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无处不在的算法(双色版) [德]贝特霍尔德·弗金](//img.megbook.hk/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29/9787111749479.jpg)
《
无处不在的算法(双色版) [德]贝特霍尔德·弗金
》
售價:HK$
97.9

《
埃及通史:托勒密王朝
》
售價:HK$
77.0

《
改变课堂的教育理论:理解与运用(第2版)
》
售價:HK$
85.8

《
使行录与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242.0

《
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传
》
售價:HK$
61.6

《
吸引力旋涡:遇见生命中的每个奇迹(个人修养励志人生规划个人提升 事业突破情感修复 财富累积身心健康)
》
售價:HK$
61.6

《
7068
》
售價:HK$
50.6

《
油画棒涂色系列 大师风景 路正先课题组 组编 何美仪 张天奇 李睿诗 编
》
售價:HK$
52.8
|
內容簡介: |
《论汉语的诗性》的意图就在于将这一论断学术化,通过梳理、检讨与之有关的概念和观念,通过小范围的文本调查,将汉语诗性问题置于文学理论的框架中,尽力为相关领域的讨论预备一个基本的平台。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梳理“汉语”、“诗性”等基本概念,检讨相关预设,并以中国古代经典散文为中心进行小范围的文本调查,努力将跨学科视野、形式美学立场、结构主义方法与文本细读结合起来。全书除引言外一共八章,第一至三章为问题的界定与概念的清理,第四章为理论阐述,第五至七章为文本调查,第八章为结语及引申。
|
關於作者: |
张卫东,男,1970年3月生于湖北江陵。文学博士,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目錄:
|
序
引言
第一章 汉语诗性:事实、概念与问题
第一节 汉语诗性作为一个事实
第二节 汉语诗性作为一个概念
第三节 汉语诗性作为一个问题
第二章 “诗性”概念的谱系
第一节 诗歌的特性
第二节 诗性语言
第三节 自我指涉
第四节 诗性智慧
第五节 原始思维和互渗律
第三章 汉语作为一种媒介
第一节 语言作为一种媒介
第二节 汉语的区分性特征
第三节 汉语作为一个“文学问题”
第四节 汉语思维:媒介塑造思想?
第四章 自我指涉:汉语写作的核心原则
第一节 自我指涉:潜在的诱惑和规范
第二节 歧义与汉语文本的魅力
第三节 对偶与汉语文本的结构
第四节 文字游戏:精致的囚笼
第五章 汉语叙事文本的过滤机制
第一节 叙事文本的非典型性
第二节 简洁、省略与过滤
第三节 记言、议论与叙事
第六章 汉语抒情文本的忘情策略
第一节 忘情策略:情感的高度形式化
第二节 忘情策略在散文中的运用
第三节 忘情策略在诗歌中的运用
第七章 汉语论说文本的通用程式
第一节 以论说代替论证
第二节 论题与论点的合谋
第三节 申说之繁与推理之简
第八章 结语:汉语诗性与汉语诗学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也许我们只能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而语言和文化、民族,地域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或同构性,正是这些词组合中所隐含的观念。这些概念很可能还隐含着以下观念:在人文思想领域,文化的差异重于国家、民族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源于语言的差异,从语言的差异则可以洞察文化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人文学科的本土意识日益增强,“汉语”一词的用法也越来越宽泛,在语言学之外的领域逐渐从一个一般的限定语变成了一个关键词,与汉语文化、汉语思想、汉语思维、汉语文本、汉语文学、汉语写作等“新词”一起构成了一种互文乃至同一关系。换句话说,汉语不再只是一种表达的工目 ,不再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和载体,不再只是文本的构成要素,而成了文化、文本、思想、思维本身。因此研究汉语,也艺成了研究中国的文化、文本、思想、思维的一条新途径。这方面的论著,最有代表性的是申小龙的《汉语与中国文化》和郭锦桴的《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诗性研究的焦点之一,是汉语作为文学媒介所具有的特征,或者说汉语在文学写作中所呈现的特征与潜力。作为一种媒介,汉语的哪些特征有可能对汉语文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文学实践和文学批评当中,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语音、文字和句式的选择,中国文论有大量涉及创作技巧的论述,主要是一种创作论(就其着眼于指导创作实践而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