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全球碳中和战略研究

書城自編碼: 38081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 王振,彭峰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9542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售價:HK$ 168.0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售價:HK$ 69.6
那一抹嫣红
《 那一抹嫣红 》

售價:HK$ 70.8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售價:HK$ 54.0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售價:HK$ 141.6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售價:HK$ 357.6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售價:HK$ 105.6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HK$ 63.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1.6
《 启真论“碳” 》
+

HK$ 191.4
《 智慧能源体系 》
+

HK$ 107.5
《 氢能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 》
內容簡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伟大的战略部署,也是一场艰巨的战略行动。我们要坚定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勇敢迎接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行目标和巨大动力源泉,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技术创新优势,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世界共舞,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推进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主动发挥大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關於作者:
王振
199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信息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安徽省、浙江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获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成就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近年来出版有《新产业革命与上海的转型发展》《上海2050年发展愿景》《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等多部著作,并担任《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报告》《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等蓝皮书主编。

彭峰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长三角双碳发展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法学博士,法国拉罗谢尔大学博士后。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环境资源立法研究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院)主任,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法学会首批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获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等。
目錄
丛书序一1
丛书序二1
前言1
第一章全球共同的战略行动1
第一节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形成与发展1
一、 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的阵痛与抉择2
二、 全球绿色发展模式与气候治理演进5
三、 开启全球双碳战略的新时代6
第二节全球碳中和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7
一、 全球各国及地区碳中和战略行动部署8
二、 全球碳中和战略国际合作行动与战略11
三、 全球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责任与担当13

第二章全球碳中和战略:形势与走向18
第一节面向未来的新形势新挑战18
一、 新形势19
二、 新挑战24
第二节全球碳中和战略的新思想新构架28
一、 新思想29
二、 新构架31
第三节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国别模式38
一、 发达国家模式39
二、 新兴经济体模式41
三、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模式42
四、 能源出口国模式42

第三章全球碳中和战略:技术创新与新赛道47
第一节碳中和战略与技术变革47
一、 能源研发转向低碳技术48
二、 低碳技术重塑全球经济50
第二节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战略51
一、 氢能源技术51
二、 核能技术53
三、 可再生能源技术54
第三节节能技术创新战略56
一、 电力节能减排技术56
二、 钢铁节能减排技术57
三、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58
第四节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创新战略60
一、 电力领域的CCUS技术62
二、 工业领域的CCUS技术63
三、 CCUS技术的碳中和战略意义63

第四章全球碳中和战略:新能源与新产业66
第一节碳中和战略与产业变革66
一、 低碳经济转型66
二、 新能源产业变革68
三、 能源转型中的工业变革71
第二节新能源战略72
一、 光伏能源战略73
二、 风电能源战略75
三、 氢能源战略76
四、 生物质能战略78
第三节新产业战略79
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79
二、 储能产业81
三、 智能电网产业82
四、 可持续建筑84
五、 再生资源产业85

第五章美国碳中和战略89
第一节战略背景89
一、 基本国情89
二、 能源结构91
三、 零碳之路96
四、 面对问题98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99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100
二、 目标与愿景100
三、 战略推进路径102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104
一、 氢能技术105
二、 储能技术107
三、 核能技术108
四、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CCS)110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111
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111
二、 电池产业113
三、 太阳能产业115
四、 航空业117

第六章欧盟碳中和战略122
第一节战略背景122
一、 基本情况122
二、 能源结构124
三、 零碳之路130
四、 面对问题134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136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136
二、 目标与愿景138
三、 战略推进路径141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144
一、 氢能技术145
二、 电池技术146
三、 海上风电技术147
四、 CCUS技术149
五、 甲烷技术151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创新战略152
一、 智能电网和电表产业152
二、 电动汽车产业155
三、 循环经济产业156

第七章日本碳中和战略160
第一节日本碳中和战略背景160
一、 基本国情160
二、 能源结构162
三、 零碳之路163
四、 面对问题164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165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165
二、 目标与愿景166
三、 战略推进路径169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172
一、 氢能172
二、 蓄电池173
三、 农业甲烷减排技术174
四、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176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177
一、 电动车产业177
二、 半导体数字产业178
三、 海上风力发电产业179

第八章德国碳中和战略182
第一节战略背景182
一、 基本国情182
二、 能源转型之路185
三、 面对问题189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190
一、 战略发展过程190
二、 目标与愿景191
三、 战略推进途径198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201
一、 轻质结构技术201
二、 节能减碳技术202
三、 储能技术204
四、 智能电网技术205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207
一、 氢能产业207
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210
三、 生物质能产业211

第九章英国碳中和战略214
第一节战略背景214
一、 基本国情214
二、 能源结构216
三、 零碳之路219
四、 面对问题221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222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222
二、 目标与愿景223
三、 战略推进路径224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227
一、 氢能227
二、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230
三、 核能233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234
一、 海上风电业235
二、 交通运输业237
三、 建筑业240

第十章法国碳中和战略244
第一节战略背景244
一、 基本国情244
二、 能源结构247
三、 零碳之路249
四、 面临的问题250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251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251
二、 目标与愿景252
三、 战略推进路径253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255
一、 氢能技术255
二、 智能电网技术258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260
一、 绿色建筑产业260
二、 地热能产业262
三、 核能产业263

第十一章俄罗斯碳中和战略268
第一节战略背景268
一、 基本国情268
二、 能源结构269
三、 零碳之路274
四、 面对问题276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277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277
二、 目标与愿景278
三、 战略推进路径280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281
一、 固碳技术281
二、 电能技术281
三、 氢能技术282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284
一、 氢能产业284
二、 水能产业286
三、 核能产业287

第十二章澳大利亚碳中和战略289
第一节战略背景289
一、 基本国情289
二、 能源结构291
三、 零碳之路294
四、 面对问题298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300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300
二、 目标与愿景302
三、 战略推进路径303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304
一、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305
二、 储能308
三、 土壤碳310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312
一、 氢能产业312
二、 生物能源产业315
三、 畜牧和红肉产业316

第十三章加拿大碳中和战略320
第一节战略背景320
一、 基本国情320
二、 双碳之路327
三、 面对问题329
第二节碳中和战略构架331
一、 战略认知与理念331
二、 目标与愿景332
三、 战略推进路径334
第三节碳中和技术创新战略336
一、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336
二、 核能339
第四节碳中和产业战略340
一、 氢能产业341
二、 新能源汽车344
三、 气候智能型农业346
內容試閱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全球粮食、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长期重大威胁,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应对气候变暖威胁,响应和落实《巴黎协定》各项条款,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也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行动。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2015年12月12日第十二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的高级别签署仪式上,有175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定,创下了国际协定开放首日签署国家数量最多纪录。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中国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动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伟大的战略部署,也是一场艰巨的战略行动。我们要坚定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勇敢迎接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行目标和巨大动力源泉,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技术创新优势,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世界共舞,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推进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主动发挥大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可以说,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还刚刚起步,在迈向2060年的征途中,不仅在产业、技术、能源等领域将面对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而且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组织治理等领域也将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各个发达国家已经把零碳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并在技术与产业领域积极推出新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方案,构筑先发优势。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和学习理念,高度关注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所展开的战略安排,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所用;同时还要积极对标,正如这些年国家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定位,要求按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也要坚持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这不仅体现在战略蓝图和顶层设计,还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碳排放实现达峰;2020年全球碳排放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欧盟27国作为整体早已实现碳达峰。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碳达峰实现年份,美国是2007年,日本是2013年,德国是1979年,法国是1991年,加拿大是2006年,韩国是2013年。按照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与这些国家对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的紧迫性。但我们也要客观了解和分析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在实现碳达峰时,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在2007年达峰时名义GDP总量为14.48万亿美元,世界第一,人均GDP已经达到4.80万美元,排名世界12位;我国当时人均GDP只有0.27万美元,排名世界第111位。日本在2013年达峰时名义GDP总量为4.9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3.86万美元,排名世界第18位;我国当时虽然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0.68万美元,排名世界第89位。二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完成了转型,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大大下降。一方面是创新经济、服务经济逐渐占据主导,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另一方面在跨国公司主导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尤其向中国转移,这些国家其国内制造业的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相应显著减少。三是对减碳、低碳较早形成了一些先进理念,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行动。比如美国在1963年就出台了《清洁空气法》;1993年克林顿政府发布了《气候变化行动计划》,首次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英国在2008年正式颁布《气候变化法》,成为世界上首个以法律形式明确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碳中和实践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规范是英国标准局(BSI)2010年发布的。欧盟在1973年就开始连续制订并实施四年一期的环境行动计划;1990年芬兰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碳排放税的国家,随后波兰、瑞典、挪威、丹麦等也都相继实施碳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碳税均实现了对重排放行业的覆盖。日本在2013年出台实施《能源革新战略》,推动氢能、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实现了GDP总量与碳排放量的脱钩。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碳达峰,因此对于这些发达国家走过来的碳达峰之路,仍然需要深刻观察和借鉴。

已经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巴黎协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016年《巴黎协定》生效以来,这些国家都推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碳中和战略体系,同时,有的通过议会立法和系列政策、有的通过政府政策和部门行动,从各个层面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变革和碳中和主导下的技术与产业创新。比如2020年12月美国提出《零碳排放行动计划》,2021年5月欧盟通过《欧洲气候法案》,2019年11月德国通过《气候保护法》,2019年6月英国对2008年颁布的《气候变化法》完成了重新修订,2021年7月日本出台《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等等。除了上述的基本法案或总体战略外,都配以多项专项战略或行动计划予以配套。比如欧盟,2018年提出《欧盟2050战略性长期愿景》,2019年发布《欧洲绿色新政》,2020年提出《欧洲新工业战略》《欧洲氢能战略》《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2030》《欧洲森林战略2030》,2021年提出《欧盟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把碳中和战略落实到各个重要关键领域。

当然各个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优势和发展选择,提出的碳中和战略构架和行动重点、推进路径也必然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这也丰富了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共同走向碳中和的实践之路。对我们这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分类考察和研究各个发达国家提出和实施的碳中和战略、法规和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与安徽长三角双碳发展研究院共同组织研究和编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和行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双碳发展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系列研究。为了展现这一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也为了培育研究队伍、塑造智库品牌,我们计划推出“双碳发展研究丛书”。本书为该丛书的第一本著作,选择全球碳中和战略这一主题,重点观察和研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双碳之路和碳中和战略。可以说这是“双碳发展研究丛书”的开篇之作,接下来,我们还将研究撰写全球碳中和发展的政策篇、案例篇;还将结合我国各地的实践,研究撰写系列著作。

本书由王振、彭峰提出框架、组织协调,并负责修改统稿。各章执笔分工如下:第一章,尚勇敏、王振;第二章,海骏娇;第三章,刘树峰;第四章,杨凡;第五章,冯玲玲、王振;第六章,彭峰、张梁雪子;第七章,金琳、王振;第八章,吕国庆;第九章,姚魏、茹煜哲;第十章,吴春潇;第十一章,倪文卿;第十二章,彭峰、高歌;第十三章,姚魏、陈思彤。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研究团队的通力合作,大部分撰写工作是在上海疫情期间完成的。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绿色数字化研究中心李易主任、阳光慧碳科技有限公司的陈潇总裁和陈韦副总裁的支持和指导,上海政法学院一流学科法学环境资源法方向建设项目的支持。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对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

本书是我们对全球双碳发展问题的战略案例研究,内容还不尽完善。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为更多学者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振2022年5月2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