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线装经典:茶道·茶经

書城自編碼: 20678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线装经典
國際書號(ISBN): 9787541541445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3-01
版次: 2 印次: 4
頁數/字數: 319/31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售價:HK$ 70.8
高启:诗人的穷途
《 高启:诗人的穷途 》

售價:HK$ 69.6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售價:HK$ 47.8
无字证明精选:中学生能看懂的198个趣题
《 无字证明精选:中学生能看懂的198个趣题 》

售價:HK$ 59.8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17.6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售價:HK$ 70.8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售價:HK$ 105.6
实用妇科微创手术图谱:机器人与多孔单孔腹腔镜(原书第2版)
《 实用妇科微创手术图谱:机器人与多孔单孔腹腔镜(原书第2版) 》

售價:HK$ 22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3.5
《 线装经典:五经 》
+

HK$ 73.5
《 线装经典:四书 》
編輯推薦: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大多乐意将茶道看成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艺术,一种富有智慧的修身之道。本书涵盖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及茶的风情等四个方面,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茶道”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內容簡介:
全书从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风情四个方面对“茶道”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其后还附有陆羽的《茶经》等。
關於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极佳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目錄
第一章 话其史
第一节 茶的起源
传说与记事
古时传说
古书记事
解“茶”字寻茶树
“茶”字由来
茶树的起源
第二节 茶的发展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
先秦说
三国说
西汉说
茶风渐浓于三国魏晋南北朝
茶文化兴盛于隋唐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茶的传播
国内路线
始于巴蜀
顺江而下
继续东移
行至江南
由东转南
国外路线
茶在亚洲的传播
茶在欧洲的传播
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传播
千年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政策的发展及废止
变迁的茶马古道,不变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 赏其艺
第一节 茶叶艺术
茶叶的演变
自然形态的鲜叶
从散茶到饼茶
从饼茶到蒸青散茶
从蒸青散茶到炒青绿茶
基本茶类
碧绿青翠的绿茶
內容試閱
茶叶的演变
从发现野生茶树到现在,茶叶的形态和加工方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这种巨变中我们也可窥见中国制茶历史的悠久性。在形态上,茶叶经历了直接取自茶树的鲜叶,压制、晾晒后制成的饼茶以及变革加工后的各类散茶三种迥然相异的形态;在加工方法上,茶叶则经历了晾晒制干,压制成饼,蒸青、炒青以及现今门类众多的茶叶加工工艺四个阶段。
形态各异的茶叶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茶树品种、鲜叶原料质量、加工条件、加工技艺及饮茶风潮都会影响制茶工艺的发展和演变,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三者。
自然形态的鲜叶
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晏子“以茶代菜”,这里的“茶(荼)”都是指从野生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青叶。可见人们在最初发现和利用茶的时侯,都只是循其自然形态,并未进行加工,更谈不上讲究品种和加工技巧了。
东晋时期,由于茶从最初的药用、食用发展到作为日常饮料饮用,以及当时人工种植茶树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原料的选择与加工上。
早在东晋时期,已有地方开始运用制茶工艺了。《华阳国志》中提到:巴国把茶作为贡品进贡给周武王。巴国距周足有千里,显然,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进贡给周武王的茶绝不可能是鲜茶,很有可能是晾晒或烘干后的散茶。但史料没有对其中的制茶工艺进行具体描述,所以后人也无从考证。
从散茶到饼茶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散茶的储藏和运输极为不便,人们便将散装茶叶跟米膏和在一起制成茶饼,即晒青饼茶。这种处理方法既能减小散茶的体积,又能延长其保质期,因此一直沿用至初唐时期。
在唐代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蒸青茶饼取代晒青饼茶成为了当时茶的主要形式。因为晒青饼茶经过初步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而蒸青茶饼克服了这个缺点。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详细介绍了蒸青茶饼的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简单地说,就是将新鲜茶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这种制茶工艺在中唐已经完善。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朝廷设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专门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新品不断涌现。宋朝历代君王多嗜茶,且注重奢华,对贡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于是,龙凤团茶便诞生了。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载,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于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以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后来,专为皇帝监制贡茶的福建转运使蔡襄发明了更为精致的小龙凤团茶。该茶用料考究、做工细巧,实属当时茶叶中的极品。
从饼茶到蒸青散茶
据《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龙凤团茶,散茶即蒸青散茶。蒸青的龙凤团茶压榨去汁时会损失部分茶香,且制茶过程费时费工。于是,蒸青散茶便应运而生。
蒸青散茶出现在宋代,制作方法是将茶蒸后直接烘干,这样可以较好地保留茶的香味。元代王祯的《农书》对当时制蒸青散茶的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饼茶和散茶并存的局面直至明代初期才被打破。1391年,明太祖下诏废除贡茶中费时费工的龙凤团茶,改用散茶,以减轻茶农的负担。据《明太祖实录》记载:“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由此,独存下来的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大为盛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