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
》
售價:HK$
107.8

《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全三册)
》
售價:HK$
154.0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HK$
129.8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HK$
151.8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HK$
184.8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HK$
107.8

《
归零(影帝收割机安东尼·麦卡滕新作)
》
售價:HK$
86.9

《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售價:HK$
349.8
|
內容簡介: |
《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研究进展》由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编,是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的研究性著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研究进展》由EVI技术篇和氢致延迟断裂技术篇两部分组成,囊括了31篇深度研究报告,主要涉及EVI模式合作、EVI解决方案、氢致延迟断裂等内容。
《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研究进展》的出版对推动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钢厂、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推进我国汽车产品结构调整、品质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深入认识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的本质,以及测试评价在汽车中应用时的影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目錄:
|
EVI技术篇
融人汽车开发流程的EVI开发及展望
汽车车身正向选材的逻辑与实践
韩国浦项制铁的电动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
基于多目标优化设计的轻量化方案
800MPa级Nb微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退火工艺的研究
过时效温度对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某车型座椅满足C-IASI与C-NCAP鞭打性能优化
IF钢中C、N元素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连续转变曲线
含铌高强度钢仓栅式半挂车的轻量化设计
汽车车身用钢的均匀延伸率与局部延伸率
不同冷却工艺对6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性能及表面质量影响
基于某燃油汽车的轻量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热镀锌双相钢表面色差问题的分析
不同材料在乘用车正面碰撞仿真中的对比分析
热成形钢电阻点焊工艺及焊接性能研究
基于碰撞安全的双相钢DP780动态力学本构表征研究
基于CAE分析的B柱热冲压成形工艺的研究
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在材料变形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QP钢研发进展
汽车轻量化发展战略重点新材料的应用
汽车用高强度钢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汽车轻量化新材料及相关工艺研究进展
基于PAM-STAMP的汽车翼子板成形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
氢致延迟断裂技术篇
NbV微合金化对1500MPa级热成形钢抗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
夹杂物对热成形钢氢致延迟开裂行为影响
Nb微合金化技术在2000MPa级热成形钢中的作用
微合金化对热成形钢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
宝钢1500MPa热冲压钢延迟开裂性能评价
基于拉深工艺的QP1180钢延迟断裂机理研究
热冲压成形钢延迟开裂分析
|
內容試閱:
|
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等的提升,使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及先进成形技术的应用迅速增长,也要求原材料企业及零部件企业能够具有EVI能力并为主机厂提供解决方案。EVI,即Early Vendor Involvement,是指上游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对下游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先期介入模式,上游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充分了解下游客户对上游产品性能的要求,从而为下游客户新产品开发提供更优的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同时,随着高强度钢的大量应用,与高强度钢应用相关的氢致断裂问题时有发生,给汽车、桥梁、轨道等其他下游行业带来安全隐患。正是在这种形式下,2017年12月,第一届中国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会议在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组织下于中国北京召开。为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EVI模式的发展和氢致延迟断裂相关应用、评价技术进步,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于2019年8月29-30日在中国重庆联合组织了第二届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脆会议,并邀请业内专家撰写研究报告以出版成集,旨在增进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沟通和相互了解,推动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钢厂、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以期上下游一起推进我国汽车产品结构调整、品质提升和竞争力提高,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深入认识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的本质,进一步明确其在汽车中应用时的影响。本次会议的召开及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翁宇庆院士、毛新平院士、Julie Cairney教授、Andrej Atrens教授及业内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特代表主合办单位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