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互联网中的“共享/分享”:文化旅行及其意义生产

書城自編碼: 37741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赵珞琳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80190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0.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HK$ 59.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HK$ 238.8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HK$ 59.8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HK$ 51.4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HK$ 432.0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售價:HK$ 141.6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售價:HK$ 79.2
银元时代生活史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2
《 菊与刀 》
+

HK$ 76.6
《 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 》
+

HK$ 98.8
《 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 》
+

HK$ 110.0
《 常熟翁氏日记研究(日记研究丛书) 》
+

HK$ 356.3
《 田晓菲作品系列套装:神游+尘几录+赤壁之戟+烽火与流星 》
+

HK$ 446.6
《 宋代官制辞典(增补本) 》
內容簡介:
“共享/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组文化关键词,无论是在官方话语、业界实践,还是在普通网民的日常生活中都具有显著性。它们的含义既不同于英文中的“sharing”,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文化旅行、被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话语实践所建构,是多元主体持续对话、博弈的产物。本书综合运用话语分析、定性语料库分析、网页档案分析和网络民族志方法,对“共享/分享”在中国的历史沿革、互联网语境中的意义生产、网民群体的共享实践进行研究,用以考察它们反映了何种社会观念、社会关系结构并与之如何相互作用。
關於作者:
赵珞琳,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传播创新研究》编辑。曾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项国家基金课题。研究方向社交媒体、跨文化传播、互联网文化史等。
目錄
第1章绪论
1.1“共享”: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
1.2“共享”、“分享”与“sharing”
1.3本书研究问题和章节介绍
第2章和概念一起旅行
2.1见微知著:概念的旅行
2.2追寻流星:看见消逝中的互联网历史
2.3关于“共享”,学者们说了什么?
2.4如何考察概念的旅行?
第3章“共享”和“分享”的历史旅程
3.1词典中的“共享”和“分享”
3.2“分享”含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基于语料库分析
3.3“共享”含义的双重层次
3.4本章小结
第4章社交媒体如何生产“分享”
4.1社交媒体及其技术话语
4.2“全球本土化”的中国社交媒体
4.3分享即参与——社交媒体的“潜规则”
4.4本章小结
第5章共享的社会实践——基于网络字幕组分析
5.1灰色地带的“盗火者”
5.2“共享”的文化生产/消费机制
5.3字幕组面临的双重困境
5.4本章小结
第6章共享社会中的“中国式自我”
6.1中国语境下网络化个人主义的迷思
6.2个体化进程与“双重自我”
6.3共享话语中的关系类型
6.4本章小结
第7章结语:当我们谈论“共享/分享”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参考文献
附录A样本网站列表
附录B访谈对象列表及访谈提纲
內容試閱

犹太人学者尼科拉斯·约翰(Nicholas A. John)把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命名为“The Age of Sharing”(共享/分享的时代),其理由是,“sharing”代表了当前这个被数字媒体所充分渗透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经济中的前沿,尤其是它与社交媒体连接之后,成为风靡全球化时代的新修辞术。它携带着温暖的情感、积极的意义、参与的快感,把人们圈进属于它的时代;与此同时,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绑定它,创造“分享得越多,平台的赢利则越多”的商机。即便人们发现“sharing”成了需要付费的、被污染的“假共享”,网络空间的资源和文化从开放、免费的公共生活转变成需要购买的商品,也可以视而不见,尤其是那些进入线上“舒适区域”,迷恋线上世界的许诺、期待与无忧无虑的自由幻境的人。
以鲍曼(Zygmunt Bauman)的视角来看,“sharing”的流行形成线上世界与线下世界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我”的一种奇特状态:“我”属于线下世界,而线上世界属于“我”,被线下世界制约的“我”进入线上世界,可以成为规训分享的控制者、情境管理者,也可以挥舞“禁言”“踢人”的武器赶走“他者”;“我”表面上通过分享与他人在一起,实际上是寻找能够迎合我的意志的“同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sharing”的时代很可能就是“我”的时代,一个分享很多而知之甚少的“我”对应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
2019年深秋,赵珞琳博士曾带着犹太人约翰的英文著作The Age of Sharing走进“随波逐流”读书会,顺着作者的目光,通过理解人们对“sharing”的理解,来尝试理解当前这个“时代”;也通过追问“英文中的sharing,如何对应中文中的‘共享/分享’”,延伸到中国语境中“分享”与“共享”的历史变化过程,观察“sharing”在中国的概念旅行,审视中国人网络社交的自我,以及中国网络社会各主体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