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晚清汉学研究

書城自編碼: 21529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程尔奇
國際書號(ISBN): 978701012708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9/28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解码SWIFT
《 解码SWIFT 》

售價:HK$ 60.5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售價:HK$ 250.8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售價:HK$ 50.6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
《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 》

售價:HK$ 327.8
克苏鲁神话全集(全三册)
《 克苏鲁神话全集(全三册) 》

售價:HK$ 206.8
快小孩,慢小孩:专注力的误区、真相与提升
《 快小孩,慢小孩:专注力的误区、真相与提升 》

售價:HK$ 74.8
中国高铁立体翻翻书
《 中国高铁立体翻翻书 》

售價:HK$ 63.8
漫画中小学生体育运动
《 漫画中小学生体育运动 》

售價:HK$ 5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3.7
《汉学更新运动研究:清代学术新论》
+

HK$ 90.7
《“托古改制”与“三世进化”——康有为公羊学思想研究》
+

HK$ 124.8
《论语校释辨正》
+

HK$ 197.6
《贺葆真日记》
+

HK$ 176.8
《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
+

HK$ 92.8
《晚清汉学群体与近代社会变迁》
內容簡介:
汉学作为既定的概念,清末已经走入死角。但是其考据方法,以及效法古文经师从小学入手,说经不流于空疏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却在后世学人中引起共鸣。民国时期,是否谙熟清代汉学家们的考据方法,甚至成为学术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学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晚清汉学研究是中国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作为乾嘉汉学的延续,晚清汉学有其自身的变化和特点。《晚清汉学研究》通过对晚清汉学的演进脉络与学术成就的梳理,探讨晚清汉学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乾嘉意义上的汉学在晚清的发展趋向。作者认为汉学的考据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在清末民初更得到延续。这些又可视为晚清汉学的推陈出新,是其在衰落中的新发展。是学术文化延续的标识。令人思考。
目錄
绪论
第一章 晚清汉学的演进
 一清中叶以前“汉学”语词的演变
 与“汉学”概念的形成
 二道光时期:汉学学理的延续与新特点
 三咸同年间:汉学风气的扩展
 四光宣时期:集大成与遭遇新问题
第二章 晚清汉学的地域分布与学脉传衍
 一江苏、安徽、浙江地区
 二贵州、云南、四川地区
 三顺天、直隶、山东地区
 四湖南、湖北地区
 五福建、广东地区
 六其他地区
第三章 汉学的新著述
 一小学
 二经学
 三史学
 四诸子学
 五校雠与辑佚之学
 六新著述所反映晚清汉学之特点
第四章批评与会通:晚清汉学与宋学
 一宋学对汉学的批评
 二汉宋会通之趋势
 三“不分门户,非为调人”说
第五章 排斥与吸纳:晚清汉学与今文经学
 一争论与排斥
 二认可与吸纳
结语:晚清汉学的趋向
附录:晚清汉学家省区分布表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