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代中国文明文献萃编(上、下)(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書城自編碼: 38539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李凯 张子青 等 编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202600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90.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售價:HK$ 119.9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HK$ 83.8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HK$ 95.8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HK$ 81.6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HK$ 71.8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HK$ 95.8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HK$ 74.4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HK$ 8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0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献萃编(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
+

HK$ 180.6
《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
+

HK$ 241.6
《 古代罗马文明文献萃编(上、下)(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
+

HK$ 119.6
《 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
+

HK$ 266.0
《 古代埃及文明文献萃编(上、下)(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
+

HK$ 107.4
《 古代希腊文明文献萃编(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
內容簡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清醒剂;尤其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现代中国人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包括出土文献),效法纪事本末体史书,围绕中国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编写,注释力图简洁明了。对于学习者,特别是历史学专业本科同学以及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是一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必备资料。
關於作者:
李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与历史教学论,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若干,发表论文多篇,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
张子青,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历代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疆历史与中外交流史,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錄
上?册
序?言
夏商西周时期
引?言 003
五帝始祖/004 茫茫禹迹/017 殷夏革命/026
武丁中兴/033 周人崛起/037 西伯戡黎/046
牧野之战/047 平定“三监”/051 宅兹中国/057
立国宏规/061 肇建官制/073 周召同心/078
成康之治/085 国人暴动/090 宣王中兴/096
幽王亡国/102 尚文之风/106
《诗经·豳风·七月》中周人的生活/114
春秋战国时期
引?言 121
春秋时期 122
两周之际/122 郑国初兴/124 齐桓首霸/127
晋文霸业/131 问鼎中原/136 宋襄秦穆/138
弭兵会盟/142 吴越争霸/146
战国时期 149
战国来临/149 东齐西秦/152 合纵连横/154
远交近攻/157 战国四君子/163 秦扫六合/16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170
王室衰微/170 政出大夫/177 经济发展/180
变法改革/186 百家争鸣/190 族群融合/195
秦汉时期
引?言 203
秦?朝 205
制度统一/205 秦的信仰体系/208 焚书坑儒/210
胡亥继位/212 匈奴的兴起/215
陈胜、吴广起义/218
西?汉 222
鸿门宴/222 据秦之地/226 叔孙通定汉家礼仪/230
官僚制度的承袭/232 文帝之立/238 贵粟政策/241
汉初形势/245 刑法改革/248 天人三策/250
财政改革/253 平定西南夷/257 张骞通西域/259
汉匈战争/262 盐铁会议/265 刘贺之废/269
傅介子刺楼兰王/272 西域都护/273
王氏的兴起/275 今古文之争/280
新 莽 284
王莽改制/284
东?汉 288
昆阳之战/288 退功臣而进文吏/291
谶纬与东汉社会/293 边塞防务/297
白虎观会议/299 班超通西域/302 燕然勒石/305
豪强、官僚、士族/307 外戚、宦官乱政/310
党锢之祸/3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引?言 321
三?国 324
黄巾起义/324 董卓专权/327 官渡之战/331
赤壁之战/334 汉中张鲁政权/337
曹操求才三令/339 曹魏屯田/341 隆中对策/343
夷陵之战/344 名医华佗/346 马钧制机械/347
文学的“自觉”/349 玄学的兴起与竹林七贤/351
梁习治理并州/356 仓慈治理敦煌郡/357
西?晋 359
司马炎灭吴/359 太康之治与户调式的颁布/361
九品中正制/362 贵族斗富/363
十六国 366
吕光出兵西域与高僧鸠摩罗什来华/366
淝水之战/369 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文教的重视/371
东?晋 373
王与马,共天下/373 祖逖北伐/374
法显西行求法/376 书圣王羲之/377
画家顾恺之/378
南?朝 380
南方经济的发展/380 南北物产的交流/382
祖冲之的科学成就/383 吐谷浑遣使南朝/384
北?朝 386
北魏孝文帝改革/386 西域交通/390
洛阳工商业的繁荣/391 府兵制的创立与发展/393
饮食风俗的交流/394 外国人的杂居和归化/395
玻璃制造工艺的传入/396
南天竺国与北魏朝贡贸易/397

下?册
隋唐时期
引?言 401
隋?朝 407
大索貌阅与输籍法/407?营建东都洛阳/408
大运河的开凿/410?开皇乐议/411
裴矩经营西域与隋炀帝大会胡客/413
大宛千里马/416
唐?朝 418
贞观之治/418?武则天营建洛阳/421?开元盛世/423
门阀士族/424?科举制的发展与进士科的显贵/426
租庸调制/429?裴耀卿治理漕运/430
安史之乱/432?藩镇割据/435?翰林学士/437
使职差遣/439?刘晏理财/440?两税法的实行/443
长安城/445?扬一益二/448?曲辕犁/450
丰富多彩的纺织品/451?南青北白/453
饮茶的风行/454?诗歌的黄金时代/457
诗仙李白/459?乐舞百戏/460
唐太宗与《兰亭序》/464?画圣吴道子/466
马球运动/468?安济桥/470?迎佛骨/472
景教在中国的流传/474?文成公主入藏/476
唐蕃会盟/478?李泌检括胡客/479
唐代中外交通要道/480?玄奘西行求法与长安译经/482
义净西行求法/486?高仙芝远征小勃律/487
入仕唐朝的波斯李素父子/489?日本遣唐使/492
国手顾师言对弈日本王子/493
五代宋代时期
引?言 497
五代时期 499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之对比/499
朱温启五代之端/501?庄宗兴亡之速/503
名将郭崇韬之陨/504?明宗有为之世/506
燕云十六州之失/507?后晋出帝之掳/508
耶律德光欲统中原/510?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兴/511
郭威建后周/513?后周世宗之治/515
北宋时期 517
陈桥兵变/517?杯酒释兵权/519
宋初统一战争/522?烛影斧声/532
金匮之盟/534?王小波、李顺起事/536
吕端拥立真宗/537?澶渊之盟/538
《册府元龟》/543?祥符天书/545
东封西祀/547?朱能伪造天书/549
雷允恭擅易皇堂/552?益州交子务/554
议正雅乐/556?活字印刷术/559
宋夏和战/560?范仲淹条奏十事/563
濮?议/566?《资治通鉴》/569
熙宁变法/570?三经新义/572
元丰官制/574?元祐更化/575
哲宗绍述/577?元祐党籍/579
平定方腊/581?海上之盟/582
靖康之难/583
南宋时期 586
高宗称帝始末/586?明受之变/587
黄天荡大捷/589?岳飞事迹/590
顺昌之战/593?绍兴和议/597
采石之战/597?高宗朝军制构建/599
高宗朝礼制重建/601?高宗朝法制重建/602
孝宗即位/603?符离之战/604
孝宗隆兴和议/605?孝宗之治/607
孝宗时期法制完善/607?孝宗朝北伐之志/608
辛弃疾事迹/610?光宗即位/612?光宗变故/613
宁宗即位风波/615?庆元党禁/616?开禧北伐/617
吴曦之叛/619?史弥远擅废立/620?霅川之变/622
李全之乱/623?联元伐金/626?端平入洛/627
孟珙守襄樊/629?理宗之政/630?贾似道误国/631
文天祥事迹/633?崖山之战/636?鹅湖之会/637
中庸章句序/638?道统十三赞序/640
会子风波/642?太学之议/644
元明清时期
引?言 649
元?朝 650
国号大元/650?灭宋实现大一统/651
元末大起义/653?元?曲/655
明?朝 657
明太祖建国/657?修撰《元史》/663
靖难之变/666?郑和下西洋/673
土木之变/676?阳明心学/680
张居正改革/683?明末民变/694
明末农民起义/697?明末清初启蒙思想/699
《徐霞客游记》/701
清?朝 705
清初复明运动/705?女真起兵反明/707
八旗制度/711?顺治早亡/715?修撰《明史》/720
三藩之乱/725?摊丁入亩/731?军机处/734
雍正华夷观/738?扶持黄教/742
惩办贪官和珅/750?闭关政策/756?新疆设省/760
太平天国/768?辛酉政变/771?清末革新/773
帝制终结/775?《西域同文志》/777
后?记 780
內容試閱
引?言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史料比较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世文献。经书中的《尚书》《诗经》收录了同时期的文诰、诗歌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领域,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最宝贵、权威的一手传世文献。《春秋》三传,尤其是《左传》中保留了许多关于三代时期的历史追述。“三礼”、《论语》、《孟子》中也有不少关于三代时期的信息。《周易》《尔雅》则分别是研究三代时期思想史和语言的重要资料。史书中的《国语》有《周语》,成书于战国,其中涉及穆、共、厉、宣、幽五代周王的记载应采自周的国史,可视为重要史料。《竹书纪年》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魏国史官所作。其中的《五帝纪》《夏纪》《殷纪》《周纪》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历史信息,但是多与其他文献的记载抵牾,需要认真考辨,慎重选择。《逸周书》是一部汇集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记载了大量西周时期的历史,而且许多内容均可印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文字多舛误,加之后人多孱入删改,需要注意。《史记》为西汉初年司马迁所作,虽成书较晚,且其中涉及三代的内容不乏后世层累、伪造,但仍然保留了大量三代时期的宝贵信息,而且流传深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三代的认识。子书中的《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大师的著作,其中也有不少关于三代的信息,需要与经、史典籍互证后使用。第二类文献是出土文献。首先是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清末,经过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的考古,以及民间发现,目前已知近十五万片,四千五百多单字,其中内容以卜辞为主,涉及商代和周初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其次是青铜器铭文,即金文。商代的青铜器带有铭文者较少,且字数很少。周代青铜器带有铭文者较多,且篇幅较长,目前有三千多件。周代的许多军国大事都被贵族作为功绩刻在青铜器上,以告慰先祖,显赫门庭,垂训子孙。因此,青铜铭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受到历代治史者的重视。最后是出土竹简。例如《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均有大量关于三代历史的内容,多数不见于传世文献。尤其是“清华简”重现了许多传世与未传世的《尚书》篇目及类似典籍,澄清了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清华简”中的《系年》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对传世典籍有订正作用。第三类是考古材料。从民国对殷墟的考古发掘,到新中国时期全面考古的展开,目前关于夏商西周时期的考古材料已相当丰硕。例如对二里头遗址、殷墟、周原的发掘,提供了传世、出土文献无法呈现的历史信息,诸如陵寝制度、聚落形态、建筑布局、生死观念、手工技术等。这些材料多收录于各类考古学报告和文集中,可以参阅。
本章选取的主要为《尚书》《诗经》《史记》及相关金文篇目,原文及注释主要参考了顾颉刚、刘起釪所著的《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程俊英、蒋见元所著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9年);《史记》,二十四史点校本(中华书局,1982年);韩兆琦所著的《史记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王辉所著的《商周金文:中国古文字导读》(文物出版社,2006年)。这些篇目久经历史考验和历代学者的注释,是了解三代时期的核心文献。与此同时,本章还选取了几篇著名的金文,可与传世文献对比参阅,以帮助读者们对三代的历史过程和文明风貌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帝始祖
大凡谈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人都会首先想起“三皇五帝”。从现存的文献看,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大量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但是,这些传说由于去古已远,加上后人伪造附益,存在很多矛盾、怪诞之处。到了汉武帝时期,太史公司马迁搜集、审订、整合了诸家观点,以黄帝为血缘始祖,依次叙述了颛顼、帝喾、尧、舜的开创文明之功,诸如部落战争、王位禅让、治理洪水、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乐舞等。太史公的这一文本成为后世中国人关于文明起源的最经典、最重要的历史记述。从史实的角度看,它保存了许多关于上古时期的历史信息,其中有不少内容得到了考古成果的印证;从思想的角度看,它不仅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天下一家”的起源,为大一统国家的合法性奠定了历史理论根基,而且塑造了中国人对“政统”的认同。而这一认同与对自孔子以降的“道统”的认同,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两大支柱。此外,太史公笔下的五帝笼罩着儒家圣王的光芒,寄托了中国人对君主政体下执政者的美好理想,成为历代皇朝统治者追慕效法的榜样。
《史记·五帝本纪》(节选)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1]。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2],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3]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4],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5]最为暴,莫能伐。炎帝[6]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7]。三战,然后得其志[8]。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9],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0],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注释】 [1]黄帝:传说中上古华夏部落联盟领袖,亦称“有熊氏”。目前最早记载黄帝的文献多为战国时期整理成书,诸如《五帝德》《帝系姓》《世本》等。黄帝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有待进一步的考古与历史研究。 [2]徇齐:徇,疾;齐,速。徇齐意为“思维敏捷”。 [3]神农氏:传说中的古帝王名,因教人耕稼,故被称为“神农”。亦有观点认为神农氏为一氏族名,或者是炎帝。 [4]享:觐见、来朝。 [5]蚩尤:传说中的古代九黎部落领袖,传说发明了各种兵器,以好战著称。 [6]炎帝: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领袖,姜姓,一说为神农氏。 [7]阪泉之野:一说位于旧河北涿鹿境内,今河北省怀来县,一说位于山西省运城盐池。 [8]志:旗帜。 [9]涿鹿之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 [10]平者去之:此句意为“对那些归顺者,则率兵离开,不予讨伐”。
东至于海,登丸山[1],及岱宗[2]。西至于空桐,登鸡头[3]。南至于江,登熊、湘[4]。北逐荤粥[5],合符釜山[6],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7]。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8]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9],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10],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11]。
【注释】 [1]丸山: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地处渤海之滨。 [2]岱宗:泰山。 [3]空桐、鸡头:山名,位于今甘肃、宁夏境内的六盘山脉。 [4]江、熊、湘:“江”指长江,“熊”为今湖南益阳东北的熊耳山,“湘”为洞庭湖中的湘山。 [5]荤粥:古代北方的部族名。有学者认为即猃狁和后来的匈奴。 [6]釜山:位于今河北省怀来县东。 [7]策:占卜用的蓍草。 [8]淳化:道德所广及。 [9]旁罗、水波:二者应为动词,但具体含义不明,至今尚无定论。 [10]土德: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有五德,分别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吕氏春秋·应同》中记载“黄帝之时,天先现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盛。’土气盛,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11]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四》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1]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2];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3]。昌意娶蜀山氏[4]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5]。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6],南至于交阯[7],西至于流沙[8],东至于蟠木[9]。动静之物[10],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11]。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注释】 [1]西陵:古氏族名。 [2]江水:今四川岷江。 [3]若水:今四川雅砻江。 [4]蜀山氏:古部族名,可能居住于今四川省西部。 [5]桥山:位于今陕西省黄陵县。 [6]幽陵:即幽州,今北京一带。 [7]交阯:亦作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带。 [8]流沙:今内蒙古西部一带的沙漠。 [9]蟠木:即扶桑木,代指最东方的古国。 [10]动静之物:分别指动物和植物。 [11]砥属:归属。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1],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2]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3],其德嶷嶷[4]。其动也时,其服也士[5]。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6],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7]。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注释】 [1]顺天之义:义,宜。此句意为“顺应天地自然客观之所宜”。 [2]财:通“材”。 [3]郁郁:庄严肃穆之貌。 [4]嶷嶷:崇高之貌。 [5]其服也士:服,用。此句意为任用有德之人。 [6]溉执中而遍天下:溉,同“概”,量粮食用的斗板,引申为平。遍,通辨,治理。此句意为“实行一种中正平和的政策,治理天下”。 [7]放勋:即后来的尧。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