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人生困惑20讲

書城自編碼: 37740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迟毓凯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6385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HK$ 117.6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HK$ 59.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HK$ 238.8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HK$ 59.8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HK$ 51.4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HK$ 432.0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售價:HK$ 141.6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售價:HK$ 79.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0.6
《 暗示力 》
+

HK$ 87.4
《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本提升创造力和幸福感的实操指南 》
+

HK$ 99.3
《 消极情绪的力量:学会从负面状态中获得正能量 》
+

HK$ 89.3
《 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 》
+

HK$ 103.7
《 微表情分析 》
+

HK$ 69.6
《 内疚清理练习 :写给经常苛责自己的你 》
編輯推薦:
轻松解开20个困扰我们的日常难题
如何轻松愉快地摆脱坏习惯?什么时候该去看心理医生?如何妥当地向他人说“不”?本书将现实生活与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紧密结合,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扰,给予心理学视角的解释,并尽力提供解决方案。

一次性获得20心理学大师的智慧锦囊
心理学知识体系繁杂,一些理论也艰深晦涩,许多人往往不知该从何入手。迟毓凯帮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从专业视角为读者选出了20位非常值得了解的心理学家,包括10位载入史册的心理学奠基人,10位对当代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顶流”,他们也是心理学研究爱情、职场、养育、社交、心灵等领域的祖师爷或领军人。20位大师各展身手,为你奉献解决日常问题的锦囊妙计。

20年高校心理学教龄、华南师大“我最喜欢的老师”迟毓凯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
迟毓凯拥有20年高校心理学教龄,被华南师大学生票选为“我最喜欢的老师”。其高校心理学老师和科普作家的双重身份总能让他妥帖的嫁接心理学科学与大众需求,这本书延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科学、有料、接地气。本书既可为心理学专业人士学习与教学所用,也能让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用好心理学,是普通读者“心目中的
內容簡介:
为什么长大后的错,我们都爱怪原生家庭?如何轻松愉快地摆脱坏习惯?每天都过得很压抑,如何才能开心起来?面对难以拒绝的事,如何妥当地说“不”?
每个人在面临人生的困境、抉择、低谷以及日常问题时,往往都希望看看“智慧长者”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非常会讲故事的心理学家迟毓凯针对当下人人都关心的那些重要又日常的问题,精心挑选了20位“顶流”心理学家,在对他们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生平轶事的诙谐讲述中,为读者找到解决爱情、职场、养育、社交、心灵等方面人生问题的良方。
全书分为“自我与成长”“情感与两性”“沟通与社交”三大部分,其中每个话题下的问题都由该领域的祖师爷或领军人来回答,如荣格之于心理咨询,斯滕伯格之于爱情,皮亚杰之于养育,并基于中国读者的心理习惯,采用“以问题为先导,从人物和故事入手”的方式谋篇布局。这是作者继《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之后献出的又一部有料、有趣又有用的科普佳作。
關於作者: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主任,擅长讲故事的心理学科普作家。
主要研究实验社会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拥有20年高校心理学教学经验,常年在高校为高ji经理人兼职讲授管理心理学与积ji心理学。无论面对哪些人群,教授什么样的课程,都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听众。被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票选为“我最喜欢的老师”。
著有《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等作品。
目錄
第一部分 自我与成长
01为什么长大后的错,我们都爱怪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弗洛伊德

02不同年龄阶段一定要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自我发展·埃里克森

03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我实现·马斯洛

04想要改变行为,就跟行为设计的祖师爷学一学
行为主义·斯金纳

05为什么很多心理测验给人的感觉很准
自我测试·高尔顿

06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与治疗·荣格

07人类的终极问题“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
脑与意识·加扎尼加
第二部分 情感与两性
08每天都过得很压抑,该怎么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积极心理·塞利格曼

09如何找到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平衡点
理性脑与情绪脑·海特

10有没有快速且易操作的减压方法
缓解焦虑·卡巴金

11在职场中遇到心仪的人,该试着谈一场恋爱吗
职场恋情·华生

12如何才能体验到沉浸其中、忘记时光流逝的乐趣
心流·希斯赞特米哈伊

13完美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两性·斯滕伯格
第三部分 沟通与社交
14当朋友向我唠叨他的烦心事时,我该怎么帮他
当事人中心·罗杰斯

15我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
儿童心理·皮亚杰

16别人施压时,我如何开口说“不”
社会影响·米尔格拉姆

17要想成功,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什么
胜任力·麦克莱兰

18如何提高你的个人影响力
影响力·霍尔

19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平衡
认知失调·阿伦森

20如何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
文化心理·马库斯
內容試閱
20 位心理学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
人生问题多是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心理学老师,我学习和研究心理学近30 年,同时也长期在大学、机关、企事业等各种机构,向各界人士普及心理学知识。说起心理学,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确实,这并不是行内人士的自吹自擂,而是当下心理学俨然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学问。各种社会话题都离不开心理学工作者的参与,各类媒体也在探讨各种问题背后的心理动因……学习一点
心理学,进而了解自身、影响他人、更好地适应职场和生活,也成为现代人自然而然的想法。现在,心理学基本已成为成功的必需要素,居家的“必备良品”。
然而,仔细探究后会发现,“心理学热”背后展现的是另一个命题:人生问题背后隐藏着诸多心理因素。时代在变迁,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开始顺理成章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家庭、事业、人生,但满足口腹之欲易,要想心灵丰盛难。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提出著名的人生3 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和人对自身的问题。人对物的问题指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对人的问题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则包含内在心灵与外在欲望的关系问题。梁漱溟认为,只有解决了这3 大问题,生命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
其实这3 大问题背后都是心理学问题:人对物的问题基本是个人能力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基本是人际关系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则是典型的自我心灵问题。无独有偶,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等人就提出了人的3 种基本需求,包括胜任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这3 种需求基本与梁漱溟的3 大问题一一对应:胜任需求指向一个人的谋生能力;关系需求指向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水平;自主需求则指向一个人对身心自由的追求。
人生困惑一直是心理学探讨的课题。心理学从诞生之时起,解决心灵困惑、提升人类福祉就是其重要使命。无论是梁漱溟所说的人生3 大问题,还是由此引申出的人生诸多烦恼,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当然,关于人生问题和人生困惑,不仅心理学家在研究,哲学家、伦理学家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探讨。但与哲学和伦理学等基于思辨的观念不同的是,心理学对人生问题的解读更多的是基于科学发现,所以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相对更科学、更细致,提出的建议也更便于操作。
本书聚焦现代人的人生困惑,在介绍相关心理学大师的基础上,从大师的角度探讨我们面临的人生问题,并给出心理学的解决方案。
学了心理学为什么不好用
许多人喜欢心理学,也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甚至在网上学了不少心理学的课,但他们普遍的感觉是:“这好像不是我想象中的心理学,根本没有解决我的人生困惑啊!”
这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谈心理学,必须先了解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心理学是一门文化差异较强的学科。首先,它根植于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逻辑起点是一个人的脑生理基础、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内容。而对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人而言,人们心目中的心理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开端的。比如,心理学人与外行交流时,被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猜猜我在想什么?”
专注的是人际互动。来自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香港的心理学家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曾说:“心理学不幸是由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东方文化下的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这种文化差异也是导致许多人看不进去心理学专业书的原因。那么,我们能不能换种方式来学心理学,让它既符合人性,又能满足中国人的文化需求,而且学起来也不费力?这正是本书努力的方向。
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方式,以问题为先导,从人物和故事入手。“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没有大师就没有今天的心理学。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更符合人类最基本的认知特性,通过故事和案例来学习,更能让人获益。而从概念和逻辑出发的学习则更抽象、更纯粹,同时也更消耗认知资源,一般只适于高性价比的学校教育。
要理解和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最方便和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认识这一领域的一些大师,了解他们在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中的所思、所想、所为,然后再审视今天的生活,这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大师们的人生和思考,其实是心理学学科精神的最佳体现。这也是本书谋篇布局的策略。本书以现实人生问题为出发点,尝试从人物和故事而非学科结构入手,希望以更符合传播规律、更贴近人的认知特性的方式,通过“问题—人物—理论—建议”的结构,让读者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关键人物,继而理解其研究,并掌握学科精髓。对许多人而言,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可能是最具性价比的路径。

01 为什么长大后的错,我们都爱怪原生家庭
当年,豆瓣上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会在小组里“痛斥”父母当年的不良教育给今天的自己带来的伤害。当然,小组成员主要是为了吐槽家庭影响这件事,毕竟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父母是不是“万恶之源”?原生家庭的悲剧又该如何避免?
童年的不幸真的毁一生吗
弗洛伊德的童年与观点
提起童年经历,一位绕不开的心理学大师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当年,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疗中发现,许多人在成年时期出现的问题,往往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那么,二者之间真的有联系吗?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与成年时期的人格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精神分析学派善于分析,既分析别人,也分析自己,而且分析起自己来一点儿也不客气。根据自我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他对父亲的感情很复杂,又爱又恨,大抵源于他对母亲的依恋。他记得自己在大约两岁半时看到了母亲的裸体,然后“力比多”(libido)被唤醒,有了性冲动。
随后,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认为所有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体验到这种强烈的“恋母仇父”情结。如果这种情结未能得到很好的疏解,就会影响未来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进一步强调,成年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不愉快的童年经历。童年经历对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可以说“童年不幸毁一生”。后来,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则直接归纳出了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括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
总之,自弗洛伊德以来,有关童年的重要观点都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过得不好,那他这辈子都要受影响,而且基本没有改善的可能,所以人要重视童年。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影响一生”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近几年,这种观念卷土重来,而且带来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原生家庭中弗氏观点的传承
所谓“原生家庭”,说的是人出生后养育自己的那个家庭。原生家庭是一个人进行情感和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成年、结婚以后,人会和爱人及孩子住在一起,这个家庭就不是原生家庭了,而是“新生家庭”。
心理咨询相关领域的人对原生家庭的谈论尤其多。对一般人来说,童年和原生家庭是紧密联系的。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深入人心,所以在原生家庭的语境下,许多人认为自己的问题源自父母早期的不良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下面这种认知:我今天的不幸婚姻是我父母当年不幸婚姻的再版。原生家庭问题直接进入了我的新生家庭。很多人都会这么理解自己当前的不幸,仿佛原生家庭有一种原罪,永远脱不开。当然,也有人觉得原生家庭论是骗人的,属于伪心理学。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龙生的9个孩子的原生家庭是一样的,但它们最后的形态却各有不同。所以,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和父母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锅”,原生家庭不背。
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弗洛伊德提出后就流传甚广的童年决定论呢?
原生家庭的影响会遗传吗
原生家庭的代际遗传
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原生家庭的确会对人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许多科学范式下的心理学研究虽然没有明确地以原生家庭的名义展开,但也揭示了家庭环境对人的重要意义。
成长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个体,其心理社会行为会受到影响,进而更容易产生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角色缺失,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表现出更明显的性格缺陷;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那么孩子就会对恋爱和婚姻感到迷茫、畏惧甚至厌恶;如果父母提供不了支持性的、温暖的家庭环境,而是以拒绝或冷漠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包括婚恋中的暴力行为。
原生家庭不仅会对孩子的社会情感生活产生影响,如影响他们的恋爱生活,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婚后生活。甚至有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的经历是影响一个人成年后性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夫妻性生活的不和谐,是当年父母的粗暴对待导致的部分后果。一项针对4 000 多名儿童的成长追踪调查发现,童年时期,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痛苦或婚姻破裂,那么这些孩子将来在青春期出现抑郁、焦虑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父母解决冲突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传递给子女,子女会在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复制这种模式。也就是说,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甚至可以一代代传下去。
绝非事情的全部
原生家庭对个体成年后的影响毋庸置疑,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关研究案例也不胜枚举。但是,这绝非事情的全部真相。
从理论上来说,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卡伦·霍妮虽然也痛斥了父母的罪恶对孩子的影响,但她反对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她认为,人格的形成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很大影响,而且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年轻人在成年后离开家庭,之后的自我塑造更多的在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原生家庭的力量虽然很强大,但个体的自我塑造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原生家庭论说出了一部分事实,即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的确有影响,但作用有限。它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过去的是与非,但它并不是一把尺子,无法衡量今天的因与果。
我们为什么喜欢童年决定论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原生家庭的说法?这种说法在中国为什么如此流行?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强大?归根结底,还是和人性有关。
首先,童年决定论等观点使得人们看到的一切更容易得到理解,解释力惊人,而这种论调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理解的需求。这其实也是宗教的重要心理起源,任何事都需要明确简洁的解释。这属于人性范畴,科学是做不到的。
其次,对中国人来说,由于长期受儒家“君臣父子”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经历,现实生活中活得太委屈,成长路上也受尽成人世界的压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心理问题源自童年和性,这种解释恰恰能反映中国人对童年和性的普遍态度,我们都是在欲望与压抑的煎熬中长大—精神分析懂我们,所以我们爱精神分析。
最后,从根本上来讲,童年决定论等观点是一种外归因,不伤人心。换句话说,这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我们今天出现的问题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如不可改变的原生家庭等因素。这样的解释会让我们在感叹生活不公的同时,也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了借口。因此,我们可以将责任推到一边,可以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不愧疚,从而得到极大的安慰。
尤其是那些童年有阴影的,或性方面受压抑的人,多半都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念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童年决定论最终成了一个流行的概念,也成了苦闷大众寻求心灵慰藉、推卸人生责任的挡箭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