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HK$
79.2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创业思维:从0到1的实战笔记
》
售價:HK$
76.8

《
家庭财富管理指南
》
售價:HK$
85.8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一生太短,短得来不及欣赏风中摇曳的野花和小草,短得来不及眺望喷薄而出的太阳,甚至还来不及为自己订制一套满意的西装,你却将“三生”的托付和期许装进一生的行囊,一路生花,不以时间论短长。
一生够长,长得足够追逐儿时所有的梦想,将一生拉成千万个时间碎片,每个碎片都充满汗水和希望,将春夏秋冬每一次过往,都活出你喜欢的模样。良师良医,山高水长。
一生承载“三生”,三生有幸。
一生奉献“三生”,地久天长。
——杨培增
|
內容簡介: |
《学生·医生·先生——三生有幸》由我国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培增所著。作者在众多老师指导下,成为眼科医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书中讲述他从医几十年来,帮助无数病人重见光明,挽救了国内外数以万计葡萄膜炎患者视力,还为我国培养大批专科医生和研究人才。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思索感悟,将关于生命、医患关系等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平实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展现 “大医精诚” 的精神,拉近与读者距离,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作者对 “三生” 角色的担当与奉献。内容呈现质朴而真诚,字里行间满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病人的关怀以及对教育的热忱。
|
關於作者: |
杨培增,笔名二小,1957年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国内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医德楷模、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工作至于热爱文学创作,曾出版随笔集《点点滴滴都是爱》《我是你的眼》等。
|
目錄:
|
目 录
自序
第一篇?学生
一、我出生的地方 · 001
二、我的爷爷奶奶 · 003
三、我的小学生涯 · 005
(一)稀里糊涂就成了学生 · 005
(二)怀念修笔匠老白 · 006
(三)喊了不少口号 · 007
(四)除了上学就是割草喂羊 · 008
(五)天天吃红薯 · 010
(六)两个愿望实现了一个 · 013
(七)我的哥哥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 015
(八)做了一次生意 · 016
(九)买了半斤饼干 · 017
(十)到大学毕业穿了3件棉袄 · 020
(十一)母亲为我找到了防蚊虫叮咬的方法 · 021
四、我的中学生涯 · 022
(一)喜欢上了文学 · 022
(二)父亲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 · 024
(三)我生命中最长的一周 · 028
(四)高中的饭菜 · 032
(五)患了两次扁桃体炎 · 035
(六)老师教我学会了演讲 · 038
(七)捉虱子 · 040
五、从大学到博士 · 042
(一)考上了河南医学院 · 042
(二)我的大学——河南医学院 · 046
(三)我的外语学习是从大学开始的 · 048
(四)大学期间二三事 · 055
(五)大学第一个假期 · 058
(六)取泪液做实验 · 059
(七)改变命运的一次学术会议 · 061
(八)三年的博士生生活 · 063
(九)当上了图书馆义务管理员 · 066
第二篇?医生
一、父亲将我领进医学之门 · 070
二、有幸进入眼科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 073
三、农村行医二三事 · 075
(一)看病时不能问 · 075
(二)当年是这样治病的 · 077
四、母亲教我做一名好医生 · 078
五、在农村治病的一些体会 · 085
(一)认真观察、积累经验 · 085
(二)鉴别危象、及时转诊 · 086
(三)大胆心细、不断探索 · 087
六、想当一名吃国粮的医生 · 089
七、建立起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数据库和样本库 · 090
八、在中国第一次报道了伪装综合征的病例 · 095
九、治病中的哲学 · 100
(一)葡萄膜炎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的思辨及错误观念的纠正 · 101
(二)葡萄膜炎治疗中滥用结膜下注射的思辨及错误观念纠正 · 102
(三)葡萄膜炎治疗效果的思辨 · 105
十、从学习中医到创立葡萄膜炎治疗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策略 · 106
(一)葡萄膜炎治疗的指导思想 · 108
(二)葡萄膜炎治疗的基本原则 · 114
(三)治疗疾病的策略 · 116
十一、撰写了4本葡萄膜炎中文专著 · 119
(一)第一本葡萄膜炎专著 · 119
(二)第二本葡萄膜炎专著 · 121
(三)第三本葡萄膜炎专著 · 124
(四)第四本葡萄膜炎专著 · 131
十二、独立完成了一部大型葡萄膜炎英文专著
——Atlas of Uve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139
十三、我们团队对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的贡献 · 150
(一)临床研究方面的贡献 · 150
(二)基础研究方面的贡献 · 158
十四、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171
十五、从绝望到希望,再到光明(一位病人的来信) · 176
十六、另外一位病人的来信 · 185
十七、两个葡萄膜炎之家 · 188
(一)第一个葡萄膜炎之家 · 188
(二)第二个葡萄膜炎之家 · 190
第三篇?先生
一、获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或重点项目 · 194
二、再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204
(一)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 205
(二)老师的责任 · 211
(三)学生的权利 · 214
三、几个启迪人生的讲座 · 215
(一)思维·艺术·人生 · 215
(二)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 218
(三)人生冲水理论 · 220
(四)3个讲座的特点 · 223
四、我给学生改文章 · 226
五、培养研究生情况 · 239
第四篇?诊室花絮和生活中的小幽默
一、诊室花絮 · 244
二、生活中的小幽默 · 282
|
內容試閱:
|
第一篇
学 生
一、我出生的地方
我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王助公社西郭村。出生日期是1957年农历五月二十三。在报考大学填写志愿表时,因当时没有像现在查对新旧日历这样方便,即把出生日期按农历日期往后推了一个月,但不知后来怎么搞的,都写成了阳历1957年6月24日出生,身份证上也是用的这个出生日期。
西郭村地处华北平原的黄河故道上,位于濮阳县城西约8000米,距濮阳市区约10000米,整个村庄呈东西走向,号称三里长街(实际上有1110米左右),现注册人口约2400人,由刘、杨、鲁、傅、白等姓氏组成,据传,都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
西郭村历史悠久,在上古时期为颛顼部族居住地,夏商时期属昆吾,春秋战国时期属卫,其后属晋、魏,秦汉时属濮阳,隋唐属澶渊,宋属澶州,元、明、清属开州。民国初期(1914年)属濮阳县,1983年9月属濮阳郊区,1986年5月改属濮阳市区,2001年8月划归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濮阳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而淤没)之阳,故而得名。据传五帝之一颛顼曾在此建都,故此地也有帝都之称。1987年,在濮阳县城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成的龙的图案,据考证,距今有6400年左右,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此也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据推测,在6000年前,濮阳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即是在濮阳缔结的。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率10万大军自镇州(今河北正定)北进,自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宋辽之战,其间双方死伤无数。1004年秋,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挥师进逼澶州。此时,宋真宗亲临澶州督战,军民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将士士气大振。辽大将萧挞凛恃勇骄横,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游,被八牛床子弩射杀,辽国进攻受挫,加上战线拉得太长,孤军挺进宋朝腹地,恐难以取胜,遂听取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澶州转达议和之愿望。宋朝遂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最后缔结澶渊之盟,称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宋每年向辽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在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之后宋辽之间百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换来了北宋百年的和平,对中原、北方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末战乱之后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经历战争的浩劫、灾荒和瘟疫,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百姓十亡八九,几成无人之地。于明洪武年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平阳、汾州、泽州等地向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移民,来自山西各地的移民均集中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迁徙手续。就是在这个时期,西郭村的先民们从山西来到濮阳安家定居。郭村庄原籍,有一古寺,宋氏、王氏、秦氏移民定居在古寺之东,后来形成东郭村。刘氏初迁至古寺西,后有杨氏、鲁氏、付氏、颜氏、张氏、郭氏加入,成为西郭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名存无更,繁衍生息,世代更替,勤劳节俭,诗书继世。
西郭村在数百年中也出现过一些先贤或名人,如清初顺治辛卯年武举傅鹏翔,从小习武,喜舞刀弄棒,英勇智慧,忠肝义胆,后入武清军,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在平定“三藩之乱”中九死一生、屡建奇功。1679年(康熙十八年)升江南吴淞营参将,加副将衔,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擢云南副将,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加都督佥事,调任广东雷州副将,进提督衔(从一品)。
西郭村的先贤刘景昱于明末清初,因生活所迫,进宫侍值,后升为皇阁近侍一司礼监,死后建有太监楼及太监墓。
刘清魁,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自幼习武,成年后开设武馆授徒。时匪患四起,曾带众族人、徒弟多次剿匪,皆获全胜,获赠《五品军功》。在其八十大寿时,获赠“岁冠耆英”寿匾,流传至今,其贤德被载入《开州言志》。
杨宗圣,自幼聪颖好学,勤奋质朴,于咸丰八年(1858年)考取贡生,后自费开办私塾学堂,为濮阳、滑县、内黄培育了数千人才,其中不乏贡生、举人、进士。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众多西郭村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六百多年来,西郭村人经历了无数次战乱和自然灾害,却依然人性淳朴、崇尚礼仪、诗书传家、忠孝继世、乐善好施、勤俭持家。自我记事起,经常听到一些邻里相助、婆媳和睦、孝敬父母、尊师重教的故事。
二、我的爷爷奶奶
自从洪武大移民从山西洪洞移民至濮阳县以来,祖祖辈辈即生活在西郭村这片土地上。先辈们忠厚老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千千万万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民一样过着节俭、勤劳的生活,有关祖辈的事情都是从父亲、母亲那里知道的。爷爷杨秀廷为人憨厚老实,奶奶闫氏精明能干,嫁至杨家后孝敬公婆,勤俭持家,睦邻乡里。
我的爷爷出生年月已无从考证,大约在一八八几年,卒于1942年大灾荒之年。他为人憨厚、一生勤劳。奶奶则聪慧善良、知书达理。家中有几亩薄田,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奶奶平日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一家人虽然吃糠咽菜,倒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爷爷因生性憨厚、老实,所以时常受到当地恶霸的欺负。父亲曾告诉我,玉米将要成熟的季节,爷爷便会在夜里守护在玉米地里,以防他人偷窃玉米。有些小混混知道爷爷在玉米地的这一头,就跑到玉米地的另一头去偷玉米,人走过来,他们又跑到另一头去偷,真是防不胜防、可恶至极。
父亲还告诉我一件事情:我家院子外不远处有一口老井,村民们多是吃这口井的井水。有一天,一个混混将打水用的井绳隔墙扔到我们家里,然后装模作样地跑到我家里,问我爷爷、奶奶是否拿了井绳。我奶奶说,我们没有拿井绳。此时,那个小混混就装腔作势地说,我要在你们家找一下,看是不是你们偷了井绳。因为是他将井绳扔到我们家的,所以一下子就找到了井绳,然后就喊来村民,要我爷爷、奶奶承认偷窃井绳一事。我爷爷、奶奶反问他,我们偷井绳干什么?但无赖就是无赖,说我们家偷了井绳,是不让村民打水,想渴死大家。真是滑稽和无耻!最后在“好心人”的调解下,让我们家出钱请客才算平息此事。
正是由于家穷、受人欺负,父亲13岁即离家闯关东。后来父亲因为没有上过学,在外边闯荡多年,其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父亲和母亲每每提起受人欺负的事情和他们没上学所遭受的苦难时,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二小,咱们一定要争气,好好学习。”当时我虽然刚懂事,还不知道没有知识、文化会受人欺负的道理,但是在幼小的心灵上却埋下了一颗要好好学习的种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