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DK照亮未知的灯塔 》 售價:HK$ 74.8 ![]() 《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实战篇(第3版) 》 售價:HK$ 153.9 ![]() 《 全新借力赢利 负债翻盘副业变现新商机 》 售價:HK$ 65.8 ![]() 《 人生舍弃清单 》 售價:HK$ 65.9 ![]() 《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94.6 ![]()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售價:HK$ 72.6 ![]() 《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售價:HK$ 153.8 ![]() 《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售價:HK$ 171.6 |
| 內容簡介: |
| 全套教材共包括五个系列:科研公共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最初的科研设计到最终的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实验技术与统计软件系列介绍了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等常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实验技术;基础前沿与进展系列主要包括了基础学科中进展相对活跃的学科;临床基础与辅助学科系列包括了临床型研究生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相关学科内容;临床专业学科系列通过对疾病诊疗历史变迁的点评、当前诊疗中困惑、局限与不足的剖析,以及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启发和培养临床诊疗中的创新。 |
| 關於作者: |
|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治慢性呼吸疾病联盟副主席。 |
| 目錄: |
|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呼吸病学概论/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历史 /2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第三节 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 /11 第二章 现代呼吸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策略/15 第一节 呼吸学科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15 第二节 现代呼吸病学应当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 /16 第三节 “ 三驾马车”方略引领呼吸学科发展壮大 /17 第三章 中医呼吸病学概要/20 第一节 中医呼吸病学源流回顾 /20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中医生理病理特点 /22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辨证思路与要点 /23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25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6 第二篇 各 论 第四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念的演变 /30 第二节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和易患因素的新认识 /33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级、 药物应用进展及疗效评估 /35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44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管理 /46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担及分级管理 /50 第七节 慢阻肺的防治前景 /53 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56 第一节 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机制 /56 第二节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和中国哮喘防治指南的演变 /61 第三节 哮喘的规范化诊治和管理 /64 第四节 临床表型和个体化治疗 /70 第五节 哮喘的研究方向 /71 第六章 支气管扩张症/74 第一节 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及其发展历程 /74 第二节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 进展及其争议 /76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症的严重度评价 /81 第四节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83 第七章 下呼吸道感染/86 第一节 气道细菌定植与感染 /86 第二节 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的特色及与他国的比较 /90 第三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选择 的困惑与优化抗菌治疗 /96 第四节 抗感染药物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在肺部感染治疗的实践与思考 /103 第五节 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评价 /108 第八章 肺结核/118 第一节 肺结核病的流行趋势 /118 第二节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118 第三节 肺结核病的分类与诊断进展 /122 第四节 耐药肺结核病的治疗与预防 /127 第五节 结核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29 第九章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33 第一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133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134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原学检查 /136 第四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 /137 第五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和预防 /138 第十章 肺部真菌感染/144 第一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144 第二节 如何早期诊断肺部真菌感染 /146 第三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149 第四节 肺部真菌病临床研究方向 /153 第十一章 病毒性肺炎/155 第十二章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161 第一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161 第二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68 第三节 人感染禽流感 /180 第四节 新型甲型H1N1 流感 /188 第十三章 肺动脉高压/194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分类演变 /194 第二节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195 第三节 肺动脉高压的筛查与诊断 /196 第四节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199 第五节 肺动脉高压指南的更新及对 我国肺动脉高压防治的启示 /204 第十四章 肺血栓栓塞症/207 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207 第二节 诊断与危险分层—临床 可能性评估可以提高疑诊 肺血栓栓塞症的准确性 /209 第三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214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PTE 的诊断与处理 /222 第五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长期随访与患者管理 /224 第六节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医患面临的严峻挑战 /225 第七节 新进展和新问题 /226 第十五章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29 第一节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的变迁 /229 第二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231 第三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 认识与药物治疗进展 /234 第四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规范诊治 /236 第十六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40 第十七章 肺结节病/244 第一节 结节病的认识历程与概念演变 /244 第二节 结节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46 第三节 肺结节病的诊断进展 /250 第四节 肺结节病治疗的相关问题 /256 第十八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2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与争议 /262 第二节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263 第三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264 第四节 临床诊断 /267 第五节 临床治疗进展 /268 第六节 目前治疗的困境与原因 /271 第十九章 肺癌/274 第一节 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新技术 /274 第二节 肺结节的临床处理策略 /279 第三节 肺癌液体活检及临床应用 /282 第四节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285 第五节 肺癌免疫治疗 /290 第六节 肺癌全病程管理 /295 第二十章 睡眠呼吸疾病/298 第一节 睡眠呼吸疾病概述 /298 第二节 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300 第三节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疾病的规范应用 /303 第四节 睡眠呼吸疾病的研究方向和选题 /306 第二十一章 慢性咳嗽的诊治及发病机制/309 第一节 咳嗽流行病学 /309 第二节 慢性咳嗽的外周与中枢调控 /310 第三节 咳嗽程度与咳嗽敏感性的评估 /313 第四节 咳嗽检查室的建立 /314 第五节 咳嗽动物模型 /317 第六节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诊治 /320 第七节 慢性咳嗽的研究热点及展望 /327 第二十二章 胸腔积液/333 第一节 胸膜腔液体交换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333 第二节 胸腔积液性质的判别标准及其准确性评价 /337 第三节 胸腔积液的诊断及特异性敏感指标的寻找 /341 第三篇 呼吸疾病诊治与研究的技术方法 第二十三章 机械通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350 第一节 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历史 /350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目的、生理和临床目标以及临床应用原则 /356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策略 /360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几大争论和研究进展 /366 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371 第二十四章 无创机械通气/373 第一节 无创呼吸机工作原理及硬件技术进展 /373 第二节 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证及应用范围界定 /374 第三节 无创通气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376 第二十五章 体外膜氧合器/378 第一节 历史 /378 第二节 工作原理 /378 第三节 适应证及禁忌证 /379 第四节 技术应用挑战与研究热点 /380 第二十六章 肺移植/384 第一节 肺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84 第二节 肺移植指征与受体评估 /387 第三节 肺移植供体评估与维护 /391 第四节 肺移植技术及进展 /392 第五节 肺移植的术后监测与治疗 /396 第六节 肺移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99 第二十七章 临床呼吸生理与肺功能检查/403 第一节 肺功能检查的研究进展 /403 第二节 常用检测项目及指标 /409 第三节 肺功能检查结果解读及报告 /411 第四节 肺功能检查方法选用及诊断思路 /414 第五节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416 第六节 肺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 /419 第二十八章 呼吸力学检测与临床应用/424 第一节 呼吸力学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424 第二节 呼吸力学在疾病评估和研究中的应用 /433 第三节 呼吸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438 第二十九章 胸部CT 检查与应用进展 /442 第一节 胸部影像学检查与应用 /442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定量测量技术与应用 /444 第三节 胸部HRCT 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450 第四节 CTPA 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462 第三十章 肺活检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468 第三十一章 介入呼吸病学/474 第一节 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历史 /474 第二节 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呼吸 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476 第三节 介入呼吸病学的新进展 /491 第四节 介入呼吸病学的今后发展方向及展望 /495 第三十二章 烟草病学——一门形成中的学科/497 第三十三章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控制吸烟/501 第一节 吸烟的流行情况 /501 第二节 吸烟与呼吸疾病发病关系密切 /502 第三节 控制吸烟的策略 /509 第四节 戒烟的方法 /511 第三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研究应用/516 第一节 呼吸系统比较医学基础 /516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要点 /524 第三节 几种常见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研究应用 /528 第四节 基因工程动物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 /537 第三十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544 第一节 横断面研究 /544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 /545 第三节 队列研究 /547 第四节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548 第五节 临床注册研究 /550 第六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551 第七节 数据分析中缺失值的处理 /553 第八节 呼吸系统疾病多中心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实例 /554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57 登录中华临床影像库步骤/565 |
| 內容試閱: |
|
自2008 年第1 版研究生教材《呼吸病学》出版以来,关于研究生教材是否必要已经有了很好的回答,继2014 年再版后,又迎来了第3 版的编写。
其间的10 多年,也是我国呼吸学科实现由单一呼吸内科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捆绑式发展的格局转变、呼吸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呼吸学界探索出了“以人才培养、科室建设、行业发展”引领我国呼吸学科发展的方略,即“三驾马车”方略,明确了专培、专修、单修相结合的PCCM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PCCM 科室规范化建设以及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建设的三方面具体工作。在“大势已至,方略已定,重在执行,成在落实”的学科发展态势下,经过呼吸学界的共同努力、务实操作,我国的呼吸学科发展及呼吸疾病防治呈现良好局面,昂首行进在从大学科到强学科的大道上。在2020 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呼吸人成为了中流砥柱。各地呼吸专家临危受命,勇挑重任,担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负责人,指导新冠肺炎患者诊断与救治。更有约6 000 名呼吸医师、呼吸治疗师和护士逆行奋战在湖北武汉最前线。我们看到,至少160 多位呼吸专家或科主任作为各省市或医疗队负责人带队驰援武汉;我们更欣慰地看到,经过规范化培训的PCCM 专科医师和呼吸治疗师在收治重症患者的病房或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室,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新冠肺炎及其危重症救治中最可依靠的力量;呼吸人始终没有忘记科学研究,他们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完成了一项项研究,为国家、世界的科学防控政策和诊治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国际新冠肺炎的学术和一线防治舞台上,活跃着中国呼吸专家的身影…… 这一系列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实践教育了广大医学研究生,需具备勇于实践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之风以及勇于献身的气魄,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卓有成效地攀升。正如我们在第1 版前言所述,《呼吸病学》研究生教材,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指引”。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除了介绍呼吸各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以外,更主要的,是试图引导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科研的思维、方法)和临床能力(临床的思维、技能),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课题,属于基础研究方面,其中不乏在文献堆里找出来的课题,经过一番研究,整理出文章,再回到文献堆中去。要解决什么问题,其目的性不强。随着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等医学研究模式的兴起,大家应该将研究课题聚焦于呼吸疾病临床防治实践中待解决的问题,以促进对疾病的认识、改善疾病的防诊治实践为目的。 参与编写本书的作者均是在该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对本领域研究进展、亟待解决的要点以及学习方法等的叙述均有各自的风格。我们感谢他们为本书作出的贡献,希望通过大家不懈努力,本书能够受到医学研究生的欢迎及喜爱。 钟南山 王 辰 2022 年2 月16 日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