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堡垒图文史: 人类防御工事的起源与发展

書城自編碼: 38243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英]杰里米·布莱克 著,李驰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522999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交易者
《 交易者 》

售價:HK$ 94.4
国际秩序:法律、武力与帝国崛起(1898—1922)
《 国际秩序:法律、武力与帝国崛起(1898—1922) 》

售價:HK$ 95.6
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售價:HK$ 263.8
这才是金朝史
《 这才是金朝史 》

售價:HK$ 70.2
梦中银币
《 梦中银币 》

售價:HK$ 58.1
以色列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创业
《 以色列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创业 》

售價:HK$ 99.2
手工银饰技法全书:金工· 银黏土
《 手工银饰技法全书:金工· 银黏土 》

售價:HK$ 118.6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设计与关键词创作技巧588例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设计与关键词创作技巧588例 》

售價:HK$ 106.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5.0
《 海战图文史:1939—1945年的海上冲突(彩印精装典藏版) 》
+

HK$ 185.0
《 密战图文史:1939—1945年冲突背后的较量(彩印精装典藏版) 》
+

HK$ 299.8
《 英国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 》
+

HK$ 197.5
《 空战图文史: 1939—1945年的空中冲突 》
+

HK$ 299.8
《 英国战列舰. 1889—1904 》
+

HK$ 299.8
《 英国战列舰. 1919—1945 》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1:《堡垒图文史: 人类防御工事的起源与发展》(彩印精装典藏版),一部兼具技术和思想的另类军事史著作:涵盖7大发展阶段,90余幅建筑设计图,130多种经典堡垒,超150场大小战事,160余幅珍贵图片……
编辑推荐2: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堡垒图文史: 人类防御工事的起源与发展》(彩印精装典藏版)详细描述了防御工事发展的恢弘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包括堡垒起源史、军事应用史、技术创新史、思想演变史、知识发展史等。
编辑推荐3:《堡垒图文史: 人类防御工事的起源与发展》(彩印精装典藏版)囊括160余幅建筑鸟瞰图、结构设计图、实地勘测图、场景还原图、堡垒遗迹图等,涵盖建造原因、功能应用、历史意义等,系统呈现了世界重要工事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部人类防御发展史,也是一部军事技术进步史,还是一部战争思想演变史。
编辑推荐4:《堡垒图文史: 人类防御工事的起源与发展》(彩印精装典藏版)一书特色:①专业:专家写作,专业知识;②易读:语言通俗,节奏合理;③趣史:史实鲜活,故事生动;④多图:图片丰富,涵盖古今;⑤有序:时间为序,技术为线。
內容簡介:
自远古时期起,人类为保证生存安全,就开始构筑防御工事。本书运用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详细描述了防御工事发展的恢弘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起源进化史:从洞穴、山脊等天然防护屏障,到现代化安全防御体系;
二、军事应用史:利用要塞、城池、堡垒、堑壕等工事改变战争进程;
三、技术创新史:武器、交通、通信、勘测、筑城等科技手段的创新;
四、思想演变史:作战指导、攻防理念、后勤保障、战略战术等思想沿革;
五、知识发展史:地理、数学、化学、机械学、建筑学、制图学等学科的发展;
……
全书通过7大发展阶段,超150场大小战事,160余幅建筑鸟瞰图、结构设计图、实地勘测图、场景还原图、堡垒遗迹图等,系统呈现了世界重要工事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部人类防御发展史,也是一部军事技术进步史,还是一部战争思想演变史。
關於作者:
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会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获得者,美国军事史学会“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获得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出版作品超百部,涉及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制图史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防御工事的起源
第二章 中世纪的防御工事
诺曼时代的城堡
领土扩张中的堡垒
大炮的威胁
马车营垒
第三章 16世纪的防御工事
借助堡垒进行扩张
注重机动性的奥斯曼人
亚洲防御工事
年久失修和废弃
文化因素
第四章 17世纪的防御工事
野战防御工事
英国内战
国家间的斗争
建造目的
进一步扩张
第五章 18世纪的防御工事
北美洲的防御工事
维持要塞运转的问题
围城战
新的工程项目
要塞在战争中的作用
重视野外战役的波斯人
印度人对要塞的使用
英国人修建的堡垒
应考虑的因素和受限制的因素
防御工事继续存在的重要性
……
第六章 19-20世纪的防御工事
第七章 20-21世纪的防御工事
译名对照表
內容試閱
前言
防御工事不仅是防御中心和攻击基地,也是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许多防御工事遗迹犹存,生动地向后人诉说着它们过往的强大,以及当年工程之繁巨。本书收录了许多有关防御工事的照片和平面图,展现了防御工事的发展历史。此外,书中还讲述了攻城术(siegecraft)对防御工事造成的潜在威胁。
虽然“防御工事”一词在本书中反复出现,但仍无明确的定义。在造访日本的城堡或德国在格恩西岛的海岸防御工事时,我还在琢磨该词的具体定义。这可能显得有些荒谬,但实际上,要对其做出准确的定义,会涉及许多问题。例如,如果一座城堡的主要功能是居住或充当监狱, 那么,它是否还属于防御工事?德国在法国西海岸修筑的潜艇洞库(此处注释见原书),它们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是否因为用于保护潜艇免受空袭,就不属于防御工事了?这些生动形象的例子都是关于固定防御工事的。而那些非固定并且在设计之初就不打算让其变为固定的防御性装备,是否属于防御工事呢?它们的确属于防御工事,是为起到保护作用而设计的。在这里,我们确实处于概念、方法和历史的困境中。如果在定义时将防护作为重点,那么在个人层面上,盔甲或任何形式的防护服都属于防御工事。如果我们将目光移至使用临时或强化阵地,那么仓促挖出的堑壕或门窗紧锁的农舍也属于防御工事。这种定义方法似乎有误,但鉴于最近的相关文献中都重点研究叛乱和反叛乱战争,在讨论防御工事时忽略相关防御手段似乎是错误的。事实上,非正规战争及不断变化的对称冲突(此处注释见原书)模式也是如此。
“战争”一词具有广泛的含义,所以人们将军事领域的词汇延伸至其他领域。例如,在医学领域,当描述癌症和其他疾病时,人们也会用到“战争”“防御”“攻击”这类词。当这类词汇用于治安、法律和秩序时,就更不会造成误解了。因为防御工事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保证国内安全,可用于打击违法行为,镇压叛乱。在这种情况下,防御工事与其他手段一样,可确保或增强防御能力。这一点可以进一步延伸至概念不确定的新领域。首先,想想那些为防御目的而设计或至少用于防御目的的武器和平台,例如装甲车,尤其是俄国内战(此处注释见原书)中的装甲车。其次,想想那些进攻性武器上用于防御的部件,例如军舰或飞机上的装甲和二级防御武器。将轰炸机命名为“飞行堡垒” (此处注释见原书)只是描述其部分功能,当然,这并不是说将用来拦截轰炸机的飞机称为截击机,就更能准确地反映其功能。作为加强防御的一种手段,护航战斗机(和执行同等任务的战舰)承担了防御任务,用来保护发动打击的力量,这无疑增加了防御工事定义的复杂性。
根据逻辑权重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不可信的。我在此给出了一些标准。本书在讨论防御工事时,并未涉及海战和空战。然而,在讨论固定防御工事时需充分顾及非固定防御工事 ;尽管这里所说的非固定性不适用于车辆,即无论是古代用于战斗或比赛的双轮敞篷马车还是现代的坦克,都不适用。虽然本书中也会提及个人防护装备,但叙述的重点并不是对个人的保护和防御,而是通过阵地防御(无论是临时性还是永久性)的手段来加强对个人的保护。相应地,虽然围攻主要是针对固定防御工事,但针对阵地防御工事的攻击手段也会有所论述。总而言之,本书的目的是鼓励读者对防御工事这一主题进行广泛的思考。重新认识防御工事一词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定义层面,是这一思考过程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防御工事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全球史。从日本到美国,从新西兰到巴拿马,我参观过世界各地的防御工事,也曾在多个防御工事的遗址进行过讲学,比如伦敦塔和约克城的防御阵地等,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获邀前往半岛战争(此处注释见原书)的各个战场作巡回演讲,尤其让我收获颇丰。我要感谢斯蒂芬·丘奇(Stephen Church)、 凯 利· 德 弗 里 斯(Kelly DeVries)、 约 翰· 弗 伦 奇(John France)、鲍勃·海厄姆(Bob Higham)、考希克·罗伊(Kaushik Roy)和乌尔夫·桑德伯格(Ulf Sundberg),他们对本书初稿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提出了建议。本书编辑丽莎·托马斯(Lisa Thomas)也为我提供了大量帮助。本书要献给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e)。他和我一样对军事历史感兴趣,他也是温迪·杜里(Wendy Duery)的合作伙伴。多年来,在与温迪·杜里合作的过程中,后者对我的帮助一直让我心存感激。

第一章 防御工事的起源
防御工事已久存于世,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些古代的防御工事,即使其留存的证据零碎难辨,但仍在历史上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人类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自然和超自然因素的伤害,同时还要防范动物和其他人的侵害。最初的防御工事都是天然的,为人类提供庇护和(或)增强人类的力量。洞穴和山脊就是典型的例子。灌木丛也是一样,徒步者可藏身其中,避开行动更敏捷的掠食动物。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天然防御工事,包括那些在冲突中充当防守据点的天然防御工事,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人们对一些天然防御工事进行了强化。最初的人工防护,是用石头和泥土筑成屏障,加上对火的使用,然后又出现了木栅栏,用来圈养、保护家畜。如果没有木头,也可以用石头或泥土做成围栏。实际上,虽然修筑防御工事的方式一直在变化,但防御工事的基本原则一直保持不变。
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发展,防御工事的类型变得更加复杂。原因在于,与要防御的掠食动物相比,人类攻击者带来的威胁更大。尤其是人类攻击的规模、持续性和复杂程度(例如,人类会用火攻),均远超掠食动物。对防护的需求,设立管控的决心,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人类的筑墙而居和大规模冲突,这二者紧密相连。自公元前 4000 年起,在幼发拉底河的肥沃河谷,以及后来在底格里斯河流域(位于当今伊拉克境内),城邦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此外,到公元前 3300 年左右,埃及人开始沿尼罗河修建带围墙的城镇。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定居点。
与敌方进行近距离交战的需要,使得防御工事具有强大的威力。只有可靠且强力的投射武器才能抵消其威力,而且只能部分抵消。此外,由于攻城术存在局限性,防御工事的“生存能力”得以增强。然而,防御工事与攻击手段之间一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这种情况延续至今,并将持续至未来。
公元前9至前7世纪,积极对外扩张的亚述帝国(今伊拉克境内)对攻城武器进行了改进。无论亚述人的扩张是否导致战争,先进的攻城武器能确保他们轻易击败位于城墙之后的守军,而在当时的战争中,城墙久攻不下乃兵家常事。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宫殿的石浮雕,描绘了当年的攻城场景。亚述人使用攻城锤攻城。从浮雕上可以看到,亚述士兵站在保护攻城锤的高塔顶端作战,这便是带攻城锤的攻城塔(siege tower),也可以说是带攻城塔的攻城锤。
除了直接接触城墙的攻城锤和攻城塔等装置,攻城器械(siege engine)还包括投掷射弹(此处注释见原书)的武器,尤其是弹射武器。大型弹射武器可以投掷沉重的石弹,破坏建筑结构,中型弹射武器可以发射大型弩箭,而轻型、手持式弹射武器可以发射轻型弩箭和石子,用于射杀防御阵地上的单兵。这种杀伤性武器(anti-personnel weaponry)可用于获取战术优势,为攻城器械的使用扫除障碍。因此,为了压制防御力量,攻城的不同阶段会用到不同的攻城武器。
反过来,针对攻城的不同阶段也会有相应的防守战术。这包括部署在城墙上的火力,尤其是部署在塔楼上的火力,而塔楼是城墙上防御力最强的部分。公元前 332 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国期间,围攻并占领了防守严密的港口城市提尔(位于当今黎巴嫩境内)。在使用攻城锤撞击城墙时,以及在 用木板搭建便于船上士兵登陆的便桥时,弹射武器均能提供掩护火力。后来,当火炮(此处注释见原书)出现后,可以从更远的距离摧毁城墙,无须像攻城锤一样抵近城墙。
亚历山大的帝国灭亡之后,进入了诸强林立的希腊化时代(此处注释见原书)。在公元前 1 世纪之前,希腊诸国一直统治着近东和东地中海地区,他们能够制造更强大的攻城武器,比如,外裹铁皮、安装在滚轮上的攻城锤。在 16 世纪之前,罗德岛(此处注释见原书)一直是一处兵家必争的防御要地。在公元前 305 至前 304 年的罗德岛围攻战中,还出现了带铁尖的钻槌(通过绞盘、滑轮和滚轮发挥效力),用于在城墙上打孔。此外,攻城塔也变得更大、更重,因此投送能力大大增强。攻城塔的防御力亦有提升,比如在表面用铁板和山羊皮覆盖,可以抵御守军的火矢和飞石。使用上的灵活性十分重要,因为这些攻城塔可以组装和拆卸 ;或者,如果木材易得,攻城塔可就地建造。
罗马人也擅长攻取堡垒,他们在行军途中会依照惯例建立营地,并在边境或边境附近部署军队长期驻守。中国人和罗马人都修筑了多段令人生畏的城墙,包括中国境内的魏、赵、燕(约公元前350至前290年)长城和罗马的石灰墙(尤其是在莱茵河上游和多瑙河上游之间的城墙)。
这些城墙都有堡垒提供支持。在中国,攻城武器不断发展,为了对付外有深沟环绕、内有厚土墙保护的城市,出现了攻城塔和抛掷石块的弹射装置(罗马人也使用这两种武器)。由于军队数量庞大,在进攻敌方的坚固阵地时,中国人和印度人习惯于采取包围加封锁的作战方式。
在英格兰地区,自青铜时代以来,堡垒的遗迹就屡见不鲜。从公元前约700年的铁器时代开始,山丘堡垒变得愈加普遍。不过,这些山丘堡垒很可能是避难场所,而非居所。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顶的供水很成问题。山丘堡垒常常修筑在彼此的视野之内。英国的山丘堡垒遗迹往往不大起眼,比如德文郡的伍德伯里堡(Woodbury Castle)。不过,也有规模庞大的山丘堡垒存在,比如多塞特郡的梅登堡。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