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危机时代的中国式突围(一部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应对明日危机必读书!金灿荣30年研究最新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处理好自身的问题,是中国的首要之务!)

書城自編碼: 206373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金灿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315486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28/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游戏改变未来
《 游戏改变未来 》

售價:HK$ 167.9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8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一个历史学家的先见之明 》
+

HK$ 98.8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
+

HK$ 100.7
《 改革都有红利吗?:一台国家机器的顶层设计与技术操盘 》
+

HK$ 153.7
《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
+

HK$ 92.8
《 中国智库·第3辑 》
編輯推薦:
不错,世界是平的,但,历史是弯曲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处理好自身的问题,是中国的首要之务!
著名美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30年研究成果和智慧总结,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应对明日危机必读书!
金灿荣说美国:
美国两百多年来一直是坚定不移地走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政治制度的成功,在于混合制,在每个阶段都在寻找最好的制度
面对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美国如何应对?连任后奥巴马何去何从?中国将如何借鉴?
金灿荣说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完全具备内在的逻辑
习近平时代的外交策略都有哪些新变化?
未来十年,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何应对重返亚洲的美国?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著名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数十年来国际关系研究的总结之作。作者以30年对美国、中美关系等领域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精准把握,从多个层面分析美国成败得失之处,以作中国之镜鉴,并以现代化视角看待中国崛起,如何理解中国新模式、日益崛起的中国如何应对外部挑战等新老问题,都给出了振聋发聩的答案和解析。本书为理解美国、理解中美关系以及未来十年世界新格局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指南,为政府、企业决策者以及广大读者应对明日危机提供了普及读本。
關於作者:
金灿荣,著名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等。主要讲授课程:外交决策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著作有:《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等。
陈建利,媒体人,现供职于南方某报。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美国成功奥秘
美国是怎样炼成的?
WASP 文化:清教影响美国
站在十字路口的美国
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美国的民主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章 中国崛起之路
现代化三部曲:中国可以学到什么?
“3R”模式:如何理解中国模式与中国崛起
地缘大战略: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其应对
第三章 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关系
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与新动向
如何看待美国高调重返亚太
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
未来十年国际治理面临的六大挑战

第四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
寸土必争的中国海防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中国别上当
大国气度,斗智斗勇不斗气
未来十年中国外交的挑战和应对
附录 用改革赢得明天
內容試閱
美国成功的奥秘与美国的未来

第三次“美国衰落论”兴起
无论是用比较世俗的眼光,还是从国与国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得承认美国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两百多年前十三个散落在大西洋沿岸的小渔村,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就成了世界上一流的大国。19世纪末,当它击败西班牙帝国,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一流大国了。GDP世界第一,军事力量非常现代化。然后到了1945年,它已经成为世界首强了。那时,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两洋作战的国家;另外又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实际领导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地位达到巅峰。但自从1945年美国被公认为世界首强以来,美国国内不断出现对美国衰落的反思,到现在已经有三轮了。
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1956年苏联先发射了洲际导弹,1957年苏联卫星先上天,这两件事刺激了美国。当时美国国内有一场讨论,历史学家把这场讨论叫做“导弹差距讨论”。这场讨论在美国的知识界、决策界意义还是挺大的,其结果就是要发展美国的理工专业,有系统地加强数理化、工程学,加大投资,巩固它的领先地位。阿波罗登月工程实际上就是这次讨论的结果。
这次反思涉及方面和人员很多,但事后看不是很准确。实际上,美国的整个科技基础、工程基础都是优越于苏联的,只不过一个国家再强,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投资方向和苏联不一样,苏联只是在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领域里领先了。
第二次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讨论。其中有一个讨论的作品,也是现在中国人非常爱看的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次谈论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在美苏关系上出现了苏攻美守这样一种态势,苏联在七十年代末在非洲之角、阿富汗发动了一些战略性的攻势,美国显得很被动。美国在卡特任上还遇到了伊朗的人质危机,对这些中小国家的挑战束手无策,另外越南战争也失败了,政治上的压力导致了这次反思。还有一个方面是经济层面,当时欧日经过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努力,已经完全恢复了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日欧成了发达国家的三根支柱。七十年代欧日的竞争力已经很强了,美国在遇到苏联地缘压力的同时,还遇到了欧日的经济挑战,所以当时又发生了美国是否衰落的争论。
当时欧洲国家也比较高兴,大谈莱茵模式,说美国是自由市场模式,欧洲是社会市场模式,欧洲模式比美国更平衡。这时美国的对外战略也跟着进行了创新,现在经常谈到的“多极化”,逻辑起点就是1969年尼克松关岛讲话里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说”。尼克松在讲话中提到,这世界不再是美苏两大力量来决定,而是有五大力量在推动,包括苏联、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美国人发现了五大力量,中国人最后意识到自己也有力量,是力量之一。中国后来提出“多极化”理论,现在看是赢了,起点就在关岛讲话。
美国摆脱了两极思想,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依据此来拉拢中国,使得苏联在战略上非常被动,腹背受敌,东西两面被夹击。因为五大力量中欧洲、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把中国拉过来,苏联就孤立了,所以从战略上讲美国是有创新的,这一点比苏联强。然后对日本和欧洲,它主要的办法就是搞创新,先是技术创新,再把技术变成产业,成果就是九十年代的IT。所谓的“新经济”,主要是IT产业。它通过科技和产业创新战胜了日本和欧洲,通过战略创新获得了对苏联的优势,这样就摆脱了获得霸权以后的第二次困境。到了九十年代,美国衰落论的声音就消失了。

这两年来,又出现了一轮美国是否衰落的讨论,甚至弥漫着一股失败主义情绪。起因有三:一个是美国犯的外交错误,打伊拉克;一个是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内在的问题;再加上外部的一群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群体性挑战。讨论的代表者很多,比如提出“中美国”概念的尼尔?弗尔森,他就认为美国现在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而且是一个帝国债务体系,很难化解的。另外像《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汤姆?弗里德曼,写了《世界是平的》,他也认为美国在很多关键领域落后于别的国家,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中国是领先于美国的,他对此感到非常的担忧。当然也有不同意见,2011年4月19号,Newsweek有一篇文章说美国正在重新复兴,基本观点是美国的创新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别的国家都比不了。总之,最近是美国1945年获得霸权地位以后第三次比较集中的讨论。意见并不统一,这种意见也会蔓延到中国学术界,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是否衰落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讲,美国的未来非常值得关注,因为美国毕竟是现行体制的创立者和主要的维护者,它的走向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变动。
关注这场讨论,首先要承认美国在近代世界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国家。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它成功的动力能不能延续下去?我研究美国快三十年了,遇到了不少美国朋友。美国一流的高手,比如约瑟夫?奈,基辛格,基欧汉,这些一流高手其实最看重美国建构新制度、建构新产业、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和这套机制,而不是表面上已获得的地位、已有的财富、已有的机制。如果这套机制坏了的话,现在的成果也就停在那了,美国会衰败;如果这套机制还很完善,现在损失一点财富,还可以赚回来。当然大部分美国人也和一般中国人一样,对此认识很肤浅,绝大部分美国人的骄傲就是它表面上的成就,这很正常。所以看美国未来走向,只有把美国过去成功的经验、机制梳理得比较清楚,才能看得准确。

“资源优势说”
关于美国成功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解释。一直存在一种简单的解释,但简单并不代表不深刻。这种解释说美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从美国建国到现在,从没有面临过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基辛格在《大外交》这本书里提醒说,在这么短的美国历史里,美国人实际上不知道资源是多么重要,因为他们没有面临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的苦难可以到什么程度,然后从苦难中解脱出来时,喜悦又可以到什么程度,人性在这当中可以恶到什么程度。这是历史的事实。美国从建国一直到成为世界首强,或者具体一点,整个十九世纪,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劳力短缺,它需要大量进口移民,而且它也能够进口移民,因为美国的工资始终比欧洲的工资要高上三分之一到一半,它有条件把你吸引过来。除了一般工人的待遇高,它还机会多,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土壤,对那种野心勃勃幻想很多的青年人很有吸引力。日常生活很快就可以有改变,还有无数的机会实现美国梦,从小牛棚到白宫都是可能的。说得简单一点,人均资源多是原因之一。
美国的优越首先就在地理上,有广袤的土地。全世界的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又除去57%不能用的陆地,真正有经济用途的只是其中的43%。中国的可用土地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2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是58%。就从这一点来讲,上帝是非常不公平的。美国的土地可用面积正好是我们的两倍。人口又比中国少很多,只有我们的29。它的水资源也特别丰富,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它的水利条件特别好,全国分四大水系,大西洋水系,墨西哥湾水系,五大湖北冰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来雨量相对均匀,地势平缓,水利很好利用,在1825年就实现了全国主要河流的运河化。从全国任何一个口进去,理论上都可以到达全国各个地方,这对它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中国不一样,中国的总体地势是西高东低,所有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的,而且来雨量比较集中,往往七八月来雨,水过多就造成洪涝灾害,平时不来雨就造成旱灾,旱涝交替,地势决定了中国水利的利用是比较困难的。
这都是属于美国比较幸福的地方,地理资源太优越了。如果再细数下去,它的历史机遇比较多。它偏安于北美一隅,南北无强邻,东西有两洋,它不会卷入老欧洲残酷的地缘政治博弈,非常安全。不需要国家动员,国家干预,就能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移民民族,一百年三代人干这个事,它一定就发展起来了。
同时,美国人文资源也很优越。印第安文化是比较弱的文化,主要集中在中美、南美,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北美这一块印第安人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所以欧洲移民在这里遇到的印第安人的抵抗较弱。把这地方定义为“无主土地”,在道德上肯定是不对的,但是美国人按照这个思维就把那块土地抢过来了。由于所谓的“自有土地”的存在,美国人均拥有的自然资源特别多。俾斯麦在晚年见记者的时候不断地唠叨,上帝不公平,就喜欢三种人:白痴、酒鬼、美国佬,就是抱怨这方面。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现在美国人口比较多了,大概有三亿一千万人。1915年美国人口不到一亿的时候举国欢欣;到了1985年人口达到两亿的时候也非常高兴;2007年人口突破三亿的时候就一片寂静了,感觉到问题了,人均占有资源量萎缩了。二战后,美国在资源方面是扩展了,主要靠它的全球化战略,以至于今天全世界63亿人口里面,美国占了4.6%,可是一般认为美国用掉了30%的资源,高峰时达40%,那就意味着美国一个人用掉了八个人份额的资源。今天美国人吃香的、喝辣的,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资源特别丰富。当然很多美国人成功地把资源优势解说成制度优势,这是一个相互印证的逻辑,这么说也没有问题。
“资源优势说”无论对错,从技术上评价,这种观察相对简单。相比之下,可能中国的制度优势被低估了,按照食物消耗中国现在大概有14亿到14.5亿人,占全世界人口比例应该是22%到23%,可是中国总体资源消耗占全世界的19%,人均是低于世界水平的,大概是0.9的份额,0.9的份额能治理成这个样子已经是不错的了。

“战略得当说”
第二个解释可以叫做“战略说”,无论是内外战略都比较恰当,确保了这个国家以比较小的成本,比较快的速度崛起。一个是它在关键时刻都做了较好的战略抉择,比如说1783年“英美协议”,又叫“约翰?杰伊协议”,英国是宗主国,承认美国独立。这时候大陆军有一百多个上校给华盛顿写信,让他做国王。那个时候国王体制非常普遍,但被他拒绝了。华盛顿威望太高了,拒绝后就没有人敢做这个事了,于是大家考虑在共和制中找一个形式。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偶然性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在美国历史上至关重要。建国后,国务卿华盛顿用了托马斯?杰斐逊,财政部长用了汉密尔顿。在国家发展方向上由汉密尔顿主导,积极促进工业发展,搞工业化计划,国家银行计划;而在国家基本的立国精神方面,华盛顿又非常欣赏托马斯?杰斐逊,强调道德,强调基本的规则。在对外战略方面,华盛顿又选择了著名的“孤立主义”,把美国内部对英法态度的不同而可能导致的分裂给控制起来。
当时美国国内有两派。英法本来是打了一千多年仗的世仇,法国大革命把英法矛盾突出了,对此美国国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托马斯?杰斐逊很同情法国大革命,而大部分保守派是比较痛恨法国大革命的,当时美国国内围绕着遥远的欧洲事务争吵起来,后来华盛顿在他著名的告别演说里,提出了著名的外交政治主张:Utilitarianism,“孤立主义”。这对当时年轻的美国来讲是一个好的选择。此后,每逢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美国都做出了比较正确的选择,比如说1812到1814年的英美战争,美国政府就借机启动了工业化。原来美国是以农业立国的,但工业很弱。英美战争以前,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形式主要是从西印度群岛弄一些黑奴过来种甘蔗榨糖、种棉花,再加上新英格兰地区的海产,美国所谓的西部地区就是现在伊利诺那个地方,频繁贸易,靠土特产换欧洲的工业品。英美战争一开始,工业品进不来,美国就积极发展自己的工业化。
再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时刻是南北战争,林肯坚决维护联邦统一,这对国家的命运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起源是奴隶制的扩展问题,对于奴隶制能不能扩展到未来领土,自由州说不行,蓄奴州认为可以,但其实背后的利益争端是工业力量,是工业资本主义要一统南方,最后导致了战争。应该讲,林肯的决定是对的,以战争方式解决,如果没有这场内战,今天可能会看到好几个“美国”,北美可能跟今天的拉美一样,由多个国家组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是西奥多?罗斯福。自由资本主义凯歌高进,到19世纪后期美国贫富分化很严重,罗斯福做了一些工作,《反垄断法》、《专利法案》都是在他任内通过的,还有美国现在一系列的环保法案也都是他搞出来的。他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高潮时做了一点平衡动作。如果没有这些动作,美国会走得比较极端,对国家后来的发展不太有利。
接下来,威尔逊总统带领美国卷入一战,维持了欧洲的平衡。富兰克林?罗斯福带领美国介入二战,击败了法西斯阵营,维持了世界的平衡。总之美国在重要时期都做了比较正确的选择,这是它成功的原因。
顺带从外交学的角度讲一下,美国在走上世界大国的进程中,有四个很独特的外交政策品牌,一个就是孤立主义,它使美国避免因卷入外部矛盾而导致内部分裂。孤立主义是防守型的,主要是防御欧洲列强干预美洲大陆,防御欧洲内部矛盾转化成美国国内的矛盾。还有两个是进攻型的思维,一个是门罗主义,一个是门户开放政策。门罗主义是针对美洲的,门户开放是对亚太地区的。两个都是非常高级的外交手段,值得仿效学习。拉美国家兴起时,很需要美国帮助。拉美国家的宪法都是依据美国宪法写的,也模仿美国走上了共和主义的道路,没有走上国王主义。从道义上讲美国是应该支持它们的,但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态度是暧昧的,直到1823年1月门罗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门罗主义”才明确。
海军力量最强大的英国到底干预不干预美洲事务,这是美国人的担心之处。虽然西班牙、法国那些国家想干预,但只要有技术、有力量的英国不干预,美国就比较安全了。门罗主义宣传美洲和欧洲是两个不同体系,欧洲是国王体系,美洲是共和体系。然后保证美洲不干预你们欧洲。这是空话,当时美洲是个小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干预老欧洲。第三点对美国是最主要的,就是说美国是美洲的代表,美国干预美洲新兴国家就是干预自己。这赢得了美洲新兴国家的掌声,北美老大哥来帮助它们,美国自动地就成了美洲的领袖和天然代表了,取得了未来干预美洲事务的合法性,同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非常高明。
“门户开放”也很高明,主要是针对中国提出来的,分1899年和1905年两次提出。门罗提“门户开放”时,美国势力已经到了西太平洋了,到菲律宾了,准备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当时已经被划分为几个势力范围,就是老欧洲列强加上一个新兴的日本。除非美国用军事力量把它们打走,统掌中国,否则,这些势力范围就存在。美国当时军事力量很弱,但它有一个力量就是经济竞争力无与伦比。美国当时就提出,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但要维持中国表面上的统一,维持中国政府的行政统一。当然清政府很高兴,非常感激美国。但美国承认各国势力范围在中国的法律合法性的同时,又提出经济上对每一个国家都得敞开,享受同等的关税。这样一来美国发挥它的经济优势,避免军事弱势,同时赢得了道义优势,一箭多雕。
还有一个外交战略是冷战时期对苏联的遏制,事后看是比较成功的。它不是一个进攻型的,是防守型的,但是是一个积极防守反击的态势。遏制苏联的增长速度,然后反压,让苏联国内的矛盾逐步凸显,最终使得苏联自我瓦解。

“制度创新说”
第三个解释,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天性善于创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出现了很多发展理论,包括政治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大致有一个共识,就是发展模式无非就三种,最低级的发展模式就是资源的投入,投入资源多,人勤劳,睡得少,挣的钱就多点;高级一点的是技术创新说,就是说生产制造有绝活,就可以拿到超额利润;跟资源投入型发展模式相比,技术创新型是呈几何级增长的,财富增长要快得多;但是最高级是制度创新说,它有一种制度可以通过竞争的压迫和利益的诱惑,导致技术群体性的爆发,财富的高速增长。通常认为美国在早期是资源投入型的,做得不错。美国人在早期是非常省吃俭用的,像洛克菲勒、摩根早期都是小商贩。
摩根贩卖过苹果,起家时有一个小细节。摩根个子很高,他买的时候精挑细拣大苹果,卖的时候,大苹果拿在他手里也显得特小。而他老婆很娇小,苹果拿在手里显得很大,所以他负责后勤,让他老婆来卖。
美国在很早就创立了技术创新型的社会体系,比如说1812年到1814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当时美国就开始搞技术创新。有一个例子就是来复枪,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之前,美国的枪支主要还是靠进口,本土有一点但是很少,随着战争的展开,它需要大量的枪支制造,这时候联邦政府就开始招标,人们提出一种办法,把来复枪变成十二个标准化部件,最后一拼就行,后来它可以做到一个工厂一年生产15000支来复枪。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这个模块化生产是后来大机器生产的先声,这是美国人搞出来的。美国在早期该投入也投入,但是它很早就开始注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包括生产方式的创新。
总之,美国的创新能力特别强,这是事实。当然创新能力强有一个前提就是吸引人才的能力强。特别要点出的两个例子是麦当劳和沃尔玛。它们在技术角度讲没有什么创新的,但在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创新,一个是快餐业,一个是仓储零售业。麦当劳卖的快餐,可能任何一个中国家庭妇女做的饭都比它好吃,但是人家就是搞出一个产业,麦当劳这几个字就价值740亿美元,因为它背后有制度创新在里边。

讲究平衡的“混合制”
还有一个美国成功的原因,大家谈得不多的,也是这里想重点谈的,就是美国的制度是一个混合制度。前面谈到的运气、战略、创新,都和这个混合制度有关系。有机会,未必抓住;战略决策难讲对和错,为什么美国的战略决策比较高明?创新,各国都想,为什么美国能成功?这和美国的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可分为三个系统,一个是政治,一个是经济,经济是支柱,一个是社会。美国从建国开始,截止到现在,在三个社会分系统都采取了比较符合美国特点的、符合最佳平衡原则的混合制度。这三个体系合成一个大社会,它又采取了一种正确的平衡,而不是相互制掣的不平衡。
政治上美国是混合制体制。美国是人类近代史上第一个代议制国家。现在通常意义上讲的民主都是从美国代议制延伸出来的。民主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单一起源说,源于地中海沿岸,在希腊、意大利、爱琴海边,阳光明媚,广场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治理方式。另外一种是多起源说,地中海是其中一支,还有北欧的军事贵族民主制,以及别的第三世界的国家,一种说法认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印度就有了共和国。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的民主是直溯希腊罗马,认同单一起源说。但按照希腊民主的定义,民主是不能选举的,一人一票就不是民主了。美国是代议制,四年一任,选出一个代理人,这和民主的本意是不一样的。最早的希腊民主是在城邦里面通过抽签选领导人,更符合上帝的原意。就是扔骰子,扔出来是谁就是谁。只要一选举,就有人为因素在里边。
美国认同选举的价值,但是根据现实情况又做不到直接选举。美国独立的时候,算上奴隶的话有将近300万人口,和希腊城邦不可同日而语。雅典9万人,加上奴隶30多万人,奴隶又不算选举人,它可以搞直接民主。但300万人没有办法搞直接选举,于是就搞了一个新的制度,叫代议制民主,不是民主的原意,是代理人政治,授权给一个代理人,让他来治理。代议制民主是美国人的创新,也是现代政治实践上比较成功的一种制度安排。
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和原本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同的,另外美国的“founding
father”立国之文们对民主(democracy)是不认同的。美国整部宪法没有一个字提到“民主”,它用的一个词是republic,“共和”。“民主”这个词是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竞选总统时用到了,才在美国政治生活里变成一个正面的词汇,在那之前含义基本上和“暴民”是等同的,与今天中国人看“文化大革命”是一模一样的。正因为如此,美国政治制度刚开始建构时,对民主是怀疑的。美国革命追求的是freedom或者liberty,freedom是来源于英语的,liberty是来源于法语的,它更偏liberty,因为liberty指的是财产自由,freedom更多的是指个人感觉上的自由,美国更看重的是liberty。
美国所有的教科书都提到美国革命追求的第一价值是freedom或者liberty。具体的起源就是英王乔治二世不让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去抢印第安人的自由土地。美国革命最初的起源是财产的纠纷,英王不要移民的代表,然后又限制其去抢印第安人的东西,限制财产自由,所以闹独立。所以美国革命追求的不是民主,而是自由。革命成功,美国独立以后,这些移民拥有了自由财产,要建立一套体制来保护这些权利,就找到了代议制民主。抽象的制度安排是代议制民主,但是具体的制度安排是混合制度,对人类已有的几种政治体制都做了吸收,包括君主制、贵族共和,也包括民主。
民主制的代表主要是国会的众议院,选举产生;参议院是贵族共和的代表,设立的目的就是制约众议院,所以参议员在1913年以前一直是间接选举的,是由各州选举的,不是由民众直接选举;最高法院是绝对不选举的,它是由总统提名,参议员批准的,这里可以看到寡头制身影;总统制有君主制的成分,总统是多个职位的合一,是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军队总司令、政党领袖、首席立法者,五大职能的集合。其中君主制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国家主席”这个地方,外交承认和撤销的权力是总统单一决定的,不需要国会批准,还有一个就是赦免权。
按照现在的法理,所有的行政权力都应该受到立法机构的制约,但是美国总统这几项权力是不受立法机构制约的。外交承认与撤销要考虑到复杂的综合利益,所以这个权力的专断性随着时间渐渐减少了,但专断性仍很强、争议性很大的总统权力就是“赦免权”。最近还有争议的表现。一是克林顿总统在他任期内最后四个小时赦免了130个罪犯,其中包括现居瑞士的一个美国逃税犯,逃税52亿,历史上数额最多,他的夫人和克林顿的个人关系很好,这引起很大争议。第二个例子是小布什总统在第二任任期内赦免了刘易斯?利比,副总统切尼的国家事务顾问。利比卷入了情报门,有一个外交官威金森反对打伊拉克,刘易斯?利比把他和他夫人点名公开。问题的关键是威金森夫人是中央情报局中东站的站长,金发美女,在那经营了十几年,建立了好多眼线,她一暴露,所有以前和她吃过饭接触过的人都被暴露了,美国情报部门很恼火。最后查到了利比身上,利比把所有的责任都担下来了,最后法院判他二十年的徒刑。判刑半个小时后布什总统宣布赦免,让他做120个小时的社区义工。这个权力就是君主制的遗留。
美国政治制度里面有君主制、寡头制、贵族共和、民主制。既不是最初意义上纯粹的民主,也不是完全的代议制民主,而是“混合制”。美国政治制度的成功就在于此,非常善于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把不同治理方式的优点吸纳进来,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寻找最好的制度。美国的媒体和学者很坏,只强调单一的代议制民主这一面,让其他国家学这个,鼓吹不管什么事,一投票就解决了。如果糊涂地理解,简单地学习,而整个社会条件不具备,投票投一百次也不管用,“老子”就是不服,最后反而是一团糟。
经济上,所有的美国经济教科书都说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坚持自由贸易,但实际上美国的实践、美国的历史不是这么回事,写出来、说出来的和做的不一样。为什么说美国是纯自由市场经济?前边也讲到了,美国的“founding
father”之一,汉密尔顿,做的事是搞工业化计划,第一件事是建国家银行。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政府也不是绝对袖手旁观的,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含糊。美国政府介入产业政策从它建国第一天就有。
在贸易领域也是一样。在产业竞争力强的时候,美国讲自由贸易,弱的时候,它也是搞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贸易史大部分是贸易保护的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现在主要的税收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州政府是商品流转税,地方政府是房产税。但联邦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没有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关税。1910年之前,美国联邦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关税,它有动力提高海关税。
1789年联邦政府一成立,当年就通过了第一个关税法案,提高关税;然后到1930年,叫“施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前面已有十一个关税法案,这是第十二个,全部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施穆特?霍利法案”一下子对2万项商品提高了50个百分点的关税,导致了英联邦的反击。贸易战导致美国国内金融机构的危机变成全世界的大危机。李斯特——现代德国的另一个“父亲”,与俾斯麦齐名,他以搞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企业闻名。李斯特的理论在当时的美国很吃香。
1934年贸易法案是美国一个转折。原来贸易法案都由国会决定。国会的议员都是选举产生,优先考虑地方利益,所以关税一直往上走。1934年的贸易法案使美国意识到国会管不了这个复杂事务,第一次明确授权给行政部门单独处理。但授权是有期限的,五年一次,这一授权使总统第一次拥有了独立的关税谈判权,上浮还是下浮都由总统决定。当时的美国总统就利用这个权限,把关税下浮了50%,把世界贸易带到常规状态。
1962年的贸易法案,是由约翰?肯尼迪总统推动的。这个法案把关税降得很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促进了战后整个世界贸易的繁荣。看美国外贸史会发现,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都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总之,在经济政策上,美国有自由主义的大哲学,但是在实践中,它又始终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政策,是实用主义的。在市场中有政府干预,在贸易中有政府干预,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第三是社会子系统。美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市民社会,自组织能力非常强。现在一个美国成年人,平均会参加七个不同的社会组织。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娱乐性的,如妇女参加的苹果派协会,男性的钓鱼协会,跟着兴趣走,其中一小部分社会组织是自主性的政治压力集团。并且美国社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社区参与较多,像《强势民主》的作者本杰明?巴伯就特别强调,美国代议制民主的质量不错的原因,在于社区参与比较好,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公民得到一种训练。现代社会需要公民不需要臣民,伟大的民主需要伟大的公民,伟大的专制需要伟大的臣民。但公民难做,需要训练,除了学校教育,还要有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在美国就是社区参与。
国家与社会关系当中,社会自组织能力强,很多事情社会本身就解决了,这就限制了政府越权的机会。但这是“美国故事”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解决不了的事情交给政府,这部分政府就管得很严,政府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强调美国是“强社会”,但不是“弱国家”,而是“强社会强国家”。很多人对此是误读的。美国政府对需要管理的方面,管得非常严,让人很难钻法律漏洞。中国人喜欢向警察申辩,但在美国类似情况下警察是可以选择击毙而不负法律责任的。如果交通违规的话,理论上美国警察也是可以击毙违规者的。最近一个新闻,就是在反思高速公路追逐违规者的后果。因为交通违规,然后警察去追,一年当中误伤的人有346个。现在他们开始反思,但至少证明美国的执法是很严格的。中国的司机碰到交通警察,骂几句、吵起来很正常,而在美国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这就是国家强势的地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