2.1 三类代表性岗位奖金设计方式 / 224
 2.2 物质激励也要直达人心 / 229
 二、发展激励
 1 用人所长:为什么短板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职场 / 236
 1.1 扬长避短,而不要只盯着短板 / 236
 1.2 三步走,发现下属的优点 / 237
 2 职业规划:如何帮下属探索他的职业兴趣 / 242
 2.1 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 243
 2.2 个人发展计划沟通注意事项 / 247
 三、情感激励
 1 团队建设:如何提升团队战斗力 / 251
 1.1 朋友的团建 / 252
 1.2 队友的团建 / 256
 1.3 战友的团建 / 258
 2 士气激发:如何提升员工士气 / 261
 2.1 卖自己、卸包袱、找体感 / 262
 2.2 员工稳定度清单 / 266
 四、责任激励
 1 立威立规:如何快速“征服”不服管的下属 / 269
 1.1 快速建立个人威信 / 269
 1.2 “四步法”立规矩 / 271
 2 价值规范:如何避免团队价值观沦为口号 / 276
 2.1 价值观是制度之外的游戏规则 / 276
 2.2 从“知”和“行”两方面拉齐价值观 / 278
 
 附录 《管理者日历》使用说明 / 283
 后记 / 289
 |  
         
          | 內容試閱: |   
          | 1 
 18年前,我刚走出校园,作为管培生加入宝洁公司销售部,工作第一天,就被任命带领一支11人的销售代表团队。近20年来,我从一个给大家布置任务都会紧张的菜鸟,慢慢成长为渠道管理总监,带的团队也越来越大。后来,无论是加入一家大型平台电商,出任企业大学校长,还是作为一支创业团队的创始合伙人,我最重要的工作,都是搭建团队并指导管理者们如何带团队。近年来,作为人才发展领域的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我既给华为、腾讯的职业经理人上过课,也给不少创业公司的企业家做过辅导。近20年的带团队和管理咨询工作,让我发现当今社会给年轻人贴上的职场标签是有失公允的,而这一现实源自深刻的社会变化。
 有的人说年轻人“佛系”,其实年轻人只是不愿意接受“画大饼”。新一代年轻人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信息获取渠道多元,习惯于和团队内其他成员共享信息。除了知道“任务是什么”,他们还需要“(公司、团队和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可以做好”这种全景式目标。
 有的人说年轻人“整顿职场”,其实年轻人只是更加“有规则感”。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环境中,他们一直被教育要遵守规则,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强调规则,草莽英雄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他们需要你更耐心地把过程要求讲清楚、把游戏规则说明白。
 有的人说年轻人“躺平”,其实年轻人只是不愿使用低效的工作方式,比如加班、重复劳动等,来“表现得自己很努力”。他们从小就拥有远比前辈更好的教育资源,熟练使用各种互联网工具,他们需要的是能力、效率的提升,而不是低效率的“内卷”。
 有的人说年轻人“社恐”,其实年轻人只是需求多元化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与“70后”“80后”的员工不同,收入不再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唯一需求。工作中获得的情绪价值和物质价值对激发他们的意愿同样重要。在遇到“自掏腰包团建”“酒桌文化”“领导端架子”“强行上价值”等行为时,他们选择了“高情商的沉默”。他们只是不想理你罢了。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用人所长、因势利导,而不是吹毛求疵、斥责打压。时代变了,重复性、可替代性的体力劳动已经大量地被人工智能、大规模流水线所替代,而分析、运营、设计、开发等极其依赖脑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正在成为职场的主流。脑力劳动有两个特点:
 一方面,它的过程是看不见的。和生产线上的工作相比,你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对着电脑、手机聚精会神的员工,到底是在构思创意,还是在偷懒发呆,甚至是不是在忙自己的私活。因此,让员工自发自愿地去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新技术、新趋势不断出现,你需要不断带领下属解决新问题。团队必须跟你一起进化,而不是你下命令,他们执行。因此,调动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这个时代对管理者的要求。
 所以,与其抱怨下属“佛系”,不如做好目标管理和沟通,在一开始做计划时就和他们充分探讨,发挥他们想法多、主动性强的优势。
 与其抱怨下属“整顿职场”,不如帮他们做好过程管理——定好资源分配的规则,做好流程的设计,讲清楚绩效考核的标准,发挥他们责任心强、执行力高的优势。
 与其抱怨下属“躺平”,不如给他们提供更多提高效率的工具,做好培训辅导,发挥他们学习能力强的优势。
 与其抱怨下属“社恐”,不如因势利导,充分掌握他们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点,由外而内地驱动他们工作,发挥他们有想法的优势。
 你可能注意到了,我这本书的书名并不是“管理”团队的方法,而是“带”团队的方法。这是因为在我看来,“管”和“带”是有区别的:“管”是管理事务和流程。而“带”还多了人与人的交心——是带领、带头、传帮带;是把队伍带起来,去达成目标。
 现在职场中上级和下属的关系,已经不适合用“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样的传统关系来描述了——它更像球队教练和球员的关系。作为教练,你需要调动球员们场上、场下的积极性,需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还需要给他们布置战术。教练没办法代替球员们下场去踢球,你也不能代替下属们去工作,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带起来”。
 
 2
 
 也许你已经做了多年的管理者,却仍然把握不好自己的管理风格——如果过于强势,下属会抱怨连天,甚至一走了之;如果过于弱势,一味忍让,目标数字一减再减,团队倒是一团和气了,事情却推动不起来了。
 也许你自己是一名技术好手、业务骨干,刚刚被任命为团队的管理者,但你发现自己5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教会下属可能需要2小时,而且效果还不如自己干。那么教还是不教?怎么教?
 再比如,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当他们跟你提升职加薪,甚至提离职的时候,你知不知道怎么应对?
 如果你遇到过上面这些困境,并且正在寻求解决方法,那么,我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到你。
 “带人”的能力是不是天生的?是不是跟性格有关系?后天能学会吗?性格过于内敛是不是就“带不好人”?
 我的答案是,先天影响我们的,不是带人的能力,而是带人的风格——性格会决定你是一个温和谦逊的领导者,还是一个雷厉风行的领导者;但不管你是什么风格,你都需要掌握一套基础的带团队的方法。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型企业甚至会让新晋的管理者全脱产一个星期甚至更久,专门去学习管理。企业为此要付出10万甚至几十万一天的费用。
 管理学的书有不少,管理学的课也有很多,你可能都读过、听过。那为什么你还要再跟我学一遍如何带团队呢?
 管理这门学问,光看别人做、光听大道理是学不会的。而我这套方法,刚好可以给你两个特别实用的抓手:工具和节奏。
 先说工具。
 我把我这套带团队的方法分成了“管人”和“理事”两大部分、务虚和务实两个维度。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矩阵(见表0-1),里面包含了带好团队的4个关键因素:目标、过程、能力和意愿。围绕这4个关键因素,我又列出了33个典型的管理者挑战(见本书目录)。
 
 我这本书,就是针对这33个挑战给你提供了30多个带团队的解决方案。我希望你把它当作一本字典,遇到具体的管理挑战时,去目录里查一下,找到对应的工具,然后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这本书的结构也是围绕带团队的4个关键因素来组织的。希望你能通过掌握各种工具,建立管人、理事的各种标准,把管理的“黑盒子”打开,从基于上下级关系进行管理,提升到基于标准、事实进行管理。
 首先我们会讨论目标。这是对于团队未来要做什么、怎样才算做得好、如何才能做得好的一次务虚的探索。在目标篇里,我将帮助你解决“如何跳出琐事找机会点”“如何快速找到业务重点”“如何从上级战略中找机会”“如何从目标本身找方法”“如何制订合理的目标”等挑战。
 然后是过程篇。这仍然属于“理事”的部分,但更加务实。我将帮助你解决“如何科学地向上级要支持”“如何分好资源,化解下属之间的冲突”“如何设定合理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如何帮助员工持续提升绩效”“如何把握带队冲锋的节奏”等挑战,实现过程的有效管理。
 接下来是能力篇。它和管人相关,也属于务实的部分——团队能力不行,事情管得再紧也没用。关于“如何避免看人走眼”“如何吸引比自己优秀的高手”“如何帮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如何在工作中提升下属能力”“如何搭建人才梯队”“如何避免团队青黄不接”这些典型的团队能力提升挑战,我都会在这一篇中给出解答。
 最后是意愿篇。它属于“务虚地管人”。如何激发员工的意愿、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我会通过回答“如何应对加薪需求”“如何解决激励失效的问题”“如何帮下属探索他的职业兴趣”“如何提升团队战斗力”“如何快速‘征服’不服管的下属”这些问题给你提供思路。
 举个例子。有个下属,一件事你给他讲了好几遍,但好像效果有限,那么,我建议你直接在目录中查找“如何在工作中提升下属能力”这一节。这一节我给你提供的工具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这十六字箴言和“‘三二一’平衡反馈法”。只需要按照这几个极简步骤走一遍,你的管理带教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下属的能力也容易培养起来。
 再说节奏。
 如果说,用工具应对挑战是“见招拆招”,那么作为团队管理者,你还要防患于未然。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应该每周、每月、每季度,固定去做,否则它们的空间就会被其他琐事挤占。怎么固定去做呢?解决之道,就在于提前在你的日历里把它们锁定下来,到了时间就去“打卡”。
 所以,除了“字典法”,这本书还有另外一种读法,那就是“打卡法”。在本书的最后,我附上了一份《管理者日历》,从每周、每季度、每年的维度列出了管理者必做的“打卡点”。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具体管理动作放到你的日程表当中去,从而把一些管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比如,我们都说公开表扬员工很重要,但总是想不起来,反而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员工的不足和失误上。那么,你就应该在你的日程表里记上“每周公开表扬一位员工”。具体该如何表扬,话术都在书里,学了就可以立马去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