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售價:HK$ 87.9 ![]()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HK$ 41.8 ![]()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这是一部在学术史中有开创意义的著作,深刻影响了国内外宋史学者的研究取径。 |
| 內容簡介: |
|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
| 關於作者: |
|
刘子健(James T.C. Liu,1919—1993) 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传统中国》等。其中,《中国转向内在》一书在美国汉学界影响甚巨。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等。 |
| 目錄: |
|
目录
序言 1 导言 1 部分 从北宋到南宋 3 章 关注差异 5 线索与方法 11 资料与假设 17 第二章 宋代学术 22 文学 23 经学 28 史学 32 第三章 宋代儒学 39 思想与制度 39 不同派别的新传统思想 44 第二部分 12世纪 55 第四章 道德保守主义 57 亡国之耻的震撼 57 变革之门的关闭 67 保守主义者的正统要求 72 第五章 专制政体与宰相们 86 走马灯般的宰相(1127—1134年) 91 宰相团队(1135—1136年及以后) 98 权相长期独掌朝纲(1139—1156年) 105 别有用场的前宰相(1161—1162年) 110 第六章 个案研究:从辉煌到流放 115 谁有资格做榜样? 115 初擢签书枢密院事 118 宰相团队和国家政策 123 道德保守主义者的政治风格 127 从到谷底 134 第三部分 新儒家成为正统:得不偿失的胜利 143 第七章 道德挂帅的新儒家:从争论、异端到正统 145 分析架构 146 道德先验论者自命正统 149 思想的传播与道德的结合 152 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 156 失算的“伪学”之禁 159 从危机到国家正统 162 余论 168 注释中所用简称 174 参考书目 175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11到12世纪,中国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场令人瞩目的转折。这场波澜壮阔的文化转型携蓄着巨大的能量,看起来似乎将生生不息,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引发转变。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新的文化模式经过沉淀和自我充实后,转而趋向稳定、内向甚至是沉滞僵化,并在实际上渗透到整个国家,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其原因何在? 这场转折,不仅为中国历史之关节所在,而且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个案。 一些教科书将这个时期即宋代中国(960—1279年),描述为“近代初期(earlymodern)”———大城市的兴起、蓬勃的城市化、手工业技术的进步、贸易的发达,凡此种种,无不令人称奇,尤其是纸币的使用,更是其他文化所难以想像的。伴随着经济进步的,更有文官制度的成熟、文官地位达于、法律受到尊崇、教育得到普及、文学艺术的种种成就,以及后,但同样重要的———新儒家对古代遗产的重构。宋代中国因而具有了与近代欧洲相类似的某种表征,而且,它比欧洲要早多。 本书却秉持一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其理论前提是:不同文化的演进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型,不是沿着单一的轨道、经过相同的特定步骤前进的。相反,不同的文化常常有着不同的发展重心。 可想而知,将宋代中国视为“近代初期”的东西方史家是在比较史学或者说全球历史的关照之下,将欧洲历史当做了度量衡。因此,对于宋代,他们同样强调经济因素。但是,无论这些因素本身是多么重要,却不一定能构成前近代中国文化的重心。在宋代中国占据中心地位的,应当是与文化学术潮流密切相关的政治,而它们并非经济利益的全部或直接反映。 或者可以这样说,宋代中国有着专制的头脑、官僚的躯干和平民的四肢。总体而言,官僚统治阶级为经济发展制定规则并从中受益。它不允许商人或商人利益在决策中发出强音。的确,一些商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带来的纵向社会流动加入统治阶级,但是,他们从此也便被士大夫圈的文化所同化,不再代表其家族的经济背景。 不应当将宋代中国称为“近代初期”,因为近代后期并没有接踵而至,甚至直到近代西方来临之时也没有出现。宋代是中国演进道路上官僚社会发达、的模式,其中的某些成就在表面上类似欧洲人后来所谓的近代,仅此而已。 假如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在许多方面都发达和先进的宋代统治阶级,没有向更广阔的领域继续开拓,却反而转向了内向?这便是本书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