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死线效应

書城自編碼: 37647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考克斯 著 王培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314877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HK$ 105.6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HK$ 189.6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HK$ 165.6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9.9
《 全面体验管理TXM 》
+

HK$ 112.4
《 让高管团队更高效 》
+

HK$ 99.9
《 轻松主义 》
+

HK$ 137.4
《 乐高工作法 》
+

HK$ 89.9
《 精要主义(“新时代柯维”格雷戈·麦吉沃恩变革之作 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你需要精要你的人生) 》
+

HK$ 134.1
《 福格行为模型(行为设计:改变行为,改变人生)教你引爆产品,逆转人生 》
編輯推薦:
作者曾获普利策奖、美国笔会新闻奖和美国国家杂志奖可读性强
通过叙述和描述性案例讲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多学科研究成果
融合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揭示了7种如期完成任务的方法,且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或团体变得更专注、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无论你是在完成一部杰作,还是在核对一份繁重的待办事项清单,死线效应都会帮助你对抗拖延,确保工作如期完成。作者作为一名杂志编辑,非常了解即将到来的截稿日带来的恐慌。他花了数年时间观察面临截止日压力的团队,发现这些专家不仅能在截止日前完成任务,而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专注、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本书融合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理论、学术研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和描述性案例研究,揭示了7种方法帮助团队和个人利用死线效应做出更好、更有效的决策,在保证按计划进行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时间管理策略。全书共有7章,对应7个团队的故事与7种如期完成任务的方法。包括让-乔治集团两家餐厅如期同时开业的秘诀;百合种植者赶在复活节前将百合送进商店的诀窍;特柳赖德滑雪场按时开业的成功举措;约翰 · 德莱尼合理安排总统竞选工作的方法;机器人创业公司在比赛日取得胜利的方法;百思买在“黑色星期五”做了哪些准备从而成为管理最好的零售商;美国空军在飓风到来前的周全准备。
關於作者: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
曾为《纽约时报》《智族GQ》《哈珀斯》《连线》等杂志撰写政治、商业和科学方面的文章。2020年,他被任命为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研究员和纽约大学阿瑟·卡特新闻研究所访问学者。他曾担任《哈珀斯》主编和《智族GQ》执行主编,在任职期间他撰写的故事获得了普利策奖、美国笔会新闻奖和美国国家杂志奖等。
目錄
引? 言 善用截止日,让死线激发积极的能量 001
截止日与拖稿的写手 / 004
死线效应的两面性 / 006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 / 009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的悲剧 / 012
重新审视死线效应 / 015
第 1 章 方法 1:设置检查点,确保每个节点都按时完成 019
“模式化”开业,不断验收检查点 / 025
模拟服务,检验每一处细节 / 029
开业前必须要做的事 / 035
开业当天,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 / 042
第 2 章 方法 2:从截止日开始,用倒推法给每项工作制订时间表 049
从截止日倒推,决定起始日 / 053
制定时间表,按期交付 / 057
掐准每个时间点,逐渐标准化 / 060
克服规划谬误,不断修订时间表 / 066
第3章 方法 3:设定软性截止日,让死线效应发挥正面作用 073
认真对待软性截止日 / 076
传递时间紧迫的信号 / 080
“全副武装”的试营业 / 090
第4章 方法 4:化繁为简,始终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97
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100
化繁为简,对抗人性的弱点 / 107
抓住一切有助于完成目标的机会 / 113
第 5 章 方法 5:把截止日定早一点,留出足够的时间不断改进 119
不断地改进、改进、改进 / 130
尽最大可能让各个环节更完美 / 136
确保总有时间进行改进 / 140
为 B 计划制订 B 计划 / 143
第 6 章 方法 6:做好所有准备,迎接截止日的到来 151
扩充团队,准备迎接黑色星期五 / 155
提前演练,确保截止日高效配合 / 158
全员大会,宣布截止日当天策略 / 165
更好的表现,需要设定具体而困难的目标 / 167
第 7 章 方法 7:随机设定截止日,降低负面效应 179
准备充分,随时待命 / 183
时刻检查,反复演练 / 187
无压力面对高风险,达到心流状态 / 190
不要到截止日当天再完成工作 / 192
结? 语 让死线焕发生机 195
內容試閱
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的新认知
关苏哲
新关点创始人
伟事达总裁教练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经常遇到这些问题:信心满满的在一周内制定了许多目标,并确信自己能完成,但一周后发现只完成了不到30%;被要求同时启动两个项目,结果顾此失彼,没有一个令你满意;制订下个季度的几项重点工作,却因为觉得每项工作都重要越写越多,难以突出重点。
你会发现自己总是无法按计划完成工作。事实上,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完成工作的时间。而没有按时完成工作时,我们会觉得是自己有拖延症。我有个私人董事会企业家会员,他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拖延症,用教练行业的术语说,也叫缺乏行动领导力。当时,我尝试从心理学角度,用教练行业的一些认知和他沟通如何克服拖延症。我们还借助每次会议最后制定的行动担责表,由我或其他企业家会员来监督他在表上承诺事项的行动。
然而,当我看完《死线效应》这本书后,我得到了新的启发:对我们这些平时工作“很忙”的人来说,我们不仅仅需要克服拖延症,还需要一种方法来帮我们有效的管理时间,确保工作如期完成。如果你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并因此影响到个人发展,那这本书可谓是及时雨。你可以一口气看完它,因为书中的内容故事性很强,而故事背后的方法又简单、有趣且实用。作者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做了不少有趣的研究,他会告诉你确保工作如期完成的 7 个方法。这些方法简单独特,无须改变人们的心态,只需要为工作任务设置截止日。将截止日设置得越早,按时完成工作的概率就越高。
“截止日” 这个词来自出版业,最初是指印刷机上的一条线,这条线叫截止线,或者叫死线,一旦超过这条线,就无法印出字了。设置截止日能够带来高效的行为,不过你知道吗,这种做法也有负面效果。因为只要你设置了截止日,往往容易直到最后时刻才开始着手准备,这样工作反而容易被延迟,这跟我们小时候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复习有点类似,那这种现象被称为“死线效应”。
对于那些职场上工作负担过重的管理者来说,对截止日失去了掌控是死线效应最糟糕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许最终你完成了工作,但过程却很痛苦,不仅你对自己提交的工作质量不满意,而且最后一分钟提交的方案,往往也很难和同事们达成共识。
那如何为重要紧急的事情设置截止日,同时又能降低最后时刻完成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在这里,我为你分享几个我的感悟。
一、把截止日分解为一个个更短的截止日,为接下来的工作留出更多余地。
多年前,我曾负责过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营销工作,当时团队成员策划了一个会员购物满百送 20 元优惠券的促销活动,优惠券的使用期限是 90 天。我发现后提出了优惠券使用时间太长,可以围绕另外一批会员重新发放使用期限仅为 21 天的优惠券,而且可以再试试更短的使用期限,比如 3 天内购买满百减 10 元的促销活动。结果最终数据显示:90 天满百减 20 的优惠券兑换率仅为 5%,21 天满百减 20 的优惠券兑换率为12%,而设置更短截止日的3天内购买满百减10的活动,兑换率却高达 15%。
你可以在此书中发现很多类似案例。作者认为拖延症的心理机制比较容易理解:时间越长,我们越倾向于低估未来的收益。这一心理过程被称为“双曲贴现”( hyperbolic discounting)。对不少人而言,通过努力完成一个项目获得的未来满足感,比不上立即可以获得的奖励让人兴奋。
人们容易陷入时间范围决策陷阱。研究表明,愿意今天就得到100 元,还是明天得到 102 元,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短期思维者,做决策时急功近利,这个倾向通常被称为现实偏差, 所以,更短的截止日反而会促进任务如期完成。
二、设置中间截止日,先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在《哈佛商业评论》 的一篇文章中,学者特雷莎· 阿马比尔(Teresa Amabile)和史蒂文· J. 克雷默(Steven J.Kramer)探讨了团队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实现他们所谓的“小目标” 的心理学效应。他们写道:“当我们想到进步时,通常想到的是实现长期目标或者获得重大突破时有多么兴奋。 实现这些大目标固然很好, 但概率也相对较低。好消息是,即便是实现小目标也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满意度。
换个中国读者更容易懂的案例,2016 年 8 月底,王健林在接受陈鲁豫采访时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先挣一个亿。“一个亿的小目标”豪言一出,网友纷纷调侃、晒“小目标”。关于小目标,作者的一个建议是设置检查点,确保每个节点都按时完成。而设置中间截止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是获得好成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要让追求完美阻碍我们做决策。创业者必看的《精益创业》中谈到过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这个概念,就是创业者要尽快实现产品可用的功能,然后通过不断迭代来完善产品服务。这个概念,也是《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说的:先发射子弹,再发射炮弹,任何大目标,其实都是由一个个里程碑的小目标组成。
三、克服规划谬误,不断修正时间表。
诚如作者所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们倾向于低估完成工作要花费的时间。同样,如果一个项目有预算,我们也会低估它最终耗费的金钱。最著名的案例可能要属悉尼歌剧院的修建。它于1957 年开始规划,预期在 1963 年完成,预算 700 万澳元。 然而,直到 1973 年歌剧院才完工,并且即使最具特色的设计部分被缩减,最终的修建成本仍然高达 1.02 亿澳元。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曾经有一项全球性研究考察了 258 个交通基础设施,其结果表明,其中 86% 都超过了最初预算。
阿莫斯· 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曾在一篇论文中把这种过于乐观的倾向称为“规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即对于按时完成项目和经费预估持最乐观的态度,从而忽略了任何可能会修正时间表的信息。我们平日做决策的时候,过度自信算是著名的决策陷阱之一。所谓过度自信,除了高估自己能力之外,人们也会对未来过于乐观。过度乐观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于未来无法控制的事件,人们往往给出非常乐观的预测,其二就是规划谬误。
我们制订工作计划时,不一定能想到导致失败或延期的所有原因。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成功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相互配合,而一个小差错就可能会使一切偏离轨道。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克服或减缓规划谬误,就是使用问题界定中的一个关键提问:过去类似项目,我们或他人实际所需的时间和预算是多少,过去是否也曾出现过延期或超支问题,然后根据过去,不断修正项目完成时间表。对于未来,根据过去的经验能做出最好的预测。并不是所有任务延期都和拖延症或追求完美有关,《死线效应》这本书的 7 个方法,对那些无法按时保证质量完成工作的人会有所帮助,让你对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有新的认知。

引? 言 善用截止日,让死线激发积极的能量
2006 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马丁(Elizabeth Martin)的美国人口普查局员工设计了一个实验。根据美国宪法要求,联邦政府每 10 年要对各州的人口数量进行一次调查,而这一直是令人头痛的一项工作。由于人口调查大多通过邮件来完成,并且接受调查只是公民的一项义务,几乎没有额外奖励,因此调查人员很难从人们那里得到关于他们生活的诸多细节。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都没有回答邮件中的问题,那么政府就会派一个调查员到你家里,当面进行调查。这种做法花费不菲,需要派送数十万个调查员去到数百万个家庭。马丁想知道如何才能改进 2010 年人口调查的邮件应答率,从而减少调查员的派送量。哪怕很小的改进也能带来巨大的改变:邮件应答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政府就能节省7 500 万美元。
为了促使人们填写问卷,美国人口普查局已尝试过多种方法。他们对问卷内容做了细微的调整,并警告被调查者,如果不填写问卷,将会被罚款;同时,还会向被调查者寄送提醒回复的明信片。这些方法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马丁想要在她的实验中尝试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缩短人们的回复时间。她将截止日为“2006 年 4 月 13 日”的相同问卷寄给了两组被调查者,其中一组要晚 7 天才会收到问卷。她把问卷发送给了 50 个州的 2.8 万多个家庭,然后等着这些问卷被返回。当收到这些问卷后,马丁发现她的直觉是正确的:晚 7 天收到问卷的那一组被调查者的应答率高出了 2 个百分点。更让调查人员兴奋的是,这一方法获得的调查数据的质量更高。回复时间更短的那一组,被调查者犯下的填写错误更少。从全美范围来看,缩短回复时间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当然,应答率高出 2 个百分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能够节省 1.5 亿美元。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调整了截止日。
截止日与拖稿的写手
这一实验结果是反直觉的,但我并不为此感到惊讶。我自己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一个名叫约翰的撰稿人答应为《智族 GQ》杂志写一篇封面报道,而我那个时候正好是该杂志的执行主编。我们让约翰飞到洛杉矶去采访“吹牛老爹”a,因为据传他要出一张新专辑。我们还派了一个摄影师,去拍摄“吹牛老爹”坐在各种豪车里的照片;聘请了一个摄像团队,制作幕后的短片故事;还向广告客户出售了一组广告位。 这绝对是属于大手笔的制作,其核心就是我们交给约翰撰写的 5 000 字
的封面故事。
约翰拖稿是出了名的,据说他曾拖欠《纽约客》的一篇稿子长达几年。然而,他是一位风格极为鲜明的写手,能把几乎任何采访提升到艺术的高度,也许还包括采访配合度不那么高的传奇说唱歌手。但
前提是,你能让他把稿子如期交出来。
我之前跟约翰打过交道。为了让他动手写稿子,我通常要跟他通几十次电话,发无数次电子邮件,然后焦急地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比如,我们计划在 2 月刊上发表他的稿子,他一定会在 3 月、4 月甚至12 月才交稿。
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因为这是 4 月刊的封面报道,不允许推迟发表。如果我们不能围绕“吹牛老爹”写出一篇核心报道,那么围绕该报道展开的其他运作均会以失败告终。所以,我对约翰撒了谎。我告诉他,交稿截止日是绝对不可以更改的。但实际上,我告诉他的截止日比真正的截止日提前了一个星期。
当然,约翰可能知道我在撒谎,至少知道我撒了一个小谎。没有哪个神志清醒的编辑会告诉撰稿人真正的截止日,但他可能会认为,我之所以撒谎,是想为自己多留出一两天时间,而这是编辑在与难缠的写手进行协商时的一贯做法。不过,这次约稿的关键之处在于,我只给了他很短的写作时间,所以他必须立即动笔。
约翰要在一个共享文档中写这篇稿子,所以随着截止日的临近,我能看到他的写作进度。离截止日还有三天,他一个字没写;还剩两天,仍然毫无动静;到了截止日的前一个晚上,终于出现了一段文字,然后他开始修改字句,而总共只有 6 句话,他不停地改来改去,没有继续写出新段落。在此期间,我不断向他发送情感真挚、充满赞许的电子邮件,让他知道他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然后,我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我打开文档,发现他写了不少新段落。利用“谷歌文档”(Google Docs),我可以看到约翰打字时光标的移动轨迹,真可谓文思泉涌。我记得剧作家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曾对《纽约时报》“誓言专栏”的一位记者谈及自己的创作过程:“我的最佳工作状态是在过了截止日之后,因为那时我处于恐慌之中。”
我唯一后悔的是,没有将告诉约翰的交稿截止日提前更多,但这么做就显得太贪婪了。我们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而约翰已经写了好几千字。交稿截止日那天晚上,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稿子基本完成,请再给我 24 小时,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有时,在假截止日和真截止日之间,我们就已经得到可以付梓的稿件了。我把约翰的稿子交给了总编室和事实核对员。约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不写稿的愉快状态;“吹牛老爹”接受完采访,钻进自己的迈巴赫轿车里绝尘而去,而我们的 4 月刊也可以按时出炉了。
我早就知道截止日是一种足够强大的潜在力量,可以帮到那些最喜欢拖稿的写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将截止日设置得早一些能够提高按时完成工作的概率。美国人口普查局和《智族 GQ》杂志的案例,以及很多其他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结论。究其本质,这种做法对效率的提升相当于球赛中全场紧逼所带来的效应。
死线效应的两面性
作为一名编辑,关注截止日是我的职责所在。“截止日”这个词来 自出版业,并非巧合。“截止线”(deadline)a 最初是指印刷机上的一条 线,超过这条线,就无法印出字了。事实上,出版商又是从军事领域借用的这个词。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死亡线”(dead-line)是由栅栏立起的边界线,任何跨过边界线的人都会被立即枪毙。到了 20 世纪早期,截止线不仅意指战场或纸张的物理界线,还被用于指称一篇报道的截止日。 这一概念获得了极大成功,扩展到了远超报纸和杂志之外的行业。
“截止日”这一词语本身带有急迫和威胁的含义,适用于所有利润驱动型和效率最大化的企业。将它与法语中意思接近的词语“délai”对比,你就会发现,虽然后者也有截止日的意思,但这两个词语还是抓住了纽约和巴黎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
古希腊语中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大多数人只认识 chronos,意指“日常时间”,是宙斯“敲出”的常规而旧式的鼓点,是我们从生到死的时间之流。不过,还有另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kairos, 意指适宜、适合决策和行动的时机,如箭在弦上,即将发射。 kairos,适宜的时机。正是时间的第二种概念才让截止日有了鲜活的含义。你将会在本书中发现,截止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截止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第二层,人们也可以操控截止日,只要你知道怎么做,你就可以利用它。第一层含义证据确凿。行为科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fir)曾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填写一份长问卷,填完后交给他们,就可以得到 5 美元的报酬。 一组学生有 5 天期限完成该任务;另一组没有规定截止日。实验结果很明确:有截止日的那一组中,60% 的学生交还了问卷,得到了 5 美元的奖励;没有截止日的那一组,只有 25% 的学生完成了任务。
2016 年,一家非营利机构吉瓦(Kiva)在实践中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吉瓦给营收很低的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吉瓦希望鼓励更多小企业申请他们的无息贷款,但申请流程既耗时又费力,因为借款人需要填写 8 页财务信息和商业计划。在使用在线申请模式的申请者中,只有 20% 的人完成了填写。 于是,吉瓦决定做个测试,他们向每个启动了申请但又中途放弃的申请者发送了提醒邮件。一组申请者将收到有申请截止日的邮件,另一组则没有申请截止日。克里斯滕·伯曼(Kristen Berman)将测试结果发表在了《科学美国人》杂志(Scientifific American)上。首先他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如果申请流程需要申请者花费大量时间,那么设置截止日应该会减少申请者的数量。
人们没有时间填写这些表格,那么截止日就起不了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收到设有截止日电邮的申请者完成申请的概率高出 24%。 设置截止日的做法并没有阻止这些申请者完成申请,它本身还成为一种激励因素。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吉瓦随后发放了更多的贷款。设置截止日能够带来高效的行为。然而,我得遗憾地告诉各位读者,这种做法也有负面效果。它虽然可以让学生为了得到 5 美元而在截止日之前完成任务,但它也可以像黑洞一样吞噬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问题在于,只要你设置了截止日,工作就很容易被延迟,直到最后卡着截止日的时间点完成。这种现象被称为“死线效应”。
经济学家和博弈理论家通常喜欢在双方谈判的情景下谈论死线效应。比如,工会和公司试图达成新协议。一旦双方坐在谈判桌前,某些奇怪的事情就会发生。正如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经济学家发表的一篇
论文所写的那样:“谈判者通常会设置明确的截止日,以防止谈判被无限拖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设置这类截止日本身就会导致当事双方对延缓达成共识。”死线效应成为一种诅咒,使得运输工人和市政官员之间一直形成僵局,直到罢工即将发生才会达成妥协。这也是如此多的谅解会在“通往法庭的台阶上”达成的原因所在。
研究死线效应的学者通常认为,这种效应是负面、强大且具有破坏性的。相比于双方有更多时间所达成的共识内容,最后一分钟达成的共识内容对双方都更为不利。出于同样的原因,相比于在截止日前提交并做了精心修改的论文,最后时刻提交的论文质量更差。
当然,死线效应有时候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1992 年,为了加快新处方药的审批速度,美国国会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下简称 FDA)的决策设定了截止日。FDA 很快就接到了大量的新药申请,并赶在截止日到期前批准了很多新药上市。 2012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年在截止日压力下获批的药物更有可能需要增加安全提示,也更有可能不具备上市条件。这项研究提到:“那些在离截止日还剩两个月的时间内获批的药物,由于安全原因被撤销上市资格的概率是其他时间段获批药物的 6.92 倍。这些药物上市后出现的问题与成千上万的新增住院人数、药物副作用和死亡事件有关。”美国国会的想法不可谓不聪明,它设置截止日,好让 FDA 加快审批速度,但它没能考虑这么做的后果,FDA 将很多审批决策拖延到了最后关头,而相应的风险评估只能草率而为。
对于像 FDA 这样掉进死线效应陷阱的机构而言,这种情况其实是 可以避免的。很多机构已经学会了为紧急事项设置截止日,同时又能 降低最后关头完成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机构都是利用截止日的高手,因为它们知道如何在截止日到来之前让其发挥作用。本书将讲述这些机构的故事。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回避一个词—拖延症,现在是时候提到它了。写完这篇前言后,我几乎不会再提到它。这倒不是因为接下来章节中的人物没有受到拖延症的影响,而是因为本书主要关注高效的机构和组织,尤其是我在本书提到的机构,它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机制,无须改变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就能克服拖延症。然而,要想理解截止日是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我们就必须首先理解其负面影响,也就是拖延症的影响。 最早使用“拖延症”这个词的人关注的仅仅是正与邪、诅咒与救赎。英国法菲尔德的教区牧师安东尼·沃克尔(Anthony Walker)在1682 年的布道词中写道:“拖延症是‘撒旦使出的最坏招数’。”沃克尔指的是推迟悔改这种特殊的拖延。
今天,我们为之焦虑的问题更加世俗化,但焦虑的来源仍是相同的。心理学家乔治·安斯(George Ainslie)认为拖延是“基本的冲动”,是人类的一种缺陷,“就像人们会不可避免地感知时间流逝一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对拖延症 所做的元分析表明,20% 的成年人以及 50%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慢性 拖延症,并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发严重。拖延会付出很高的代价。美国最大的连锁税务服务提供商 H&R Block 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于 延误了申报税收减免事项,美国民众每年多支付了 4.73 亿美元个人所 得税。
拖延症的心理机制是很好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不喜欢做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如果人们都不去做一些被迫要做的事情,那么 很多工作就无法完成。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力是不一致 的,我们更偏爱当下。也就是说,面向未来的时间越长,我们越倾向 于低估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这一心理过程被称为“双曲贴现”。千万 不要被这一术语迷惑了,它的意思只是说,我们过度低估(贴现)了 未来的收益和损失。因此,完成一个项目带来的满足感(一种未来的 奖励)就根本比不上旷工一天带来的快乐。同样,今天抽血的痛苦大 于在 6 个月后接受体检的痛苦。人类并非唯一拥有此类烦恼的动物。 相比于遭受即刻的、更弱的电击,老鼠也更喜欢遭受延后的、更强的 电击。
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倾向于高估我们在未来所拥有的时间,一旦涉及我们通常没有理由不去做的行为,就会导致某些令人惊讶的结果。在一项名为“愉悦体验的拖延”的研究中,苏珊娜·舒(Suzanne Shu)和阿耶莱特·格尼茨(Ayelet Gneezy)比较了游客和居民的行为,前者在芝加哥或伦敦待了两个星期,后者在这些城市至少待了一年。游客不会自欺地认为,他们未来还有更多时间,结果便是,他们比当地居 民参观了更多的城市标志性景点。
对时间类似的误判也影响到了两位研究者所做的另一项实验的被试。实验人员在蛋糕店门口向被试分发一个领取蛋糕的免费券,一些免费券在 3 个星期后到期,而另一些在两个月后到期。实验人员对收到免费券的被试做了调查,发现拿到 3 个星期后到期的被试中只有50%相信自己会使用免费券,而拿到两个月后到期的被试中超过 67%相信自己会使用免费券。真实的结果是,前一组被试中有 31% 的人使用了免费券;后一组被试中只有 6% 的人使用;其余 94% 的被试之所以没使用,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还有很多时间去使用。
有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创造性地重构我们的心智状态,我们就能克服一些天生的缺陷。这些学者认为,有了恰当的心智框架、贴切的座右铭和强大的意志力,我们就能克服拖延症,愉快地步入高效生活。 当然,还有另一种方法,它并不承诺能最终克服人类的这一缺陷,而是将该缺陷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增强我们的自律能力。在《拖延症和增强意志》(Procrastination and the Extended Will)这
篇文章中,哲学教授约瑟夫·希思(Joseph Heath)和乔尔·安德森 (Joel Anderson)探讨了为什么最好不要将认知看作神经元在真空中燃烧的结果,而应将其看作大脑、身体和环境互动的产物。他们以乘法作例,很少有人能在脑海中做三位数的乘法运算,但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纸上做这样的运算。他们写道:“一旦将人类视为算法系统,‘人’ 与‘会用铅笔和纸的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巨大的。”
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所有我们倾向于认为只是纯粹心智现象的行为。希思和安德森写道:“我们通常认为自律的人拥有一种能力,即能够运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而不是那种无须运用强大的意志力就能把生活过好的人。”就后一种人而言,自律来自对行为进行外部约束。奥德修斯没能通过践行美德和自律抵抗住塞壬歌声的诱惑,于是他命令水手将他绑在桅杆上。
希思和安德森写道:“每当要下决心克服拖延症时,仅靠我们自身的能力是很难做到的。而当一个人进入某一个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时,就会有更多的应对之策。”我们无须在繁重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紧张状态,而应设计出方法,帮助我们克服拖延艰难工作的天生倾向。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提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并且还不像奥德修斯让别人把自己绑在桅杆上那么复杂和痛苦。这种方法就是应用截止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