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HK$
86.9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HK$
151.8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HK$
86.9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HK$
57.2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HK$
86.9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HK$
97.9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HK$
4378.0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HK$
52.8
|
編輯推薦: |
《中国企业改变世界》对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展开周密调查,审查了已胸有成竹在国际市场一掷千金的中国企业,并分析了它们走出中国的策略及其最可能竞争之处和成功之处。基于对中国商业领袖的采访及创新性案例分析,本书揭示了这些组织如何运转、为何选此方法、中国企业在国际商场中重写规则的变革性策略、捍卫江山并在未来取得繁荣的步骤。
|
內容簡介: |
本书既是入门书,也可为企业生存提供指导。书中所列企业涉及中国经济的不同领域,包括能源、电气、低成本制造、金融服务、精密工业设备、家电产品等领域。阅读本书,您将知道中国工商银行资金雄厚,近期实现了史上最大额度IPO;百度是中国网络搜索引擎的领头羊,其市场份额是雅虎的两倍,远高于eBay;通过向学生宿舍售卖小型的廉价冰箱,海尔悄无声息地潜入美国市场,并迫使惠而浦斥巨资投标美泰克……
中国异军突起,已成为一支经济主力,西方如何应对这一事实,对国际经济及目前的全球化趋势都有深远影响。此书实用而具有启发意义,展现了业内人士有关中国境内企业的观点,及这些企业将如何影响我们。
|
關於作者: |
[美]聂东平 经济顾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教授。
[美]威廉 道尔 自由作家,《时代》杂志驻欧洲、亚洲、中东记者,现居瑞士日内瓦。
译者简介:
李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翻译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国企业并购及人力资源管理。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不再是枯萎的紫罗兰
缩小技术差距
三里屯欢迎您
发展速度引发的问题
中国市场的假象
寻找西方不屑一顾的市场领域
廉价的智慧与敏感度
出口加工业日薄西山
仿造中借鉴
温州模式
规模左右成败
对待中国的不同态度
全球化灯火摇曳、渐渐熄灭
新丝绸之路
缺乏信任的全球化
向国际关系新模式迈进
第二章 可口可乐、汇源果汁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引发的太平洋两岸的贸易保护之战
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
中海油与优尼科
第三章 华为:技术指导,政策助力
从后门潜入市场
华为、3COM、思科:定位全球品牌
国家安全及与外敌的较量
华为的漫漫长征
华为走向国际
第四章 TCL兼并汤姆逊——李东生的诺曼底登陆
李东生的晋职之路
从无名小卒到支柱产业
中国的电视市场
汤姆逊发展史
交易始末
协议获批
聚焦北美
TTE的欧洲发展
重组
凤凰涅槃
新模式
第五章 联想:IBM助力
生肖传说
成长的痛苦
率兵之将
多元化遭遇滑铁卢
漏洞百出的国际策略
IBM金蝉脱壳
联想的交易所得
IBM的中国利益
整合迥异文化
错在哪里?
吃一堑,长一智
展望未来
第六章 康奈、海利、李宁:向价值链上游转移
康奈集团建立品牌
中国优势
西方如何从中国廉价劳动力中获益
外包制造走下坡路
游戏新规则
海利:经历风雨见彩虹
李宁借名人建立纯中国品牌
第七章 正泰开启中国电气时代
南存辉、温州及正泰建立
求精开关厂
正泰扩张
迅速成长及重组
建立销售网络
与员工共享股权——企业存活的关键
质量为重
投资研发
南存辉的挑战
N系列产品上市
正泰与通用联姻
并购尝试
创建新品牌
走向全球
直接出口
攻克电器相关产品
教训
第八章 平安为中国带来现代金融
平安破土而出
面对竞争
企业成长:向寿险扩张
国际化进程
新产品新业务
发展企业文化
从市场股份到利润增长
公开上市
平安发展的四大支柱
发展道路
趟入全球市场的浑水:竞购富通
展望未来
经验教训
第九章 大族激光:创造新市场
高云峰的早年生活与背景
激光打标机
大族激光成立
守江山
国际市场
高云峰的管理秘籍
融资必要性
高云峰收复失地
大族激光上市
高云峰的成功之路及前景
第十章 海尔撬开美国零售市场之门
海尔称雄中国
质量关乎成败
并购产生多元化
国内竞争越演越烈
创新思路及创造性管理制度
海尔走向全球
后门入场
美泰克半路杀出
海尔和惠而浦:东西巨龙争霸天下
第十一章 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一马当先
成长背景
尚德成立
能源前景
中国致力太阳能发展
中国致力风力发电
第十二章 条条大路通创新
融入新经济版图
创新:稳坐龙椅的关键
管彤贤与振华港口机械公司
创新与研发
其他创新之路
网络案例
说服中国用户网上支付
哈里通电池的故事
第十三章 中国及世界他国所受启示
通用及沃特:与中国联姻?
火车已离站
中国所得教训
西方需吸取的教训
火车去哪儿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中国不再是枯萎的紫罗兰
新华社是中国政府的新闻机构。在纽约时代广场,新华社的动画式图标在60英尺高的电视广告牌上昼夜播放。该广告牌上方的保诚保险广告牌与之类似,下方为韩国电视生产商三星的广告牌。每天,约有50万人会看到这块广告牌。该广告牌之前为汇丰银行所占有。1997年,汇丰银行将其总部迁往伦敦而后又迁回。
当时正值全球经济危机,汇丰银行意欲进行新一轮裁员以应对危机。显而易见,新华社抓住了机会。在时代广场广告牌中,投放类似广告的月费用高达40万美元。中国曾因韬光养晦而久负盛名,如今也发现了建立国际品牌的价值。
中国本土新生的自信并不都如时代广场广告牌中的广告那样显而易见。中国投资商们在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由罗斯柴尔德创办的罗斯柴尔德创业合作伙伴——投资7.5亿美元并未引起多少公众关注,但它却是中国私人投资商新动向的特点之一。他们购买国外公司,并以打着欧洲某百年品牌的旗号生产经营为目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中国投资的历史可追溯到1830年,其中一个拥有拉菲酒庄的家族分支在中国建立了葡萄酒庄园。投资葡萄酒庄园的动机并不难理解。产自武当王酒庄的红酒是中国新兴成功人士地位的最佳象征,仅仅一瓶,便能轻而易举地卖到2000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只是中国全球购买风暴中的冰山一角。2011年上半年,中国投资商购买了至少176家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其中至少6家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尽管其中许多交易以获得能源和自然资源为目的,但我们也看到中国人同样购买服务型企业。对中国而言,购买企业不仅能获得新技术,而且能确保中国公司以西方人识别的商标品牌销售自己的产品与服务。简言之,购买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全球商业环境,中国在这方面发展态势非常好。
缩小技术差距
一个曾发明了纸张、火药以及公务员考试的国家,想要恢复其世界经济老大的角色,这不足为奇。显然,中国具有这一角色所需要的智慧。例如,2010年11月,中国宣布已成功研制出超级电脑,比同时期的电脑提速40%。中国版超级电脑占地13英亩,内含约2万个并联运行的处理器。中国已独立开发了其中一些元件,而并非完全借助外国援助,这让计算机专家们铭记在心。(6个月后,日本电脑中心研发出一款运行速度更快的电脑,这台电脑与其他绝大部分来自美国的超级电脑都期望打破中国纪录。)
比超级电脑更为重要的是,中国2011年10月启动了神威蓝光超级电脑。蓝光电脑每秒可进行1000万亿次运算,排在世界最快的20台计算机之列。蓝光电脑因8700片神威SW1600微处理器驱动而独树一帜,这些微处理器由中国一家电脑研发机构设计并在上海生产。
在设计复杂技术方面,中国已能摆脱西方国家的援助,这是中国制胜的因素。仅在十年前,中国没有能与世界最快电脑500强相抗衡的超级电脑,因而,蓝光的成功格外引人注目。如今,世界最快电脑500强中,中国电脑已占60多个名额,在这一领域位居第二,仅次于拥有225个名额的美国。
超级电脑的设计仅是中国脱颖而出的一个领域。同时,美国打算减少其在太空项目中的资金,中国则已在载人太空探测项目中加快了步伐。中国已成功设计了月球车,该月球车为中国2020年使用的中国空间站而生。尽管中国的空间站重量只有60吨,而已在轨道运行的美国—苏联—欧洲国际空间站则重达400吨,但不难看出,在西方国家曾认为自己具有极大优势的领域,中国已然成为强有力的对手。
中国在其他方面的努力更为务实。几年前,中国的整个铁路体系极不完善。现在,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已超过欧洲。尽管中国2011年7月发生了动车追尾的不良事件,但中国仍将建成世界上最广阔的铁路网。中国建设铁路网的能力如此之强,激起了人们对中国铁路网建设成就的兴趣。
过去20年,欧洲和日本的铁路网已得到逐步拓展,而中国却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些。中国通过与外国制造企业合作可以获得一些核心技术,同时中国人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例如,令日本国际联合公司川崎公司担忧的是,中国试图从其技术中获利,并在日本技术基础上再度改进。中国制造的火车速度快于日本火车,在全球普通商务服务中,中国的火车速度也是首屈一指。
磁悬浮列车轨道利用高强度磁场吸附火车升离地面,并消除了摩擦。德国曾在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轨道建设方面遥遥领先。磁悬浮列车可轻易实现270英里的时速。然而,现在为人所熟知并使用的是上海机场和市中心之间通行的磁悬浮列车。乘坐上海磁悬浮列车走完这段18.6英里的路程,只需7分钟,若乘坐出租车,则要90分钟。
德国最早提出了“磁悬浮”这一概念,但却对其经济可行性犹豫不定。中国采用了这一设想,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率先投资,使之不再是纸上谈兵。令人惊叹的是,铁路运输不是中国通过重磅投资而大步前进的唯一领域。目前,鉴于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开支计划,中国火箭也在为美国卫星的发射提供服务。
西方人提出的新想法中,有越来越多需要在中国付诸实践,因为西方已不具备相应的设备。例如,法国农民试图重新开设高级羊毛加工厂加工麦兰奴种绵羊羊毛,他们发现,唯一的选择是让中国工厂代加工。法国已没有生产所需数量羊毛的加工厂了。
由于西方公司将它们的产品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转移到中国,西方国家能够从事的产品制造,中国的某些企业、某些地区都能更廉价地制造。
三里屯欢迎您
北京的三里屯地区现在自称为“屯”。那闪闪发亮的崭新玻璃以及器宇轩昂的钢筋大楼,使之即使置身纽约第五大道或伦敦、巴黎、迪拜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毫不逊色。在这个时尚的氛围中,“屯”这个词听起来有些格格不入,但这一用语却并非偶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正重新定位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三里屯不仅销售昂贵的奢侈品,而且向世界传递着强有力的信息,中国人将西方统治世界的时期视为“百年屈辱”,这一时期即将终结,且三里屯是不错的新起点。
三里屯中心区长近1英里。从三里屯到东直门的距离为1500米(约0.9英里)。东直门曾是老北京城墙上的一个入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三里屯变成了北京地区外国人的“聚集地”。
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区域都因破旧的酒吧、西式饭店及各种法律擦边球的活动而遭受非议。邓小平彻底改变了中国,在改革浪潮中,三里屯也毫不例外地发生了变化。如今,大北京的面积正在赶超比利时,三里屯离市中心也不再遥远。北京的公交车及地铁都用中英双语报站。
2008年开业的三里屯购物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新举措的例子。在这古色古香、石头建筑的购物中心,有一个横跨其中的巨幅LED电子屏,MTV风格的音乐视频循环播放着。几步之外,全球最大的阿迪达斯运动服装店一览无余。听着iPod的少男少女们信步穿梭在大型苹果电脑专营店。
力士保、芬迪、巴黎世家、范思哲为呈现最华丽的橱窗展你争我赶。一家新开的多映厅影院上映着最新电影。衣着艳丽的孩童在新式喷泉旁嬉戏玩耍,各式花样的水柱断断续续喷入空中。在商业中心的一隅,一家星巴克咖啡店正氤氲在拿铁咖啡和卡布奇诺的香气中。简而言之,三里屯已成为不断壮大的新兴中产阶级们的活动场所。
审视西方名牌,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前的殖民力量借助消费者享乐主义再次入侵中国。但事实却与此恰恰相反。从更大程度上说,中国正在征服世界——至少是消费界。三里屯那些顾客们蜂拥而上的品牌店或许在商标上有西方的品牌名字,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
曾独霸全球市场的大型国际品牌已很大程度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中国的工业生产日益兴旺,他们则依附中国的产品进行再包装并销售。这些产品中,多数产自无人知晓的工厂、车间。巴黎或意大利可能设计了最新的时尚配饰,但这些产品更有可能生产于中国。
苹果公司的iPad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当下在消费者市场中的角色。尽管大多数人将这种名声大振的平板电脑视为硅谷公司的天才之举,但电脑的内部件则在中国的富士康组装。富士康是深圳的一家电子工厂,至今仍鲜为外界所知。
三里屯不但不是西方入侵的标志,反而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有力的影响而骄傲,因中国作为世界消费品加工业首产地与日俱增的重要性而自豪。中国正努力凭借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硕果累累,这种发展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其意义也是重大的。
那些常去三里屯的西方人可能会狡辩说,多数高端技术仍然产自西方,但这种观点很快便会成为隔年黄历。中国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那些心切的推动者们的期望。
中国在高端技术方面的成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一般消费品的开发、生产上。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为西方企业打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的加工制造企业及进驻中国市场的大型国际企业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的大型企业则纷纷走向世界。为了生存,这些企业别无选择。意欲向13亿中国人销售产品的西方企业突然惊觉,中国企业已在自己的地盘上向他们发起了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