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HK$
104.5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HK$
118.8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HK$
217.8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7章,分别是:绪论、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智能交通控制技术与应用、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评价、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用案例。本书着重介绍了当前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发展中最先进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并且详细介绍了以这些数据作为输入的最先进的交通控制理论。另外,由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对车辆的控制也成为交通管理与控制需要考虑的新方向。同时也着重介绍了联网自动驾驶车辆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控制与应用,以及车路协同的行驶与控制技术在新时代的发展。 本书可作为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使用。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智能交通系统
1.1.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
1.1.2 智能交通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1.1.3 智能交通系统的特征
1.1.4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1.1.5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1.2 交通控制系统
1.2.1 交通控制的意义和任务
1.2.2 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1.2.3 交通控制系统的构成
1.2.4 交通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1.3.1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3.2 智能公共交通控制
1.3.3 智能交通中的车辆控制
1.3.4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4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2.1 交通信息采集感知技术
2.1.1 路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2.1.2 车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2.1.3 空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2.2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2.2.1 数据库与储存
2.2.2 数据处理技术
2.3 交通信息网络传输技术
2.3.1 调频广播通信
2.3.2 无线寻呼
2.3.3 移动通信
2.3.4 专用短程通信系统
2.3.5 LTE-V移动通信技术
2.3.6 蜂窝网络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2.3.7 车联网与5G无线技术
2.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4.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4.2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2.4.3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2.4.4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5 车辆定位技术
2.5.1 概述
2.5.2 GPS定位系统
2.5.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5.4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定位系统
2.5.5 其他定位技术
2.6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1 道路交通流理论
3.1.1 交通流基本特性
3.1.2 跟驰模型
3.1.3 流体模型
3.1.4 概率统计模型
3.1.5 排队论模型
3.1.6 交通网络流理论
3.2 道路车辆行驶协同理论
3.2.1 基于跟驰理论的车辆协同模型
3.2.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车辆协同模型
3.2.3 基于宏观动力学理论的路段协同行驶模型
3.2.4 基于格子流体力学的路段协同行驶模型
3.3 道路与车辆控制理论
3.3.1 最优控制理论
3.3.2 PID控制理论
3.3.3 模糊控制理论
3.4 机器学习控制理论
3.4.1 支持向量机
3.4.2 随机森林
3.5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智能交通控制技术与应用
4.1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4.1.1 智能路侧交通系统简介
4.1.2 典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4.1.3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动态
4.2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2.1 单路口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4.2.2 城市干线交通信号控制
4.2.3 城市区域协调控制
4.2.4 不同智能网联车辆渗透压下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4.2.5 多目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4.2.6 过饱和交通流场景下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4.3 智能公共交通控制
4.3.1 新技术在公共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4.3.2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方法
4.3.3 公共交通智能控制系统
4.4 智能高速公路控制
4.4.1 入口匝道控制
4.4.2 安全应急管理
4.5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技术
5.1 概述
5.1.1 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历程
5.1.2 智能化汽车等级划分
5.1.3 系统简介
5.1.4 性能要求
5.1.5 智能网联车辆的相关法规
5.2 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
5.2.1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
5.2.2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5.2.3 自动变道辅助系统
5.2.4 盲区监测系统
5.2.5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5.2.6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5.2.7 交叉口通行协同控制系统
5.3 自主决策与控制
5.3.1 概述
5.3.2 车辆模型
5.3.3 自主决策
5.3.4 自主控制
5.4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智能交通系统评价
6.1 概述
6.1.1 智能交通系统评价的目的
6.1.2 智能交通系统评价的意义
6.2 ITS评估框架和方法
6.2.1 评估对象
6.2.2 评估过程
6.2.3 传统和常用的评估方法
6.2.4 评估策略
6.2.5 事前和事后评估
6.2.6 社会经济评价
6.3 ITS评估的影响
6.3.1 ITS的评估
6.3.2 ITS对道路影响的比较和评估
6.4 车载系统性能的技术评估
6.4.1 测量提醒
6.4.2 复杂系统验证
6.4.3 测试设施
6.4.4 用于技术验证的通用模板
6.5 新普及技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6.5.1 交通领域的普及技术
6.5.2 技术驱动的NMS评估
6.5.3 技术驱动的SI方案评估
6.6 对自动驾驶功能评估的回顾、评估的挑战
6.6.1 评估自动驾驶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6.6.2 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影响评估和社会经济评估面临的挑战
6.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智能交通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