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

書城自編碼: 38280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陈时见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71872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9.6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HK$ 93.6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HK$ 81.6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HK$ 70.8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HK$ 94.8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HK$ 55.2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HK$ 106.8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售價:HK$ 9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7.5
《 洪泽改革开放实录第四辑(第四辑) 》
+

HK$ 202.8
《 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 》
+

HK$ 61.3
《 悦心管理:东方智慧的现代“心”应用 》
+

HK$ 101.6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
+

HK$ 61.3
《 三联精选·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 》
+

HK$ 135.0
《 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 》
編輯推薦: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本书立足教育学理论,结合在跨境地区中小学调研的成果,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理有据,逻辑严谨;把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置于“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下,既着眼教育公平发展,又具有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视野。
內容簡介: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从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意蕴、基本理念、政策保障、文化融通、模式创新、技术融合、资源配置和质量检测八个方面,对跨境民族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基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发展模式、技术支撑、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特别强调了发展跨境民族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目錄
前 言…………………………………………………………………………………1

第一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意蕴 …………1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概念界定…………………………………………3
一、跨境民族 ………………………………………………………………4
二、民族教育 ………………………………………………………………6
三、跨境教育………………………………………………………………10
四、跨境民族教育…………………………………………………………12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 …………………………………13
一、跨境民族教育的制度体系……………………………………………13
二、跨境民族教育的质量保障……………………………………………19
三、跨境民族教育的文化传承……………………………………………25
四、跨境民族教育的协同发展……………………………………………27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 …………………………………30
一、跨境民族教育的结构体系……………………………………………31
二、跨境民族教育的国际环境……………………………………………34
三、跨境民族教育的社会潜能……………………………………………37
四、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41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44
一、跨境民族教育前沿性教育支点………………………………………44
二、跨境民族教育互联互通教育网络……………………………………48
三、跨境民族教育共生发展教育共同体…………………………………52

第二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57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全面发展 ………………………………………59
一、全面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60
二、跨境民族教育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63
三、跨境民族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67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协调发展 ………………………………………71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71
二、跨境民族教育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74
三、跨境民族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78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包容发展 ………………………………………82
一、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82
二、跨境民族教育包容发展的现实意义…………………………………86
三、跨境民族教育包容发展的基本要求…………………………………89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共生发展 ………………………………………93
一、共生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93
二、跨境民族教育共生发展的现实意义…………………………………98
三、跨境民族教育共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100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 ………105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学生政策………………………………………107
一、跨境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的主要内容 ………………………………108
二、跨境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的发展特征 ………………………………114
三、跨境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的发展路径 ………………………………117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管理政策………………………………………121
一、跨境民族教育管理政策的发展演变 ………………………………121
二、跨境民族教育管理政策的发展特征 ………………………………127
三、跨境民族教育管理政策的发展路径 ………………………………130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教师政策………………………………………132
一、跨境民族教育教师政策的时代诉求 ………………………………133
二、跨境民族教育教师政策的发展特征 ………………………………141
三、跨境民族教育教师政策的发展路径 ………………………………148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文化融通 ………153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功能定位……………………………155
一、维护跨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156
二、促进跨境民族地区民心相通 ………………………………………160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65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基本原则……………………………170
一、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国家意识主导性相统一 ………………………171
二、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社会发展相整合 ……………………………173
三、民族文化现代化与民族教育本土化相统整 ………………………176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主要内容……………………………179
一、培养跨境民族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180
二、提升跨境民族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186
三、增强跨境民族学生的文化自信 ……………………………………190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实施策略……………………………194
一、构筑教育人文交流平台 ……………………………………………195
二、健全跨文化教育体系 ………………………………………………199
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203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 ………209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学区模式………………………………………211
一、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现实背景 ………………………………212
二、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理论基础 ………………………………215
三、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体系建构 ………………………………217
四、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实施策略 ………………………………223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联盟模式………………………………………226
一、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现实背景 ………………………………227
二、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理论基础 ………………………………230
三、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体系建构 ………………………………232
四、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实施策略 ………………………………238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集团模式………………………………………241
一、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现实背景 ………………………………241
二、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理论基础 ………………………………244
三、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体系建构 ………………………………246
四、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实施策略 ………………………………252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开放模式………………………………………256
一、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现实背景 ………………………………256
二、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理论基础 ………………………………258
三、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体系建构 ………………………………261
四、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实施策略 ………………………………267

第六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融合………………271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时代内涵……………………………273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发展过程 ………………………………279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发展条件 ………………………………282
四、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实施主体 ………………………………285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主要内容……………………………289
一、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理念创新 ………………………………289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教学改革 ………………………………294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队伍建设 ………………………………300
四、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管理改革 ………………………………301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互联互通……………………………304
一、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课程互联 ………………………………304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管理互通 ………………………………307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合作共建 ………………………………310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平台建设……………………………312
一、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多重空间平台 …………………………312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共享服务平台 …………………………319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管理服务平台 …………………………320
四、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国际合作平台 …………………………322

第七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资源配置 ………327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329
一、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原则 ……………………………330
二、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包容性原则 ……………………………332
三、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性原则 ……………………………333
四、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 ……………………………335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337
一、跨境民族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现实问题 …………………………337
二、跨境民族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发展目标 …………………………346
三、跨境民族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路径 …………………………348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财力资源配置…………………………………353
一、跨境民族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现实问题 …………………………353
二、跨境民族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发展目标 …………………………360
三、跨境民族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路径 …………………………362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物力资源配置…………………………………366
一、跨境民族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现实问题 …………………………366
二、跨境民族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发展目标 …………………………372
三、跨境民族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路径 …………………………373
第八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质量监测 ………379
第一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依据……………………………381
一、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概念界定 ………………………………381
二、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现实背景 ………………………………383
三、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理论基础 ………………………………388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价值意蕴……………………………392
一、跨境民族教育优质发展的保障仪 …………………………………392
二、跨境民族教育特色发展的助推器 …………………………………395
三、跨境民族教育开放发展的导向灯 …………………………………399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构建……………………………402
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构建的主要原则 ………………………………403
二、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构建的效用边界 ………………………………407
三、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构建的关键内容 ………………………………409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策略……………………………416
一、坚持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理念 ……………………………………416
二、明确教育质量监测的主体构成 ……………………………………418
三、推进教育质量监测的平台建设 ……………………………………423

参考文献……………………………………………………………………………427
內容試閱
前 言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2015 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 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 方向和主要任务。2016年,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将“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作为教育发展的新使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跨境民族地区的地理空间和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教育开放互通的前沿要塞,多元化融合和多渠道合作打破了传统跨境民族教育相对封闭的教育体系,人员流动、技术交流、合作共建、资源互通等拓展了教育开放的与广度,跨境民族地区开始利用与毗邻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同的天然优势,探索开放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通过内外引鉴、开放共享推进跨境民族教育的互联互通和创新发展。
2016年,根据工作需要,我到云南省普洱市挂职。普洱市地处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有“一市连三国”之称。普洱市有九县一区,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9个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61%,有4个县地处国境沿线,国境线长达 486 公里。因此,普洱市不仅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更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地区。在普洱市挂职的两年里,我曾多次深入跨境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对跨境民族地区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相对滞后的教育发展有着直接而切身的感受与认识,对“一带一路”给跨境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有着直接而深入的感知与理解。“一带一路”给跨境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那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有哪些新的特征?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新的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促成了对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
2018 年,我圆满结束在普洱市两年的挂职工作回到西南大学,基于对跨境民族教育的考察、理解与思考,我以“‘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年 6 月获得批准立项 (项目编号:18BMZ077),经过课题组三年多的研究,该项目于2022年5月批准结项 (证书编号:20221479),结项等级为优秀。本书是该课题的终结性研究成果,是课题组成员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课题组成员和课题调研单位相关领导与师生以及课题指导专家的思想、观点和智慧,是新时代基于“一带一路”视域研究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成果。
2018年7月,根据课题申报书和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组建成功,并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我担任组长,课题组成员包括西南大学周虹和王远、贵州铜仁学院刘方林、南宁师范大学王瑜和刘雨田、重庆师范大学胡娜和谢梦雪、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黄蘋 、广西百色学院周朝正。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时代跨境民族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课题组委托刘方林和王远收集整理跨境民族教育的中外文献资料,撰写跨境民族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组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内涵、现状与走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同时,围绕“一带一路”进行专题讨论,明确了“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和理论视野。这两项基础性的工作为课题研究的概念明晰、理论视域、框架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8年9月以来,课题组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课题规划流程,根据课题立项任务书制订翔实的课题研究计划,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开展跨境民族教育的现状考察。2018年10月至12月,课题组在我和刘方林的带领下先后赴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进行现状考察。课题组深入教育局、民宗局、民族村落、中小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2019年4月,课题组在我和王瑜的带领下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和龙州县开展实地考察。课题组深入教育局和6所中小学校开展座谈交流、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就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发展模式、跨境教育交流、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和深入交流。课题组在现状考察基础上撰写了考察报告和咨询建议。二是召开课题专题讨论会,围绕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2019年6月至10月,课题组先后召开5次课题研讨会,就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主要观点等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的理论视角及其对新时代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明晰了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特征。课题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撰写了《新时代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等 5篇调查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先后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发表《“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民族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等9篇学术论文。三是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和专题学术论坛。2019年11月,课题组邀请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郭岩主任、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张学敏主任、广西民族大学钟海青教授和欧以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立鹏教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陶天麟教授进行专家咨询论证会,围绕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研究框架、成果初稿进行针对性的论证和指导。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课题组先后组织召开3次学术论坛,围绕“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等主题开展深入的主题讨论,并结合相关主题撰写了系列学术论文,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 等学术期刊发表 《从“边境”到“跨境”:“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转型发展》《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等8篇学术论文。四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前期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时代意蕴、基本理念、政策保障、文化融通、模式创新、技术融合、资源配置、质量监测等八个方面,其中时代意蕴主要分析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时代价值,基本理念主要讨论课题研究的理论视角与研究立场,政策保障主要探讨课题研究的政策体系与制度保障,文化融通模式创新、技术融合、资源配置、质量监测五个部分则是课题研究重点讨论的五个发展路径。
本书是课题组集体完成的,我负责框架设计并参与所有章节的讨论、指导、撰写与统稿。第一章具体由西南大学王远负责,第二章具体由西南大学周虹负 责,第三章具体由贵州铜仁学院刘方林负责,第四章具体由南宁师范大学王瑜负责,第五章具体由重庆师范大学胡娜负责,第六章具体由广西百色学院周朝正负责,第七章具体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黄蘋负责,第八章具体由南宁师范大学刘雨田负责。本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云南、广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鼎力协助与大力支持,得益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社科处等单位提供的资源保障与技术指导,得益于课题组全体成员不畏辛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精诚奉献。在课题立项、开题、研究以及书稿修改过程中,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郭岩主任,广西民族大学钟海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立鹏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欧以克教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陶天麟教授,以及西南大学张学敏教授,社科处徐仲仁、吴淑爱、吕刚武等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重庆出版社副总编别必亮和重点图书编辑室副主任林郁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谨此对课题组所有人员以及给予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的所有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跨境民族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研究领域,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陈时见
2022年6月12日

(二)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技术创新
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创新是基于新的技术突破的教育技术创新。基于技术突破的教育技术创新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教育技术所依赖的基础科学技术的突破。例如,原来基于4G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通过创新突破升级到基于5G技术的跨境民族教育技术新产品;原来基于 3D打印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通过创新突破升级到基于 4D打印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过将这些新兴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教育技术产品。第二类是教育技术所依赖的基础技术不变,只是在相同基础技术上创造出新的教育技术产品。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原来就有了很多教育技术产品,通过努力,再基于互联网技术创造出新的教育技术产品。目前,出现了少部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技术产品,但这些产品还不够智能化,满足不了现实教育中的实际需求,因此,将来还会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创造出其他更高质量的产品。
当前,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突破创新不足。相对于其他行业,教育技术中的第一类创新相对滞后,跨境民族教育技术创新中更是如此。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很多领域都在努力引入人工智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人机对弈、知识工程、自动工程、模式识别。但在教育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技术创新工作和成果都相对滞后。其次,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突破创新中的协同创新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很多基于技术突破的教育技术创新产品往往是由单纯的技术开发者完成,与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等相关主体间的合作不足。相应地,这些技术创新也缺乏针对性,如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某一跨境民族的教育技术产品开发较少。再次,有些创新重形式,忽略实际效用,如国家和方都有大量关于教育技术创新的科研项目,但很多项目只看获得 的专利数量或发表论文数量,忽视实际效用性。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突破创新,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紧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开发基于新的科学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二是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共商共创;三是紧密围绕促进跨境民族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的“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愿景,保证创新实效性,创新不仅要看新颖性,更要重视实际效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