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诗经精选(底本可靠 名家解析 精选118首传世名篇注音注释 韵文式翻译 裸脊双色 附乾隆御笔诗经图)

書城自編碼: 38423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方铭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924488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索恩丛书·血染开普敦:布尔战争史
《 索恩丛书·血染开普敦:布尔战争史 》

售價:HK$ 116.8
清代循吏法律实践研究
《 清代循吏法律实践研究 》

售價:HK$ 66.1
全球通史(全六册豪华版)(传家之书,一部百科量级的全球通史,宇宙级视野的史诗巨著。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全球视野下的世界通史)
《 全球通史(全六册豪华版)(传家之书,一部百科量级的全球通史,宇宙级视野的史诗巨著。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全球视野下的世界通史) 》

售價:HK$ 823.6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区域国别史丛书)
《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300.9
裙子的宣言:重新定义二十世纪女性气质
《 裙子的宣言:重新定义二十世纪女性气质 》

售價:HK$ 105.0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

售價:HK$ 103.8
中国历史的智慧与细节:读史有智慧+观风
《 中国历史的智慧与细节:读史有智慧+观风 》

售價:HK$ 232.5
病毒 下层社会:疾病与不平等在美国的碰撞
《 病毒 下层社会:疾病与不平等在美国的碰撞 》

售價:HK$ 10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5.2
《 人间词话 王国维代表作全新未删减 新增115首人间词及梁启超、陈寅恪等纪念文章 全彩高清传世中国画 》
+

HK$ 607.6
《 全唐诗:精华版 国学大师陈书良等选注,作者2555人,选诗4809首,底本可靠、装帧精美 彩插全四册 》
+

HK$ 278.2
《 诗经:古义复原版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承继国学大师马一浮衣钵,百万字复原古义可靠翔实,彩插裸脊全两册 》
+

HK$ 672.3
《 四大名著 足本精装 名家审定 赠手工10米复古长卷《水浒人物全图》进口复古牛皮纸盒装 全八册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
+

HK$ 110.0
《 孟子 经典直读本 左边文言文右边白话文 直观流畅一目了然 全本全注全译 读懂孟子,大智大勇可学而至 》
+

HK$ 110.0
《 儒林外史 (56回无删节全本 内容考证、底本精良 上百处文史知识精准注释 内附传世名画 精装典藏) 》
編輯推薦:
1.底本可靠,追本溯源,原汁原味。
2.当代国学大家吴林伯弟子、一代儒宗马一浮再传弟子方铭教授精选本,118首诗作,皆系最鲜活、直率、热辣的经典名作,首首值得背诵。
3.白话译文既有韵律歌的简洁生动,又保有原诗起伏节奏,朗朗上口,好懂好记。译文紧随原文,双页对开阅读模式,省去阅读时来回翻看、对照的不便。
4.生僻、通假、多音字均有注音,既能亲子共读,孩子独自也可无障碍诵读。
5.几乎句句有注,字词注释简而全,保留重要异说。
6.题解详述诗作主旨,既有古今诗经研究名家名作之解,又有作者推陈出新之见,一览千年诗经学研究脉络。详解赋、比、兴修辞手法,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精妙一通百通。
7.53幅插图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乾隆《御笔诗经图》,市面上很难见到。左图右文,可以图解诗,以诗观图。
8.3000年前的诗与歌,带我们回到鹿鸣呦呦、北雁南飞、野草蔓蔓、渔歌晚唱、牧童骑牛的“桃花源”……
9.适合自读、亲子共读,也是馈赠亲友的精神好物
內容簡介:
《诗经》是体现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典籍,系孔子为教育学生需要,从商、周时期留存下来的3000多首诗歌中选编了305首,流传至今。周朝灭亡后,商周时期的诗歌失传,只有《诗经》被孔子的学生赓续保存了下来,成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本书以清人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为底本,同时参考出土文献,又从传统305首中精选了118首内容鲜活、语言生动、篇幅适中的诗篇,可谓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全书体例分原文、译文、注释、题解四部分,其中对原文做了简洁生动、韵律优美的白话翻译,对生僻易错及难解字词做了注音注释,对存在争议的字词综合了先贤时彦之解。同时为方便读者读透《诗经》,每诗题解更从主旨、赏析、写作手法等多角度进行了专业的评析解读。随文更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御笔诗经图》53幅,诗画合璧,相得益彰,是一本好读易懂、朗朗上口、简明扼要的升级版《诗经》。
關於作者:
方铭,甘肃省庆阳市人,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著有《战国文学史论》《方铭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论集》《诗经古义复原版》《楚辞全注》等著作数十种。
目錄

周南
关雎?004 葛覃?010 卷耳?014 木?018
螽斯?022 桃夭?026 030 汉广?034
召南
鹊巢?040 采蘩?044 草虫?048 甘棠?052
行露?056 殷其雷?060
有梅?064 江有汜?068
野有死072
邶风
柏舟?078 燕燕?084 击鼓?088 凯风?092
式微?096 简兮?098 泉水?102 北门?106
北风?110 静女?114 新台?118 二子乘舟?122

柏舟?126 墙有茨?128 桑中?132 鹑之奔奔?136
相鼠?138 干旄?140 载驰?144
卫风
淇奥?150 硕人?156 氓?162 竹竿?170
河广?174 伯兮?176 有狐?180 木瓜?182
王风
黍离?186 君子于役?190
兔爰?198 采葛?202 大车?204
郑风
将仲子?210 羔裘?214 女曰鸡鸣?216
山有扶苏?224
风雨?232 子衿?234 野有蔓草?236
齐风
东方之日?240
猗嗟?248
魏风
葛屦?254 汾沮洳?256 十亩之间?260
硕鼠?266
唐风
蟋蟀?272 扬之水?276 绸缪?280 羔裘?284
鸨羽?286 无衣?290 有?之杜?292
秦风
车邻?296 蒹葭?300 晨风?304 无衣?308
渭阳?310 权舆?312
陈风
宛丘?316 衡门?318 东门之池?320
防有鹊巢?324 月出?326 株林?328
桧风
羔裘?334 素冠?338 隰有苌楚?340
曹风
蜉蝣?344 ?鸠?346
豳风
东山?352 伐柯?358

小雅
鹿鸣?364 伐木?368 采薇?374
菁菁者莪?380 庭燎?384 黄鸟?388
无将大车?392 裳裳者华?396 鸳鸯?400
青蝇?404 苕之华?406 何草不黄?410
大雅
文王?416 思齐?424 既醉?430

周颂
清庙?440 噫嘻?442 武?444
鲁颂
有? 448
商颂
殷武?454
內容試閱
前 言
孔子的时代,即春秋中叶,仍然保留有从商、西周时期留传下来的诗歌3000多首,孔子为了教育学生的需要,从中选择了有助于了解商周社会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仁义情怀、有助于促进周朝文化建设的诗歌305首,编为《诗经》,供学生学习。周朝灭亡后,商周时期的诗歌失传,只有《诗经》被孔子的学生保存了下来,《诗经》便成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体现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典籍,是六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论语》中记载了不少孔子与学生讨论《诗经》的言论,如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无不说明学习《诗经》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诗经》在六经之中排在首位,是六经之首经。《诗经》是中国古人接受教育的入门教科书,也是士大夫与人交往交流的工具书,了解和理解社会复杂性的活
材料。
《诗经》305首诗,由风(又称“国风”)、雅(小雅,大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风共分十五部分,所以也称“十五国风”,即有《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共160篇;雅凡105篇,其中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凡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风、雅都有正、变之分,郑玄《诗谱》认为,“二南”属于正风,其他十三国风属于变风,《鹿鸣》至《菁莪》16篇为正小雅,《六月》至《何草不黄》58篇为变小雅,《文王》至《卷阿》18篇属于正大雅,《民劳》至《召旻》13篇是变大雅。正风、正雅是产生于西周盛世,是盛世之音,变风、变雅是在衰乱之世的怨刺淫乱之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以下简称“上博简”)《孔子诗论》则称“国风”为“邦风”,“雅”为“夏”,“颂”为“诵”。“颂”也可以写为“讼”。风的意思是“讽”,即讽喻。国风来自诸侯国,主要反映诸侯国民众的生活,诗的作者通过个人的具体遭遇书写诸侯国的民风民俗,社会政治善恶,周天子通过诗了解诸侯国的社会状况。国风分布的地区,大概包括今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北一带。大雅的篇幅较长,小雅的篇幅较短;大雅多为歌颂祖先与神明的赞美颂扬之诗,小雅则更多是对社会的揭露与批判之诗,当然也包括对士大夫生活的记录。大小雅以政治讽喻诗为主,作者多为周天子的近臣。大雅的作者主要是周王朝的上层士大夫,小雅的作者包括周王朝的士大夫,也有诸侯国的上层士大夫和普通下层士大夫。大、小雅篇数既多,为了区别,以十篇为一组,称为“什”。颂是祭祀祖先和神明时的祭歌,内容多是对祖先功德的歌颂与赞美,也记载了一些农业生产的情况。《周颂》主要用于祭祀,包括祭帝于郊、祀社于国、祖庙、山川及五祀。《鲁颂》主要为祭祀鲁僖公而作,《商颂》应该是殷商祭祀先贤之作。
《诗经》真实地展现了它所在时代的丰富生活,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孔子及原始儒家的价值观。要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学习《诗经》是我们的必修课。
《诗经》篇幅巨大,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诗经》,我们从《诗经》各个组成部分中选择了部分内容鲜活、语言生动、篇幅较小的诗篇,共118首,作了简单的注释,并附白话翻译和简单的评析,供读者阅读。我们把编选的重点放在《国风》部分,而大、小雅和颂中的诗篇往往篇幅较长,内容多数涉及比较严肃和沉重的内容,虽然对体现《诗经》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为了使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一些,我们选择相对少一些。如果读者有兴趣全面了解《诗经》,可以阅读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拙著《诗经古义复原》。
我曾著有《诗经新注新解》一书,其中的白话翻译是由于静、伊雯君、任海萍、张雅丽、温一格等同学完成的,这118首诗的翻译,就是在原翻译的基础上修改的。本书的注释和题解部分,是在《诗经新注新解》的注释、题解及评析的基础上修改的,刘娟、赵妍、冯茂民等同学曾对《诗经新注新解》进行过修改和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所用插图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御笔诗经图》。《御笔诗经图》是一套诗经历史画,图册收录了乾隆以真、草、篆、隶四体书写《诗经》311篇,并辅以宫廷画师临摹南宋画家马和之的《诗经图》。本书从中选取53幅置于相应诗歌之中,并将原文中与插图意境相合的句子附于其下,旨在以图证史、以图解诗,以期为读者带来更加感性美妙的诗经阅读体验。


周南
《国风》是《诗经》中内容最多的部分,共有160首诗。《周南》是《国风》的第一部分,共11首诗。《周南》《召南》在《国风》之中属于正风,体现的是周代德治的成果,所以在《国风》之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幼,周公曾经摄政称王,因此说《周南》是“王化之基”。西周初,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而治,陕即今河南陕县。周公居东都成周洛邑,管理陕东。一般认为,《周南》当是周公治下南方地区的歌诗,地域大概在今洛阳以南,一直抵达长江、汉水流域,在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三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四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五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六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七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八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九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十
译文
雎鸠关关唱,双栖河洲上;
娴淑好姑娘,君子佳配偶。
长短水荇菜,顺流左右采;
娴淑好姑娘,寤寐难忘怀。
求之不能得,日夜都想她;
思念无尽头,辗转难入眠。
长短水荇菜,左右不停摘;
贤淑好姑娘,琴瑟亲近她。
长短水荇菜,左右把它摘;
娴淑好姑娘,钟鼓取悦她。
注释
一 关关:鸟类雌雄相应的和声。雎鸠(jū jiū):鸟名,又称鹗,一说即鱼鹰,一说为白鷢。洲:水中陆地。
二 窈窕(yǎo tiǎo):娴淑的样子。好逑:佳偶。一说“好”为爱慕之意,一说为“和好”。
三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水生植物名,可食用。左右:左边和右边。一说指女子的双手,一说指船的左边或右边。流:假借“摎”,择取。
四 寤寐(wù mèi):醒着,睡着,指日夜不停。
五 思服:思念。
六 悠哉:悠长,形容思念深长。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安然入睡。
七 采:采摘。
八 琴瑟(sè):古代乐器名。琴五弦或七弦,古瑟二十五弦。皆丝属。友:亲,爱,示之友好。
九 芼(mào):择取。流、采、芼,均指采取,但动作有区别,有递进,兼表示感情和追求的程度。
十 钟鼓:乐器名。钟:金属。鼓:革属。乐:使之愉悦。
题解
《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这是一首表现君子求偶不重美色,而重视女子贤德之诗,因为能够起到教化天下的表率作用,所以被广泛应用朝廷与乡间。
此诗虽为求女而作,但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发乎情,止乎礼义”,完美体现了周代以礼乐治天下的风俗教化观念。上博简《孔子诗论》曰“《关雎》以色喻于礼”,即是此意。朱熹说:“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说的也正是这种中正平和之音。
全诗分五章,开篇以情意专一的雎鸠起兴,听到河中小洲的雎鸠和鸣,勾起了诗人追求淑女的心绪。后面几章描写君子的思恋以及与淑女欢聚的情景,当他求而不得时心里苦恼,以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得到“淑女”时则弹琴鼓瑟,以此取悦她。感情深厚,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今人多以爱情诗理解此诗,认为《诗序》所言“后妃之德”为大谬之言,其实不然。此诗本与爱情相关,“君子”为周士大夫及天子之称,作者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核心,告知君子求偶,不求女子貌美,而求品德娴淑。周太师收集国风,目的在于“正得失”,“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周天子是诗的第一读者,天子读诗,不是为了学习主人公之辗转反侧之思美女,而在于辗转反侧寻找娴淑女子,更要关心透过诗文本身所蕴含的中心意旨。帝王之侧的后妃德行,关乎家国存亡及天下风气,正如《史记·外戚世家》所言:“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也正因此,《诗序》以为此诗体现后妃之德,而孔子编辑《诗经》,以《关雎》为“四始”之首,也是缘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的考虑。此诗情感节制,体现了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正的审美追求。
《关雎》的内容虽然简单,就写一个君子当结婚的年龄,辗转反侧,希望能娶一个娴淑的女子。君子不断访求,终于获得了淑女的允诺,鼓瑟吹笙,欢快地娶了回来。在西周时期,君子不仅仅体现在才德,同时也专指士以上的“劳心者”。按照《诗序》的意见,这里的君子是指天子和诸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这首诗与爱情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教导天子诸侯等贵族子弟要追求贤淑的妻子,而不能以美貌为取舍标准。
《关雎》一诗作为国风之始,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纯正性方面,给一切有关爱情和婚姻的诗歌提供了典范样本,同时,在写作手法上,也是把赋、比、兴三种写作手法都完整地运用在一首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都是以“兴”的形式传达“比”的意义,通过雎鸠的关关叫声,采摘荇菜的活动,来比喻君子选择贤妻的过程。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是用最直白朴素的语言,用“赋”的方法,告诉君子要选择窈窕淑女,追求不到夜不能寐,一旦找到了,就要热烈迎娶。语言简单直接,但恰到好处,不扭捏作态,不铺张浪费,音韵和谐,的确达到了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目标。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一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二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三
是刈是濩,为为绤,服之无。四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五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六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七
译文
葛藤枝儿长,蔓延入谷中,叶子盛又旺。
黄鸟翩翩飞,落在灌木上,鸣叫像歌唱。
葛藤枝儿长,蔓延入谷中,叶子密又旺。
割滕水中煮,细线织葛布,葛衣真舒服。
告诉我师姆,告假看父母。
轻轻揉内衣,再把外衣洗。
洗否分清楚,回家见父母。
注释
一 葛:多年生蔓草,俗名苎麻,纤维可织布。覃:延长,一说指葛藤。施(yì):蔓延,同“移”。中谷:即谷中,山谷之中。维:句首语气词。萋萋(qī):茂盛的样子。
二 黄鸟:黄鹂。喈喈(jiē):黄鹂相和的叫声。
三 莫莫:植物茂盛的样子。
四 刈(yì):刀割。濩(huò):煮。(chī):细葛布。绤(xì):
粗葛布。(yì):厌恶。
五 师氏:女师,指教导女子学习女红的人,也称师姆。告:告假。归:这里指回家探亲。
六 薄:语气助词,含稍稍的意思。污:用作动词,搓揉着去污。私:平日所穿的衣服,一说指贴身衣物。
七 浣:洗。衣:指见客时穿的礼服。害:同“曷”,何,哪些。归宁:古代称女子回娘家探亲叫作归宁。
题解
《诗序》说:“《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认为这是一首赞扬后妃在母家学习勤俭持家之道,多学女红,出嫁后可以使父母安心之诗。
也有人主张这首诗有“归宁父母”一句,当以出嫁女子回家看望父母为宜。《孔子诗论》说:“吾以《葛覃》得是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其本。”其中“是初”“反本”即指回家看望父母。鲁诗说:“自大夫妻,虽无事,岁一归宁。”
朱熹说:“此诗后妃所自作,故无赞美之词。然于此可以见其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诗歌前两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谷春意图,山谷中葛藤蔓延,黄鸟在灌木丛中婉转鸣叫,女子在山谷中采葛,再进行煮制、纺制成各种布料。第三章,师氏教女子以德言容功,展示了周代妇女教育的一个方面。此诗当为民间采风,大师整理过程中以教化视角加入贵族生活因素。
此诗共三章,第一章以葛藤和黄鸟起兴。第二、第三章以赋的形式来叙事。此诗主要表达女子归宁之前的喜悦心情,一般的叙述方式是女子因为要归家而浣衣,因浣衣而想到、绤,因、绤进而想到收获之劳,因收获之劳而想到山谷中生长的葛藤,以及山谷间飞舞的黄鸟。此诗结构奇特,先以山谷间的葛藤和黄鸟起兴,营造出一种优美青葱的意境,然后才叙述归宁之事,这种逆叙的叙述手法被吴闿生赞为“文家用逆之至奇者也”。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一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二
陟彼崔嵬,我马虺。三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四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五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六
译文
采采卷耳菜,不满一浅筐。
想念远行人,筐儿放路旁。
登上高山岗,我马腿发软。
暂且把酒斟金杯,希望思念不再长。
登上高山脊,马病毛黑黄。
且把犀角杯斟满,希望不忧伤。
登上石头山,我马已累瘫。
仆人病无力,忧思何时完。
注释
一 采采:采了又采,一说茂盛的样子。卷耳:植物名,今名苍耳,嫩苗可食用,也可作药用。盈:满。顷筐:一种前低后高的浅竹筐,如现今畚箕之类。
二 嗟:语气词。寘(zhì):放置。周行:大道。一说周王朝的军用公路,一说朝廷列位。
三 陟(zhì):升,登。崔嵬(wéi):山高不平貌。虺(huī tuí):疲极而病。
四 姑:姑且,只好。酌:斟酒。罍(léi):酒器,其上刻有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形似酒罈,大肚小口。维:发语词。
五 冈:山脊。玄黄:马病毛色变黑黄。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做的酒杯,一说青铜器。
六 砠(jū):山中险阻之地。瘏(tú),痡(pū):病。吁:一作“盱”,忧叹。
题解
《诗序》说:“《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这是一首女子思念远行亲人之诗,国史认为可以用以晓喻后妃之志,求贤审官,辅佐君子。
本诗首章前两句,本是到郊外采集卷耳,半天却摘不满浅浅的箩筐。后两句点明无心采耳菜的原因是思念远行的亲人。后面三章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亲人路途辛劳与思乡之忧。陈子展《诗经直解》评价:“想象所怀之行人,怀我远望,忧思已极。作者之怀人更不自道一语,却远较自道者意味深长。于此可悟怀人作诗之一法。”从对方着笔,手法之妙,给后世诗人以极大的启发,如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设身为对方而表达忧思,情感更见曲折深沉。
《卷耳》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但这首诗中的“我”所指代之人是变化的。第一章的“我”指代的是思妇,第二、第
三、第四章的“我”指代的是思妇想念之丈夫。思妇在郊外采卷耳菜时,心里惦念着自己远行的夫君,故神思散漫,无法集中精神劳作,便开始想象着夫君在远方跋山涉水却也同样思念自己的情景。正如后世李之仪所写“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思念是可以遥相呼应的,思妇与行夫,虽然彼此所处空间不同,但却被同样的相思所牵引。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一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三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四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五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六
译文
南方有樛树,野葛藤儿缠。
快乐真君子,福禄必大安。
南方有樛树,野葛藤覆盖。
快乐真君子,福禄必陪伴。
南方有樛树,野葛藤缠绕。
快乐真君子,福禄必大成。
注释
一 樛(jiū)木:弯曲的树枝。葛藟(lěi):葛蔓。累:缠绕。
二 乐只:乐哉,只为语助词。君子:指后妃。履:本义是鞋子,福履的意思是福禄跟随着脚步,故履引申为福禄。绥:安宁。
三 荒:掩盖。
四 将:扶助,陪伴。
五 萦(yíng):盘旋缠绕。
六 成:就也,完成。
题解
《诗序》说:“《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这是一首赞扬后妃有贤德,不欺凌弱小,不嫉妒,因此多福之诗。朱熹说:“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妬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也,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诗分三章,以葛藤缠绕的大树起兴,比喻贤德后妃得到上天的福佑。三章之中只变换六个字,回环往复,情感层次逐渐递进,福禄也由“绥之”“将之”到“成之”,越来越多。褚斌杰《诗经全注》说:“上述由绥而将,由将而成,表示福祉日进,越来越福气大。”上博简《孔子诗论》说:“《樛木》之时,则以其禄也。”即指此而言。
此诗文本身洋溢着满满的祝福之意。因而有人说这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全诗主要通过葛藟攀附、缠绕樛木来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这不由令我们想起舒婷的《致橡树》,木植之间的相互纠缠,本就与夫妻之道相近,而夫妻之道又与君臣之意相通。诗人以夫妻之情喻君臣之义,妻贤则夫安,同理,臣贤则君安。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一
宜尔子孙,振振兮!二
螽斯羽,薨薨兮!三
宜尔子孙,绳绳兮!四
螽斯羽,揖揖兮!五
宜尔子孙,蛰蛰兮!六
译文
螽斯振翅飞,齐聚声诜诜。
多子又多孙,有为子孙聚一堂。
螽斯振翅飞,齐聚声薨薨。
多子又多孙,连绵不断绝。
螽斯振翅飞,齐聚声揖揖。
多子又多孙,安静和睦在一堂。
注释
一 螽(zhōng)斯:蚣蝑。一种蝗类昆虫。此类昆虫产卵多,繁殖力强,长而青,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羽:螽斯的翅膀。诜诜(shēn):众多群集的样子。
二 宜:多。适合。振振:振奋有为的样子,指众多子孙皆有出息。
三 薨薨:虫群飞时发出的声音。
四 绳绳:绵延不绝的样子。
五 揖揖(jí):群聚的样子。
六 蛰蛰(zhé):安静的样子。
题解
《诗序》说:“《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这是一首祝贺贵族多子多孙之诗,国史将其与后妃相联系,希望后妃能够修德正己,多子多孙。
诗以螽斯作比起兴,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用螽斯的多子比喻人的多子,表达了对人丁兴旺、家族和顺的美好祝愿。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除了希望子孙能够“绳绳兮”之外,还希望子孙能够“振振兮”“蛰蛰兮”,也就是能够有所作为,各得其宜,充实了诗的内容。
褚斌杰《诗经全注》说:“这是一首祝愿多子多孙、后代昌盛之诗,全篇用比体,是我国早期咏物诗之一。”认为全诗都是在描写赞美螽斯,以比喻人的多子多孙。总体来看,本诗语言古朴、音韵和谐,确实能够表达对多子多福君子的赞美。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
桃之夭夭,有其实。三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四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五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六
译文
桃树含苞放,红霞灿灿花。
姑娘要出嫁,适合新室家。
桃树含苞放,桃子肥又大。
姑娘要出嫁,适合新家室。
桃树含苞放,枝叶永不凋。
姑娘要出嫁,适合新人家。
注释
一 夭夭:少壮茂盛的样子。灼灼(zhuó):桃花鲜艳盛开的样子。
二 之子:这位姑娘。于:往。归:归于夫家,即出嫁。宜:适宜。室家:指配偶。
三 有(fén):即,果实肥大的样子。有:用于形容词之前的语助词,和叠词作用相似。实:果实,指桃子。
四 家室:即室家。
五 蓁蓁(zhēn):叶子茂盛的样子。
六 家人:家族之人。
题解
这是一首赞扬后妃品行高尚,以德化天下,因而民间婚姻得时之诗。《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此诗《诗序》认为是用以赞美后妃之德,朱熹则认为是赞美文王之德:“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两者虽有矛盾,但大体意思则相同,即都认为赞美了在上者能以德化天下的美好品格。而这能够风化天下的在上者,无疑即是君主与后妃。
本诗分三章,各章均以“夭夭”的桃树起兴,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回环往复,三次变换比兴,喻女子正当华年。姑娘今朝出嫁,她不仅拥有明艳如桃花的美好外貌,更有“宜室”“宜家”的善德。全诗勾勒出男婚女嫁的兴旺景象,洋溢着欢快和乐的气氛。
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虽然是用“兴”的方法写来,但同时也是“兴”中有“比”,用桃花的美艳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华贵。用桃树果实的硕大结实象征新娘的美德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必然子孙满堂,硕果累累。用桃叶的茂盛祝福家庭的兴旺发达。桃树先开花,后结果,再长叶,作者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起兴,作者把桃树的成长细节和一个家庭的组建从娶妻到生子再到兴旺发达的过程环环相切,诗意渐次深入,自然融为一体。后代以桃花比喻女子的诗句络绎不绝,都是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示。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一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二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三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四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五
采采芣苢,薄言之。六
译文
芣苢繁茂又鲜艳,急忙采到手里来;
芣苢繁茂又鲜艳,采到手里放起来。
芣苢繁茂又鲜艳,落地芣苢捡起来;
芣苢繁茂又鲜艳,未落芣苢捋下来。
芣苢繁茂又鲜艳,手捏衣襟盛起来;
芣苢繁茂又鲜艳,束起衣襟兜起来。
注释
一 采采:指花色鲜明。芣苢(fú yǐ):野草名,即车前子,可入药,因其“好生道旁”而又得名“当道”。古人以为可治不孕和难产。薄:发语词,亦有勉力之意。言:语助词。褚斌杰《诗经全注》说:“薄言二字连用,有急忙、赶快的意思。”采:采集。
二 有:取得。
三 掇:拾的意思,指将已落在地上的芣苢子拾起来。
四 捋:指将未落的芣苢子捋取下来。
五 袺(jié):用手捏着衣襟盛东西。
六 (xié):指把衣襟束到腰间,以盛更多东西。
题解
此诗描绘了妇人和乐的劳动场面,采桑妇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呼唤同伴回家,呈现出三三两两一路欢歌的场景。《诗序》说:“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此诗描绘的是采桑妇人的劳动场景及其和乐之情,国史用以赞美妇人
有子。
同为采集野草,《卷耳》篇中的思妇因忧思而勤采,故越采越忧,以致“不盈顷筐”,言忧之极;《芣苢》篇中的妇女因“乐有子”,和乐之中有一点点急迫的喜悦。开始采集继而有之,还要将地上的拾起来,漏掉的捋下来,手提着衣襟不够盛,索性将衣襟束起以便盛得更多,劳动的欢快之情跃然纸上。
此诗情节简单却极具画面感,简洁的文字却为我们展现了劳动的全过程,在劳动的过程中,采芣苢之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劳动的高涨而愈加快乐。全诗分为三章,但每章字句只有动词发生了变化,“采”“掇”“捋”“袺”“”,体现出诗篇重章复沓的结构。
通篇读来,朗朗上口,流利婉转,更体现出民间诗歌朴拙生动的韵味。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焉。”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一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二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三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四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五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
南方有大树,不可以歇息。
汉水有游女,不可以追求。
汉水宽又广,不可以泅渡。
长江水流急又长,小小竹排空望洋。
杂乱柴草高又高,砍柴还得割荆条。
姑娘如果要出嫁,我去把马喂喂饱。
汉水浩淼宽又广,泅渡不得心彷徨。
长江水流急又长,小小竹排空望洋。
杂乱柴草高又高,砍柴还得割蒌蒿。
这个女子要出嫁,我把骏马喂喂饱。
汉水浩淼宽又广,泅渡不得心彷徨。
长江水流急又长,小小竹排空望洋。
注释
一 汉:汉水,源出陕西省西南宁羌县,东流至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入长江。游女:潜行水中的女子,此指歌者所倾慕的女子。鲁、韩二家诗认为游女指汉水的女神。
二 江:长江。永:长。方:筏子,这里作动词,指用筏子渡江。
三 翘翘:高高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刈(yì):割。楚:植物名,荆条。
四 于归:女子出嫁。秣:喂牲口。
五 蒌:植物名,蒌蒿。生在水中的草,叶像艾,青白色。
题解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游女的仰慕之情,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诗序》说:“《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此为赞美汉江流域男子仰慕游女而不越礼之诗,同时也赞颂了文王之道的广大。上博简《孔子诗论》说“《汉广》之智”,即指此不越礼而言。
首章八句,四曰“不可”,表现出男子爱慕女子,却只能隔水相望意中人的失望与落寞。后两章描绘了男子想象中的美好愿望:姑娘如若要嫁我,接她把马喂喂饱。把男子对游女的痴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以乔木起兴,江水滔滔比喻男子永不枯竭的深情,这种以江水表深情的范式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鱼玄机曾说:“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该诗在艺术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对心中女子求而不得的惆怅。姚际恒《诗经通论》说:“三章段尾一字不换,此方谓之一唱三叹。”王先谦曰:“二章三章重举江汉以深致其赞美,长言之不足又咏叹之。”
召南
《召南》是《国风》的第二部分,是召公从南方采回来的诗歌,所以称为《召南》,共十四首诗。《诗序》说:“《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召南》同《周南》一样,属于正风,体现了周代的德治成果,有风化天下的作用。召公与周公以河南陕县为界,分陕而治,召公管理陕西,有政绩,影响深远。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一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二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三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四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五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六
译文
喜鹊搭树窝,鸤鸠要来住。
姑娘要出嫁,百辆车来迎。
喜鹊搭树窝,鸤鸠住此家。
姑娘要出嫁,百辆车送亲。
喜鹊搭树窝,鸤鸠住满它。
姑娘要出嫁,百辆车成婚。
注释
一 鹊:喜鹊。鸠:鸟名。
二 百两:即百辆,形容车辆多。御:迎。
三 方:占有。一说本指两船相并,此指同居一处。
四 将:送。
五 盈:满。暗寓将有很多子女。
六 成:婚礼完成。
题解
《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此为赞美召公与夫人堪为良配之诗,诗篇以盛大的礼仪赞美了“合二姓之好”的神圣意义。贵族妇人出嫁,国史以为这样的场面与地位应有德行与之相配。上博简《孔子诗论》曰“《鹊巢》之归”,所赞叹的正是此次婚礼的隆重与美正。陈子展《诗经直解》说:“《鹊巢》,言国君夫人婚礼之时。《诗序》说此诗义不为误。”褚斌杰《诗经全注》说:“这诗写贵族之家嫁女时的迎送场面,表现婚礼仪式的盛大、隆重。”三章章法相似,旋律欢快。
在先秦时期,婚姻主要用来“合二姓之好”,意义神圣。朱熹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能正心修身以齐其家;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而有专静纯一之德。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曰:维鹊有巢,而鸠来居之。是以之子于归,而百辆迎之也。此诗之意,犹《周南》之有《关雎》也。”全诗以鹊巢起兴,鸠占鹊巢,寓意和谐。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一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二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三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四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五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六
译文
哪里采白蒿?水池水塘旁。
采来有何用?公侯祭祀用。
哪里采白蒿?水流山谷中。
采来何处用?宗庙祭祀用。
发髻高高耸,日夜无闲空。
发髻蓬松松,马上回家去。
注释
一 于以:在哪里。蘩(fán):白蒿也。沼:水池。沚:小水塘。
二 事:指祭祀之事。
三 涧:山谷中的水流。
四 宫:宗庙。一说为蚕室。
五 被(pí):“髲”之借字,古代妇女的发饰。僮僮(tóng):形容妇人假髻高耸的样子。夙:早上。公:指公桑,即君王的桑田。
六 祁祁(qí):众多的样子,一说舒迟的样子。薄言:急忙。一说薄为发语词,有姑且、聊且之意。言,意为我、我们。还:同“旋”,还归即回去。
题解
《诗序》说:“《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此诗描述了贵族妇女采蘩用于祭祀的情形,赞美了贵族夫人能够以诚敬之心对待祭祀。前两章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采蘩的地点和目的。第三章描写采蘩者的头发,用早“僮僮”,晚“祁祁”的反差表现出采蘩妇女的忙碌状态,音乐和谐,朗朗上口。言语虽简洁,人物的仪态神情却跃然纸上。
朱熹说:“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或曰蘩所以生蚕,盖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此诗亦犹《周南》之有《葛覃》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