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南人书话

書城自編碼: 40851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北乔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180647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理由至上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纯粹·破壁与神游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9
《惹作》
+

HK$ 97.9
《风景与画境(伍立杨散文作品集,赠6张藏书票)》
+

HK$ 63.8
《春熙路传》
+

HK$ 71.4
《阿勒泰的角落》
+

HK$ 60.5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

HK$ 57.2
《活过(蔡澜自传,看蔡澜活成人间清醒的人生智慧 )》
內容簡介:
北乔以读者、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多重身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进人文学文本现场,细读细品。所评书的题材涉及面广,有小说、散文、诗歌、历史纪实以及文学批评等,具有阅读的多面性。北乔视书评为一种特殊的创作,注重呈现文本的性情之美。他善于寻找作家的写作心路,以高度的艺术敏感进入文本世界,以灵性的触觉去体悟书中的大观与细节。既以理性之功寻找文本纵横交错的路径,又以感性之力抚摸字里行间心灵般的颤动,咀嚼文本纷繁的情绪、感觉和隐秘的意味。
读这本书,读者既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各类好书的魅力,又可发现阅读本身的种种奥妙和美好。
關於作者:
北乔
江苏东台人,评论家、作家、诗人。出版评论专著《诗山》(2021年)、《约会小说》(2014年)、《贴着地面的飞翔》(2013年)、《刘庆邦的女儿国》(2006年)、《103后花园》(2001年)。另著有长篇小说《新兵》《当兵》、小说集《尖叫的河》《走火》、散文集《远道而来》《三生有幸》和诗集《大故乡》《临潭的潭》等10多部作品。曾获第十届解放军文艺大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三、四、五、七、九届武警文艺奖,第九届长征文艺奖,第十届冰心散文奖,第八届黄河文学奖,第六届乌金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首届林语堂散文奖,第三届海燕诗歌奖,第四届刘章诗歌奖等。现居北京。
內容試閱
后记

出过几本评论集,但多数在写作前就有成书的计划。比如《刘庆邦的女儿国》,集中解读刘庆邦短篇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贴着地面的飞翔》,以作家论为主要形式,辅以对话,并将相关评论文章集为附录,对武警部队文学创作进行了梳理;《诗山》选取当代 66 位诗人,邀请他们每位自选 3 首代表作,我以细读的方式进行短评,试图为中国当代诗歌粗浅画像。就连《约会小说》也是一段时间对小说的评论合集。现在这本书,完全是散装的,没有可抓的眉目,强行把零零碎碎的聚在一起。朴素的标准就是没有收入其他集子里、不是太长的,且是针对一本书的评论。如此,说是书评集,倒也恰当。
我写评论没有职业的任务和评职称的需求,属于纯粹的爱好,或者说评论是我阅读的副产品,是我写作的一部分。当然,有了评论家的虚名后,总会受托写些文字,但由着我性子来的还是居多。就像这本书里所提及的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绝大多数在评论之前我都不认识。就是到现在,其中的许多人我都没有联系方式,没见过面。
能由着性子做事,总是好的,也是难得的。对所评之书的选择,我除了看重机缘外,有意多关注非顶流的作家作品。这不是理性的评论标准,而是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所形成的。在基层与文学毫无关系的工作岗位上,冒着被扣上不务正业帽子的危险,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写,悄悄地投稿。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无助,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面对每一位默默坚持的业余写作者,我都会看到我自己,亲近感油然而生。再加上我一直认为“三分法”式读书比较好,即读三分之一的经典大师之作,读三分之一与自己水平相当或相差不大的作品,读三分之一新人或还在起步阶段的作品。如此,读许多未被评论界广泛认可的作品,成了我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类作品有如原生态般的本真,似青春的激情,以及对文学最为质朴的热爱,这正是我长久需要的。
我总是坚持认为文学评论是一种创作。如果说作家的素材是生命的体验与积累,那么文本则是作家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结合体,评论家的评论就是以文本作为素材的创作。同样是创作,评论家比作家创作多出了一种素材。事实上,作家也和评论家一样都是在以各种素材为研究对象,在展开与自我、与世界对话中营建新的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判断和评价只是写作者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有所创造才是关键。正如欧内斯特·伯恩鲍姆所说:“当我们认识到它们是如何富有技巧地把逻辑、想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出,把所谓的批评与所谓的创造性文学作品区别开来的做法多么肤浅。优秀的批评确实是创造性的,其写作是一门高超的技艺。”某种程度上,论文的形式限制了评论者的情绪、情感和语言的灵动。我理想中的评论,不是常见的论文体,而是随笔式的,比如本雅明的《无法扼杀的愉悦》、茨威格的《三大师传》、库切的《异乡人的国度》,等等。令人尴尬的是,这样的评论多出自文学大师、大家之手,我无法企及。然而,向往也是一件好事。
我是以散文和小说创作起步的,当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上的也是作家班。初心,对人的影响总是深刻的,常常难以改变。2009 年,我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军首届美术书法理论培训班;2015 年,我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文学批评)高级研讨班。这两次专业批评的集中学习,也没能化解我的写作初心。我读文学理论,不是为了当评论家,而是从另一个方向研习写作之道。至今,我也没想过当评论家,我的心思还是在创作上。
写文学评论,我有极大的私心,就是借他人的作品激发自己的思考,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其中,我特别看重发现,即能不能在作品中读到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读一本书,当然会有全面的印象,但更喜欢寻找并品味一个线索或几个点。全面的印象完全留给我自己,在评论里我只分享局部的感受与体会。这似乎属于“盲人摸象”式的评论。一本书,容量极大,其丰富程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甚至超过了一个个体生命的全部。对世界,对个人甚至只是某件细微之事,我们真正做到的,其实都只是“盲人摸象”。给一本书轻易地下全面的评定,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对于我的阅读生活而言,我也不认为有这样的必要。
我承认,一般情况下,我的评论只说作品的优点。当然,这样做,我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我始终认为写作者都不容易,那份文学的情怀和执着让生命多了光芒。具体到每个写作者,每部作品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写出来,就是自己在文学上乃至人生的一种成功。对此,我无比尊敬。我偏爱看到作品的闪光点,看到写作者的成功之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这与我的为人相一致。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有优点,愿意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对自己的善意。我以有这样的善为荣。能读出一本书的优点,并说出一二三,也是一种能力。我喜欢锻炼并考验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我的写作总在散文、小说、诗歌、评论间穿梭,在已创作的作品中,这四种文体的文字量大致相等。变换不同文体,是我调节写作状态的一种方法。同时,我觉得我需要用最恰当的文体来表达我在某个阶段想说的话。我一直认为评论要像文学那样富有感性,加之我写评论时又常受自己其他创作状态的感染,因而我的评论难掩我的性情。事实上,我也不会故意以理性来埋没感性,反而醉于我的感性,希望自己的语感和情境在不知不觉中能与所评的作品有在场性的共情。评论,是我阅读的一部分,也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这样的阅读,这样的评论,对我而言,是“无法扼杀的愉悦”。
这本集子取名《南人书话》,直接的原因是我有个网名叫“北乔南人”。我自来到北方后,一直向往可以像乔木那样生活,坚韧,不惧任何意义上的严寒。这是对自己的期望,也是预防性的鼓励。不管在北方生活多久,哪怕许多生活习惯已经北方化,我也不可能忘记北方之南的故乡。面对故乡,忘记不只意味着背叛,还会使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残缺。离开故乡,从此的人生只有漂泊,但“我”也成为复合体,尤其是文化上。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网名。再者,在大众印象中,南方人多半有敏感、细致的心智,而我们的阅读有了此心智,便能在平常又奇妙的阅读旅程中体味更多更美妙的收获。

北乔
2024 年 8 月 15 日于京北阳光草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