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售價:HK$
119.9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74.8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HK$
75.9

《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售價:HK$
61.6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从认识开源、拥抱开源、践行开源到开源心法,华为开源实践全纪实
提供全面深入的企业视角,梳理开源通识,分享开源设计,推动开源生态建设,并探讨对未来开源的思考
深入探讨企业对开源理念价值观的理解与思考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汪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CSDN创始人、董事长蒋涛,清华大学教授夏树涛作序推荐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陆首群,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软件所所长潘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武延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明辉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介绍了华为在开源领域的实践和思考。首先,在认识开源部分,深入介绍了开源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底层逻辑;其次,在拥抱开源部分,揭示了华为积极参与和贡献开源的方式;然后,在践行开源部分,详细展示了华为在开源领域的具体实践和贡献;最后,在开源心法部分,深入探讨了华为对开源理念、价值观的理解和思考。此外,本书还剖析了开源产业、生态及文化的未来走向。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让读者了解华为在开源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以及其对开源未来的展望和呼吁。无论是希望深入了解开源理念的新手,还是寻求在企业中实施开源战略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本书适合软件开发者、企业决策者、开源社区成员及对开源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任旭东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完成了EMBA学位,2021年成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他于2000年加入华为,历任智能网络研发工程师、印度分部产品经理和架构师、商业OSS领域总经理、网络OSS副总裁、网络OSS战略与MKT副总裁,以及解决方案MKTG副总裁等职位。他在研发、市场营销及产品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任旭东先生担任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及华为开源与开发者发展部部长。他还兼任CNCF董事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在社区中,他参与了多个开源项目的创立、整合与治理工作,包括ONAP、OPNFV、Akraino、OPEN-O、EdgeGallery等项目。他全面负责通过开源手段构建产业生态,扩大产业空间,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产业环境。
|
目錄:
|
第 一篇 认识开源
第 1章 开源简史 2
1.1 开源概述 2
1.1.1 相较于“自由软件”,为什么是“开源” 2
1.1.2 开源定义的确定与许可证的发布 3
1.1.3 开源内涵的延伸 3
1.2 开源大事记 5
1.2.1 开源的萌芽:从发布UNIX操作系统到启动GNU项目 5
1.2.2 早期发展和中国开源的萌芽 6
1.2.3 加速发展时期与中国开源生态塑造 8
1.2.4 稳定繁荣时期与中国开源的贡献 10
1.3 开源的底层逻辑 12
1.3.1 运行基座:软件生态 现代软件工程 12
1.3.2 可持续发展:开源软件项目 商业价值实现 14
1.3.3 生态繁荣:开发者贡献 个人英雄情结 16
第 2章 开源与现代化 17
2.1 作为创新基石的开源 17
2.1.1 从亚当·斯密到后熊彼特的创新范式更迭 17
2.1.2 作为数字世界创新公地的开源社区 19
2.1.3 开源创新在创新中的独特优势 20
2.2 开源价值及商业模式演进 22
2.2.1 双授权模式 23
2.2.2 Open Core双版本模式 24
2.2.3 技术服务模式 25
2.2.4 托管云服务模式 25
2.2.5 生态转换收益模式 26
2.3 开源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27
2.3.1 当开源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 27
2.3.2 开源创新决定了数字化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28
2.3.3 拥抱开源,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29
第3章 开源企业概览 31
3.1 国际化标杆企业 31
3.1.1 早期开源企业 31
3.1.2 新世纪以来的开源企业 34
3.2 华为开源历程 38
3.2.1 华为开源概述 38
3.2.2 华为开源的各个发展阶段 40
第二篇 拥抱开源
第4章 使用开源 44
4.1 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45
4.2 构建安全治理平台 46
4.3 奉行生命周期管理 47
4.4 培育开源文化 48
第5章 贡献开源 50
5.1 消除认知误区 50
5.2 前期准备 51
5.3 代码级贡献 53
5.4 项目级贡献 54
5.4.1 对开源项目进行贡献 54
5.4.2 企业主动发起开源项目 55
5.5 产业级贡献 56
5.6 开源贡献没有止境 57
第6章 主动开源 58
6.1 开源原则 58
6.1.1 遵循OSI定义 58
6.1.2 秉承开源治理 61
6.1.3 以商业成功为导向 62
6.1.4 追求产业共赢 63
6.2 企业开源策略设计 64
6.2.1 为什么开源 65
6.2.2 开源什么内容 66
6.2.3 如何开源 70
6.3 面向开源社区的治理与运营 75
6.3.1 治理机制与实践 77
6.3.2 运营分类及案例 81
6.3.3 小结 86
6.4 面向开源社区的度量与评估 86
6.4.1 开源评估与度量发展方向 86
6.4.2 多维空间的开源社区评估体系 88
6.4.3 评估模型的运用 94
6.5 开源组织设计参考 95
6.5.1 传统IT公司参与开源的组织和模式分析 95
6.5.2 华为早期参与开源的组织和模式分析 96
6.5.3 差距和挑战分析 97
6.5.4 华为在开源组织和模式上的探索和实践 99
6.5.5 小结 106
第三篇 践行开源
第7章 openEuler: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108
7.1 认识openEuler 108
7.1.1 孕育与崛起之路 108
7.1.2 布局和核心技术 110
7.2 运营基础设施及方法 112
7.2.1 运营基础设施 112
7.2.2 社区运营模式和策略 112
7.2.3 社区治理机制 113
7.3 产业生态构建 114
7.3.1 商业进展 114
7.3.2 技术影响力 115
7.3.3 伙伴生态 116
7.3.4 社区生态 117
7.3.5 高校生态 118
7.4 产业价值 119
7.4.1 华为不直接开发openEuler商业发行版 119
7.4.2 行业拥抱openEuler 119
7.4.3 行业落地应用案例 120
7.5 展望:openEuler走向世界 123
第8章 开源鸿蒙OpenHarmony:万物智联的数字底座 125
8.1 认识OpenHarmony 125
8.1.1 项目起源 125
8.1.2 发展里程碑 127
8.2 OpenHarmony技术架构和特性 128
8.2.1 技术架构 129
8.2.2 主要特性 130
8.3 社区运营和生态建设 131
8.3.1 社区运营 131
8.3.2 生态建设 136
8.4 展望 140
第9章 MindSpore:走进全场景AI时代 141
9.1 MindSpore项目诞生背景 141
9.2 MindSpore项目简介 143
9.2.1 技术概览 143
9.2.2 开源与AI、云的极致结合 143
9.3 MindSpore与开发者 144
9.3.1 开发者工具社区解决方案 144
9.3.2 开发者生态建设 146
9.4 MindSpore社区治理机制 149
第 10章 明星项目 151
10.1 KubeEdge: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 151
10.1.1 认识KubeEdge 151
10.1.2 社区运营与治理 153
10.1.3 产业生态构建 155
10.1.4 社会价值 156
10.1.5 展望 157
10.2 Volcano:云原生批量计算引擎 157
10.2.1 架构设计与实现 158
10.2.2 社区运营与治理 158
10.2.3 产业生态构建 159
10.2.4 社会价值 160
10.2.5 展望 162
10.3 Karmada:领先的多云容器编排引擎 162
10.3.1 架构设计与实现 163
10.3.2 社区运营与治理 164
10.3.3 用户生态与产业价值 166
10.3.4展望 166
10.4 openInula:创新性前端框架 167
10.4.1 框架设计与实现 168
10.4.2 社区构建与运营 168
10.4.3 版本管理与发布 169
10.4.4 展望 169
10.5 openGemini:云原生分布式时序数据库 170
10.5.1 项目起源和初衷 171
10.5.2 技术创新与挑战 171
10.5.3 社区发展和运营 172
10.5.4 展望 173
第四篇 开源心法
第 11章 开源群像 176
11.1 开源安全: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石 176
11.1.1 不容乐观:开源软件供应链面临安全风险 176
11.1.2 他山之石:欧美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实践 177
11.1.3 任重道远:构建国内开源安全体系和实践 179
11.2 开源社区运营 182
11.2.1 运营对象:从开源项目到开源社区 183
11.2.2 关键能力:懂技术、懂营销、懂项目管理 183
11.2.3 运营主体和运营手段:紧抓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 184
11.3 开源度量:数据驱动的社区运营 186
11.3.1 社区度量的初心与挑战 186
11.3.2 构建社区数据全景 187
11.3.3 从“数据”到“智能” 188
11.4 开源人才培养 193
11.4.1 开源人才 193
11.4.2 华为开源人才培养体系 194
11.4.3 组织能力提升实践经验 196
11.5 标准与开源协同 197
11.5.1 标准的重要性 197
11.5.2 开源和标准的结合 197
11.5.3 开源 标准:推动未来技术发展 198
11.6 开源上游贡献:上游优先 199
11.6.1 OpenStack Cyborg项目运营经验(2016—2019年) 199
11.6.2 OpenStack Tricircle项目运营经验(2014—2016年) 202
11.6.3 小结 205
11.7 企业内源实践:打造共建、共享的内源社区 205
11.7.1 内源的定义 205
11.7.2 华为内源发展历程 206
11.7.3 内源业务及流程 206
第 12章 开源之思 211
12.1 开源文化与开源生态 211
12.1.1 从“植树造林”到“护沙造林” 211
12.1.2 从开源生态到开源文化:聚焦开发者 212
12.1.3 开源生态的“第 一性原理”:互信 213
12.2 反脆弱性对开源生态的启发 214
12.2.1 什么是“反脆弱” 214
12.2.2 开源与反脆弱 215
12.2.3 反脆弱下的开源生态 215
12.2.4 小结 217
12.3 开源与企业社会责任 218
12.3.1 企业发展广泛受益于开源生态 218
12.3.2 开源提升社会效率,避免“重复造轮子” 218
12.3.3 开源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219
12.3.4 开源推动解决气候与环境问题 219
12.3.5 参与开源贡献,履行社会公益责任 220
12.4 心法之源:华为开源六大价值主张 221
12.4.1 深耕基础软件 221
12.4.2 持续开源创新 221
12.4.3 积极开源回馈 222
12.4.4 践行可持续开源 222
12.4.5 使能产业升级 223
12.4.6 共培开源文化 223
第五篇 未来已来
第 13章 人类文明与开源文化 226
13.1 文明的底层逻辑: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226
13.2 人类文明下的开源文化 227
13.3 有形与无形的开源文化 228
13.3.1 有形的开源文化:开发者、社区和组织机构 228
13.3.2 无形的开源文化:底层认知和价值观 229
第 14章 社会组织与开源创新 231
14.1 当开源走入社群 231
14.1.1 社群共建与个人贡献 231
14.1.2 从工程范式、开源范式到群智范式 232
14.2 开源与商业紧密结合 233
14.2.1 全球化下的开源与商业化 233
14.2.2 开源下的新兴市场 234
14.3 开源下的新型企业组织 235
14.4 开源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236
14.4.1 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236
14.4.2 开源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37
第 15章 现代科技与开源生态 239
15.1 开源与未来科技 239
15.2 人工智能与开源互为助力 240
15.2.1 人工智能爆发背后的开源推手 240
15.2.2 人工智能之下开源的精进 241
15.3 最后的一点思考:未来开源生态 242
15.3.1 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242
15.3.2 相信未来,开源生态将成为无限游戏 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