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堪称宝藏爷爷的吴颂今,创作出《军中绿花》《茶山情歌》《桃花运》等名曲的著名词曲作家,打造出杨钰莹、陈思思等众多著名歌手的资深音乐人,年近八旬之际,写下这本洋溢着励志精神的人生回忆录。
他回望自己为追求音乐梦想走过的道路,从青春迷茫到立志成材,从爱情婚恋到事业有成,以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奋进的处世姿态,给读者以启迪。书中结合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种种热点问题,以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引起年轻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深思。对了解社会人生,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也有着积极意义。
|
關於作者: |
吴颂今,198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高级编辑、颂今音乐工作室艺术总监。吴颂今系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中国音乐传播学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流行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协会、中国轻音乐学会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会员、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作词作曲委员组),井冈山市荣誉市民,《流行歌曲》《通俗歌曲》《音乐世界》等杂志编委。曾任江西省音协《心声歌刊》和《心声词报》的副主编。因创作歌曲《井冈山下种南瓜》而出名。创作军旅歌曲《打靶归来喜洋洋》《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流行歌曲《风含情水含笑》《茶山情歌》《你那里下雪了吗》《灞桥柳》《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民歌《情哥去南方》《风调雨顺》《中国茶》等。
|
目錄:
|
第一章 西北那个有梦想的少年
红衣服绿裤子让我着迷/3
儿歌大王为我音乐启蒙/10
芭蕾梦的破灭/13
从初一开始学写歌/21
进军“大学梦”/25
第二章为采集民歌奔走三千里
奔向西北我的第二故乡/39
守着火炉吃西瓜、抄民歌/45
为了梦中的“花儿”去青海/50
兰州——郑州——广州/56
采茶戏音乐孤本被我保存/61
第三章我在工厂“种南瓜”
生活是灵感的源泉/69
食堂里发现歌唱家/74
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80
上海,培训写歌两不误/86
一举成名的“种南瓜”/92
第四章一生只爱一个人
也到了被催婚的时侯/103
与君初识,心便欢喜/115
泰山极顶最震撼的日出/126
相守是最长情的告白/134
第五章重拾大学梦想
机会是争取来的/145
31岁大龄再次备考/150
苦并快乐着的大学生活/155
写出第一首爱情歌曲/166
惊喜从海外飞来/171
第六章三十五岁再创业办杂志《心声》
海报占领首都体育馆/181
创造了发行量最大的奇迹/188
没有平台自己动手搭建/198
开启远程音乐教学之先河/204
第七章让自己写的歌更流行
追赶流行音乐的浪潮/213
用写歌滋养孩子们的心灵/222
为啥放弃去北京发展的机会/229
斜杠青年试水音像圈/235
第八章 四十岁重打锣鼓新开张
面临40岁的职场瓶颈/245
东西南北中,发财去广东/250
俺“老吴”用唱片销量说话/259
人挪活树挪死,再见江西/266
第九章创造音像市场销售奇迹
搭建新的城市人脉圈/273
畅销碟是怎样出炉的/279
让音乐灵感肆意生长/286
“炒更”让我赚得第一桶金/294
第十章颂今音乐成了造星工厂
“甜歌小妹”杨钰莹/303
“民歌小天后”陈思思/310
校园青春偶像周亮/317
“澳门歌王”黄伟麟/323
影视歌舞四栖明星朱含芳/330
一代《天骄》杨洋金彪/335
第十一章《军中绿花》火遍军营校园
为士兵们首创《军营民谣》/343
曾有人指责我“捞过界”/351
危难中“陆海空”火线出征/356
第十二章退休不告退
不告退创作——新歌频出/369
不告退育人——提携新人/375
不告退时代——拥抱互联网/384
不告退梦想——系列音乐会/391
|
內容試閱:
|
为士兵们首创《军营民谣》
说起《军营民谣》,也许有人不知道,但是提起《军中绿花》这首歌,您也许听过吧。如果你经历过大学的新生军训,《军中绿花》可是必唱歌曲哦。这首歌,也是我首创的《军营民谣》中最火的一首
因为我家三兄弟中两个兄长都是军人,我家曾是光荣军属,所以自己一直想为当兵的写歌。但是经过了解,发现当时的军旅歌曲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队列歌曲,行进节奏强劲,比如《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等斗志昂扬的进行曲,只适合集体一起唱。第二种是军队题材的艺术歌曲,比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再见吧妈妈》等,这些歌虽然适合个人唱,但想要唱好这些歌,没有阎维文、李双江那样的好嗓子,一般的战士根本唱不了。而且,这些歌的内容不是战斗主题,就是主旋律。
当兵的都是18、19、20岁的年轻小伙子,参军之前都听过流行歌曲。入伍后,反映部队生活的通俗歌曲,除了80年代初苏小明的一首《军港之夜》之外,廖廖无几。军队题材的流行歌曲,几乎是一个空白。
就让我来填补这个音乐空缺吧。我想创作一批好听易学、反映战士真情实感的歌,一定会受战士们欢迎。就像校园民谣那样,结构短小,朗朗上口,音域不宽,易学易唱。做到基本上会说话,就可以唱。而且,民谣的内容基本都是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比较接地气,贴近普通大众的感情。
我想,为当兵的推出的民谣歌曲,就叫军营民谣吧。
确定了方向后,我开始思考怎么来创作?由谁来创作和演唱?
正巧这时呢,收到了一封退伍兵曾德洪的来信。他信中说,自己原来是福州高炮部队的士兵,爱好音乐,复员后考上了江西教育学院。他是遂川县人,老家就在井冈山脚下,因为从小听着我的《井冈山下种南瓜》,又知道杨钰莹、陈思思都是我一手打造成名的,想拜我为师。信里附带了几首他写的歌,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爱情流行曲,还有几首是描写部队生活的歌,像《新兵想家》《我的老班长》,虽然还不太成熟,但与我想要作的军营民谣很接近。
不久之后,我去南昌筹备周亮的新专辑,顺便去了江西教育学院。那是周日,好不容易找到小曾的宿舍,结果他不在。我只好留下一个字条:“我是吴颂今,你的来信收到了,请你有空儿的时候来象山宾馆找我聊一聊。”
第二天,小曾冒着倾盆大雨来宾馆找我,还背着一把吉他。我跟他聊了他的歌,对他说:“我觉得你挺有才华,但是建议爱情歌曲就别写了,这个领域已经有太多竞争者,你很难超得过别人。我倒是建议你,集中精力,多写些部队题材的通俗歌曲。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没啥竞争者,而且你也熟悉部队的生活,更容易代人感情。”
小曾听完我的建议,又弹着吉他唱了几首歌给我听。我发现他嗓子普通,也没有多少声乐基础,音准、节奏都有问题。最严重的是他的普通话发音极端不准,带着浓重的遂川地方口音。而且他不识谱,给我的谱子上有很多错误,他想表达的内容跟他写出来的歌曲有很大的误差。但我觉得一个业余初学者,能够写成这样也很不简单,仍旧鼓励了他一番。
之后,小曾给我寄歌的热情更高涨。他不断地写,不断地寄。寄过来的歌我觉得不好,就帮他修改,有空儿的时候就直接在电话里指点他。
我很喜欢这个朴实勤奋的小伙子,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想多帮帮他。我拜托他们学院的音乐老师王大昌教他乐理、识谱,又找了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我熟悉的一位李姓女主播给他上台词正音课,纠正他的普通话。
快到暑假时,他又来信,说特别急切地想跟我学习,暑假想来广州,帮我打打杂儿做点儿事。我也同意了,让他过来工作室,边学习边工作。
这期间,我将自己想推出军营民谣的选题,上报给了编辑部领导,提出想开创一个针对部队战士的流行歌曲新品类,并保证一定有市场。领导听完我的想法后,首先肯定了选题的市场前景,然后指出小曾的歌曲稿件还是毛坯,需要大刀阔斧地润色修改,并且说小曾唱功太差,尤其是普通话不过关,需要物色专业的歌手来演唱
小曾提议找蔡国庆,人又帅唱得又好,又有知名度。但我觉得蔡国庆虽然是总政文工团的部队演员,但是气质完全是偶像派歌手缺少军人的阳刚气。再者,他名气太大,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都定型了。而我设定的军营民谣是个全新的音乐品种,找新人歌手演唱会更好,就像我之前推出的《笑话连篇》,新人新题材,观众识别度也就更高。
至于歌曲的修改完善,毕竞小曾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能力有限。经过与他商议之后,他同意委托我来帮他修改这些歌的词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