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易经讲堂1-周易概论

書城自編碼: 16924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黄汉立
國際書號(ISBN): 9787546114576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 2011-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8/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2.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HK$ 105.6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HK$ 119.8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HK$ 175.2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HK$ 82.8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HK$ 71.8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HK$ 81.6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HK$ 19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3.6
《 《易经》入门 : 人人都能看得懂的《易经》(人人都能看得懂的《易经》) 》
+

HK$ 158.5
《 易经的智慧·经部(珍藏版,以妙语微言 解圣人之书 ,以大师之悟 启读者之悟) 》
+

HK$ 105.5
《 易经的智慧 传部 》
+

HK$ 153.4
《 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黄汉立多年来更于香港、美国匹兹堡、加拿大温哥华等地多次讲述《易经》) 》
+

HK$ 224.2
《 易经讲堂:周易概论、乾、坤、屯阐微(全二册) 》
+

HK$ 112.1
《 易经讲堂2-乾、坤、屯阐微 》
編輯推薦:
学习《易经》的基本读物,初学者的入门书籍。作者于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授课,门生无数。据作者授课录音整理成书,通俗易懂。
霍英东之子、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推荐。
內容簡介:
本书是根据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黄汉立老师演讲的易学课程《如何打开之门》的录音整理而成的,内容既涉及《易经》、易传《十翼》与易学发展的重点介绍,也精辟地阐述了《周易》与占筮、太极图、太极拳及丹道的关系与精粹所在,并旁及西方文化以作比较,可视为开启中国文化宝库不可多得的钥匙。
關於作者:
黄汉立
1939年生,幼承庭训,研习《易经》《老子》《庄子》《史记》等,又得族叔传授龙门派炼养功诀,幼年已通任督二脉。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香港大学文学硕士,在学期间,深得钱宾四、牟润孙、罗慨烈、伍叔傥、柳存仁诸师悉心启迪,于中国文史哲学研究上,
目錄
序一 获益良多的《易经讲堂》 霍震寰001
序二 跟黄老师打开《易经》之门 谢锡金003
序三 学易者的最高境界 李安007
自序 黄汉立009
第一章 《易经》是一本怎样的书
引言:《易经》释名003
《周易》、《易传》如何变成经006
《周易古经》的体例与来源010
八卦的由来与象征015
从八卦发展至六十四卦024
代表宏观总论的卦辞026
代表时空细节的爻辞029
判断辞的意义与条件性035
《周易古经》的作者及创作时代040
《周易古经》的内容特色043
《周易古经》的性质047
第二章 《十翼》要义简介
引言:《十翼》的作者及写作年代053
《十翼》七种十篇简介056
《十翼》的重要规律075
以《乾卦》为例看《十翼》对《易经》的阐释086
第三章 易学与占筮
引言:如何看《周易》的占筮法099
《周易》的天地之数与五行之关系101
《周易》的占筮法107
占筮产生别卦的过程112
卦爻象征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117
占卜示范122
朱熹的变占法则124
占筮的利与弊131
第四章 易学与《太极图说》
引言:易学之象数学派135
“河图”、“洛书”简介137
周敦颐太极图的出处141
无极而太极143
太极是什么146
太极如何运动149
阴阳而后生五行154
化生万物158
人性与天性160
天人合一与生死观165
周敦颐的贡献167
第五章 易学与太极拳
引言:太极拳与易学的关系171
“太极”是什么?172
太极拳如何利用“太极”原理176
一阴一阳之谓道180
对待与互相渗透181
流行的两种可能:渐化与顿变184
如何将对待、流行应用于太极拳?189
太极拳定式的重要性192
如何应用五行于太极拳?195
心为太极的方法198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200
第六章 易学与丹道
引言:易学与丹道关系之始205
阴阳鱼太极图之来源与特点208
阴阳鱼太极图的开创性212
十二消息卦图与气候及卦象215
阴阳鱼太极图与丹道220
阴阳鱼太极图与周天功225
周天功功法如何配合天地运行231
第七章 如何深入探讨《易经》
引言:《易经》成为易学的经过239
易学两大派:象数与义理241
汉朝易学,象数为主流243
晋唐易学,义理抬头248
宋明易学,象数义理并重252
清朝易学,以汉易为师256
如何深入研究《易经》?259
基本参考书目简介265
附录:基本参考书目268
易经讲堂①·周易概论
003
《周易古经》的作者及创作时代
001
目录
宗庙天子宰相诸侯大夫儒士
內容試閱
首先,先解释一下《易经》这本书的名字由来。我们先从“易”字说起,这个“易”字,有两个解释:第一,“易”是古代用以预测未来、算命的书籍,不单止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这本《易经》可以叫做“易”,同类型的算命书籍也可叫“易”。古代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易”,第一种叫“连山”,另一种叫“归藏”,至于第三种就是今天我们读的这一本“易”,我们称之为《周易》。“易”的第二个解释,就是指掌握、控制或了解此书的人,继而进一步可以预测未来,从事算卦的工作,这一种人,也可叫“易”。
意义上,传统最广为学者相信的“易”,是指一种名为蜥蜴的虫类,我们今天称之为守宫,或类似壁虎的生物。传说中,蜥蜴可以在一天内十二个时辰里转变身体和头部的颜色,是故,变色龙也是蜥蜴的另一称呼。正因为这种虫类经常变化,于是引申出“变易”之意。这“易”字,包含着了解未来变化的学问。因此,以“易”字来称呼这一类书,或掌握这类学问的人,都十分恰当。此外,假如我们从秦朝文字小篆来体会这个“易”字→①,或许会觉得古人这一个说法相当合理。只要我们略为将它颠倒位置,各位很明显就可看出这正是一条虫,也就是守宫。
除了借蜥蜴来引申“易”字具“变易”的意思外,古代另有一个非常具影响力的说法,就是相信“日月为易”,这是一种并字法的解释。古人认为“易”字上半是太阳的日字,下半则是月亮的月字,于是,“易”字就和太阳月亮有关;既然说到太阳月亮,当然也就和天地自然现象配合。尤其是太阳及月亮是光明和黑暗的对立,它们的交替,引致大地春夏秋冬,万物变化;因此,日月正好让我们联想到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变化,和“易”字那种多变的特性切合。
然而,从中国文字学来说,这个“易”字下面没可能指月亮,因此这说法虽有道理,但从考据上却说不通。今天我们的学者爱根据古文字,包括西周初年的金文,甚至商朝的文字甲骨文,发现当中很多字都曾经比附到“易”字身上,但细心考虑,其实并不及旧传统的说法合理,所以我们都不采用。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周易”这两个字。
“周”字在传统上同样有两种非常有影响力的说法。一种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意思就是说,《周易》里说的道理,包括了宇宙人生的一切学问。第二种说法是认为这“周”字不过是朝代的名称,所以称为“周易”,不过是说明这种“易”是在周朝创立,和我们刚才谈及的“连山易”和“归藏易”有所分别而已。传说中的“连山易”,可以说是早至夏朝,甚至是较夏朝更早的“易”。“归藏易”就是商朝时的“易”。因此,后人为了把后起的“易”跟夏朝易“连山”及商朝易“归藏”区别,于是把它称作“周易”,明确指出它出现的朝代。这种说法经过唐朝初年孔颖达特别提出,我们后世也多数接受《周易》就是周朝的“易”这种说法。
至于“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这种说法比较上没有那么流行,但亦有人接受。尤其最近刘大钧教授就坚持相信“易道周普”这说法,原因是提出这说法的人是东汉末年最伟大的经学家郑康成(郑玄)。郑康成深信《易经》是以天道去推论人道,正和“周普”的意思密切相关。然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引申的说法,倒不如把它简单解作周朝的“易”更为合理。注意今天我们读的《周易》,原本字数很少,甚至不足五千字,因此和大家心目中所想像或了解的《易经》有所不同。今天学术界为了清楚划分,就称最原始的这本《易经》为《周易古经》,属于古代的经。
此外,我们要说说《十翼》。“十”是指十篇,“翼”就是雀鸟之翼。雀鸟之所以能够飞,就是因为有翼。因此,“翼”带有帮助与辅助之意。而除了帮助、辅助这个基本意思外,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意义。简单来说,由于雀鸟没有翼便不能飞,这正好用来比喻原来的《周易古经》没有了这十篇著作,也同样不能够飞,同样不能够发挥它伟大的作用。因此,《十翼》的名称背后,已经特别强调了这十篇文章之重要性,对原来《周易古经》的贡献特别大。这十篇文章其实只有七种,有关这点,容我在第二章再谈。
另一个名词就是《易传》。什么叫传?传,传授也。任何一本经典的内容都非常深奥,普通人未必能够单凭自己就读得明白。此外,由于古代无书,唯一的一本书可能只落在当老师的手中。上课时,当老师的往往先抄出那一段文字,然后讲解,和今天我们有钱就能买书完全不同。因此,任何的经典都需要有人去传授,传授时的解释经过整理写成文章,就叫“传”。
中国古代有很多讲解《易经》的人,把他们讲解的内容写成文字,这些篇章也一样叫“传”。写传的人很多,有的写得特别好,广为流传;有的写得虽然不错,不幸没有人注意,最终失传;也有些可能本身写得不好,最终受时代淘汰。后来,能够流传到汉朝初年,被人们视为特别有价值的,就选出了七种十篇解释《易经》的文章,就是我们说的《十翼》。其他也可称之为《易传》,但后来为了避免混淆,于是一致认为最有资格称为《易传》的就是这七种文章的十篇,其他就不当它是《易传》了。今天,我们谈及《易传》,在一般的用法上,是指上述七种十篇的《十翼》。此外,其他的经典也有“传”,《易经》的叫《易传》,《书经》的叫《书传》,其他可以类推。
“经”字的部首是“纟”部,和丝绸有关,它原先是古老的织布机,首先将直线的蚕丝排列在机器上,然后以一个梭子带着另一条蚕丝横向走动,累积多次的走动,就织成布匹。这些直的丝线叫“经”,横的叫“纬”,经线和纬线的结合,就织成我们中国特产的丝绸。中国古代的书籍,除了皇室贵族或有钱人可以用绢帛抄写外,一般都是将一些竹或木削成一条条长方形,然后或刻、或写在上面,再用丝线或牛皮连上。于是以往的人看书,往往要将一卷竹简或木简拉开,逐条来看。读者大概在博物馆看过不少这类书籍,那就是近年来所发掘的汉简,还有战国时代的书简。
因此,大家可以设想,这些书由一条条的竹简或木简排列,然后将之头尾用绳子连上。此外,较珍贵的书,两头还有皮革保护。古书不像今天的印刷科技,可以不断大量印刷;相反,这些古书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抄写一本,于是一本古书能传下来,当中的竹木尽管不易损坏,但连系它们的绳子却容易烂掉,这最教人头痛。因为每次要给这些书简排列回原来的次序与位置殊不简单,首先它考验你的学问,之后还考验你的记忆等等。
传说孔夫子读《易经》“韦编三绝”。“韦”即是熟牛皮,这里指他阅读用牛皮绳子把竹简编联在一起的《易经》,有很多文字排列不合理,于是将它拆开重新排列次序,多番努力钻研,包括曾经三次将他那本《易经》的次序排列整理,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说法一直流传,直至民国时代一些学者表示怀疑,认为孔子没有研究过《易经》,和《易经》没有关系。不过,这种说法是错的,今天我们大可以从大量的考古文献证明这是历史事实。
以上一般的读本我们称之为“书”,也有人称之为“册”。由于书不是每本都那么伟大,是故伟大的书我们会分外珍惜,于是,为了要珍惜这些珍贵的书,人们绝不会把它们乱放地上,相反,都懂得放在架上,避免潮湿。于是引申出“典”这个字,也就是古典与经典的“典”字,说的不过是书,但却是相对伟大及珍贵的书。“经”字原来是织布机的直线,再引申就是连接书的丝线、书,甚至伟大的书。既然是伟大的书,为了跟其他不伟大的书有所分别,这个“经”字就限于最高级最伟大的书用,而普通的就用“书”字代替,这是人类一个合理想法,不单中国如是,西方也如是。
西方的书称为Book,它和另一个字Bible的意思一样,现时法语仍是这样用。然而另一方面,在西方,Bible“拜扑经”一直被视为是最伟大的一本书、唯一的一本经典。读者只要翻查字典,就会看到Bible这个字是“唯一的书”之意,指的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圣经》。中文也一样,“经”是书的一种,但由于这是“唯一的书”,其他书不能随便称为“经”,只有高级的书才可以叫“经”。“经”大概要到战国时候才出现,在此之前,书就是书,什么人(包括优劣的人)的著作都能用,但到了战国后,开始用上“经”这个字,意思也被提升了,即非伟大之书不能用。
《易》原本叫《周易》,改称为《易经》是后来的事。《易》尊为“经”相信是在战国,到了汉朝,《易经》已经成了一个通用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易》也就是《易经》。至于上文所说的《易传》,即《十翼》,当中的十篇文章,古代认为是孔子所写的。孔子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伟大的圣人,圣人所写的书当然就是经典了。于是,传说孔子所作的《十翼》,便被推崇到“经”的地位。
由于《周易古经》是“经”,《十翼》也是“经”。于是,汉朝的时候,《易经》被分成十二篇。原本的《周易》当然放在最先,即第一、二篇(将原本的《易经》分为上下两部分,《周易上经》和《周易下经》。上经是三十卦,下经是三十四卦),另外第三篇到第十二篇就是《十翼》,全部加起来也叫《易经》。从汉朝到今天,当我们谈及《易经》,已经和那只有五千字的《周易古经》不同,而是加上了约二万字的《十翼》。不过,加起来也只是二万五千字吧,比起其他经书,字数仍旧非常少。我们今天谈及的《易经》,就是采取了上文所说,《周易古经》加《易传》。接下来我想谈谈《周易古经》的体例,也就是集中于五千字的《周易古经》来作出解说的。通常,我们如果要分析原来的《周易古经》,多从它的构造来说,问题是个中的体例可分成多少部分了解呢?其实非常简单。概括来说,首先我们该先从“卦象”开始,也就是卦的符号;之后,就是注意“卦名”;第三“卦辞”,就是进一步解释卦的文字与内容;第四就是“爻题”和“爻辞”,再详细解释一个卦里的六个不同符号。由于每一个符号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质,通常我们把它叫做“爻”。我们所说的“卦辞”,是针对整个“卦”的;至于“爻辞”,就是分别说明六个符号不同的爻的内容。我们现在就把《易经》分成以上这四项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先从“卦象”谈起,再谈“卦名”。分析《易经》里的卦象,最基本的单位就是指有关符号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古代把这个符号称为“爻”。“爻”就是它的专门名词,后人解释“爻”字,有效法、模仿之意。至于效法什么呢?其实就是模仿、效法宇宙天地万物变动的规律。
关于“爻”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今天仍不太清楚,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指源于古代伏羲,由于伏羲观察了天、地、人及万物的各种形象,于是以简单的符号作抽象提升,这可能是后人加上当时的想法来解释。当时,人们已理解到地球上有光明与黑暗的交替、有寒冷和温暖的变化、有男和女的分别。在相对于现在较模糊和幼稚的思维里,其实也具备了超级的智慧,懂得把他们所见那数之不尽的万物,发掘其现象背后的性质,并作出提升。甚至懂得把万物简化成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两种不同的力量,一切就来自它们的互相交替变化。这种幼稚模糊、笼统的想法,自然不是我们今天的科学,而是大胆地以两种东西、两个符号表现。一个符号是一条长的直横线→①,另一个符号是两条短的直横线→②。长的这一条最初可能被称为“刚爻”,即我们今天所称的“阳爻”;两条短线最初可能被称为“柔爻”,而我们今天惯常称呼为“阴爻”。
以上这种说法广为两千多年来学者所信服,但除了这种说法外,其实古代,甚至今天,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前卫和流行的说法,包括有由著名学者郭沫若所提出,他认为人类在远古时代曾经历过一个对性器(生殖器)崇拜的阶段,这其实也是西方的说法。郭沫若相信这两个符号正是男女的生殖器最简化的符号,一长划代表着男性的生殖器,两短划的则代表着女性的生殖器,有着一种概括性的解释。郭沫若这个说法在当时非常流行,但今天我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与不合理。当然,以阳代表男、以阴代表女是天衣无缝的想法,再加上一些西方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振振有辞的说法。然而,假使我们再想像一下这两个“爻”在《易经》里的来源,便会发现其实它最初的来源是和数字有关的。
当我们占筮的时候,用了五十根蓍草,求得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个数据中的任何一个,然后根据这数据定出了刚柔爻,其实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奇数和偶数的问题。凡是一、三、五、七、九,即奇数,就是阳;每逢二、四、六、八、十,即偶数,就是阴。如果用上郭沫若教授的说法,就很难解释奇偶数的问题了。另外又有以下说法,远古人类在未有文字前,记事往往靠一条绳,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于是人们就看着绳子由上而下,约略记下中间阶段曾发生过什么大事小事。有说法在那绳子没有打结的位置由于没改变,所以是刚爻;相反,凡中间打了结的,由于中间断了,就是阴爻。这说法其实可信性很低。此外,还有第三种说法。今天中国一些落后民族仍有用竹占筮,当中包括长竹条与短竹条。于是,以上两个符号,有说就是中国落后民族所用的长短竹条,我想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然而,还有一位张政烺教授,当观察西周古代铜器时,发现很多时候在铜器文字最后,有一些古怪的字,未能解读,于是他忽发奇想,灵机一动,考虑及这些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字,而可能是由一组数目字浓缩而成的。于是他决定不把它们当文字来读,反过来把它当成是数字来看,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中,发觉一、五、六、七、八的字特别多。当他为这些文字解码以后,再想到远古时《周易》占筮法是和数目字有关,奇数是阳,偶数是阴,于是他再将那些数目字代入,就成了一个“易卦”。因此,刚柔爻符号是由数字演变而来。
后来再进一步发现,不单西周初年金文有这一类符号,甚至商朝末年的甲骨文——另一种占筮法,后面也有这种类似的符号,而今人也依《易经》的符号式解码得出卦来。然而,这都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易经》数字不同,我们今天的《易经》占筮,是用六、七、八、九这四个字,而不是一、五、六、七、八。这可能是另一种占筮法系统,甚至更可能是今天我们《周易》占筮法的前身。但从张政烺教授的灵感所得,他统计过所发现数字在卦里的比例,发觉其中以一和六最多。
大家请注意古代有关一和六的写法。一是一条直横线→①,六则在底部有两条短横线→②,如果略为一变,岂不就是阴爻?于是他很高兴地提出这一个说法,就是说原来这个符号并不是刚才我们说的那么哲学化、那么高深,那只不过是由数字简化而成,凡属奇数都以一表示,逢偶数则以六表示。这两个数字后来一转,就成了一条直横线和两条直横线,这种说法曾经在学术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甚至连我的《易学与气功》一书也采用了这说法。然而,后来随着我再细心分析研究,过了原来的“冲动期”后,发现这个说法最好,但其实仍有很多地方未能解释得圆满。
如果依据这些数码,而不是以奇偶或刚柔爻为根据,如何能定出只是六十四卦?而不是六十三或六十二卦?因为只有卦象是两个不同的符号,是二的六次方,排列组合才是六十四,不多也不少,至于二的三次方,也一定是八,而不是七或九。如果说是由数字演变过来则排列组合有数千以上,不要说古人,就是今人也很难产生这种灵感。所以这只是一个很有力的新说法,但可靠与否还有待考证,是故,今天我们还是宁愿相信上文最初的说法。
对于这两个符号是不是早在周朝开始?我们至今并不清楚。理论上是应该如此的,甚至古人传说这两个符号是远古伏羲所创的,但从我们的出土文物印证,最初是一九七三年在马王堆挖掘出土的《易经》里,发现它首先用了这些符号,因此相信早在秦朝或之前,《易经》已用了这两个符号。
后来,另一本走私流传到香港的战国时代楚国书简《易经》,后来被上海博物馆买回,那本《易经》,相信是战国中期的抄本,当时它已经用这些符号。从文献所见,这并不足以代表当时刚开始有这些符号,只是表明最低限度已经存在,至于存在多久,不得而知。然而,这是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有人怀疑原本《易经》不曾用这两个符号,因为那本记载了春秋史事的权威历史书《左传》,当中有谈及易卦,但没有说及阴阳爻的符号,有人认为凡没有提过的就等同没有,因此不相信《易经》有这两个符号,我认为这是十分不科学的。事实上,楚简和《左传》的写作时代相距不远,它的来源,也许抄自更古老的版本,由此说这两个符号没有在《左传》提及就等于没有,是不太合理的。
现在先从两个爻说起,爻即“刚爻”和“柔爻”。卦则最基本由三爻组成,叫“八卦”。在中国专门谈论周朝制度的古书《周礼》上,叫它“经卦”。“经”即原始、伟大、基础的意思。此外,又叫“三画卦”。这“三画卦”的排列组合只能有八个。“八卦”里的第一个卦叫《乾卦》→①,要解读《乾卦》,先要把它分成两个不同的范畴去分析。《乾卦》取象是“天”,卦德是“健”。当我们说到卦的取象是天或地或山或水或火或雷等,都是指向具体的事物,是我们能够感受的物件;至于卦德,即像“健”这类的字眼,都是我们不能具体感受的性质、特性,我们必须透过卦象和卦德两种特质来说明这个卦的基本特性。
天有具体的形象,现在则将它变成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天的象,把具体的形象变成抽象的符号,我们叫“取其象”。凡象,你只能体会它抽象的运动变化,而不能真正的触摸它、感觉它,这就叫“象”。正如“气象”和“天象”,你知道它的存在、它的规律,但你能够触摸它吗?你能否触摸天上的星辰日月呢?取其象是指具体的事物而言,至于把它内含的性质告诉你,就叫“取其义”。
相信大家都约略知道人类智慧文化的发展,最初人类只能感受、体会具体的事物,而且只能体会到具体事物的外表,直至人类智慧进一步发展,我们观察具体事物,并作出归纳,以发现它的内在性质,了解它的变化规律。由规律比附想像,以人类的行为思想作相关解释,这就是“象”和“义”的先后关系。远古时候很早就有了“象”,直至人类知识文明发展到某种高度,才能发现事物里所蕴含的性质规律,而这性质规律我们通常叫做“义”。这两者是我们研究《易经》的关键,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象”可以帮助你了解“义”,“义”可以帮助你深入解“象”,从而归纳成一个简单的规律或公式,你应用这公式时,可以用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
为什么这些符号有这两重意思?原来《易经》有没有这种说法没有人知道,我们只能根据后世的说法来略作分析、讲解。举例说,刚爻是代表阳性,阳性的事物是代表向上、运动、光明等等。一个刚爻是这个意思,至于三个刚爻就变成是非常纯粹的运动,光明而且永不止息。
在古人心目中,看见天日夜不停转动,一日如是,一月如是,一年如是,相反,人须休息、停止。《乾卦》这三个刚爻,也就是最运动、最光明之意。而取象于天的性质,就是永恒无息的运动。表面上,天的意思固然重要,随着发展,《易经》更引申出另一种意义,原来“健”才是掌握这个卦最重要的意思。于是,能够“健”的事物也就叫《乾》,天是“健”,马是“健”,都可归入《乾卦》范畴,如果我们把宇宙事物分成八大类,究竟有多少东西可以放在《乾》这个范畴之下?这样就不能单以“天”来归类,应以“健”来归类。凡宇宙世间事物具阳刚、健动性质的,都可以归在《乾》类。古代黄金最刚健,可归为《乾》类,今天就是钻石也可以归为《乾》类,这个说法是金景芳教授特别强调的,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要了解《易经》,尤其今天我们学《易经》,必须认识这个基本的属性。卦德的“德”即“道德”,更可解作性质,只要明其性质,便能掌握分类的方法了。
接着是《坤卦》→①。《坤》取象“地”,卦德为“顺”。《坤》这个卦和《乾》相对,《乾》是光明,《坤》是黑暗;《乾》是运动,《坤》是静止;《乾》是刚健,《坤》是柔顺。如果只是单单一爻的柔顺还不怎样,《坤卦》却是整个卦三爻都柔顺,那是最柔顺了。注意《乾》与《坤》这两个卦的符号是完全相反的,一般来说,我们比较总要和同级比较吧!既然《乾》是“天”,能够和“天”对比的一定也是大物,而和“天”比较自然是大地了,所以《坤》是“地”的象征,这是取其象。卦德方面,《乾》是“健”,和它刚相反的《坤》就是“顺”。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顺”可不是无条件的柔顺,它并不是表示对所有事物都服从柔顺,它只是单独地对跟它对等的《乾》卦柔顺。
如果再浓缩到用爻这角度来看这卦的话,这个三画的柔爻只是对三画的刚爻柔顺,绝不会对其他爻柔顺。特别注意是刚爻和柔爻还属次要,关键的是整个《坤卦》只对《乾卦》柔顺。古人的理论是,当阴柔顺从刚阳的时候,这就是“真阴”,它完全服从,并继续遵从阳刚未完成的作用,并使阳刚的工作得到完成,因此,这种“阴”是伟大的。当阴柔并不顺从阳刚,而是自己独立发展的话,这就叫“假阴”。“假阴”是邪恶的,是故,《易经》所说的阴有两种,当阴阳合德的时候,这个阴具备一切的美德;相反,当这个阴违背了阳,而自立门户,自己发展,就多数为邪恶了。我们要明白这关键的一点,不要认为阴一定不好,阳一定好;正如阳也不一定好。
《坎卦》→①取象于水,大家看见这个符号很容易便会联想到秦朝小篆中的水字,盖因它的形态跟《坎卦》符号相当近似。汉朝曾有人提出“八卦”的八个符号其实最初不是什么卦象,而是古文字,好像这个《坎卦》,根本就是水字。尽管这说法很有影响力,然而却并不正确。《坎卦》之所以为水,其实也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各位不妨先从卦象的符号来对比看看,由于《坤卦》是“地”,上下这两短横画不就是跟《坎卦》一样?可是,中间的一长横画却明显不同,这一横画其实是刚爻,阳的性质是活动,于是,原来两边高高的泥土中间有东西在活动,是动而不息的,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水,即河流。凡是在大地中受控制,却又能活动于其中的,当然就是水了。
至于《坎卦》的性质(卦德)是“陷”,“陷”即陷阱之意,为什么?因为从图像所见,水流被两边的泥土挡着,只能在中间流动,明显在中间的低地,不能出来,《坎卦》在这里是陷入的意思,深入其中不能出来,自然是危险了。所以《坎卦》背后的意思就是陷入,不能出来,有危险之意。古人,尤指生于北方的古人,他们眼见所住之处河水太急,以当时的船只技术来说,每次渡过这些地方都随时有生命危险,所以每逢在《易经》说到过河、涉水,都代表危险,这个《坎卦》自然也就代表危险了。《易经》发展是向前的,如果碰上这个卦,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说出你向前发展是危险极了,还是别发展反而安全。
《离卦》→①取象为火,卦德是“丽”。“丽”在这里有依附之意,古人把依附在某些东西时叫“丽”,和我们今天理解为美丽的意思不同。但今天我们把丽字衍生出美丽之意,却和这很有关系。可以说,《离卦》和《坎卦》刚刚相对,刚才说的《坎卦》象征有阳性活动的事物在地面行走,所以是水;而《离卦》却可以看到它的符号组成刚好和《坎卦》相反,两刚一柔。然而这卦为何是火呢?关键是“阳”代表“光明”,“阴”代表“黑暗”,在光中有比较阴暗的地方。大家看看火就明白了,因为中间的氧气比较少,所以燃烧时外面比较光亮,里面比较暗,这是其中的一个象征。
第二,可以用“天”来设想,《离卦》的上下两爻其实代表“天象”,有“光明”之意,然而当中光里有暗,自然就不是纯粹的天了,而是指人间之火的光。这个相对的例子,其实还可以引申下去。《坎卦》可以是月亮,《离卦》可以是太阳。人间是火水,天上就是日月了。《离卦》就是太阳,外表光明,中间黑暗。远古中国人比外国人优胜的地方就是很早就发现太阳有黑影,即今天所谓的“太阳黑子”,所以太阳这个“日”字,在我们中国古代这样写→⊙。这一粒黑子传说是太阳中间的一只乌鸦、一只神鸦,因为太阳黑子在我们古代早已发现。
《离卦》外面光明,内里黑暗,象征着光明的太阳之中也有黑暗;相对地,《坎卦》上下两爻代表黑暗,中间代表光明。同样在远古时候,中国人早知道月亮无光,而光源正是来自太阳,因此后来有人说《坎卦》象征月亮,中间一阳爻,其实是从《离卦》(即太阳)传来的。《坎》又可以解释为“阳”被“阴”包围,陷身女儿国,在陷阱之中,即被另一种物质包围。相对的《离卦》,则阴性物质在阳里,不能离开,只能依附着阳,因此它的性质就是附丽。
尽管《离卦》真正的作用是把事物附丽、连合在一起,但《易经》最讲究是物极必反,即任何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产生相反的意思。因此我们读《易经》,一定要先有一个概念,就是当你看见最好的时候,也就要想到它很快变不好;当你看见现在它不好,你反而应该充满希望,因为它一定会变好。而《离卦》是附合,发展到最后,便是离去了,所以《离卦》也有旅行之义。
《易经》里的好坏,都只是短时期的,每一分钟都可能会有所变化,向相反走。这其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哲学,各位如果明白这个哲学,做人看事物就会想得多一点,对未来的好坏幸福也会掌握多一点。因此这个卦是附丽在事物之上,《离卦》代表光明,凡在光明中事物就变得清楚、美丽;黑暗中就不能辨美丑,因此美丽与否是跟光线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的,所以原来附丽的意思可以引申出美丽之意。大家想想今天北方人称赞别人美丽叫“漂亮”,当中的亮是什么意思?就是光明!可见还保留了古老的想法。
接下来就是《震卦》→①。《震卦》以天上的雷为象的代表,它的关键德性,就是“动”。这个卦从下向上数第二第三两阴爻是大地《坤卦》的缩写,最下面的阳爻代表一种动力,喻意大地下有东西在活动,也就是令大地震动。
一般来说,能令到大地震动有两种可能性,较罕有的指地震,最常见的是打雷。巨大的雷声能够令大地产生震动,这也是《震卦》为“雷”的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是,由于此“卦象”是两个阴爻压抑着一个阳爻,阴爻的性质是向下的,阳爻的性质是向上的,阳是要活动的,但现在的它明显没办法活动,等于被束缚着。可以想像,当一个永恒活动的东西突然被束缚着,它一定会作出挣扎。挣扎的最初反应是震动,例如捉着别人,别人挣扎,就会动,因此有“动”之意。然而,待挣扎到了最后,即解除挣扎,它又会突然向上冲以冲破束缚,完成由被束缚到得到自由的过程。所以《震卦》之动,以向上动为主。
我们从前总认为雷电是从上而下,但从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原来它是从下冲向天上。此外,地震当然是从下面传上来。所以这个“震”字,古人以雷来取象,以“动”为最基本性质。凡是“动”,尤其这种“动”是经过束缚后挣扎解放,这种“动”虽然会左右上下地动,但关键到最后是向上的动,这种动就是“震”,凡具有这类德性的事物就可归入《震卦》范畴。
接下来就是《艮卦》→①。《艮卦》取象“山”,其德性是“止”。读者只要一看这个卦象,便可以看到下面两阴爻是大地《坤卦》的缩写,上面的阳爻则是向上升。有一点须特别注意的是,通常“三画卦”的三个爻并不是平等的、对等的,真正发挥领导作用的,其实是整个“三画卦”里的某一爻。所谓“物以罕为贵”,大家见到“三画卦”,先不要管两个相同的爻,而是先研究相反属性单独的哪一爻,也就是说,凡两阴一阳,以阳为主;两阳一阴,则以阴为主。《艮卦》的关键是哪一爻呢?两阴当然不是主,阳才是主。换言之,《艮卦》由两阴一阳组成,这两个阴爻不是主,阳爻才是整个艮卦的主宰,也就是控制这个卦的精神性质与作用之所在。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了解《艮卦》的领袖即阳爻,阳性向上,领导泥土上升的,泥土上升自然就成了“山”。造山运动不是一分钟或者几秒钟以内的事,通常是慢慢上升。然而,当它升为山后,便不会继续上升,转为停止;因此,古人想到山,以它为象征升到极限,动到极限便停止了。相对之下,《震卦》的阳爻在下面,由于下面为刚开始,是动之始,所以会有继续活动之意;相反,《艮卦》的阳爻在最上,它已是动到极限,所以反而是停止、制止、限止,不能再动。这种“止”是停止,便是《艮卦》的性质(卦德)。
《巽卦》→①由两阳爻一阴爻组成,这一阴爻当然就成了这个卦的主宰。阴爻的性质是向下的,在它主宰之下,带动了整个卦向下走。由于阴的性质是寒冷的,阴在运动时,向下,带有寒冷的意思。在古人心目中,这种寒冷可能是来自风,为什么呢?寒冷时,如果在室内,大家便会发觉风是由门底的隙缝流入,它从来不是由上方而来。类比来说,室外的风也是这样运行的。
另外,《巽卦》的两画阳爻象征天,正是《乾卦》的天,而下面的一画阴爻正如象征有阴性的物质在天空活动;阳是无形的,阴是有象的;阳是看不见的,阴则可以看见;天空看不见,但天空之间的云雾在移动中却看得见。这种移动是什么原因呢?正正因为风吹的作用,于是由具体云雾的移动联想到风吹它移动,至于它的卦德是“入”。
《兑卦》→②象征具体的沼泽,即卦象中的“泽”;它的德性为喜悦,即卦德为“悦”。我们同样可以从三爻作一些想像。首先,大家可觉得整个卦上面的两画爻,与之前大家所见的卦有哪个最配合?那不就是《坎卦》的上半吗?相反,下面的一半(下面两爻,中间一爻,上下兼用)像《乾卦》的天。奇怪,何故水底下会有天?观乎此,我们可以推想这水一定很静止,而且不会太深,因为深水从来不能静止,亦很难反映事物。所以大家在旅行时,会发现只能在静止的沼泽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入水底,相反,在海洋就很难看见倒影了。只有少水的沼泽,人们才能看见倒影这个现象。
要知道水是绝对的重要,人类没有水就不能生存,由古到今,这都是不变的定理。《坎卦》的流水很难控制,要取水也难,但沼泽就不同了,尤其在我们住处附近有沼泽,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当古人看见水,尤其在北方这些比较干燥的地方看见水,就非常开心,因为不单止人,就是万物得到水也会欣欣向荣,所以当人们看见水总是开心与喜悦,也就正是这个符号。此外,由于这水向下,有坚实的阳挡着,水向下即有东西保护,可以蓄水,这是沼泽的另一个象征。
以上就是八个“三画卦”(“经卦”)的符号,其中最重要是记着它的德性(“卦德”),只要能够将这些德性的意思谨慎小心地定义与规范,然后再由这个严谨的规范意思作出联想,下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地延伸到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想像。古人将天下的事物粗略分为八大类,以最初最基本的“八卦”作占算未来类象之用。最古老的时候,就是以“三画卦”占筮,并通过它们得出结果。这正是各位学习《易经》的最关键之处,为此,古人又想了一个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来记忆以上的材料,有一首叫《八卦取象歌》,只要大家在车上或船上读一两天,就一生不会忘记,将来应用时,便容易触类旁通,所以大家的第一个基础功,就是熟读以下的《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简单说说这首歌吧!“乾三连”就是说《乾卦》的符号就是三画连续不断的线;“坤六断”就是说《坤卦》和《乾卦》刚好相反,所以是六画断了的短线。“震仰盂”中的盂即我们的砵,《震卦》就像个向上的砵,一个仰面的饭盅。“艮覆碗”,也就是说这个《艮卦》刚好跟《震卦》相反,像一个向下倒放的碗,如此说来,这就容易记多了。至于“离中虚”,各位可以看到,根据阳为实,阴为虚,这卦的中间好像空虚了,是故叫“离中虚”。与之相反的是“坎中满”,坎卦中间像充满了事物。“兑上缺”,《兑卦》中最上一爻断了,不正是缺少了点东西?相对“巽下断”,《巽卦》是最下一条线断开,很清晰。其实,大家只要用二十分钟熟读《八卦取象歌》,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就容易学习其他了。然而,如果我们只用三画的“八卦”来判断祸福吉凶实在是太简单儿戏了,亦不见得周密,得到的答案也是很模糊简单。是故,随着人类智慧、文化的发展,由简而繁、由模糊向精密发展是必然的。所以,后来就发展到从三画的“经卦”变成了六画的“别卦”。
“别卦”的名称来自记载周朝制度一本经典古书《周礼》。“别卦”的“别”就像公司分号,带分支之含意,也有继续发展的意思。如果“经卦”是原始、简单,则由简单变繁复,就是“别卦”。另外我们也习惯叫它做“重卦”。“重”即重叠的意思,重叠了两个“三画卦”就得出“六画卦”了。一般会称它作“六画卦”,或“六十四卦”。当我们说“六十四卦”,便知道是指“六画卦”。“六画卦”就是将“八卦”重叠,根据这三画八卦为基础,我们再以数学排列组合,便能排列出刚好是六十四个不同的卦象。但我相信在周朝如此古老的时代,要明白这个排列,也是经过很长久的实验与尝试才得出来的,由确定“八卦”到“六十四卦”,某程度也代表了古人有一定的聪明智慧及数学知识,才能将这些卦形分析得出“六十四卦”。
有一首叫《卦名次序歌》,这歌除了说明“六十四卦”的卦名外,也告诉我们二千多年通行的《易经》卦的排列次序。要了解卦名,这首歌就最快最好,尤其如果你要经常翻查《易经》各卦,得熟读这首歌,就很容易查出某个卦约在哪里,对我们了解《易经》,有很大帮助。
《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现在简单解释一下“乾坤屯蒙需讼师”一句,它指《易经》第一卦卦名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第三卦是《屯卦》,第四卦是《蒙卦》,第五卦是《需卦》,第六卦是《讼卦》,第七卦是《师卦》。各位只要随便翻开《易经》目录就明白了,下面可以类推。“比、小畜、履、泰、否”,每一顿号即代表它是一个卦名,有单字卦名,也有两个字的卦名。“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注意“兮”字在这里是助语词,没有意义的。“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至“三十备”,就是指《周易上经》这三十个卦,按以上三行六句的诗歌次序排列。
跟着是“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不是卦名,只是继续之意。“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至”是来到的意思,不是卦名。“小过、既济、未济”,以上便是《周易下经》的三十四卦。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加起来就是六十四卦了。这些对于学《易经》的人来说,同样是基本知识,这种排列的次序其实是很有哲学味道,到了第二章,我会跟大家再谈。接下来是“卦辞”的部分。所谓“卦辞”,一般附在卦名之下,即每一个卦开始一定是一个符号,一般称为“卦”或“卦象”,即“卦”的形象。后人为了更加清楚,怕错画了这些符号。以《易经》《乾卦》为例→①,卦名下更加上“乾下”与“乾上”作标记。注意必须先读“乾下”,后读“乾上”,因为《易经》的卦和常识想像不同,它是由下面开始的,“下卦”是根本,“上卦”是引申出来的。
从以上例子说,“乾下”、“乾上”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乾》字是卦名。在《乾》这个卦名下的文字,就叫“卦辞”。翻开《易经》正文第一页就可以看见,《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通常“卦辞”有详细,也有简单,文字有多亦有少,不过,一般都不会太多。例如《易经》第一个卦是《乾卦》,而《乾卦》的“卦辞”只有四字,就是以上说的“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如何解释呢?单就这点,历代就有不同的解说。
今天一般学者都认为“元”即大的意思,“亨”则是古代的一种祭祀;远古时,国家最重要有两件事,一是祭祀,二是战争。所以我们刚提到那本记录春秋的权威历史书《左传》,它便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的大事,只有祭祀和打仗。于是,“元”是大,“亨”是举行大型祭祀,“利”就是有利,“贞”就是卜问。原来的意思可能是:“我们要举行祭祀,想请问神灵我们在某时某刻,该用什么来祭拜祢呢?祢又是否满意?”就是通过这一种方式,人就能和天帝神灵相通。至于这个卦询问适合祭祀吗?它的答案是非常适合,而且还叫人们放心举行!这种说法是来自我们今天新派的想法,尤其是高亨教授最主张这说法。
但原来的《易经》是不是真的如此解释呢?清华大学的廖名春教授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用文字学来解说,绝对没有错,以甲骨文卜筮来解说,更绝对没有错,但应用在《易经》上,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未必的。廖名春教授罗列了《易经》中所有“贞”字的文句,加以比较,分析其文义,他认为你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