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704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宋艳波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202543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售價:HK$ 59.8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售價:HK$ 93.6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HK$ 86.4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HK$ 82.8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HK$ 95.8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1.8
《 五代在碑志·世变下的五代女性 》
+

HK$ 112.2
《 译文纪实系列·故宫物语 》
+

HK$ 287.1
《 西周青铜器分期与断代研究 》
+

HK$ 63.4
《 稀见笔记丛刊·述异记 鹂砭轩质言 》
+

HK$ 76.6
《 考古者说 》
+

HK$ 182.5
《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 卷三:宋元明金银器皿 》
內容簡介:
海岱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几个主要的文化区系之一。本书以作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十余年来鉴定整理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研究为基础,同时搜集海岱地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有关动物遗存的资料,探讨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先民对家养动物的驯化和饲养情况,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等;并将其置于聚落考古研究视野中,尝试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等级聚落先民动物资源利用方式的关系。建立了区域动物考古研究的综合范式,以其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特点。
關於作者:
宋艳波,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田野考古和史前考古。承担数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发掘的工地获得“山东省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奖”和“山东省2019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奖”,参与发掘的工地获得“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
目錄
序栾丰实Ⅰ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2
一、 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
二、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历程3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理论方法6
一、 研究内容6
二、 研究方法7
三、 研究资料9
第二章动物群构成及其反映的自然环境10
第一节后李文化时期的动物群及自然环境10
一、 诸遗址的动物群构成11
二、 后李文化时期动物群及其代表的古环境13
第二节北辛文化时期的动物群及自然环境19
一、 诸遗址动物群构成19
二、 北辛文化时期动物群及其所代表的古环境26
第三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动物群及自然环境33
一、 诸遗址动物群构成33
二、 大汶口文化时期动物群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环境46
第四节龙山文化时期的动物群及自然环境55
一、 诸遗址动物群构成56
二、 龙山文化时期动物群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环境70
第五节动物群及古环境的历时演变77
一、 鲁北地区78
二、 鲁中南苏北地区80
三、 胶东半岛地区81
四、 鲁东南地区82
五、 鲁豫皖地区82
六、 小结83
第三章传统六畜的出现与利用84
一、 家养动物出现的原因分析84
二、 判断家养动物的标准85
第一节家猪的出现、饲养与利用86
一、 后李文化时期87
二、 北辛文化时期92
三、 大汶口文化时期100
四、 龙山文化时期113
五、 小结126
第二节其他动物的出现与利用131
一、 狗的出现与利用131
二、 牛的出现与利用134
三、 羊的出现与利用138
四、 鸡的出现?141
五、 马的出现?142
第三节小结142
一、 家猪142
二、 家犬(狗)143
三、 黄牛144
四、 绵羊144
第四章动物资源的利用与生业经济145
第一节野生动物资源的获取与利用145
一、 软体动物145
二、 鱼纲147
三、 爬行纲149
四、 鸟纲151
五、 哺乳动物纲153
第二节先民的肉食结构及其反映的生业经济特征157
一、 动物群构成演变157
二、 哺乳动物群内部构成演变158
第三节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生业经济184
一、 后李文化时期185
二、 北辛文化时期187
三、 大汶口文化时期188
四、 龙山文化时期192
五、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生业经济的发展演变197
第五章动物的特殊埋藏现象及先民对动物的特殊利用199
第一节墓葬中随葬的动物遗存199
一、 后李文化时期199
二、 北辛文化时期200
三、 大汶口文化早期202
四、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205
五、 龙山文化时期211
第二节其他遗迹中动物遗存的特殊埋藏现象213
一、 后李文化时期213
二、 北辛文化时期214
三、 大汶口文化早期215
四、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216
五、 龙山文化时期221
第三节动物遗存特殊埋藏的演变及其意义224
一、 墓葬内的发现225
二、 其他遗迹中的发现229
三、 不同动物种属的特殊埋藏231
第六章动物资源利用模式的发展演变235
一、 后李文化时期236
二、 北辛文化时期238
三、 大汶口文化时期240
四、 龙山文化时期244
五、 小结247
参考文献248
后记280
內容試閱

有意识地收集考古遗址各种堆积中的动物骨骼,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具体分析和综合研究,是动物考古学的基本内容。收集动物骨骼的行为在考古学中产生较早,特别是在年代较早的旧石器时代,通过动物骨骼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类社会经济基本构成的狩猎和捕捞活动,而且在没有研究出测定地质时期绝对年代的自然科学方法之前,动物群的组合变化和绝灭种属、现生种属的所占比例,还是判定遗址相对年代和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随着定居聚落的出现和普及,由驯养动物逐渐形成的家畜饲养业,是构成农业经济的两大重要支柱之一。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历史时期。同时在很长的时期之内,狩猎和捕捞作业仍然是人类生业经济的重要来源。
动物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充足的肉食和奶制品等食物,它们的皮毛、骨角牙壳还可以用来制作衣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和装饰品等,从而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同时,因为动物的分布区域和生存方式受制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环境因素,反过来,动物遗存又是研究人类不同时期生存环境不可或缺的资料。
基于上述,中国现代考古学产生初期就开始注意动物类遗存的收集和鉴定。例如: 山东城子崖遗址发掘过程中采集的动物骨骼,在随后出版的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1934年)中,虽然所用的篇幅不长,但是特地将出土动物骨骼单独辟为一章(第七章)予以公布。大体同时(1936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德日进,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哺乳动物遗存进行了鉴定、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动物的来源将殷墟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区分为本地野生、家畜和外地搬迁而来等三组。
20世纪50年代,影响深远并经过大面积发掘的陕西西安半坡和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也发现一定数量的动物骨骼。半坡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由李有恒和韩德芬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在鉴定分类的基础上,将半坡的动物骨骼分为驯养及可能是驯养动物、狩猎获取动物、可能是较晚时期侵入动物等三大类别,并据此探讨了半坡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家畜饲养等问题。这一研究作为附录置于《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的报告之后,开把相关遗存的鉴定、分析和研究等内容以附录的形式置于考古发掘报告正文之后的先河。
此后进行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虽然多数也注意到各类动物遗存的收集,但总体上因为其与当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心关联度不大,各种动物遗存的收集手段和重视程度都明显不足,效果也不甚理想。除了个别遗址,绝大多数似乎仍然延续了考古学诞生以来的做法和水平。这一时期出版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基本上是采用附录的形式,将动物类遗存与其他相关内容,如人体骨骼、玉石器原料、植物类遗存以及其他特殊遗存的鉴定和分析报告等,一起置于考古发掘报告的正文之后,如《大汶口》(1974年)、《临潼姜寨》(1988年)、《淅川下王岗》(1989年)、《兖州西吴寺》(1990年)、《山东王因》(2000年)、《蒙城尉迟寺》(2001年)等。
1980年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国外研习考古学的部分访问和留学学者归来之后,将西方考古学界关于动物考古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带回了中国。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祁国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袁靖,在这一时期分别结合国外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先后系统阐述了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目标和具体方法,并选择个别遗址(如姜寨)进行了个案研究,对动物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990年代中期至新旧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在区系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主要地区基本建立起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和文化发展谱系,从而促使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心开始由文化史向古代社会转移;另一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考古工作管理办法》于1991年的发布实施,在中国的遗址上开展中外合作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国外考古学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被引入到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之中,如围绕古代社会研究开展的聚落考古,以及为获取更多研究古代社会的信息和资料而开展的多学科合作研究等。在对这些外来因素的理解、消化、改造和不断创新并使之适应中国考古学实际的过程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学术之路。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新的形势之下,作为多学科合作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动物考古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的理念、方法、田野和实验室操作技术迅速与国际接轨,并获取许多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
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山东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于1995年冬开始,在以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为中心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合作开展了长时期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聚落考古研究工作。1998~2001年,在前四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联合考古队选择该地区的龙山文化中心聚落——两城镇遗址进行重点发掘。为期三年的两城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从发掘前的课题设计,发掘中的多学科采样、记录,到实验室的鉴定、检测、统计和分析,全面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实践。这一发掘工作不仅获取了大量过去未曾发现的新资料,而且对于不同自然科学方法和技术如何在考古学研究的完整流程中予以实施和操作,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考古学实际的操作程序。
随后,多学科合作研究工作在海岱地区得到积极响应。最近十几年以来,以山东为主的海岱地区多数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无论是主动性发掘,还是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工作,多通过筛选和水洗等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开始主动地收集动物、植物、人类骨骼以及石骨器制作等手工业废料等遗存,并从点到面、由浅及深地开展系统的后续检测、分析和研究,逐渐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不同学科的研究资料。
为了适应中国考古学研究转型这一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转型之后极大地增加了考古工作的容量,客观上要求有更多的不同学科专业人员加入考古研究的队伍中来。于是, 2002年我们正式组建成立了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按中心之发展规划,第一步先设立了动物、植物、陶器和玉石器等四个考古实验室。宋艳波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应聘到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并主持动物考古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从而使山东大学的动物考古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规。
在动物遗存的研究方面,大体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初期多是对一个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种属鉴定、最小个体数统计、各类动物比例的统计分析等,逐渐上升到与生业关系密切的家畜饲养和狩猎活动、人类的肉食来源以及环境变迁等,甚至某一类动物研究如家猪的驯养和某一时期动物遗存的综合研究等。随着出土资料的积累和关于动物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跨度内,动物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对动物遗存的利用及区域差异和演变过程,便逐渐提上了考古研究工作的日程。
地处黄河和淮河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各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特征、文化的源流关系、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等考古学基础研究开展得相对较为充分,各时期考古遗存的分期和年代清晰而明确。十几年来,宋艳波亲自收集、鉴定、统计和分析了海岱地区绝大多数遗址发掘出土的不同时期的动物遗存资料,在这一基础上,她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遗存。研究的中心是动物遗存所反映的海岱地区史前社会。主要内容包括各时期动物群反映的古环境变迁、以家猪为主的六畜的出现和利用、动物资源的利用及其反映的生业经济等方面,探讨自后李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动物资源利用模式的发展演变以及特殊动物埋藏所反映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等,认为海岱地区先民动物资源利用及生业经济选择方面的重大变化发生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而精神文化现象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可能要晚至龙山文化时期。此外,在整体上分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龙山文化五个大的时期进行纵向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还对海岱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动物群所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空间差异的比较和探讨,从而对不同时期人类的聚落选址和生业经济活动有了更为立体的了解和认识。
宋艳波在山东大学考古学系工作的近二十年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上进心和责任感,学术目标明确,并能坚持不懈。她学习勤奋努力,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动物考古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了国外动物考古的理论、方法和新的发展趋势,奠定了从事研究工作的坚实基础;她对工作兢兢业业,较早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个人田野考古领队资质,担负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任务,多次作为领队和辅导老师指导考古专业本科生的田野考古实习;她的研究工作认真扎实,精益求精,从普通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做起,脚步遍及海岱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归纳出对考古学文化甚至更大区域和更长时段动物遗存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上升到社会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基于上述,我愿意向业内同行推荐宋艳波精心撰写的这一研究成果。

栾丰实
2022年1月10日

后记
本书是在2012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新增焦家、丁公等23处遗址的资料,更新扁扁洞、北阡等7处遗址的资料。书中使用的动物考古相关资料既包含海岱地区2020年底前发表的材料,也包含部分本人及实验室尚未发表的材料。这部分尚未发表的材料,多数是因为相关遗址的资料整理工作尚未完成而无法进行细化的量化统计,涉及这些遗址的数量统计结果应以将来正式发表的文章或报告为准。
这本书可视作本人入职山东大学近二十年来工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本书的最终完成,我有很多人需要感谢,没有他们的指引、关怀、信任、支持和帮助,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黄蕴平先生,黄老师将我引入动物考古研究这一领域,教授我基础的鉴定知识和基本的科研素养。硕士三年的时光里,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学业的指点,还有严格谨慎的治学态度和慈母般的关怀,为我树立了作为指导老师的榜样。
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栾丰实先生,栾老师将我引入山大考古这个温暖的大集体中,支持我建设动物考古实验室,从事动物考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老师敏捷的思维、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之道、宽厚仁慈的胸怀,不仅使我在这十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也将使我获益终生。
感谢白云翔教授、孙华教授、方辉教授、王青教授和靳桂云教授等老师在我论文答辩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在本书中都有所体现;感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各位前辈和同事对我工作和学习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给我提供遗址一手资料的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烟台市博物馆、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和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各位领队们,没有你们的信任与支持,就不会有今天这本书的完成;感谢山东大学考古专业2004~2018级本科生和我的研究生们,书中很多遗址的资料都是你们与我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本书的完成。
感谢老同学吴长青的大力支持,感谢编辑贾利民先生编辑本书的辛苦付出。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无限支持,他们是我努力前行的坚强后盾。特别是我的先生薛广源,十余年来,他为了我放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承担了很多。还有我亲爱的女儿多多,她的可爱、乖巧、懂事和体贴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