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

書城自編碼: 39772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芬]汉内莱·涅米 王晨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3211076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你在害怕什么:焦虑症与恐惧症应对指南(原书第2版)
《 你在害怕什么:焦虑症与恐惧症应对指南(原书第2版) 》

售價:HK$ 81.4
冰山学习法: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高考状元的提分秘诀
《 冰山学习法: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高考状元的提分秘诀 》

售價:HK$ 81.4
仪礼集释:全二册 《儒藏》精华编选刊
《 仪礼集释:全二册 《儒藏》精华编选刊 》

售價:HK$ 236.0
海外中国研究·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中国妇女
《 海外中国研究·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中国妇女 》

售價:HK$ 66.1
德州扑克前沿理论指南
《 德州扑克前沿理论指南 》

售價:HK$ 70.8
不确定宣言:记忆地图
《 不确定宣言:记忆地图 》

售價:HK$ 80.2
风雅与风骨:北大名师的至情至性
《 风雅与风骨:北大名师的至情至性 》

售價:HK$ 92.0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文化的源与流(启蒙文库)
《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文化的源与流(启蒙文库) 》

售價:HK$ 23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3
《 教育的本质 》
+

HK$ 82.4
《 可见的学习在行动 》
+

HK$ 144.3
《 可见的学习:对800多项关于学业成就的元分析的综合报告 》
+

HK$ 102.2
《 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 》
+

HK$ 95.6
《 游戏改变学习:游戏素养、批判性思维与未来教育 》
+

HK$ 74.8
《 开窍了,学习会上瘾 》
編輯推薦:
未来教育的启示
《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一书深入探讨了面向未来的教育革新,为读者揭示了教育的天然基因。本书特别借鉴了芬兰在素养教育方面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核心素养的构建
本书提出了“未来学习者核心素养框架”概念,旨在培养孩子们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和素养。这一框架是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创新性思考,为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下一代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教育语法的创新
作者结合中国教育的本土实践,提出了CMYK教育语法,即Competence(素养颗粒)、Method(教学方法)、Year(学习年段)、Knowledge(知识领域)。这一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强调了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更注重实践的可行性。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策略建议,它为教育者如何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实施面向未来的教育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启发。这本书是教育领域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以及对教育革新感兴趣的读者的必du之作,它将引领我们思考和构建一个更加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
內容簡介:
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天然基因,人类社会的未来就在今天的教育之中,我们总是在面向未来的教育革新中不断前进。勾勒未来教育生态的图景,培养孩子们应对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挑战的能力和素养,这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中芬专家携手合作,通过梳理全球素养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比较借鉴芬兰在发展素养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对未来学习者进行画像。继而,结合中国教育本土实践,搭建未来学习者核心素养框架LFCF(The Learner for the Future Competence Frame),提出培育未来学习者的教育语法CMYK(Competence素养颗粒-Method教学方法-Year学习年段-Knowledge知识领域)。
關於作者:
汉内莱·尼米(Hannele Niemi),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及研究总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公平与学习质量生态系统项目主席(2018—2026),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院长。她曾担任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主管学术发展),教育学院院长;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王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秘书长,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为教育思想史、学校文化建设等;先后在海内外发表中外文论文近50篇,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并曾主持和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教育研究课题多项。
目錄
引 言.......................................................................... 001
上篇 全球素养教育发展与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 015
第一章 全球素养教育的发展..................................................... 017
一、简史介绍.........................................................................................018
二、缘起:1970 年富尔报告................................................................019
第二章 20 世纪 70 年代至90 年代的发展................................... 021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德洛尔报告.................................................022
二、经合组织与DeSeCo 项目 .............................................................024
第三章 2000 年到 2020 年的全球素养....................................... 029
一、行动组织和素养框架的涌现.........................................................030
二、21 世纪技能评估与教学和美国21 世纪技能联盟 ............................033
三、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035
四、中国与核心素养.............................................................................039
五、欧盟的核心素养框架与LifeComp ...............................................040
六、针对特定教育目标的核心素养.....................................................043
第四章 迈向 2030:可持续发展与福祉成为全球素养的一部分..... 049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共同利益和可持续未来.........................050
二、经合组织的未来教育2030 和未来指南.......................................055
第五章 芬兰课程体系与横贯素养............................................... 061
一、横贯素养与国家教育目标相结合.................................................062
二、芬兰幼儿教育与护理核心课程.....................................................063
三、芬兰基础教育和横贯素养国家核心课程.....................................069
四、2019 年芬兰普通高中国家课程....................................................076
五、芬兰教育体系横贯技能培养的总结.............................................080
第六章 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 083
一、全球素养发展趋势与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的设定 ............................ 084
二、探究.................................................................................................090
三、批判.................................................................................................091
四、创造.................................................................................................094
五、关怀.................................................................................................097
六、协作.................................................................................................099
第七章 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的实施能力建设.............................. 103
一、应用“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 的一般原则..................................104
二、学习者积极参与.............................................................................107
三、学习全球和未来素养的多种方法.................................................108
四、学习任务真实、有意义,且结合全球和未来素养展开.............109
五、教师在未来和全球素养中扮演的角色.........................................110
六、评估对学习的支持.........................................................................111
七、学习全球素养的国际案例.............................................................115
第八章 结 语.......................................................................... 125
一、主要的共同素养.............................................................................126
二、全球素养的发展趋势.....................................................................128
三、批评的声音:教育不应仅服务于经济或工作目的 ............................ 130
四、转向更大的蓝图.............................................................................131
五、系统性方法需要教育系统进行变革.............................................133
六、终极问题:谁有权利获得全球素养?.........................................136
参考文献...................................................................... 138
下篇 未定中的确定:未来学习者的教育....................... 151
第一章 未定中的确定: 未来教育生态建构.................................. 153
一、不确定的未来与教育的原则.........................................................154
二、“确定性的寻求”:未来教育图景................................................160
第二章 未来学习者的形象与素养框架........................................ 167
一、未来学习者画像: 个人无限成长样态..........................................168
二、未来学习者的培育: 素养框架的建构和阐释..............................173
小结.........................................................................................................194
第三章 未来教育语法CMYK...................................................... 197
一、CMYK:项目元矩阵的建构.........................................................198
二、“无限成长”的符号化: 项目元神经网络....................................203
第四章 结 语.......................................................................... 207
参考文献...................................................................... 209
內容試閱
总序:教育始终是答案(作者:陈一丹)
  2023年春,人们听到技术浪潮的涛声如春雷般清晰。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与运用再次点燃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似乎再翻过一座矮山,我们就能看到科技大航海时代的千帆竞渡。
  AI潮涌,让疫情甫消的世界混杂着不安与兴奋,也让我想起20多年前,互联网大潮初期,我和伙伴投身其中,并在内部观察到一种技术如何从新生渐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
  技术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过去不可能之事会越来越快地发生,不仅体现在变化速率上,更在扩展规模上。
  作为文明演进的载体,教育既是技术的原因也是结果。一方面,教育革新的时机已成熟。技术和伟大的产品可以让教育变得更好。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带来了例如数字成瘾等噪音,社会良治的共识需要通过教育来校正。
  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创造与革新的空间,教育如何自处?教育如何重塑?回答这个时代大哉问不取决于技术。未来与愿景有关,而指向人的行动。这是关于教育持份者可以做出的一系列选择。
  一丹教育研究院是个年轻的机构,它由陈一丹基金会发起,设立之初就聚力于此,试图回归教育本源,探讨教育问题。一群对教育充满热情并且对如何使教育的未来有远大想法的人聚拢于南国深圳,展开寻找教育未来可能进路的重新想象。
  教育作为一种方法,从事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的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展开对话,就教育一系列问题、话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或开展田野调查,或搭建理论框架,这些教育协力者为相应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脉络与进路。我们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更大的教育图景。
  而大流行病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的教育未来仍将感受到其影响。如何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培养更大的理性,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在更深层次的背景下思考教育问题,仍然是确定教育界有趣的、未解决的问题的起点。
  我很高兴看到,这一系列行动已经沉淀文献和共识,并通过出版成为人类教育思想库的一部分。书籍仍然是改变讨论和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首选工具。我们相信阅读和书籍一定会提高教育成果,增加教育总价值,并且为未来转变提供可能性。
  从一丹教育研究院、基金会和业界同行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协作带来连接,连接带来丰富,丰富带来韧性。教育变革的核心是教育生态要从单一的部门走向丰富的系统。
  我们主张确立大教育、泛教育的新范式,这是基于连接的多元教育生态系统,由竞争转为协作,从封闭转向开放,从稀缺转向丰盈。
  其次,教育之道在于实践与在场。如今,教育和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教育的最大价值之一在于让人们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社区中。
  在场则意味着保持开放,响应技术和时代的要求。当我们身处浪潮其中时,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一场革命。但它是无可避免、正在发生的事情。
  最后一点与技术无关却最为关键,改变将来自关心教育的相关者。教育体系诞生之初就与理想主义密不可分,孔子以天下大同的仁爱为旗帜,让教育流入民间,如今依旧需要这种关心。
  点燃教育的火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面对挑战,我们应该教会下一代如何关心,如何善良。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关注可能性。我们应该教会下一代保持乐观,以信心和长期视角应对复杂系统。
  教育是一种选择,最重要的是,通过行动重塑未来。当我们致力于取得成果时,道路就会更加清晰。我们有机会建立一个基于贡献、可能性和洞察力的未来。
  放下书稿清样,方觉已是日暮时分。而窗外,新绿初吐、万木奔腾,又是一年春归时。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育就是答案。教育始终是答案。
  通过这些文字的风景,我看到了一群种树的人、一群在春天播撒种子的人。这些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在种植和培育重要的想法,让教育变得比以前更好。
  借此机会,我想特别感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以及领衔专家哈巍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博士和本书责任编辑刘天天女士。大道同行,吾辈不孤。
  教育永无止境。前路漫漫,唯愿同行者一路有憧憬、有所得。格物致知,丰盈于心。
  是为序。

作者序一
本书基于陈一丹基金会的倡议,对全球素养教育作了分析和回顾。陈一丹基金会希望为教师和学生构建一套素养框架,帮助他们将全球素养融入教学并让学生具备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所需的能力。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意识到教育需要转变为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在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变化中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的能力。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教育文献中有关全球素养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在全球素养被设定为教育目标时,我们可以确定的趋势或变化。随后,文中以芬兰教育系统的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将全球和未来素养融入课程规划。最后,本书还总结了设计全球素养教学和课程时进行修订的主要原则,以及如何在学校和高等教育中教授和学习这些素养。
早在20 世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Faure 等人,1972)一书时,各界就已经意识到培养未来学习者的教育非常重要。这本书也是就全球素养问题开展更广泛国际讨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分析了教育如何应对本土和全球的挑战和未来的需求,在分析了工作、生活和技术变化后,确认了社会中新素养的出现迹象。它采用“学习型社会”来描述未知的未来,我们见证了整个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的许多变化与商业和贸易、技术和数字化、知识预测和管理以及工作中对新素养的需求密切相关。“全球化”的定义有多个版本。Youmatter(2020)整理了诸多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定义。其中,世界卫生组织(2020)对此的定义为“各国人民和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多方面进程。各界也普遍认为,全球化通常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开放国际边界,加快货物、服务、资金、人员和思想的流动;二是促进或便于这种流动的国家和国际制度与政策的变化。
全球变化的复杂性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全球素养的概念千差万别。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不同于本地素养。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两者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全球”一词赋予了跨越地方和国家边界的性质,例如,全球公民。联合国将“全球公民”定义为具有全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社区的总称。该词所指的“个人”是多重、多样化、地方和非地方网络的成员,而不是只在孤立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单一行为者。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增强全球公民意识有助于个人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造福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谋福利。全球素养意味着有些素养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学校课程应包括学生未来在当地和全球背景下生活所需的素养。(UN, 2023)
自1972 年富尔报告发布以来,人们对未来和全球素养的兴趣呈指数级增长,21 世纪初涌现了数十个关于未来全球素养的清单和定义,其中许多都植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2022; 2021)或经合组织(OECD, 2005; 2019)提供的概念基础。然而,也有来自国家战略、研究人员投入和公司需求的框架。常见的素养名称有21 世纪核心素养、共通能力、元技能、可迁移技能或横贯素养。
回顾过去几个世纪,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和未来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联合国总结了我们在全球工作中面对的重大挑战,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共同应对诸如气候变化、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等多方面的问题(UN,2016)。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教育体系提出了许多要求。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个人素养,而且是必须寻求拯救地球、使世界更加平等的解决方案。因此,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四)显得空前重要,因为教育不仅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基础,也为其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第四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是教育、公平和包容等人权,每个人都应享有接受优质教育、培养自身的全球和未来素养的权利。教育必须确保所有人在其生活中都享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使其具备为解决全球挑战做出贡献的能力。
教育应当培养年轻一代和所有学习者承担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的能力。陈一丹基金会的研究小组回顾了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学生的成长需要哪些素养。这些素养是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的基础。研究小组甄选出五种关键素养,分别是:探究、批判、创造、协作与关怀。
探究是指保持好奇心,提出新问题,为了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反思和评价自身学习过程和成果并且修正自身学习行为的能力。探究的含义还包括开放地看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发展新技能和新素养。
批判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评判某个论据质量的能力,包括对其原因、假设、证据和结论的可接受程度。
创造是指一种学习过程,其目的是教会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想出新颖的替代性解决方案,投入到创新产品的开发或者采取新的思维模式。此外,创新还需要学习者学会在创新过程中坚持不懈。
协作是学习者应具备的一种素养,即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学习和共事。协作基于尊重、责任、信任和不同文化间的理解等前提。协作素养还包括学习者在虚拟和社交媒体情境下需要具备的能力。
关怀是指与社会情感和道德行为相关的素养。它包括责任、建设性贡献和社交关系中的同理心。关怀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并理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情境。关怀的目标是为建设性地共处和共事提供支持。
这五种素养旨在为师生提供从儿童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的相关指导。我们建立包含这五大素养的框架的原因是:虽然目前有若干个关于全球素养或未来素养的体系,但是由于情境的复杂性和分散性,师生难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运用这些素养。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学习的认知、社交和情感过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框架。
这一框架的出发点是基于最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前提。过去的几十年中,学习研究的范式发生了转变:从早期的基于外部规范的行为主义和知识传播范式,转变为强调社会文化情境因素和学习的能动性。发生这一转变的源头是20 世纪兴起的社会文化理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科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也对学习者的理念产生了影响。“学习科学”(Fischer 等人,2018)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我们如何赋权学习者并赋予其能动性?如何利用技术实现这一点?学习者在提出问题、做出预测和解释说明时会经历哪些心理过程?为此,我们应该提供哪些相应的课堂文化、教学实践机会和学习材料?”这一框架面向教师、课程设计者和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目的是培养“未来学习者”。
本书希望传达的信息是,我们需要一种系统性方法培养未来学生在全球背景下共处和共事的能力。它要求改变课程设计、调整教师教育体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以促进未来的学习。它呼吁采用更具包容性和以学生福祉为导向的教学法,并就教育、社会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经合组织(2022)也提醒我们:“将全球趋势与教育联系起来是拓宽我们视野的一种手段……但未来思维意味着要考虑现有趋势的复杂演变以及潜在的发展和冲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可预知及不可预知的未来做好准备。新冠疫情提醒着我们,未来可能而且必将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事物。
此外,大量证据表明,许多国家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都十分堪忧(UNESCO, 2021;World Bank,2018)。这为全球素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似乎只有那些能够在完善的教育体系里接受优质教育服务的人群才有机会获得未来素养。但是,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有获得全球和未来素养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人权为基础制定了一个学习框架,并强烈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的机会。如果不具备未来素养,人们就很难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学习。同样,如果不具备这些素养,人们就很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更美好世界做出贡献。今天校园里的学习者将成长为明天的决策者。学习者需要探究、批判、创造、协作与关怀这五种素养所提供的能动性。学习者还需要了解在全球背景下,他们如何通过这些素养实现责任、团结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自身的能动性来构建共同利益。
在此,我衷心感谢陈一丹基金会对本书撰写工作的支持。整个过程中的气氛非常鼓舞人心。其次我还要感谢赫尔辛基大学讲师皮娅- 玛丽亚·科里基维(Pia-Maria Koirikivi)博士,她为各个章节贡献了宝贵意见,尤其是芬兰教育体系中的横贯素养一章。
非常感谢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书,以供中国读者参阅。
2023 年10 月21 日,芬兰赫尔辛基
汉内莱·涅米 博士
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公平与学习质量生态系统主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