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张世禄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

書城自編碼: 381469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复旦大学中文系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320846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欧洲四千年
《 欧洲四千年 》

售價:HK$ 93.2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售價:HK$ 92.0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售價:HK$ 103.8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售價:HK$ 115.6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售價:HK$ 115.6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售價:HK$ 103.8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汉译名著本14)
《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汉译名著本14) 》

售價:HK$ 33.6
汗青堂丛书006·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24版)
《 汗青堂丛书006·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24版) 》

售價:HK$ 14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 永远的探矿者——于根元先生纪念文集 》
+

HK$ 80.2
《 陈思和人文访谈录(上下册) 》
+

HK$ 85.0
《 西壁朝元 》
+

HK$ 65.3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
+

HK$ 45.6
《 紫微斗数讲义·星曜性质(斗数玄空系列) 》
+

HK$ 87.1
《 云雀叫了一整天 》
編輯推薦:
1.本书是在语言学界泰斗张世禄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收集、整理的一套纪念文章合集。各篇作者,既有张先生的至亲、门生故旧,亦有大名鼎鼎的权威学者。
2.文集中既有学术性较强的论文,亦有平实、沉挚的回忆性散文、独具个人色彩与文学性的诗歌等,能够生动地展现张先生的生平经历,使读者得以体会其“为人为学,浑然若一”的人格魅力,并对其学术贡献与地位做出精准、专业的定评。
3.以张先生为杰出代表的20世纪语言学家,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引进西方语言学研究经验的历程中筚路蓝缕,后来者其勉之!
內容簡介:
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张世禄先生诞辰120周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收集、整理了这套文集,其中收录了来自张世禄先生亲友、学生、同仁的60余篇纪念文章和大量照片资料。本书中的文章,按发表或撰写的年代排列,大致可分为对张世禄先生生平的回忆、对张世禄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及相关新闻报道等类。
张世禄先生毕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继承、改造、发展和创新,筚路蓝缕地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及丰富成果,把中国语言学传统放到中国文化的宏观背景上考察、比较和论证,开拓了具有东方古老传统的中国语言学的横向和纵深的视野。纪念文集的整理出版,可以使广大语言学研究者,高校教师、学生及对语言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深切地领略到张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有助于进一步彰显张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学术地位,激励后来者不断在语言学研究、教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關於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25年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中文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培养基地。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符合当时时代的新文化授课而闻名一时,而现代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也不断地在探索着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发展方向,并取得很大成果,多次获得各种荣誉。
目錄
序 严 修
1981年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张世禄 董树人
张世禄先生给我们上古代汉语课 宋遂良

1986年
长寿颂 王 力
金缕曲并序 刘 锐
《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读后 许威汉
论张世禄语言哲学的民族性 申小龙、陈丹红
张世禄对汉语语言学的新探索 申小龙

1987年
评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重印本) 申小龙

1988年
训诂:中国文化阐释的前沿——评《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中的训诂学思想 申小龙
张世禄与音韵学研究 申小龙

1989年
张世禄教授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庆祝会在上海举行 G.L.
世禄先生在普及语言学知识方面的贡献 胡竹安
面向汉语实际的语言研究 许威汉
张世禄先生的音韵学说 赵克刚
张世禄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 鲍明炜
张世禄先生治学的特点 严 修
张世禄先生对汉字改革的贡献 许宝华、汤珍珠

1990年
海派语言学的文化选择 申小龙

1991年
在张世禄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 庄锡昌
挽诗 施南池

1992年
禄师忆赞 刘如瑛
张世禄与中国现代语言学——怀念我敬爱的导师 申小龙
张世禄与中国现代语言学 申小龙

1994年
《语苑新论——纪念张世禄先生学术论文集序 》 罗竹风
谈古代汉语虚词类别的两分法 王 宁
张世禄先生在文字学上的贡献 许威汉
怀念张世禄先生 濮之珍
新松恨不高千尺——张世禄先生治学回忆 李行杰
我师张世禄 余志鸿

1997年
师情难忘——忆张世禄先生 严 修
怀师 陈四益
学术贵在独立与自由——纪念张世禄教授95华诞暨逝世五周年 申小龙

1998年
张世禄先生在汉语音韵学研究中的贡献 李行杰
张世禄——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家 李行杰
莲花落里探真情——记张世禄先生 吴中杰

2000年
记忆中的张世禄先生 许道明

2001年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怀念恩师张世禄教授 李行杰

2002年
真正的学者,执着的追求——世禄老丈谈经典著作的校勘 张进贤
一代语言学大师张世禄 何保华
张世禄先生百年学述 申小龙

2003年
《历代语言学文献读本》序 张振德

2004年
敬爱的恩师张世禄先生 鲍明炜

2005年
学贯中西——张世禄教授传论 赵文君

2007年
张世禄《中国文艺变迁论》 苏永延
恩师张世禄先生莅扬讲学记略 刘如瑛

2011年
怀念父亲——张世禄 张暨生

2012年
此虫何虫 张小隽

2013年
我国现代语言学大师——忆张世禄先生 乐秀拔

2017年
由“音韵学入门”教案看父亲的治学精神 张小平

2019年
张世禄先生诗传 陈允吉
《张世禄全集》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新闻中心

2020年
张世禄先生《汉语史讲义》前言 申小龙
汉语三千年发展中的历史和逻辑——张世禄《汉语史讲义》整理绪言 申小龙
中国本土语义研究的理论自觉 申小龙
中国语文与语文学相互塑造之文化奇观 申小龙

2021 年
汉时期词汇的时代特征再认识——读张世禄先生《汉语史讲义》 吴小强
张世禄:奠定中国现代语言学科学基础 陈瑜
读张世禄《汉语史讲义》札记 陈满华
铭感师恩 砥砺前行 笪远毅
黉门遗泽,辞苑流芳——记苏步青教授与张世禄教授二三事 王增藩
跟随爸爸的搬迁 张小平
和外公相处的日子 张耀辉
“是因循不改,继续受许多洋框框的紧紧束缚呢,还是起来革命,打破样框框?”
——张世禄先生期待汉语学界的抉择 申小龙

2022年
张世禄先生学术生涯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影响 徐鲁燕
《百年浙江语言学家学术思想研究·张世禄卷》启动 王月婷

《张世禄全集》前言 申小龙
附:《张世禄全集》目录

后记 申小龙
內容試閱

严修
今年(2022年)是张世禄先生诞辰120周年,不久前《张世禄全集》也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准备出一本纪念文集,以弘扬我系宝贵的学术传统。筹办此事的张小隽、申小龙两位师弟约请我为纪念文集写 一篇序,我有些惶恐,但又不敢推辞,便鼓起勇气应允了。
张世禄先生是我的恩师,我是在张先生的长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1952年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张先生来复旦大学任教。就在这年,我考入复旦中文系,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张先生都是我的业师。留校任教后,也一直得到先生的指导,跟随先生学习长达40年。粗算一下,在张先生的学生中,与先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也许就是我了。
在我的心目中,张世禄先生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语言学家,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在语言学方面,张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包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等。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及语言学原理等学科,都有论著问世,还有大量的译著。在语言学领域,张先生是个全能型的多面手,其学问之渊博,在语言学界是罕见的,因而在语言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张先生早年受段玉裁“音韵明而六书明,六书明而古经传无不可通”一 语的启发,故而在音韵学方面用力最早、最勤。 然而音韵学素有“绝学”之称,“向来讲韵学的书过于玄虚幽渺,乌烟瘴气了,所以闹得初学的人不是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就是误入歧途,枉费精力”(罗常培语)。的确,旧的音韵学对一些问题常常说得模糊不清,让人费解。例如音韵学里的唇齿舌牙喉“五音”问题,用语音学上的辅音发音部位来解释,是很容易明白的,可是古代的一些音韵学者却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声(宫商角徵羽)、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脏(心肝脾肺肾)等,来曲为比附,让人越听越糊涂。明代有个名叫真空的和尚,是个音韵学家,他是这样解释“五音”的:“见等牙肝角木东,舌心徵火喻南风。北方肾水羽唇下,西面商金肺齿中。喉案土宫脾戊己,西南兼管日来同。后进未明先哲意,轩辕格式为君明。”(释真空《篇韵·贯珠集·总括五行分配例》)他如此阐释“先哲意”,“后进”岂能“明”?音韵学岂能不成为“绝学”?《四库提要》曾批评释真空《篇韵·贯珠集》说:“俗僧不知文义,而强作韵语,读之十九不可晓。”
张先生有鉴于此,立志革除旧音韵学的弊端,决心引进西学,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张先生曾说:“最近西洋发音学理,输入吾国,而分析音韵之事,遂大以进步,旧音韵学上多种纷纭未决之问题,至是乃霍然以解。”(《中国声韵学概要·序论》)张先生又说:“我们必须认定现今要研究中国音韵学,总当以西洋的科学学理和方法为基础;近代音韵学的科学化正和汉魏唐宋间的佛化有同等的需要,或且过之。”(《中国音韵学史·导言》)他还在《音韵学·例言》中说:“本书根据西洋语音学、语言学学理,将中国过去音韵学上的材料,加以剖析说明。”
年轻的张世禄,聪慧好学,刻苦钻研,勤奋著述,所以成名很早。20世纪30年代,当时张先生才30岁左右,就发表了大量论著,几乎每年都有专著出版,如:
《中国声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29年);
《中国古音学》(商务印书馆1930年);
《语言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0年);
《音韵学》(商务印书馆1932年);
《广韵研究》(商务印书馆1933年);
《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34年);
《语音学纲要》(开明书店1935年);
《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
这些著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语言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王力先生曾谦虚地说,他是读了张先生的一些著作以后,受到启发,才走上语言学道路的。
《中国音韵学史》是先生的代表作。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汉语音韵学源流的通史,也是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阐释传统音韵学研究历史的专著,在音韵学上有其独特的地位,“独领风骚”数十年,至今仍然无人超越。李新魁在《40年来的汉语音韵研究》一文中说:“从音韵学史的总体研究来说,则稍感欠缺。50年代以前,有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行世,而这40年来,却没有类似的或更为详赡的‘史’书出现,这是有待于音韵学界共同努力的。”
张先生最先将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学术,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使中国的传统小学,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张先生在《高本汉与中国语文》(1937年)一文中说:“他们对于中国语文的研究,在态度方面比较的客观, 所采用的材料和工具也比较的准确;因之他们的成绩竟能超过了中国过去的学者,他们的学说有很多可以供我们借镜。高本汉先生是集西洋人的中国语言音韵学的大成的;他的著作,我们应该多多阅读,他的学说,尤其应该加以深切的认识。”张世禄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创业之功甚伟。何九盈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一书中说:“张世禄在介绍西洋语言学理论方面,用力最勤,成绩突出。”
张先生是引进西方先进语言学的先驱之一,但却反对全盘西化,十分重视汉语的民族特点。他认为:“语音在语言学中物质性最强,与自然科学联系较紧密,各民族的语音规律往往有相同之处,所以学习汉语语音时,宜多多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至于语法,民族标志的作用特别显著,所以研究汉语的语法时不应当生搬硬套西洋的语法学。”(《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前言》)
1980年,张先生已近80岁高龄,他发表了一篇有很高学术价值和深远影响的论文,题为“关于汉语的语法体系问题”。文中说:“汉语语法学的建立,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快要一个世纪了。在这八九十年中间,研究、学习汉语语法的,几乎全部抄袭西洋语法学的理论,或者以西洋语言的语法体系做基础,来建立汉语的语法体系。有时发现一些汉语语法的特点,觉得为西洋语法学上所不能概括的,就陆续加以增添补缀。越到后来,发现的特点越多,这种增添补缀的地方也越繁。”“要把我们的‘学校语法体系’做到简而不陋,使它便于工农大众的学习,便于学校里的语文教学,首先须要打破许多洋框框的束缚,清除汉语语法学上一些洋教条的影响。当然西洋语言的语法现象和西洋语法学的理论,有很多可以供我们研究汉语的借镜;但是我们必须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不能受洋框框的束缚。”这些见解,深刻而尖锐,切中时弊,为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
张先生在政治上是谨言慎行的,但在学术上却十分较真,也很自信,敢于直言,勇于争鸣。他与赵元任、方光焘、罗常培、周祖谟、岑麒祥、朱东润、 朱光潜、傅东华、杨伯峻、吕叔湘、朱德熙、王力、陈望道等名家,都有过学术上的切磋或论辩,其可贵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学术争鸣勇气,令人敬佩。
张世禄先生既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也是一位可敬的教育家。
张先生曾在集美学校、暨南大学、无锡国专、光华大学、云南大学、贵阳大夏大学、坪石中山大学、桂林师范学院、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曾任暨南大学、桂林师范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在中央大学中文系曾创建“语言文字组”(相当于现今的语言专业),在复旦中文系长期担任语言教研室主任。他奔波于各地各校,殚精竭虑,辛勤授课,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语文人才。作为一个教师,在这么多的学校执教过,是非常少见的。张先生在45岁时,正值人生的中途,曾写过一首《自嘲》诗,诗云:“书剑飘零作客频,莲花落里探真情。分明别有青云路,犹把儒冠自误身。”此诗是他前半生的总结,后半生的预言,也是给自己作的自画像———一幅赤诚而清贫的教育家肖像。
张世禄先生能把教学和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大批人才,又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他的教学任务一直很重,要为本科生上大班课,还要培养研究生,指导进修教师。但他能带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又用研究成果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高质量的教材发表后,就是高水平的论著。他出版的一些著作,大多是他的教学讲义。 例如《语音学纲要·例言》中就说:“本书系著者数年来在暨南大学讲授语音学所用的讲义;迭经数次修正后,始行付印。”
张先生在教学上十分认真,精益求精,非常重视教学法的研究。《谈文学语言的教学问题》《从语言的本质上来谈汉语教学》《文言文的教学问题》《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就是他的丰富教学经验的总结。
20世纪50年代初,我读本科时,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与现在有些不同, 课程很多,覆盖面较广,不但有较多的文学、语言方面的课程,还请外系、外校的教授来开课。例如,请哲学系全增嘏教授来讲授“逻辑学”,请外文系伍蠡甫教授来讲授“外国文学”,请历史系蔡尚思、周谷城教授来讲授“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请华东师大的胡守棻教授来讲授“教育学”。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众多的课程,我至今仍有深刻印象的,有三门课:张世禄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周谷城先生的“世界通史”。听这几位先生讲课,是学术盛宴,是艺术享受。听课时,会嫌时间过得太快,会怕下课钟声响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先生把语言学课程讲得如此精彩,更是难能可贵。因为语言学历来被认为是枯燥的、冷僻的、烦琐的、艰涩的,令人生畏, 大多数学生不爱学,怕学。而张先生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把语言学课程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课堂上常常能听到阵阵笑声。这是何等深厚的学术功力!这是何等高超的教学技巧!
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中田庆雄年轻时曾在复旦中文系学习过,他在《寄语可爱的日本和中国》一书中回忆说:“听张先生的古代汉语课,如听诗歌一 样,是一种艺术享受。”宋遂良在《张世禄先生给我们上古代汉语课》一文中, 深情赞美张先生“如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大师”。申小龙在《张世禄全集·前言》中说:“凡是听过张世禄讲课的人,都对他讲课的生动平易、条理清晰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任教的各个大学,他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教师之一。他善于把艰涩、枯燥的语言学内容讲解得明快生动。许多学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语言研究的道路。”陈允吉在《追怀故老———复旦中文系名师诗传》一书中有过更具体的叙述:“张世禄先生执教复旦,开设过 ‘语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汉语诗律学’等课程,向以教学效果绝佳而获得学生的交口赞誉。1957年9月,笔者初进复旦,即连续两学期在第一教学楼1237教室听张先生讲授‘古代汉语’。1237是个可容纳200余人听课的大教室,每逢‘古代汉语’上课,总是座无虚席。张先生的讲课广征博引,声情并茂,指事绘形,极具谐趣,在很轻松的气氛中让大家沐受其感染陶冶,愈能展露出他掌握课堂教学节奏的高度能力。”确实如此, 张先生的教学堪称典范。 作为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的张世禄先生,辛劳一生,留下了丰硕的著作, 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这是他奉献给国家和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 世禄师已离我们远去了,师恩深厚,思念绵长,特敬献《缅怀》小诗一首:
吾师世禄,当代鸿儒。
汇通中西,士林翘楚。
执鞭黉门,桃李莘莘。
薪尽火传,德泽永存。
学生 严修(时年88岁)谨序
2022年6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