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HK$
107.8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HK$
75.9
|
內容簡介: |
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主要研究意义,同时放宽学术研究视野,对近年来内债史研究进行回顾和学术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路径以及框架。 章从民国时期政府内债发行入手,从政府角度重点探讨三次内债整理过程。首先对1912-1937年政府内债发行概况进行梳理。其次着重就北京政府1921年、国民政府1932年、1936年政府内债整理的过程予以分析。对三次内债整理过程分析基础上,从多维角度对内债整理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索与揭示。 第二章从债权方角度出发分析金融业对待内债整理态度与对策。着重就华资银行业参与政府内债整理展开论述,重点阐述在三次内债整理之中银行业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华资银行业又是如何维系自身债权利益的。以上海银行公会个案入手,着重分析金融组织参与理债的复杂过程,以求多元面相分析内债整理与金融业的博弈与互动。 第三章着重分析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内债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对北京政府建立之初的内国公债局、北京政府后期所建立的总税务司管理海关关余的担保制度展开讨论,阐述不同管理模式和机制对内债管理构建的影响。同时承续北京时期,还进一步考察了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内债管理制度及内债管理运行情况。 第四章主要考察分析国民政府1932年大规模内债整理后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及其组织运转基本情况。详细分析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在政府公债管理与运行之中所起作用。通过对其整体的考察以冀深化对民国时期政府内债管理的认识。 结语:从民国时期政府财政转型与国家信用构建角度对内债整理与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同时探寻内债整理与管理的历史启示。进一步提出对当今政府建立债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相关偿债基金制度乃至制度创新的借鉴意义。
|
目錄:
|
前言/1 绪论/1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8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32 章 民国时期政府内债的发行与整理/36 一、民国时期政府财政运行与内债发行概况/36 二、北京政府1921年的内债整理/51 三、南京国民政府1932年、1936年的内债整理/79 四、民国时期政府内债违约原因的多位审视/97 第二章 民国时期政府内债整理与金融业的互动/122 一、民国时期政府内债整理与华资银行业的互动/123 二、银行业同业公会与政府内债整理:以上海银行公会为中心/145 第三章 民国时期政府内债管理制度的变迁/183 一、内国公债局与北京政府内债的管理/184 二、总税务司执掌北京政府内债管理大权/212 三、总税务司管理的困境与国民政府初期内债分散管理/227 第四章 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以及运行/241 一、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及缘起/242 二、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构成/251 三、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及业务活动/260 四、信用的嬗变与民国时期内债管理制度的变迁/282 结语/289 一、财政转型与国家信用:民国内债运行的制度反思/289 二、历史与前瞻:民国时期内债整理与管理变迁的启示/295 附表/314 附表1:北京政府时期国内公债情况一览表(1912-1927年)/315 附表2:北京政府时期国库券、库券发行一览表/320 附表3: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发行公债概况表/323 参考文献/327 后记/3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