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稀缺

書城自編碼: 379464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埃尔德·沙菲尔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243394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服饰艺术史
《 世界服饰艺术史 》

售價:HK$ 309.6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售價:HK$ 81.6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售價:HK$ 32.2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售價:HK$ 81.6
春日喜你
《 春日喜你 》

售價:HK$ 55.0
我们八月见
《 我们八月见 》

售價:HK$ 46.0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HK$ 94.2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HK$ 12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7.4
《 死线效应 》
+

HK$ 99.9
《 全面体验管理TXM 》
+

HK$ 112.4
《 让高管团队更高效 》
+

HK$ 99.9
《 轻松主义 》
+

HK$ 137.4
《 乐高工作法 》
+

HK$ 89.9
《 精要主义(“新时代柯维”格雷戈·麦吉沃恩变革之作 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你需要精要你的人生) 》
編輯推薦:
知名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强强联合,将科学的严谨和人文的独到融为一体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著作,《金融时报》年度十佳商业图书。首度提出“带宽=认知能力 执行控制力”概念等式,为摆脱稀缺提供了有力支撑两位作者应用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他们发现:从商场、火车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场,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过于专注于“管窥之见”,变得更加笨和冲动,亦即其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会变得低下。清华大学院长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航,物理学家、南方科技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未尽研究创始人周健工,财新传媒总编王烁,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噪声》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畅销书《全新思维》《全新销售
內容簡介: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有效率。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稀缺就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噪声》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蕞推崇的行为经济学著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關於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计算机与行为科学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在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埃尔德·沙菲尔
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2012年,荣获古根海姆奖。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和知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展过货币幻觉方面的研究。
目錄
引 言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资源稀缺换来了专注与回报
专注红利
管 窥
管窥所导致的忽视
管窥负担
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 噪声”干扰了我们的思想
带宽负担1——认知能力
带宽负担2——执行控制力
收割前后的印度农民
其他形式的稀缺
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
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权衡式思维
余 闲
穷蜜蜂与富泥蜂
余闲心态下的购买行为
没有余闲时犯错,后果很严重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第4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50美元,在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不一
知觉的相对性
1美元的真正价值
识 解
机会成本
第5章 借用与短视
管窥与借用
《家庭问答》的启示
忽视未来
无力规划
第6章 稀缺陷阱
停不下来的杂耍
逃 离
问题的根源
余闲,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贫穷始于富足
孤独就是社交稀缺
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第7章 穷人为什么穷
“最后一公里”问题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
大脑自由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穷人缺钱又缺带宽
带宽负担导致智力下降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
让“警报”来得更早些
节省带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带宽可以构建
扶贫是个长期项目
第9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余闲的重要作用
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45 倍!火星探测器的教训
用余闲对抗救火陷阱
亨利·福特的时间管理智慧
“红花”日本料理的启示
“舍维斯”的餐桌管理经验
第10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
让“疏忽”等同“默许”
保持警觉
找准关联行动时机
节约利用带宽
在带宽充裕时行动
为带宽不足的人提供便利
从富足起步
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结 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注释
內容試閱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已经忙碌到了不得不写的程度。塞德希尔一直在向埃尔德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又太少。许多事情早就过了原定的截止日期,一直在延期,越来越让人担心: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去重新安排会议时间;收件箱里堆满了等待处理的邮件;很 久没有打电话问候母亲了,他甚至都能想象到她老人家那伤心失落的样子;车 子也早就过了年检期限。而且,事态还越拖越严重:转趟飞机就能去参加的那场会议,6 个月前还令他很兴奋,而现在却让他兴趣全无。拖延,已经演变成了恶性循环,烦心事层出不穷。现在又多了一件,那就是去给年检过期的车子 重新办理登记手续。而因为迟发了一封邮件,就导致整个项目的前进方向发生 了错误,若想让它回到正轨,又要去做更多的工作。最后,日常生活中应做而未做的事情渐渐堆积成山,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埃尔德来说,他完全没有因时间太少而一筹莫展 的经历。对于受此困扰的塞德希尔来说,这种状况虽然令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制订了一个“走出困境”的计划。
首先,他要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以前积压下来的事情优先去做,而新 找上门的事情则一概拒之门外— 他要对所有的新要求说“不”。他决定要一 丝不苟地去完成之前的未竟之事,以避免拖延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他预期 自己的辛劳一定能获得成效:未竟事项的数量会减少到易于管理的程度。只有 这样,他才会考虑接手新事项。而且,从今往后,他要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去做 事— 在点头答应之前,一定要反复斟酌才行。虽然这样做并不容易,但却很 有必要。
计划终于制订出来了,塞德希尔感觉很满意。就像伏尔泰很久之前说过的 那样,“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2。
一星期之后,塞德希尔又打来电话:“我的两位同事正在构思一部关于美 国低收入人群的著作。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应该贡献一章内容。”据埃尔德 回忆,塞德希尔当时的语气里完全没有一丝讽刺的意味。
显然,“贡献一章内容”这个机会太过宝贵,不容错过。我们自然应承了下 来。但也不出所料,应承下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我们写得匆匆忙 忙,还拖了很久的稿。而令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个错误犯得很值得。因为 正是这个错误为我们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机会,并最终催生了本书。
现摘录两段关于那一章内容的背景说明:
肖恩在克利夫兰工作,是一位办公室经理。他正因财务状况青 黄不接而苦恼:几份账单还等着他去还;信用卡又刷爆了;好不容易等到发工资,没想到一下子就花了个精光。境况正如他所说的:“月 末总是没钱花。”有一天,他过于乐观地估计了账户余额,忘记还有 一笔 22 美元的支出,结果开出去的支票就被退了回来。那时,连电 话铃响都会令他紧张,因为很有可能是某位债主“提醒”他又要还 钱了。缺钱的日子着实不好过。有时和朋友聚餐,他只能拿出比别 人少的份子钱。朋友们都能体谅他的难处,但这样的情形实在令他 汗颜。
而且从短期来看,这种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变。5 个月前,他刚 赊账买下了一部前半年无须付款的蓝光影碟播放机,令他头疼的是, 等到下个月,自己该拿什么去支付这笔额外的账单?为了还清过去 欠下的债务,他已经搭上了越来越多的钱— 被退回的支票要收取 一笔可观的透支费;迟还的账单还要附上滞纳金。肖恩深陷于债务 泥潭中,无力自拔。
肖恩就像许多与他有着相同处境的人一样,从许多地方得到了理财建议, 而这些建议都大同小异:
不要再越陷越深了。不要再借贷了。节约开支,能省则省。有 些支出实在难以放弃,但你还是要想办法学会忍痛割爱。尽快还清 以前欠下的债务。最终,在没有新债务的情况下,你的财务状况才 会出现好转。达到这一目标之后,你还要继续保持警惕,谨防重蹈 覆辙。支出和借贷时,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考虑那些买不起的奢 侈品。如果你不得不借贷,那么就一定要搞清楚还债所要付出的 代价。
对于肖恩来说,这些建议中看不中用。抵制诱惑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而抵制所有诱惑则更是难上加难— 他觊觎已久的皮夹克,现在终于打出了千载难逢的优惠价;女儿的生日快到了,用廉价礼物搪塞过去,似乎又不太合
适。超支的方面太多了。最后,肖恩再一次掉进了债务深渊。
显而易见,塞德希尔和肖恩的行为存在着相似之处:截止日期之前未完成 的工作,就像逾期没还的账单一样;约了又约的会议(草率地答应下来,又没 时间履行约定),就像被退回来的支票一样(草率地花了钱,又没钱还账)。你 越是忙碌,就越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你的债务越多,就越需要不出去购物。 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看似合理,但实践起来却颇有难度。一旦你放松了警 惕,稍微一点有关时间或金钱的诱惑就会让你陷得更深。后来,肖恩的债务越 欠越多,而塞德希尔应承下来的工作也越积越多。
上述两种看似无关的情况竟会如此相似,倒是令人多少有些意外。一直以 来,我们都认为时间管理与金钱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而且,时间管 理上的失败,与金钱管理上的失败,两者所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拙劣的时 间管理会令人陷入难堪的境地,以致很难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而拙劣的金钱 管理则会导致更多的债务,甚至遭遇物品被没收或人被赶出出租屋的厄运。另 外,两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也不同:对于日理万机的专业人士来说,错过工作上 的截止日期是一回事;而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没钱还债又是另外一回事。而 且,这两种情况的周遭环境不同,主人公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就连他们心中 的愿望也各不相同。但尽管有诸多不同之处,两类人最终的行事方式却非常 相似。
塞德希尔和肖恩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感受到了稀缺所造成的影响。稀 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3 :塞德希尔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 时间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肖恩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都还不完的账 单。这一点相似之处,是否可以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稀 缺”就是导致塞德希尔和肖恩有如此相似行事方式的根源?
找出稀缺的内在通用逻辑,有着很大的意义。稀缺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远
远超越了上面事例中的个人范畴。
举例来说,失业问题同时也是资金稀缺的问题— 如果你丢了 工作,那么你手头就会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因为收入太少,你也 就没办法支付住房的按揭贷款、车子的分期付款和日常生活中的各 种开销;日渐增多的社交孤立问题— “独自打保龄球”,也是社交 稀缺、人际交往纽带缺乏的一种表现形式 4 ;坚持节食的人就需要面 对饥饿的挑战,面对热量减少或稀缺的挑战;而世界贫困问题,也 就是世界各地大量人口每天只能靠一两美元勉强度日的问题,则是 另一种资金稀缺的表现形式。不过,贫困与失业不同,后者导致的 囊中羞涩事发突然,可以通过寻找新工作来解决,而前者则意味着 持久的拮据与艰难。
稀缺,不仅仅是塞德希尔和肖恩所面临问题的共同点。在现今诸多的社会问题中,我们都能看到稀缺的存在。这些社会问题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中,但都逃不开稀缺的范畴。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关于稀缺的通用逻辑,在各种背景与环境下都适用呢?
我们必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已经忙碌到了不得不这样做的地步。

稀缺俘获大脑
对稀缺的兴趣,让我们了解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个研究项目。当时的 研究者并不认为他们是在研究稀缺问题,但在我们看来,他们研究的问题正 是稀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 饥饿。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盟军遇到了一个麻烦。在进入德军占领区后,盟军发现生活在那里的大多数人都处 于饥饿的边缘。不过,真正的麻烦不在于食物的短缺,因为美军和英军拥有充 足的食物供给,完全可以养活那里的战犯和平民,而是在于要为他们提供食物 颇具技术含量:面对这些长期处在饥饿边缘的人们,应该怎样开始为他们提供 食物?应不应该每次都给他们一顿饱饭?是让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还是应 该开始时少给一点,然后慢慢地增加分量?若想挽救他们,什么做法才是最安全的?
面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当时并没有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为了找到答案, 明尼苏达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做了一项实验。为了搞清楚应该如何为人们提供 食物,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到饥饿。
实验招募了一批身体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在受控环境下,研 究人员们为志愿者们提供的食物一直在减量。这些食物的热量仅 够维持生命,不过还不至于对志愿者们的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这一阶段持续了几个月时间。随后,真正的实验开始了:研究人 员开始观察志愿者们的身体会对不同的食物供给量产生怎样的反 应。作为这一实验的研究对象,他们实在不轻松,但时值第二次 世界大战,没有去前线奋勇杀敌的人们,即使对这样的实验颇有 微词,也只能安守本分,敢怒而不敢言。
参与研究的 36 位志愿者生活在集体宿舍中,接受严格的监控,每个行为 都会被研究人员观察和记录下来。虽然研究人员最关心的是食物供给量的问题, 但他们也对饥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观测。
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挨饿的人,从体型上就能看出来:实验过程中,研究 对象的臀部脂肪会大大减少,以至于坐着都会感觉到疼痛,他们不得不垫上坐 垫。另外,实际的体重减轻情况,则因水肿而难以进行估算,有人还曾因为饥 饿而在体内额外累积了多达 6 千克的液体。研究对象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减缓了 40%。他们开始感觉到有气无力,缺乏耐性。一位实验对象说:“在淋浴头下洗 头时,我感觉到手臂瘫软。仅是洗头这一件事情,就令我的双臂疲劳到了极点。”
饥饿不仅让志愿者们的身体变得虚弱,而且还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沙曼·萝赛(Sharman Apt Russell)在其著作《饥饿》(Hunger)一书中讲述了 午餐时的一个场景:7
如果服务速度很慢,排队等候取餐的人就会急不可耐。他们对 食物的占有欲很强。有些人甚至会用胳膊环住餐盘,以保护盘中的 食物。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十分安静,专心致志地进餐......本 来不爱吃某些食物的人,现在也不挑剔了。他们会将所有食物都吃 个精光,之后还会将盘子舔一遍。
挨饿的人,想必会有上述表现。而与此同时,这些人也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精神变化:人们开始迷上菜谱和当地餐厅的菜单。有些人甚至会用好几 个小时的时间,对两份报纸上水果蔬菜的价格进行对比。有些人开 始产生进入饮食行业的打算:他们梦想着去开餐厅,从此开启一番 新事业......他们丧失了攻克学术挑战的斗志,而对菜谱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而在看电影时,只有与食物有关的情节才会引起他们的 注意。
人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食物上。当然,如果你也整天忍饥挨饿的话, 那么找食物必然会是第一要务。但这些人关注的方面却远远超越了自身的实际利益— 开餐厅、对比食物的价格、研究菜谱,这些想法都不能缓解饥饿。而 所有这些关于食物的执着,只能进一步加剧饥饿带来的痛苦。他们对此毫无招 架之力,但又别无选择。参与了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的一位志愿者在回忆起当时 的情形时,对因大脑中一直充斥着有关食物的想法而给自己带来的苦恼记忆 犹新:
这辈子没有几件事情像这次实验那样,让我恨不得赶快结束。 其实身体上的不适并没有多么严重,真正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在实 验过程中,食物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成了人生的中心和唯一。 而如果食物成了唯一,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十分无趣。看电影时,男 欢女爱的场面不会令你产生多大兴趣,而一旦那些男男女女开始吃 东西,你就会眼前一亮。
饥饿的实验对象并不是有意选择忽略浪漫情节而关注进餐场景的,也不是有意选择将食物置于大脑中最重要的位置的,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饥饿俘获了他们的思想和注意力。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的研究中,这些行为只是研究记录中的一段脚注,并不是研究人员的关注点。而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行为恰恰反映了稀缺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稀缺会俘获大脑。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 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 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完成某项工作的时 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 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独的人 来说,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稀缺造成 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 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仅从一项研究中就得出这么多结论,未免武断。饥饿是稀缺的极端形式, 它既包括稀缺,但也包括其他一些生理变化。看上去,该项研究仅有 36 位实验对象;而我们引用的证据,大部分又都是饿着肚子的人所发的牢骚,而非 科学的数据。但是,其他许多更为严格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不仅如 此,这些研究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稀缺究竟是如何俘获大 脑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