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
适度工作:活出不被职业定义的人生
》
售價:HK$
65.8

《
宫崎骏出发点
》
售價:HK$
96.8

《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
售價:HK$
294.8

《
1848:欧洲革命之年
》
售價:HK$
196.9

《
克林索尔的最后一个夏天(精装刷边版,黑塞自传式小说)
》
售價:HK$
49.5

《
财富聚变时代: 发掘逆周期的生存智慧
》
售價:HK$
85.8

《
组合数、递推序列与同余式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有效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重新界定,探讨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框架。描述和总结了当前世界上三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指出了三种模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对中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探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需系统化的基本理由,建立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有效性。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选择和相关政策性建议。
|
關於作者: |
郑光兴,经济学博士,经济日报社高级编辑。曾任香港经导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香港经济导报总编辑,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总经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第一章?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1
第一节…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2
第二节…公司治理理论综述…………………………………………………6
第三节…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综述…………………………………………9
第二章?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概念模型………………………………………19
第一节…公司治理的概念…………………………………………………20
第二节…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23
第三节…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构架………………………………………33
第四节…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系统整合………………………………37
第三章?三种主要公司治理模式………………………………………………47
第一节…家族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以韩国为代表………………48
第二节…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日本为代表…………………58
第三节…外部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75
第四节…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变迁关系…………………………82
第四章?企业与市场……………………………………………………………87
第一节…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若干观点……………………………………88
第二节…企业与市场关系的系统化构造…………………………………94
第三节…企业性质——一种创造新财富的有效机制……………………97
第五章?现代企业及其制度变迁………………………………………………103
第一节…企业制度演变历史的考察………………………………………104
第二节…现代企业与古典企业的比较……………………………………107
第三节…现代企业治理的制度安排………………………………………110
第四节…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的根源和制度创新…………………………115
第六章?中国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分析………………………125
第一节…中国企业改革历程………………………………………………126
第二节…企业改革的“三阶段论…………………………………………129
第三节…中国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135
第四节…内部人控制问题…………………………………………………140
第七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149
第一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性分析…………………………151
第二节…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问题…………………………………156
第三节…中国主要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性分析…………………………167
第四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分析…………………………175
第五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结论………………………………178
第八章?中国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选择…………………………………181
第一节……中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若干限制条件………………………182
第二节……中国公司治理的主导目标模式…………………………………183
第三节…中国公司治理目标模式的过程选择……………………………188
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91
一、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193
二、创新调整公司治理结构……………………………………………193
三、完善董事、监事以及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197
四、建立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协调发展的系统化模式………………197
五、培育法人股和其它机构投资者市场,充分发挥投资专业化的优势…198
主要参考文献………………………………………………………………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