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史(全2册)
》
售價:HK$
147.2
《
思想会·富人身上的目光:美国、亚洲与欧洲民众眼中的收入与财富
》
售價:HK$
102.1
《
纯粹·四手联弹
》
售價:HK$
59.8
《
论目的(西塞罗哲学文集;崔延强 主编)
》
售價:HK$
89.7
《
障碍是道路 生活充满了障碍,毅力与韧性直面痛苦和逆境
》
售價:HK$
90.9
《
工业数字化本质:数字化平台下的业务实践
》
售價:HK$
102.4
《
OKR实战宝典:顶尖企业的成功秘籍(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实战宝典)(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系列丛书)
》
售價:HK$
98.9
《
历史的棋局
》
售價:HK$
66.7
|
編輯推薦: |
当二孩的到来把长子推下了家庭的中心宝座时,长子将面临怎样的心理发展?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他们将会发展什么样的生活风格?人真的生而自卑吗?怎样才能超越自卑情结?家长和教师怎样进行童年指导才是正确且有效的……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以大量诊疗案例引导我们认识生命不同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我们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
|
內容簡介: |
《生活的科学》是阿德勒为大众学习个体心理学而写的入门书,书中完整地呈现了其理论体系的框架,指出了人生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职业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婚恋问题。在《生活的科学》中,阿德勒以咨询师的口吻,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做了生动且富有趣味的阐发,引导我们认识生命不同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我们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透彻的认识,最终学会处理人生的难题。阿德勒在《生活的科学》中,将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儿童分为三类: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并进一步对自卑情结的深化与行为表现以及将来的心理发展状况都做了生动的分析。关于儿童在家庭中的次序是如何影响着其后来的发展与生活风格的,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广大“二孩”家长们,必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
關於作者: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阿德勒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学派,在心理学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十分深远,对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启发。译者简介:苏克,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并译介西方学术经典,已出版译作《生活的科学》《心理学与文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等。现转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周晓琪,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已出版译作《生活的科学》,现移居海外。校者简介:杨广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特殊教育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心理治疗、特殊儿童教育,尤其是生态化干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出版《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二十余部。
|
目錄:
|
目录:第一章 个体心理学原理 1 个体心理学力求将个人的生活看作一个整体,并认为每个反应、每个活动和内心冲动都是个人生活态度清晰的组成部分。个体心理学具备先见和预防的双重性质:既能预见未来事件的出现,又能采取主动措施避免未来事件的发生。第二章 自卑情结17我们的任务是训练这类人摆脱他们那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适当方法是鼓励,而不是打击。我们必须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是建立自信心的唯一途径,也是对待自卑感的唯一正确办法。第三章 优越情结32 对优越的追求和自卑感就如同正常的情感一样是一种自然的互补关系。如果感觉不到我们目前状态下的某种欠缺,我们就不会去追求优越和成功。人对优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第四章 生活风格45自卑感促使他们行动,从而导致一个目标的产生。长期以来,个体心理学把导向这一目标的行动称作生活计划,但由于这一名称时常引起误解,所以,现在将它改为生活风格。第五章 早期记忆57如果想要判断一个人的生活风格,无论这个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在听取了他的一些抱怨之后,询问他的早期记忆,然后将这些记忆同他所提供的其他事实相互印证。第六章 表现性活动和姿态69活动本身表现于姿态之中,这些姿态又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总体生活态度,即我们称之为生活风格的东西。第七章 梦和梦的解释82 其他心理学派的追随者一直在寻求对梦的新的观点,但我们对梦的理解是在与我们理解精神表现和活动总体相同的方向上发展起来的。第八章 问题儿童及其教育 94怎样教育我们的儿童? 这大概是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和指导人的个性。因此,心理科学就成了适切教育的必要基础,或者可以说,整个教育就是有关生活这门广泛的心理艺术的一个分支。第九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适应 110其他心理学体系将其所谓的个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予以区别,但是在我们看来并没有这种区别。迄今为止,我们的讨论都是试图对个人的生活风格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又都带有一种社会的观点,并且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第十章 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 121 之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两种情结,原因在于:他们的自卑感与优越感被一种心理机制所控制,从而进入了对社会有用的层面。这一机制的动机就是社会兴趣、勇气、社会感以及常识的逻辑。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131 一切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能力、障碍以及各种特殊倾向,都能够在早期形成的原型里面找到。第十二章 性欲及性问题143只有幸福的婚姻才是解决性问题的唯一理想的方法。所有那些过分强调性欲的人,那些称赞一夫多妻制的人、自由同居的人以及试婚的人,都是想回避以社会的方法去解决性问题。他们没有耐心以夫妻的共同兴趣为基础去解决社会适应的问题,而是梦想着通过某种新鲜的方法来逃避责任.。第十三章 结论153个体心理学的方法始终与自卑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自卑是人类奋斗和成功的基础。而在另一个方面,自卑感又是一切心理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社会适应是自卑问题的正面出路。社会兴趣和社会合作是个人获得拯救的正道。
|
內容試閱:
|
中 译 本 序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人称“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欢乐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生活简直可以用“多灾多难”一词来形容:家中排行老二,相貌平平,幼年时患软骨病,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曾被汽车压伤过两次,五岁时患严重的肺炎,差点丢掉小命。进入学校读书后,成绩一直很差,老师认为他不可能从事任何具有智力挑战的工作,向他父母建议要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阿德勒曾说,自己的童年生活总是笼罩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自己软弱无力的怨尤。童年的磨难使他产生了一种补偿的动机——一定要努力超越别人!阿德勒的终生奋斗获得了成功: 他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成立儿童指导中心,发表许多作品,在世界各国做学术演讲,以一己之力创立个体心理学的体系,并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被后人称为精神分析学派“三巨头”。对于这三位经典人物的学术立场和贡献,我们可以形象地做如下比喻。弗洛伊德,一位神色严峻的医生,在人性幽暗的“地下室”里深入挖掘,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无意识的研究,包括人的原始冲动,以及本能与社会文化所纠结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欲望,不断揭露人性深处受意识封锁和压抑的无意识王国的层层内幕,从而严重挑战并动摇了他那个时代的传统文化格局。荣格,终其一生痴迷于宇宙天道的冥思默想以及种种神秘莫测的人类远古文化实践,例如原始宗教和艺术、星相术、图腾、炼金术、修仙、占卜、梦与象征,如同站在“阁楼”上仰望天空的冥想家。他专注于人类种族集体无意识的研究,致力于理解跨越历史与文明之鸿沟的超自然的整体联系,揭示了一条超越性的人类救赎之道。阿德勒,通过坚持不懈的个人奋斗,终于摆脱了童年的软弱自卑,成功地挤进了人类文明的“会客厅”。他向众人讲述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倡导通过个人的不断创造和追求,超越自卑情结,完成具有社会适应和社会服务价值的生活任务(工作、爱情和友谊)。他的学说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应用广泛的心理学思潮。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在阿德勒看来,人生而自卑,人总是不断地力图“成为一个人物”——追求一种优于别人的、想象出来的理想化的人生目标。人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自卑与补偿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在追求理想化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严重时还会引起神经症、酗酒、吸毒、自甘堕落、违法犯罪甚至自杀。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人应该建立一种富有社会意义(为他人和整个人类的利益服务)的生活风格,使得个人面对基本的生活任务的挑战能 不懈努力,融入社会主流,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在阿德勒看来,生活任务的实现是与社会生活水乳交融、难以分开的,个人兴趣与社会交往的兴趣应该是协调一致的。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社会意识不仅涉及与人交往时的情感,还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同时,阿德勒认为,人是有意识的个体,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于个人精神生活中指向未来的目标;人是自己的主宰者,人可以自主选择生活的道路和方式,参与并决定自己的命运。整体来看,阿德勒的学说强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推动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派的形成。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正常人身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他把人格视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格的不可分割性,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整体论先河,对于心理治疗、教育、社会文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活的科学》是阿德勒为个体心理学而写的一本入门书。本书完整地呈现了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并结合社会生活中常见事例做了生动而富有趣味的阐述。 本书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人幼年心理的形成,人生发展轨迹以及成长中的问题,指出了人生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职业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婚恋问题。他将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儿童分为三类: 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并进一步对自卑情结的深化与行为表现以及将来的心理发展状况都做了生动、细致的分析。作为一名超一流的精神分析师,阿德勒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引导我们清晰认识生命各个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现代人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学会处理个人成长、工作、婚恋的难题。本书中译本以纽约花园城市出版社(Garden City Publishing Company)1929年的版本为基础,并参照了新的修订版,增添了有关的内容。经过反复校对、审订,提升了文字品质和可读性,适合心理学专业研究者和社会、文化、教育各界人士作为案头必备的经典读物。杨广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