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江苏出版史·当代卷(1949—2008)

書城自編碼: 38811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钱兴奇、袁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280336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5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申三百年祭(纪念集)
《 甲申三百年祭(纪念集) 》

售價:HK$ 35.2
中国瓷器谈
《 中国瓷器谈 》

售價:HK$ 103.8
历史四季(全4册)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读懂历史周期率的底层逻辑)
《 历史四季(全4册)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读懂历史周期率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214.8
权力与影响力   [美]约翰·科特
《 权力与影响力 [美]约翰·科特 》

售價:HK$ 93.2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精装典藏版)
《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81.4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

售價:HK$ 64.9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售價:HK$ 177.0
舔盖儿:酸奶小史
《 舔盖儿:酸奶小史 》

售價:HK$ 80.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9.6
《 江苏出版史(先秦至宋元卷) 》
+

HK$ 95.2
《 江苏出版史(明代卷) 》
+

HK$ 83.0
《 江苏出版史(清代卷) 》
+

HK$ 144.0
《 江苏出版史(民国卷) 》
+

HK$ 55.4
《 出版物质量问题典例面面观 》
+

HK$ 87.3
《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对180篇文章的观察 》
編輯推薦:
1949年四五月间,以苏南新华书店总店、南京市新华书店、苏新华书店总店的相继建立为标志,江苏当代出版业拉开了大幕。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江苏当代出版人初创时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与努力,在特定时期的坚忍冷静与艰难维持,转折时期见机而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勇气和胸怀,以及发展时期乘势而上的热情与改革智慧,展现了江苏出版人勇创先进、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与踏实不虚、好思实用的工作作风。

本丛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先秦以来江苏地区出版活动的发展全貌,包括发生在江苏地区的出版大事、诞生于江苏地区的精品著作,也包括活跃在江苏地区的一代又一代出版人。丛书展示了江苏地区出版文化特点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推动全国出版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走向进一步深化。
內容簡介:
本书引用大量一手权威资料,系统梳理了1949—2008这60年江苏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对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出版业的创建、曲折发展、探索,以及现代化转型之路作了全面、客观、深入的阐述。
全书资料翔实,全景式展现了江苏当代出版人初创时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与努力,在特定时期的坚忍冷静与艰难维持,转折时期见机而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勇气和胸怀,以及发展时期乘势而上的热情与改革智慧,展现了江苏出版人勇创先进、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与踏实不虚、好思实用的工作作风。
關於作者:
徐海,江苏镇江东乡人,江苏凤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编审。曾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电子音像处处长,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文硕士,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硕士。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目錄
目录
概 论……………………………………………………001
章 江苏当代出版业的创建………………………019
节 接收与创建……………………………………019
第二节 国营出版业走向专业化、企业化……………022
第三节 苏北当代出版业的雏形………………………024
第四节 苏南新华书店的开局与演进…………………027
第五节 苏南人民出版社的成立与成长………………031
第六节 南京市新华书店的出版活动…………………034
第七节 其他出版活动…………………………………035
第八节 出版管理与公众服务…………………………043
第二章 江苏当代出版业的初步发展(1953—1965)……046
节 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组建与曲折发展………………047
第二节 江苏出版管理机构的建立与模式的演变…………095
第三节 早期的期刊出版……………………………………100
第四节 早期的书刊印刷……………………………………105
第五节 图书发行业的体制变化……………………………116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与拨乱反正时期的江苏出版业(1966—1980)……129
节 “文革”时期的江苏出版……………………………130
第二节 艰难的复苏……………………………………………140
第三节 独步发展的印刷业……………………………………156
第四节 图书发行的政治化……………………………………160
第五节 波折中的期刊出版……………………………………164
第六节 特设机构的出版管理…………………………………169
第四章 江苏当代出版业的快速发展(1981—1995)………172
节 出版机构迅速增多……………………………………172
第二节 逐渐显现的出版“双效益”…………………………183
第三节 期刊出版如火如荼……………………………………191
第四节 印刷生产力与时俱增…………………………………198
第五节 图书发行改革方兴未艾………………………………206
第六节 出版管理不断加强……………………………………213
第七节 版权保护与版权贸易…………………………………223
第五章 江苏当代出版业的现代转型(1996—2008)…………229
节 江苏精品图书生产的总体格局…………………………231
第二节 江苏图书出版的板块结构与演变………………………247
第三节 江苏当代期刊业的演进…………………………………283
第四节 江苏数字出版的兴起与跌宕……………………………294
第五节 江苏当代出版业的改革与产业发展……………………308
第六节 江苏图书发行业的勃发…………………………………330
第七节 江苏印刷复制业的产业化进程…………………………351
附录一 江苏出版大事记(1949—2008)………………………373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407
內容試閱

本书所称的江苏当代出版业是指从1949年四五月间江苏全境解放以后开始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本书记载截止于2008年。
解放战争后期,华中新华书店在苏北解放区已经建有自己的出版系统。其后,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紧随解放大军的步伐,每解放一座城市,立即进行旧政府的出版资源接管并创建新华书店。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之前,苏北地区各城市的新华书店已先后建立,形成了苏北地区的图书发行网。
从1949年到1957年,江苏当代出版业稳步前进,不断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49年4月25日,苏南新华书店总店在无锡成立;5月12日,南京市新华书店成立;5月17日,苏北新华书店总店在泰州成立。江苏当代出版业大幕开启。
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江苏出版业遵从上级指示,完成了出版、印刷、发行的专业分工和企业化,1951年分别建立了苏南、苏北人民出版社和各自的印刷厂,各级新华书店也成为专业发行机构,出版工作逐渐进入正轨。
1953年江苏省恢复建制,苏南人民出版社与苏北人民出版社合并成立江苏人民出版社,苏南、苏北、南京三个新华书店合并成立江苏省新华书店。次年,原苏南新华印刷厂、苏南日报印刷厂、苏北日报印刷厂合并组成江苏新华印刷厂。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私营的正风出版社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全省523家私营书店、书摊和几百家私营印刷厂,先后并入当地国营新华书店和国营印刷厂。
江苏人民出版社建立后,一方面接续苏南、苏北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当年就制订出一整套出版工作规章制度,包括《稿酬暂行办法》《著作物出版合同》《关于编制出版计划的暂行规定》《原稿审阅简则》《编辑出版方针和工作任务、编辑工作人员职责及工作条例》《选题计划》《十二年(1956—1967)出书初步意见》等。出版工作按照“地方化、大众化、通俗化”的方针,主要出版以工农群众、县以下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通俗读物。建社年出新书84种,总印数190万册;期刊4种。到1956年,年出新书达600种,总印数2147万册。“医学丛书”“农业生产知识丛书”“江苏民间戏剧丛书”,小说《荣誉》《公民》《解约》《出嫁》《在泉边》,儿童文学《一支钢笔》《小虎》,人物传记《忠王李秀成传》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经过这三五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700多人的作者队伍,逐步改变了解放初期出版社编辑和作者合二为一的状况。
江苏新华印刷厂是江苏书刊印刷的主要基地。1954年建成时有职工242人,固定资产50万元:全张机2台,对开机8台,四开机1台,单色胶印机1台。年生产能力:铅印印刷1.8万令,胶印印刷1.2万色令。由于课本、图书和政治文件宣传材料的印制任务很重,又在全省各地发展了40家书刊印刷厂,但仍有40%的教科书等大宗书刊和高档次画册要到上海去印制,为此,特在上海设立了江苏人民出版社驻上海工作组。1960年江苏新华印刷厂新厂房建成,1961年撤销驻上海工作组。
新华书店系统从江苏全境解放起,就是省内主要的发行渠道,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成为全省的图书发行渠道;期刊则由省邮电管理局发行。1953年,江苏省新华书店成立后,大力加强发行网点建设,各市(地)县新华书店有65个,城乡门市销售点9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图书发行网络;同时加强发行工作的计划性,推行图书预订制度,实行图书征订和零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发行工作逐步走上健康的运行轨道。1956年,全省的市(地)、县新华书店门店发展到78个,城乡门市销售点107个。全省农村供销社普遍建立了图书发行专柜,县以下农村发行除课本预订和系统发行的图书外,都由供销社供应。全省新华书店职工数由1953年的1305人增加到1445人。全省图书销售总额,1953年为867万元,4476万册;1956年为1620万元,8542万册,总额和册数均增长了近一倍,而其中课本的比重,从1953年的46.3%降为1956年的43%。省店的发行额1953年是92万元,占总销售额的10.6%;1956年为588万元,占36.2%,全省图书发行呈有计划有秩序发展的态势。
1953年至1957年的个五年计划期间,江苏省共计出版图书(含课本、图片)1931种,15953.6万册(含期刊、活页),274589千印张。销售总额6285.79万元,31737.66万册。其中课本3673.13万元,16148.15万册,铅印137967令,胶印77512色令,装订247091万页。全系统实现利润582.09万元,基本建设投资80.24万元。全省编、印、发人员总计1952人。江苏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957年以后,江苏出版事业经历了一段坎坷历程。1957年6月开始的反右运动,给江苏出版事业以严重冲击,稳步向上的发展势头受到遏制。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改造和斗争对象:出版社一些有才华的编辑被错定成右派,作者中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958年的“大跃进”使江苏出版体制和出书指导思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各地区纷纷成立出版社,省级机关各厅局和各地县以上单位普遍建立出版小组;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省新华书店、江苏新华印刷厂合并,建立江苏人民出版社党组,统一领导编、印、发。在出书指导思想上,提出“为工农、靠工农”的口号,只出版适应当地工农群众的通俗小册子;出书内容强调通俗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三面红旗,宣传新生事物,介绍生产上的“新经验”和“新技术”;提倡出书“放卫星”“多快好省”,选题计划被打乱;作者队伍被重组,组稿对象主要是机关干部和工农群众,知识分子被忽视,编辑下乡“采风”,向工农组稿。大量的图书粗制滥造,少数图书在鼓吹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方面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省农村掀起办公社书店的热潮,原有的新华书店农村门市和供销社专柜基本上被撤光,统一由公社书店经营。
到1958年年底,图书出版违背规律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然显现。1959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指示出版界整顿秩序,恢复规章制度,提高图书质量,停止并纠正错误的宣传。根据省委有关领导“出版工作要关心文化积累,出书要多样化,要注意出高质量的书”的指示,同时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和参加莱比锡第四届国际图书博览会,出版社开始注意抓图书质量,抓献礼书,出版工作有了新的起色。1959年出版了一批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高质量图书,如文学理论研究著作《聊斋志异研究》《宋词四考》,大型画册《太平天国艺术》、《百花齐放图集》(剪纸)、《江苏十年成就摄影集》、《红楼梦人物画集》,还有一批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政治理论读物和戏剧、曲艺著作。1959年出版献礼书56种,这些书从内容到形式,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都追求高标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江苏出版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在出书指导思想上,除了出版配合政治运动的图书,还出版了具有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1960年出版了《商品自传》《大众农业辞典》《中国历代演义》,影印出版了《张謇日记》,利用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和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所保存的版片,重印了《九歌图》《暖红室刻西厢记》《景元刊本楚辞集注》《香叶草堂诗存》等古旧图书;1961年出版了《太平天国印书》等珍贵史料,江苏出书档次的提高,受到了文化学术界的好评。
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3年全国开展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新运动,农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气候中,江苏出版业再次受到“左”倾的干扰,直至1966年“文革”前,愈演愈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謇日记》手稿、《桃花坞木刻年画》、《中国历代演义》,被点名批评,由此在出版社内部掀起了检查浪潮,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此后一段时间,出版社被剥夺了出书的自主权,所有准备出版的新书,出版之前必须经省委宣传部或宣传部指定的单位审查批准,出版社不得自行出版任何图书;在出书范围上,停止出版一切学术著作。对于1960年以来已出版的高层次、文化积累性质的读物,一概称之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审稿上,实行事先审稿的制度,有关政治、理论、文化、文艺、历史等读物,出版前送省委宣传部审查,有关教育方面、科学技术、业务性质的书籍,出版前送省教育厅党组、省科委及有关主管厅局党组审阅。结果大批书稿积压在外审单位,出版社的手脚被束缚,造成出书种数锐减、品种单调、质量下降的萎缩局面。
1966年开始的连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左”倾错误推向,江苏出版业遭到空前的厄运。“文革”前期,出版社的主要任务是印制毛泽东著作和出版配合“文革”的宣传材料。到1969年底,江苏印刷《语录》达6000万册,发行4843万册。全省由新华书店赠发给贫下中农《语录》952.3万多册、《老三篇》952.4万多册。全省共发行《毛泽东选集》64.4万册,《毛泽东著作选读》和各种单行本11884万册,各种像16100万张。
为了适应大量印制著作的需要,全省印制设备和印刷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铅印方面,1966年有主机1598台,年铅印印刷能力70.3万令,1969年有主机1731台,年铅印印刷能力98.8万令,比1966年增长40.5%;胶印方面,12个印刷厂1966年有主机43台,年胶印印刷能力15.8万色令,1969年主机71台,年胶印印刷能力27.5万色令,比1966年增长74%。但印刷厂的经济效益锐减,江苏新华印刷厂1966年生产总值572.6万元,利润60.71万元,1969年,生产总值2254万元,亏损28.47万元。全省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1966年销售总额2432万元,18343万册,其中课本581万元,3210万册,1969年销售总额1866万元,13717万册,其中课本50万元,350万册,明显地下降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