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国史系列之: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法国史

書城自編碼: 20605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庞国雄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706848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9/2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1.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空腹力+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全2册) 》

售價:HK$ 123.6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 第7版 》

售價:HK$ 1557.6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HK$ 153.6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HK$ 225.6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6.3
《 给将军们的训词(全新修订版)(与拿破仑齐名的军事天才 腓特烈大帝的军事训条)(从治军之道中学习企业管理 打造企业中的尖刀团队) (沃尔玛、大众、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运用的超级管理法则!) 》
+

HK$ 74.2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
+

HK$ 148.4
《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鲜为人知的大国发家史,麻辣生猛的世界历史课) 》
+

HK$ 84.8
《 企业遇上禅: (全球管理学新革命,向寺庙方丈学做CEO。为何千年寺庙常有,百年公司难得,给你一个企业,你能怎么管?) 》
+

HK$ 76.3
《 这些道理不懂 你注定一辈子打工 (千锤百炼的职场智慧锦囊,让你少走5年弯路,迅速成为职场明星、管理者) 》
編輯推薦:
◎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中国是亚洲的法国
◎法兰西,一个让人不能不想、不能不读的法兰西
◎一部让人大开眼界之作,让你一本书读懂、读透法国史的另一面
內容簡介:
一个广纳百川、独具特色的浪漫民族,一个浪漫、时尚、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一个曾经让革命者魂牵梦绕的“民主自由的圣地”。一提起法国,不少人就会怦然心动,向往之情即刻溢于言表。的确,法国的魅力,如同法国的红酒一般,愈久愈醇香。
本书详尽描写了法国影响世界的伟人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还有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爆发的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战争、巴黎公社……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法兰西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法国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浪漫风情。
關於作者:
庞国雄,笔名一兵,自由撰稿人和自由翻译的双栖高手,曾在机关任职,后又从事过高校讲师、出版社编辑等工作。熟悉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料,精通英、日、法等多国语言,对历史和军事等领域的体裁尤为擅长。曾翻译日本文学巨著《菊与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巨著之一的《海权论》等。
目錄
第一章 追溯法兰西文明的源头
第一节 法兰西空间
第二节 凯尔特人
第三节 城市的先驱者
第四节 恺撒征服高卢
第五节 罗马帝国的统治
专 题:法兰西民族的基督教化
第二章 高卢雄鸡最初的啼鸣
第一节 克洛维统一高卢
第二节 马特改革
第三节 查理曼大帝
第四节 西法兰克独立之旅
第五节 法英百年战争
专 题:法国的经院哲学传统
第三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 文艺复兴前的法国文化
第二节 法国文艺复兴中的巨人
第三节 胡格诺战争
第四节 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铁腕统治
第五节 路易十四时代
专 题:现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
第四章 开创新时代的伟大启蒙运动
第一节 启蒙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早期启蒙思想的先知
第三节 激进的百科全书派
专 题:千古流芳的先贤祠
第五章 法国大革命
第一节 锁匠国王的统治
第二节 攻占巴士地狱
第三节 狂热激情的大革命
第四节 人权宣言
第五节 君主立宪政体的倾覆
第六节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专 题:法国独特的政治俱乐部传统
第六章 拿破仑帝制的嬗变与法兰西帝国
第一节 拿破仑的崛起
第二节 拿破仑法典
第三节 称霸欧洲的拿破仑帝国
第四节 从盛极而衰到穷途末路
第五节 滑铁卢之战
第七章 工业革命时期领先的科技
第一节 工业革命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进步
第三节 法兰西科学院
第四节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第五节 科幻小说鼻祖凡尔纳
第六节 居里夫人开创原子能时代
第八章 波旁王朝的复辟
第一节 第一次复辟
第二节 第二次复辟
第三节 七月革命
第四节 七月王朝
第九章 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三共和国
第一节 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节 六月起义
第三节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第四节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第五节 巴黎公社
第十章 浴火重生的法兰西共和国
第一节 马恩河的奇迹
第二节 老虎克雷孟梭
第三节 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
第四节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第五节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专 题:老欧洲不熄的大国梦
第十一章 欧洲文学与艺术的心灵圣地
第一节 欧洲的文学与艺术之都
第二节 星光熠熠的法兰西近代文学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法国现代派文学
第四节 法兰西艺术奇葩
第五节 艺术之家卢浮宫
內容試閱
第三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自843年独立以来,“以王权为中心,通过不断扩大王室领地的方式来进行统一运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斗争过程”。法国的封建诸候把割地称雄看作是他们的传统权利,为此他们往往利用政治联姻,军事联盟勾结国外势力。法国王权正是通过和国内外这两大强敌势力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文艺复兴前的法国文化
法国早在11世纪,就已经逐渐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故此,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欧,甚至还流传着“意大利的教皇、日耳曼的帝国、法兰西的文艺”的说法。
法国文学通常都以标志法兰西王国建立的第一份罗曼语文献,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词》作为起源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初的形态属于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法国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基本上都是韵文,是便于行吟诗人传诵的口头文学。按类型分有宗教文学、英雄史诗(武功歌)、宫廷文学、骑士文学、经院文学、市民文学等;按体裁分则有诗歌、戏剧、编年史和韵文故事。法兰西民族具有热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国骑士制度最为发达等社会原因和位于南欧地中海滨的地理条件,使法国的中世纪文学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例如英雄史诗《罗兰之歌》、骑士故事诗中的《亚瑟王故事诗》与《特里斯当和绮瑟》、市民文学中《列那狐的故事》和《玫瑰传奇》等。
除了用拉丁文表述的基督教思想文化外,11世纪前后也开始产生了用罗曼语著述的世俗文学作品。11世纪前后,在法国产生了不少行吟诗人。他们居无定处,四处游荡、吟诗。北方的行吟诗人吟唱功业诗、英雄传奇;南方诗人多吟抒情诗。在此基础上,11世纪后兴起了骑士文学,主要包括北方的功业诗、故事诗和南方的抒情诗。
功业诗兴起较早,以《罗兰之歌》最为著名。内容是讲查理大帝花了7年功夫征服西班牙后,班师回国,他派重臣罗兰率师断后。途中,遇到阿拉伯人的埋伏,罗兰英勇战死。功业诗主要歌颂封建骑士的“美德”,即慷慨、忠诚、勇敢,为保卫信仰而战的精神。功业诗之后,北法又出现了一种故事诗,或称骑士传奇。故事诗主要有不列颠故事诗和上古故事诗两类。不列颠故事诗的主要内容是凯尔特人的古代传奇,如古代传说的亚瑟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上古故事诗一般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亚传奇》。故事诗写古代的故事,但具有中世纪骑士的思想情趣。
法国南部的骑士文学主要是抒情诗,其主要内容是表现爱情,但并非夫妻之爱。法国封建社会中贵族的婚姻主要是一种政治和领土的交易,缺乏爱情,所以贵族大多都有外遇。骑士抒情诗的主题是歌颂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偷情和爱恋,这类作品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它描述了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光情意缠绵,难离难分的情景。骑士文学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它反映了骑士的情操和风尚,具有强烈的贵族性。
随着城市的兴起发展和市民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12世纪后又兴起了市民文学。市民文学反映了市民的思想情调。这类作品多数由民间创作,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尖刻的讽刺性。
法国最重要的城市文学作品是《列那狐传奇》。列那狐的故事在中世纪法国流传甚广,在11~14世纪根据列那狐事迹写成的诗,不下10万余行,保存下来的也有27组诗,共3万多行。《列那狐传奇》是一部讽刺诗,它以兽寓人,用列那狐比喻市民,依桑格兰狼和布伦熊暗指封建贵族和廷臣,诺布勒狮代表国王,把贝拿尔主教比作一头笨驴,把教皇代表比作骆驼,而以鸡、兔、蜗牛等小动物代表社会下层民众,故事主要讲列那狐与依桑格兰狼反复斗争。列那狐施展其机智和狡猾,最终取胜,歌颂了市民的智慧,抨击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同时,列那狐也欺压弱小动物,激起它们的反抗,反映了市民同社会下层民众的矛盾,勾画出了市民既反对封建贵族、又压迫平民百姓的双重面目。
《玫瑰传奇》也是一部重要的市民文学作品。它分上、下两篇。这是一首隐寓诗,写诗人梦游花园、爱上一朵玫瑰,他在爱情、直爽、慷慨、怜悯、欢迎等支持下,战胜了嫉妒、危险、谣言等多方阻拦,终于得到了玫瑰。下篇的作者批判了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嘲笑了不劳而获,放纵于声色犬马的贵族,诅咒伪善的托钵僧人,认为根据自然,僧侣和贵族的特权都是不合理的,反映了市民的思想感情。
此外,《布吕南》、《农民医生》等“韵文故事”亦属市民文学之类。这类作品寓意深刻、讽刺辛辣,揭露贵族和僧侣的贪婪腐败,也暴露了市民唯利是图的处世哲学。
市民抒情诗的代表有吕特博夫和弗朗索瓦?维庸,作为联系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纽带,则有法国最早的两个诗歌流派:修辞学派和里昂派。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登基,标志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集中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意识和教会神权的文艺复兴精神,开法国长篇小说之先河;蒙田的《随笔集》不仅创造了散文的体裁,而且以他的怀疑主义表现了对人性、理性和真理的尊重;龙沙(1524~1585年)曾经想以古希腊罗马作家为榜样,用法语写作民族史诗。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是法国第一个有组织的诗歌流派,由杜贝莱(1522~1560年)执笔的七星诗社的宣言《捍卫与弘扬法兰西语》,主张从古代和民间的语言吸取养料,为丰富法语、使法语摆脱中世纪的贫乏状态作出了贡献。由于宗教内战等社会原因,七星诗社作家们的后继者对古希腊罗马的作品有点生搬硬套。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形。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的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第二节 法国文艺复兴中的巨人
法国的文艺复兴受到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文化的重大影响。北欧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和一些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都曾在法国游历、讲学,传播了人文主义文化。意大利战争中法国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带回大量人文主义作品、艺术珍品和古代作家手稿,深深影响了法国文化艺术界。法国文艺复兴是在吸收和继承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法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于15世纪末,繁荣于16世纪。15世纪下半叶,法国已有不少人开始注意对古典文化的研究,16世纪初出现了布戴?戴塔普尔?皮埃尔等法国第一代人文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古典作品的研究、考订、整理和编辑工作。在绘画、雕刻以及建筑等艺术领域中,意大利对法国的影响几乎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在文学、思想领域则是在法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法国自己的人文主义文化。例如,法国人文主义学者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保持了博学的特点,在思想领域继承和发展了怀疑主义思想,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擅长讽刺,等等。人文主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基督教会及巴黎大学的抵制和扼杀,但由于人文主义文化在某些方面符合封建君主和地主贵族的需要,也得到了某些国王、公侯的支持和庇护。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支持人文学者,1530年成立了以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为主的法兰西学院,成为人文主义学者同巴黎大学相对抗的基地。法兰西斯一世的妹妹,那瓦尔王后玛格丽特的宫廷则成为人文主义者的避难所。
拉伯雷(1495~1553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他出身律师家庭,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后来以行医为业,16世纪30年代开始转向文学创作。他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堪称“人文主义巨人”。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共分5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主要写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
《巨人传》是一部人文主义杰作。拉伯雷用夸张手法讴歌了“人”的伟大,表现了人类的巨大力量,颂扬人性。高康大一生下来便会说话,喝1.7万多头母牛的奶,他的衣服用1.2万多尺布制成。小说主人公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两代巨人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德和乐观主义的天性,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充分肯定。
拉伯雷提倡人的解放和自由。约翰修士在高康大支持下建立的特来美修道院是人文主义的理想国,体现了拉伯雷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在这里,男女修士来去自由、交往自由、活动自由,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可以自由地发财,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康大把院规概括为“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表达了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政治自由的要求。
《巨人传》还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新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欲求。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在小说中拉伯雷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显示了作者的学识渊博,与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对照。拉伯雷把“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作为作品的一贯思想,从开卷高康大降生时发出的“喝啊、喝啊、喝啊!”的喊声,到篇末神瓶发出的“喝!”的谕示,首尾相应,表达了资产阶级冲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知识的热切愿望。作品还鞭挞了封建的经院哲学教育,认为几十年的经院教育使高康大变得“呆头呆脑”、“糊里糊涂”了,只是在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后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巨人”。
拉伯雷还以犀利的笔触针砭时弊,对基督教会、对教皇、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对教会的各种盘剥勒索和宗教裁判所的残暴,都一一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嬉笑怒骂,入木三分。
拉伯雷是一位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他比较接近民众,他的作品继承了法国民间文学中讽刺和夸张的传统,大量运用民间语言和民间传说故事,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拉伯雷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作家具有很大影响。
在法国人文主义文化中拉伯雷代表了民主倾向,而七星诗社则代表了贵族倾向。七星诗社是7位人文主义作家的团体,其中以龙沙和杜?贝雷最为著名。1549年,杜?贝雷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之后,杜?贝雷在《橄榄集》的序言、龙沙在《诗学概论》和《福朗西亚德》两书的序言中又分别对该派的理论和主张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星诗社主张用法语进行文学创作,龙沙指出:“舍弃典丽的本国活文字而向死灰里发掘上古文字的余烬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他们肯定法语可以同拉丁语一样用来表达高深的学问和思想,主张通过吸收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汇创造新词汇等方法扩大法语词汇,推进法兰西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但是,他们歧视劳动人民的语言。在文学表现形式上,他们主张模仿希腊、罗马诗体文学及意大利十四行诗体,摒弃民间诗歌体裁,反映了他们脱离人民的贵族倾向。
蒙田(1533~1592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出身穿袍贵族家庭,曾任法院顾问,两度出任波尔多市长。后来,因厌倦仕宦生活,幽居乡间,埋头写作。蒙田的主要著作是三卷散文体的《随笔集》,由107篇长短不一的散文构成,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随笔集》的主题是讨论“人”,通过研究自我而研究人类。他的书房里挂着古罗马作家泰伦修的箴言:“我是人,我认为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相关。”蒙田不同于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他既不热衷于翻译、整理或研究古典作品,也不像拉伯雷那样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力量,欢呼人的解放,而是冷静地反思与探索人和人生。蒙田肯定人生的价值,肯定人的欲望和享受,他说:“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在一篇文章中他告诉人们不要怕死,应尽情享受生活。只要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都无关紧要。
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崇尚古典,用古代的权威代替基督教会的权威。但作为后期人文主义者的蒙田却对任何权威都表示怀疑。怀疑主义是蒙田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蒙田的一句格言是:“我懂得什么?”蒙田的怀疑是多方面的。他怀疑的主要锋芒是指向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他怀疑基督教神学,认为“我们的信仰并不是我们自己获得的,它纯粹是别人恩赐的礼物”,“是由外来权威和命令取得的”,“无知是我们的宗教推荐给我们的,运用于信仰与服从”。蒙田提出的见解五花八门,“天下找不出那么两个人对同一事物持完全一致的看法”,认为一切知识都不可靠。在蒙田面前,早期人文主义者顶礼膜拜的古典大师同样成为怀疑和鞭挞的对象。
漫漫三卷《随笔集》,信笔写来,似乎不着边际,但实际上几乎篇篇都是射向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利箭。蒙田的怀疑主义在当时也有助于打破对古典权威的崇拜,将科学和思想文化从古代作家的禁锢下解放出来,继续发展和进步。怀疑是科学和思想文化进步的先声。
与蒙田同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博丹(1530~159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当过律师和检察官,担任过省议会的代表,后来又成为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1577年,博丹发表了《论共和国》一书,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博丹反对当时法国政治上的党派倾轧和宗教上的新旧教派纷争,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君权。为此他号召人们服从国王,在宗教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博丹是欧洲国家主权理论的首倡者。他认为,家庭和其他经济、宗教等组织源自人类交往的本能,但这些组织又不断斗争乃至战争,胜者为主,败者为奴。为了维持秩序,这些组织联合起来,组成国家。国家是最高和最后的组织形式。根据罗马法理,家长在家庭内拥有绝对权力,国家对臣民也拥有绝对权力。博丹对国家和政府作了区分,认为享有主权是国家的基本特征,行使主权的制度决定了政府的形式。君主制的、贵族寡头制的、抑或民主制的政体形式取决于国家主权是授予一人、少数公民或大多数公民。他认为,在这几种形式中,排除女性继承权的世袭君主制是最稳定、最令人满意的政体,表达了此时资产阶级对法国君主制的拥戴。
然而,博丹并不主张绝对君主专制。他认为,国家权力应受到“上帝法”和“自然法”的制约。自然法体现为道德法。博丹对司法管辖权与财产所有权作过区分,指出统治者无权干涉臣民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他承认财产分配关系与政治权力分配有紧密联系,意识到公民财富太悬殊是危险的,但反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平等理论。他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主张自由贸易。这些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态度。
博丹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对法国和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此外,博丹对史学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1566年他发表的《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西欧第一部比较详备的史学理论著作。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历史循环论,提出了历史进步的观念。他指出,历史学是一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特殊学科,他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理论。在当时条件下,这些思想不失为闪烁人生智慧的精辟见解。
第三节 胡格诺战争
 
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他开创了加尔文教派,这个教派后来又被称为胡格诺派。胡格诺派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分子,同时还有一些法国南部的大贵族。后者之所以加入胡格诺派,是想利用加尔文教对专制暴君的谴责,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权相对抗,同时还可以利用宗教改革夺取天主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由于他们信奉加尔文教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其亦被称为“政治上的胡格诺”。
法国天主教会迫害新教徒,迫使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于1534年逃往瑞士。他在《基督教原理》中阐述的新教教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加尔文主义在法国、瑞士、尼德兰得到迅速传播。
胡格诺派贵族策划的安布瓦斯阴谋(即企图劫持年幼的国王推翻现存政府的图谋)败露后,法国掌权的吉斯家族对新教徒进行了残酷的镇压,1562年1月,查理九世的母后卡特琳为平息宗教冲突,发布了一“月敕令”,对胡格诺派表示宽容。然而,对此举甚为不满的吉斯公爵弗郎索瓦及其支持者于是年3月1日制造了瓦西大屠杀,同年4月,以孔代亲王和科利尼伯爵为首的胡格诺派举行起义,占领奥尔良。两派之间的武装斗争不断,全国大乱。9月20日,英格兰以支援胡格诺派为名,派沃里克伯爵约翰率英军在勒阿弗尔登陆。10月26日,天主教军队袭击并攻占新教徒军队据守的鲁昂要塞。战斗中孔代亲王的哥哥,查理九世的副摄政,波旁的安托万被杀。12月19日,两派军队大战于德勒。虽然此战未分胜负,但是双方的统帅孔代亲王和蒙莫朗西君为对方俘获。后来,吉斯公爵率领天主教军队围攻奥尔良时,于1563年2月18日遇刺受伤,6天以后伤重死去,同年3月,卡特琳发布“安布瓦斯敕令”,要求双方立即停止内战。两个被囚的首领遂举行谈判,并签定《安布瓦斯和约》,随后,双方携手将英军赶出勒阿弗尔地区。
胡格诺派于1567年9月27日再次起义,试图在莫城抓获王室成员,但未得逞。于是,孔代亲王将占领奥尔良等地的新教徒起义者集中起来,进军巴黎。同年11月10日,天主教军队和胡格诺军队在巴黎近郊的圣但尼展开激战,胡格诺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经过苦战守住了阵地。天主教军队进攻受挫,蒙莫朗西在战斗中负伤,两天后死去。1568年3月,双方签订了《隆瑞莫和约》,天主教徒被迫对胡格诺派作出更多的让步。
天主教和胡格诺派讲和不到5个月,天主教保王党人于1568年8月试图逮捕孔代亲王和科利尼,但阴谋败露后,内战又起。双方在罗瓦尔河谷交战多次,但未分胜负。1569年3月,天主教军队在塔瓦纳元帅的指挥下突然袭击雅尔纳克,重创胡格诺军队,抓获并处死孔代亲王。6月17日,德意志新教徒援兵到达法国。随后,科利尼率领胡格诺派军队和德意志新教徒援军围攻普瓦捷,8月24日,科利尼分兵一部在奥尔特泰兹击败一支天主教军队。10月3日,天主教军队在瑞士雇佣军的支援下,在蒙孔图尔之战中打败胡格诺军队和德意志援军。但科利尼仍坚持战斗,并于1570年4月开始发动攻势,胡格诺军队一度推进到塞纳河地区。法国王室被迫于1570年8月8日,签订对胡格诺派颇为有利的《圣日耳曼和约》。
天主教保王党人于1572年8月24日制造的圣巴托罗谬惨案,科利尼和3000余名新教徒被杀。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一场新的战争随之爆发。胡格诺派在各地进行反击,并很快控制了法国西南部地区。此间,法国天主教徒温和派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极力主张为了民族团结和胡格诺派和解。除了天主教保王派军队围攻拉罗歇尔的一次战斗外,双方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由于胡格诺派在法国西南部占有优势,温和派对新教徒作出让步,战争于1573年停止。
亨利三世于1575年2月13日继承法国王位之后不久。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法国各地相继发生暴乱,尽管天主教军队在吉斯公爵亨利的指挥下在同年10月的多尔芒之战中获胜,但胡格诺派在各地的零星战斗中仍占据优势。由于吉斯公爵在法国宫廷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在巴黎民众中享有一定声望,亨利三世遂为不安,于1576年5月同意签订《博略和约》,对胡格诺派作出宗教自由的许诺,战争渐告平息。然而吉斯公爵亨利反对签订和约,并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反对亨利三世的神圣同盟,试图寻机夺取王位。
态度多变的亨利三世于1576年背弃了“博略和约”,又同胡格诺派开战,亨利三世试图胁迫神圣同盟支持对新教徒的战争,但是不甘心服从于王权的天主教派贵族却以解散同盟作答。由于胡格诺派失去天主教温和派的支持,亨利的军队遂占优势,1577年签订了《贝尔热拉克和约》,重申《博略和约》的让步条件,战争又告停止。
1580年,信仰新教的纳瓦尔国王亨利,即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瓦罗亚家族的玛格丽特举行婚礼时,采取权宜之计,才得以逃脱圣巴托罗谬节大屠杀,亨利获得自由后,便开始扮演新教徒保护者角色,1580年春,亨利军队经过5天巷战后控制了卡奥尔城。然而,他那美丽的王后玛格丽特和天主教徒首领吉斯公爵等人私通,却又不愿意与亨利离异。玛格丽特的风流韵事泄露后,一时弄得满城风雨。
法王亨利因无子嗣,其王位的继承问题与天主教和胡格诺派的宗教冲突交织在一起。1584年,国王之弟弗郎索瓦死去,胡格诺派首领——纳瓦尔的亨利成为王储,觊觎王位的天主教派首领亨利重组神圣同盟,企图排除纳瓦尔的亨利。亨利三世听从母亲卡特琳的劝告,撤销了过去容忍胡格诺派的敕令,以安抚神圣同盟。但是吉斯的亨利仍不满足,神圣同盟仍主张废除亨利三世。胡格诺派亦因受到限制而奋起反抗。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的天主教军队开始进攻纳瓦尔国王亨利的新教徒军队,战争爆发。亨利三世为了削弱吉斯家族的势力,转而采取中立立场。
1587年10月20日,胡格诺派军队于库特拉之战中打败兵力占优势的天主教军队。但是吉斯公爵亨利指挥的天主教军队却在随后的维莫里战役和欧诺之战中连战连胜,迫使纳瓦尔的亨利于1588年初在巴黎向吉斯的亨利投降,德意志新教徒被逐出法国后,吉斯的亨利在巴黎居于无人敢反对的地位,遂有“巴黎王”之称。1588年5月12日,即“街垒日”,巴黎发生民众起义,亨利三世被迫逃往沙特尔,吉斯的亨利没有乘机篡位,反而出兵帮助平息暴乱。同年7月,亨利三世颁布团结敕令,顺从神圣同盟的要求,8月4日,吉斯的亨利出任王国摄政。12月23日,亨利三世利用在布卢瓦召开三级会议的机会,派人暗杀了吉斯的亨利及其弟——吉斯的枢机主教路易。神圣同盟对此极为愤怒,伺机报复。亨利三世与纳瓦尔的亨利则联合起来包围巴黎。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遭到暗杀,纳瓦尔的亨利登上法国王位,称亨利四世。他设法平息了暴乱,受到胡格诺派和天主教温和派的拥戴,但未得到神圣同盟的支持。
吉斯公爵亨利死后,其弟马延公爵查理成为神圣同盟首领,他一面诱使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参与反对法王亨利四世的战争,一面又设法压制那些企图拥立西班牙公主伊萨贝拉为法国国王的天主教极端派。1589年法国又陷入一片混乱,内战风云笼罩整个法国。尽管亨利的军队先后在阿尔克和伊夫里赢得两次战斗的胜利。但巴黎仍然在天主教军队的手中。帕尔马公爵亚历山大指挥的天主教军队与亨利指挥的新教军队在法国北部地区周旋3年,但未分胜负。1593年7月,亨利改奉天主教,消除了神圣同盟反对他的理由,使多数法国人聚集在他的旗帜下。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和神圣同盟入侵法国的计划被粉碎了。
1594年3月21日,亨利进入巴黎,1595年9月,马延公爵查理归顺亨利。1598年4月13日,亨利颁布南特敕令,对胡格诺派作出重大让步。由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达成妥协性和约,历时数十年的宗教战争终于结束了,同年5月2日,法国和西班牙签订韦尔万和约,双方结束敌对行动。
第四节 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铁腕统治
16世纪基督教传遍法国,引起一系列宗教和平民战争。波旁家族的新徒那瓦尔法尔王国亨利四世取得王位,他极力恢复和平休养生息,其后经过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法国专制王权进入了极盛时期。1610年,亨利四世在赴佛兰德尔征战前夕,在马车上被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用匕首当场刺死。亨利四世死后,由他的儿子路易十三继位。路易十三即位时年纪很小,无法亲揽朝政,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乘虚而入,红衣主教黎塞留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一个意志坚定不苟言笑的人,喜欢每日在房中锻炼身体。然而,也正是他,对中央集权君主制度的巩固和加强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确,17~18世纪,法国皇权日益强大,其持久的特色使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作专制时代。
黎塞留(1585~1642年),法国宰相,枢机主教,政治家。1585年9月9日生于巴黎,1642年12月4日卒于同地。黎塞留出身于一个不太富裕的地方贵族家庭,外祖父是巴黎的一个律师。他最初本打算任军职,但是1602年,17岁的黎世留进入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专攻神学,1607年,他当上了波亚迭的一个最穷最小的吕松教区的主教,他的军事知识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很大作用。此外,这个人还具有其他非凡的学识和极强的功名心,1614年,他作为普瓦图的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两年后他当上了太后玛丽?德?梅第奇的指导神甫,由此便进入宫廷并挤进了掌权者的小圈子。1617年遭国王路易十三放逐。后又为路易十三所赏识,1622年任枢机主教,1624年进入枢密院。1624年8月23日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炙手可热的法兰西首相。黎塞留于1624~1642年间任政府首相期间,法国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并建立了著名的法兰西学士院。
黎世留既具有文人的学识,又兼有士兵的勇气和进取心,他决心在法国建立一个使欧洲肃然起敬的绝对君主制。为此,他取消了胡格诺派的政治特权,召开贵族大会,进行以捐税、预算、国王债务的赎买为内容的国务改革,取消或者削弱王公显贵们的年俸,用节省下来的钱建立现代化的行政机构,建立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一支实力雄厚的军队。他还在各省设检察官,控制地方行政、司法和财政,并奖励工商,鼓励航海和殖民掠夺。
黎塞留对内恢复和强化遭到削弱的专制王权,对外谋求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1628年,他领兵攻陷胡格诺教派的重要据点拉罗谢尔要塞。次年,剥夺了胡格诺派享有的政治和军事特权。他取消了巴黎高等法院的谏诤权,处死或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他镇压了1637年的乡巴佬起义和1639年的“赤足汉”农民起义;他向各地派遣监察官,加强政府对地方行政、司法和财政的控制;1635年,他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扩大巴黎大学;为抗衡哈布斯堡王朝,1625年,也通过灵活的策略促成针对西班牙的法英联盟;他支持丹麦、瑞典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并在1635年使法国陷入三十年战争。
作为海军和商业部长,黎塞留还提高了法国的商业地位,扩展了它在美洲的产业。同时,黎塞留发动的战争和进行的阴谋却使人民陷于无尽的苦难中。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代价高昂,却毫无战果。黎塞留率军围攻胡格诺派的城市拉罗谢尔,使亨利四世苦心经营的宗教政策中途夭折。
黎塞留对旧制度的改革突出表现在他加强王权,重塑法国的努力上。在论文《王权至高无上》中,他以天赋权力为基础稳固地设定了王权:国王从上帝那里获得权力,无需中介,他只对上帝负责。在完全赢得了路易十三的信任后,黎塞留锲而不舍地打击各种分裂势力。在他残酷的统治下,王太后逃往西班牙,国王的宠臣和手握重兵的元帅被处决,朝三暮四的贵族再也不能靠出卖法国利益谋求个人私利。胡格诺派的根据地拉罗歇尔在围城一年后被收复,新教徒永远丧失了拥有军队和堡垒的权利,并发誓效忠法王,宗教战争宣告结束。国王的代表被派往全国各省,屡次否定国王任命的最高法院受到弹压,军队也直接归于巴黎指挥。在冷酷无情的独裁政策和灵活机变的实用主义原则指导下,黎塞留治下的法国迅速从四分五裂走向统一,并逐渐将目光投向陷入三十年战争中的欧洲大陆。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同时也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始。黎塞留上任之后发现,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围之中,而一旦斐迪南二世麾下最具传奇色彩的元帅、被称作三十年战争双雄之一的华伦斯坦扫荡北德各新教诸侯,法国将彻底无力对抗哈布斯堡霸权,沦为二流国家。幸运的是,身为主教的黎塞留并没有受制于宗教观,国家至上原则再次指导了他的外交政策。黎塞留对法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战略目标洞若观火:击败斐迪南,让德国永远处于分裂之中。于是,他利用了斐迪南的宗教热情,先是资助德国及北欧的新教诸侯对抗神圣罗马帝国,将本已进入尾声的三十年战争又延续下去,并在最后阶段直接参战,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法国争取利益。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结果可以看出:法国得到若干战略要地,西班牙继续走向衰落,德国仍然陷于分裂状态且延续了两个多世纪,法国实际上是最大的赢家,黎塞留的政策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在宗教热情及思想狂热仍重于一切的时代,不涉及道德使命、冷静沉着的外交政策有如鹤立鸡群般地突出。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在现代人眼里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外交原则,但在黎塞留的时代将其提出并付诸实践却需要非凡的勇气。黎塞留先后与天主教会的敌人新教诸侯和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结盟,资助敌人的敌人,挑起叛乱,散步谣言,竭尽全力地削弱对手。同时,精确地判断各国的实力,计算权力的平衡点,根据局势调整政策和投入力量。这些与当时宗教至上的正统思想格格不入,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被当时甚至日后思想纯洁的人们斥为极不道德,黎塞留也被当作魔鬼的化身。然而,历史总是记住成功者而忘记圣人,斐迪南二世已经被人们淡忘,而黎塞留却为他的后继者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有利的周边环境,正是在他的基础上,“太阳王”路易十四才能大胆地实施他的天然疆界政策,把法国带上欧陆霸主的宝座。
黎塞留的功绩不仅仅是改变了法国,他更改变了整个欧洲政治家的观念。他的成功扯去了宗教观念对政治的束缚,在他之后,各国不再受制于形式上的道德规范,纷纷主动争取本国利益,强大自己,制约别国。黎塞留在《政治遗嘱》中的名言“唯有权力者方有权利,弱者只能勉力顺应强者之意”,成为各国君主的座右铭,强权政治充斥之后的欧洲历史。同时,各国在战争与角逐之际也加强了互相之间的沟通和往来,必要的结盟和媾和必然导致对外交的重视,谈判、外交使节、外交礼仪等现代外交手段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由于法国这一时期是欧洲大陆的主角并进行了大量外交活动,开创了许多外交惯例和规范,因此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法式外交时期。
黎塞留为后人所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政治权术,为追求国家利益至上的目标他将道德与宗教都抛之脑后。正如他在临终的病榻前所说,他“没有自己的敌人,只有国家的敌人”。为了消灭国家的敌人,黎塞留熟练地使用各种阴谋手段:密探、贿赂、暗杀等,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完全将手段置于目的之下。他曾说:“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唯有现在,否则万劫不复。”因此只有采取必要的手段才能保证国家的强大。
作为法国的首相,如何处理好与法王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黎塞留的恩师孔奇尼给他提供了前车之鉴,因此,黎塞留完美地实践了“欲成就大事,必先接近君王”的名言,路易十三自始至终都对他的首相深信不疑,即使是在1630年的“愚昧日”,他也戏剧性地巩固了他的位置。在法王的支持下,黎塞留可以放手打击穿袍贵族和分裂分子,并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为法国创建了一支海军,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下了高达2200万里弗尔的财产。
如果说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美第奇因为玩弄马基雅维利式的阴谋而为法国人所痛恨,那么同样善于使用各种阴谋手段达到目的的黎塞留在当时却并没有受到普通民众很大的非议,原因就是他对舆论控制的重视。黎塞留将倾向他的作家集中在一起,定期与他们讨论事务并由他们撰写活泼有力的小册子来宣传自己的政策。另一方面,黎塞留通过他的亲信监控处于垄断地位的报纸,确保掩盖失败,渲染胜利,并利用它来促进他所推动的事业(如海外殖民)。同时黎塞留还积极赞助戏剧创作、图书馆、大学和教育事业。作为回报,这些事业都必须赞同他的政策,服务于法国的国家利益。
黎塞留为巩固中央集权制、确立自己在文学领域的领导地位,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1635年,黎塞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旨在吸纳法国文学和思想界泰斗加入,以保卫和弘扬法兰西语言和文化。这座著名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不朽者”。法兰西学院创立后,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法国文学艺术大师拉辛、拉封丹、孟德斯鸠、夏多布里昂、雨果、拉马丁、梅里美、小仲马等先后登堂入室,成为“不朽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兰西学院已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相融合,逐渐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
作为一名政治家,黎塞留取得了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的伟大成绩。在他奠定的基础上,他亲选的后任马扎然主教继续了他的事业,两位红衣主教为日后的路易十四乃至拿破仑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内政和外交上的基础。同时,黎塞留独树一帜的国家至上思想和行动为他带来了无数的追随者,在他开启的时代里,国家利益便是最大的善,是统治者唯一应该追求的目标。各民族聚集在国家的旗帜下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争权夺利,一方面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战火和无数的民族悲剧,另一方面也将国与国联系在一起,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的新时代。国家不再仅仅意味着内部统治,外交开始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枢机主教黎塞留不愧被称作现代外交的鼻祖。
第五节 路易十四时代
法国人在缅怀法兰西昔日的强盛与荣耀时,往往会首先充满自豪地提及被尊为“路易大帝”、“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确实,正是在这位发现并热衷于“国王的职业”的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统治时期,法国一度空前的强盛,并得以首次称霸欧洲。更有甚者,此时的法国,由于它不仅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而且提供了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一个典型,所以还成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专制君主争相仿效的榜样。
1643年5月,路易十三在黎塞留死后不到半年驾崩。由于其子路易十四继位时尚不足5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不过,掌握实权的乃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同样身为红衣主教的意大利人马扎然。马扎然接手朝政之时,恰值法军在三十年战争中已临近决胜关头。
为了筹措确保战争胜利的款项,马扎然明知民间早已怨声载道,仍硬着头皮横征暴敛,结果不仅使自己很快成为众矢之的,而且还引发了一场动摇法兰西专制王权的严重政治危机——“福隆德运动”(一译“投石党运动”)。福隆德是法文“fronde”的音译,它原为一种儿童游戏的投石器,曾为当局明令禁止。在此,它带有破坏秩序,反对当局之意。
路易十四从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时开始亲政,时年23岁。由于当年王室在“福隆德运动”中被迫外逃的惨况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因而这位年轻的君主早就有意凭借君权神授观念强化绝对君主制。当马扎然刚一去世,他就向其大臣们宣布:“此后,我就是我自己的首相。”在他亲政的54年时间中,路易十四从未委任过首相。在其亲政前期,路易十四可谓是日理万机,朝中诸事,不分大小,概由他亲自处理。对此,他曾一再宣称,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而他的那句“朕即国家”的名言,则时至今日仍在世人中广为流传。“朕即国家”意味着他的意志就是法律,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都不过是使其旨意付诸实施的工具。无疑,路易十四使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极盛。为了体现“太阳王”的威严,使宫廷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路易十四斥巨资在巴黎西南郊兴建了富丽堂皇、至今仍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凡尔赛宫。
虽然路易十四精力过人,但他在治理国家时仍少不了得力助手的辅佐。在几位能臣中,最为路易十四信任和重用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重要代表柯尔伯。柯尔伯出生于兰斯一个生意兴隆的呢绒商人的家庭,原为马扎然的家产总管,并由马扎然在其去世前举荐给了路易十四。柯尔伯在受到路易十四的赏识后,先是担任财政总监,后又因为功绩卓著被任命为王室国务秘书和海军国务秘书,可以说,他被赋予了事实上的首相权力。柯尔伯认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大小。法国的富强,在于从其他国家获得货币,而外贸的顺差是把别国的货币吸引到法国来的唯一办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减少输入,增加输出。为此,他在任内积极进行财政改革,大力改进交通、修筑道路,大力兴办王家手工工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在重商主义的推动下,法国经济一度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外贸,柯尔伯还竭力鼓动路易十四建立海军。故此,在路易十四时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法国的海军颇为强大,甚至可与英国及荷兰海军比肩。不过,由于路易十四统治末期的重重困难,法国海军随即走了下坡路。
如果说路易十四国内政策的要旨是极度强化王权,那么,他的对外政策的目标就是使他和“他的”法国在国际上受人尊敬。为了扩大法兰西的疆域,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利用其统治前期日益雄厚的财力物力,在法国建立起一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人数最多、最强大的常备军,并在其亲政的54年中,让法国在30余年的时间里处于战争状态。
路易十四亲政后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是针对西班牙的“王后权利战争”。1665年,路易十四趁其岳父、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去世之际对西班牙提出领土要求。他的理由是当年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兹嫁给他时,其岳父曾允诺了一笔可观的嫁资,但由于西班牙后来长年战乱,民生凋敝,这一承诺从未兑现,因此,他要以其王后的名义继承在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在该要求遭到西班牙拒绝后,路易十四在1667年御驾亲征,连克里尔等城市。由于英国、瑞典、荷兰三国缔结了反法同盟,公开干预此事,路易十四才同意言和。1668年,双方签订了《亚琛条约》,法国归还了弗朗什—孔泰,但仍保留了新占领的12处要塞。
初试身手便获大胜,使路易十四更为好战。由于渴望得到荷兰的领土与财富,更为了报复荷兰在“王后权利战争”中与自己为敌,于是他在1672年亲率大军攻入荷兰。刚刚上台的荷兰执政官奥兰治亲王见本国军队无力阻挡法军的进攻,被迫下令掘开阿姆斯特丹海堤,放海水阻遏法军。其后不久,德意志皇帝、西班牙国王、丹麦国王以及包括勃兰登堡在内的数位德意志诸侯亦派兵与法军交战。最终,法国竟在这场持续了7年的战争中以独家之力大败了众多对手。根据在战后签订的《尼姆维根条约》,法国不仅重新获得了富饶的弗朗什—孔泰,而且还把南尼德兰的一些城市也并入了自己的版图。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条约还首开了用法文代替拉丁文拟订外交文件之先河。从此,法文逐渐成为主要的外交文字。在法国以独家之力大败众多对手后,“太阳王”威名远播,法国在欧洲的威望显赫一时。
此时的路易十四可谓是更加恃强蛮横。他下令设立“属地收复裁决院”,专门调查落实以前历次条约中割让给法国的领土,并以武力强行兑现。更有甚者,路易十四还在1681年9月无端出兵,将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市”斯特拉斯堡据为己有。路易十四过于咄咄逼人的扩展势头使得其他欧洲列强极为不安,而他在1685年断然废除“南特敕令”则更使新教国家惊恐万状。1686年7月,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荷兰和瑞典结成针对法国的奥格斯堡联盟。1688年,荷兰执政官奥兰治亲王在“光荣革命”中登上英国王位,于是,英国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同年,联盟开始与法国交战。在战争进行了近10年之后,路易十四自感取胜无望,更何况法国确实已难以与几乎整个欧洲继续对抗,被迫罢战求和。根据1697年9、10月间在荷兰里斯维克签订的条约,法国退出在尼姆维根条约以后占据的所有土地,不过,斯特拉斯堡仍由法国保留。奥格斯堡联盟战争的结局使路易十四首次在国际舞台大失颜面,它同时也是路易十四时代盛极而衰的征兆。然而,路易十四依旧以执欧洲牛耳的霸王自居,并在18世纪初又挑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这场战争于1701年3月爆发,共持续了13年之久。在这期间,英国为争夺殖民地而在北美发动了史称“安妮女王之战”的对法战争。如果说法国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在欧陆稍有所得的话,那么它在北美的海外殖民地的大部分却为英国所夺。
纵观路易十四的统治,虽然在其前期法国经济曾出现较为繁荣的局面,国库也一度大为充实。但这位“太阳王”的好大喜功,尤其是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不惜穷兵黩武,不仅很快使得国库再度空虚,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路易十四统治后期,不仅法国的工业发展落后于英国,贸易和航运远不及荷兰,而且不少法国人完全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农民的暴动与城市贫民的起义在这一时期时有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702年爆发于塞汶山区的“卡米扎尔起义”。路易十四在内政方面的一大败笔是废除了“南特敕令”,对法国经济、政治、宗教以及民族心态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极其深刻而持久的。与之恰恰相反,当时或后来与法国角逐、争霸的一些欧洲国家却因大量接纳从法国逃出来的一批又一批既有技术又有资金的信仰新教的工商业者而受益良多。例如,定居英伦三岛的法国新教徒巨富,为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添加了可观的资金;而大批法国胡格诺工匠和商人涌向勃兰登堡开设纺织工场以及生产铁、丝和纸的作坊,则大大促进了近代工商业在大庄园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德意志北部的诞生。
专题:现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
勒奈?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尔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在他8岁时笛卡尔就进入拉夫赖士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1616年笛卡尔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次,笛卡尔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两天后,笛卡尔竟然把那个问题解答出来了,引起了著名学者伊萨克?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尔介绍了数学的最新发展,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尔对自己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据说,笛卡尔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他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尔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尔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并在荷兰入伍,随军远游。
1621年笛卡尔退伍,并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专心致力于哲学研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他在荷兰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不幸他在这片“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上得了肺炎,并在1650年2月去世。1663年,他的著作在罗马和巴黎被列入禁书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为了对当时在法国流行起来的牛顿世界体系提供一个替代的东西。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在哲学方面,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四条规则:(1)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2)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3)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4)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基本公式——“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他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两个不同的实体,既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这个出发点,对此后的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它的基础,“我思故我在”被后人证明是并不十分可靠的,因为该公式其实是建基于承认思想是一个自我意识这一隐蔽着的假设上的,如果摒弃了自我意识,那么笛卡尔的论证就失败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