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穿越云层的光亮(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卷)

書城自編碼: 38527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刘小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216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暗黑历史书系·中世纪的国王和女王(军事领袖、建设者、立法者,“黑暗时代”的灿然星辰)
《 暗黑历史书系·中世纪的国王和女王(军事领袖、建设者、立法者,“黑暗时代”的灿然星辰) 》

售價:HK$ 89.7
三十年后你的钱够花吗
《 三十年后你的钱够花吗 》

售價:HK$ 68.9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
《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 》

售價:HK$ 101.2
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的形成,400—1066(方尖碑)探寻欧洲历史的源流  一部西方世界的《翦商》
《 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的形成,400—1066(方尖碑)探寻欧洲历史的源流 一部西方世界的《翦商》 》

售價:HK$ 125.4
真朋友,假朋友:给青春期女孩的友谊指南    [美]杰西卡·斯佩尔
《 真朋友,假朋友:给青春期女孩的友谊指南 [美]杰西卡·斯佩尔 》

售價:HK$ 68.8
垄断与自由贸易之间: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1757)
《 垄断与自由贸易之间: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1757) 》

售價:HK$ 78.2
君子时代的争霸 : 《左传》里的春秋史
《 君子时代的争霸 : 《左传》里的春秋史 》

售價:HK$ 101.2
活出你想要的亲密关系
《 活出你想要的亲密关系 》

售價:HK$ 66.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8.6
《 国境线上晴与雨(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卷) 》
+

HK$ 58.6
《 共生的骨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卷) 》
+

HK$ 63.4
《 茶溪听雨 》
+

HK$ 45.4
《 我与地坛 》
+

HK$ 48.6
《 春和景明,繁花盛开:包利民散文精选集 》
+

HK$ 56.3
《 流光:沈从文散文选 》
編輯推薦:
刘小波作为当下文坛一位勤奋、热情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本文学评论集是他对自我成长之路的一次集中检阅,涵盖了文学评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维度和层次,对文学创作及批评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典型的作家作品,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文坛现象中抓住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如近年文学创作中的“代际书写”“经典冲动”“城市”“同质化”“博物书写”“地方性”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他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当下文学创作不无裨益。——梁鸿鹰
內容簡介:
《穿越云层的光亮》收录作者近年来的批评文字。“现象寻踪”对当下文坛的热点现象与前沿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作家素描”以刘震云、罗伟章、王占黑等为个案对老中青几代作家的创作进行综合性论述。“小说小评”以短平快的形式跟踪文坛新作,快言快语点击热门新作。“文学跨界”则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探讨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与融合。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穿越与超越能力,这既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开阔的视野,也来源追求批评的独异性的自觉意识。作为作者的首部文学评论集,是他对自我成长之路的一次集中检阅,涵盖了文学评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维度和层次,从纷繁复杂的文坛现象中抓住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
關於作者:
刘小波,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媒体发表文章多篇。有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长篇小说选刊》《作家通讯》《中国文学年鉴》、中国作家网等转载。曾获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大学生、“马识途文学奖”、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优秀编辑、“啄木鸟杯”年度推优、四川省年度精品文艺奖励等荣誉。
目錄
总序 袁 鹰/1
序 穿越与超越 梁鸿鹰/5

第一辑 现象寻踪

增强战争书写的硬本领 3
文学就是介入 7
恣意的生活想象与错位的代际书写 14
“经典冲动”与当前长篇小说书写 23
城市文学:写作传统与研究范式 30
同质化书写与问题的悬置:女性文学的现状及反思 42
地方特性与世界眼光
——作为一种研究框架的“新南方写作”及其底色 54
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
——文学中的博物书写 60
长篇小说:要细节,而非堆砌 66
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 69

第二辑 作家素描

总体性生活解体、大历史突围与南方柔情史
——卢一萍创作论 77
不断“撕掉标签”的写作者
——王占黑小论 92
离乡返乡的博弈与乡土文学的赓续突围
——评杜阳林《惊蛰》兼论其小说创作 100
个体叙事、时代描摹与精神探询
——罗伟章小说的三个维度 112
穿越云层的光亮
——评王方晨《花局》兼论其小说创作 130
“一地鸡毛”“巧合”“话痨”及“拧巴”
——以《一日三秋》为例谈刘震云小说的几个关键词 145
以康巴书写中国:“边地”如何抵达“中心”
——高旭帆小说论 160

第三辑 小说小评

毁灭我们的不是战争,是人性
——评《劳燕》 177
青春、战争、匠气、中年怀旧及其他
——评《芳华》 183
《奔月》与中国式婚姻书写 188
人性与神性交织的生命赞歌
——评《太阳深处的火焰》 191
谁才是生活的主角
——评《主角》 196
默音《甲马》:一段奇特的时光巡回与灵魂探寻之旅 199
刘醒龙《黄冈秘卷》:与灵魂一路返乡 204
地方历史的现代诗性演绎
——评《汤汤水命》 210
当下为何及如何为乡土立传?
——评《川乡传》 214
予君一片叶 情谊万年长
——评《予君一片叶》 219

第四辑 文学跨界

文学与音乐的联姻
——格非小说的音乐式分析及音乐主题探究 227
民谣与诗性:鲍勃·迪伦带给中国同行的启示 244
国产电影的卖点制造与产业逻辑
——以《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248
音乐如何影响了文学?
——以中国当代小说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265
电视剧《装台》:真正的“标签”与“套路”是潜心做好品质 282
为什么我们对过去的时光如此怀念?
——评电视剧《人世间》 287
內容試閱
穿越与超越
——序刘小波的《穿越云层的光亮》


梁鸿鹰


刘小波的理论评论文章在报章上经常能够看到,系统阅读他近些年来的文论,则是在收到评论集《穿越云层的光亮》之后。在我看来,理论批评需要具备一定的穿越与超越能力,这既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开阔的视野,也来源于追求批评的独异性的自觉意识,这很难能可贵。
超越的根底在于理论支撑。文学批评所具有的专业性、当下性、针对性,只有在理论引领之下才能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活跃于当下文学批评领域的青年才俊,刘小波有很好的理论思维习惯,善于接受理论滋养,注重学理分析,其批评在理论牵引轨道上的运行,有助于克服实践中的被动,避免人云亦云。他认为,以代际划分和规范对作家的评论,是有问题的,比方所谓的“90后”作家,很可能是被迅速收编的一代,他们作为青春一代人写作周期较短,尚未体现出一种代际特征,更没有描写出特定年龄段的生活,亦步亦趋地模仿,无法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便是有理论支撑的分析。事实上,在“90后”作家的创作中,恣意的想象,错位的代际书写,同质化、失真的生活想象,科班出身自带的匠气,以及以个人主义叙事为荣耀,反复撰写关于“内在性”的童话故事,或无限放大身份危机等,使得不少作品陷入一种独唱,无法引起更多共鸣,对青年当下“90后”创作来说,无疑是善意的提醒,表现出较为自觉的理论意识。
穿越也好,超越也罢,独特的洞见和发现必不可少。刘小波相信,批评自身是一种原创,批评要有灼见,好的文学批评并非被动的阐释,而是一种勇于探索之后的发现。在刘小波看来,无论什么样的作品,文本呈现出来的意味只是冰山的一角,还有大量的东西深埋于水下,需要批评家发扬探险精神去进行求索。借助理论武器对文学作品进行学理性分析、学术性讨论,并不只是陷入一种“强制阐释”,才是文本“水下探险”的题中之意。比如他在《“经典冲动”与当前长篇小说书写》一文中认为,“经典冲动”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创作束缚,甚至会扰乱经典形成的正常生态,使得长篇小说书写与评价陷入一种无序状态,无益于催生真正的经典。再如,他在《增强战争书写的硬本领》一文中指出,世界文坛上有一股战争书写的力量提倡“战壕派”真实,认为只有亲历战争才有资格书写战争,作品来自于战壕里的亲历。“实际上,绝对真实不可能完全实现,叙述本身就是一种介入,面对战争这同一个底本,不同的叙述者会有不同的述本。”于是,他进而指出,文学发展到今天,不应简单地将虚构等同于作为叙事范畴或体裁的“虚构作品”,它其实是一种在许多非虚构叙事作品中也较常见的写作策略。“战争书写在这一区分中表现得更为重要,因为在不背离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正是虚构实现升华,让文本更具震慑心灵的力量。”
批评也可以是一种带有人文关怀意味的实践。刘小波作为批评者另外一个可贵之处是,他对“不知名者”的关注。他回忆起刚到四川大学求学的时候,有老师上文学课时多次提及当下文学的泛化,其大意是人人皆可当作家,作者甚至比读者还要多,说不定川大旁边的九眼桥也成立了作家协会,而搞理论的、搞批评的人,应当具有一定的精英意识,不要做“桥洞”批评家。但刘小波对此不以为然,他自称在自己的批评中,多次做了“桥洞”批评家,并且还乐此不疲。在他看来,即便是文学“泛化”了,写作仍是神圣的,每一位写作者都值得尊重,如果愿意在自己的批评中关注到不同类型的写作者,是一件幸事,而不是以“身价”“名望”和资历等论创作的短长。这些观点同样非常中肯。那些普通而平凡的写作者很难以个体身份进入文学史视野,但作为群体的他们不容忽视,文学批评者、文学教育者对他们不必怀有偏见。在他的文学批评中,对不少“非著名”作家他都投去了关注的目光,相反,对一些文坛大家,他倒还未着一字,这不是说他不尊重名家大家,而是觉得关注他们的人太多太多。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写作者尚没有被关注到。在他的文学批评中,对青年写作比较侧重,虽很多文字都直指问题,但出发点是善意的,因为对一个处于写作初始时期的作者来说,往往能见度不高,而且寂寂无名,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善意的批评与提醒,都是有益的。
刘小波所具有的大文学视野意识也很值得关注。在他看来,文学诚然在当前遭遇到了一定的危机,但能够说明人们都不需要文学了吗?显然不是,文学的功能在延伸,文学力量的削弱不仅没有,反而影响力逐步扩大,文学的力量无孔不入,只不过文学阵地发生了转移,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网络游戏这些新兴的娱乐形式都在分担文学的功能,它们和文学的关联没就此彻底割裂,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文学担当起了更为重要的职责,作为这些新兴娱乐产品艺术性的根基出现。影视剧的改编立足文学,借助文学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出圈”,《平凡的世界》《一九四二》《白鹿原》《人世间》这些影视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离不开文学。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获得诺奖,五条人乐队从一个县城走向全国,其背后都有文学的功劳。他发现,近年来文学的怀抱越发敞开,仅从诺奖看,非虚构、戏剧、歌词都被囊括。动漫、“剧本杀”等,都彰显着文学的力量,这种开阔文学视野,对批评事业很有助益。
刘小波作为当下文坛一位勤奋、热情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本文学评论集是他对自我成长之路的一次集中检阅,涵盖了文学评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维度和层次,对文学创作及批评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典型的作家作品,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文坛现象中抓住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如近年文学创作中的“代际书写”“经典冲动”“城市”“同质化”“博物书写”“地方性”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他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当下文学创作不无裨益。他曾在文艺学专业进行过多年研读,对符号学、音乐艺术等有过较深入研究,其文学评论在文学跨界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对所关注的文学与音乐、文学与影视,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的跨界融合等,阐释每每有独到发现,体现了一个青年学者的良好学养和敏锐眼光。我愿借这篇小文,祝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未来事业发展中取得更多新收获。
是为序。

2022年10月28日

在文学深度面临消解的今天,战争这样的宏大题材无疑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既为历史讲述、历史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也让文学重新介入历史现实,重拾广度与深度。
战争留给人类的记忆是痛苦的,又是深刻的。这记忆需要铭记,更需要反思,而文学无疑是铭记与反思战争的重要载体。近两年当代文坛接连出现了好几部长篇巨著都是关于战争的书写,将这些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阅读,饶有意味。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对我们今天理解战争书写的意义及可能性颇有启示。
其一,战争书写不约而同地从正面描写战场转向对战争中人与情的描摹。范稳的《吾血吾土》书写一位老兵七十年的命运流离;严歌苓的《芳华》中战争像影子一样存在,于无声无息中改变许多人的命运;郑洪的《南京不哭》,正如作者所言,“很多人知道我的小说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心里就浮起许多血淋淋的场面。事实上贯彻全书,无非人间一个‘情’字”;张翎的《劳燕》打捞起的是二战中一个女性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范稳的《重庆之眼》也通过爱情叙事把重庆大轰炸与对日索赔等情节进行了巧妙关联。
从“情”的角度切入战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文学优势的体现。情感越是真实,历史的苦难越是悲痛;人生越是有情,战争的无情就越显可悲。战争年代无论是战友情、爱情、亲情还是普通人之间的感情,都弥足珍贵,而反观非战争年代的人情冷暖,叙述张力也就显现出来。只是,面对民族灾难,这种情感书写极易成为一种无节制喷涌,控诉过多,甚至流于表面说教。这里需要处理的是作者的发声问题,作者的发声不能僭越作品中人物的自然流露,也不能代替读者的由衷体悟,战争书写越是真实越是急切的时候,越需要作者慢下来,给人物行动一点时间,给场景铺陈一点时间,给读者的情感发展一点时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