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書城自編碼: 376087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刘勇、李浴洋
國際書號(ISBN): 9787503972157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游戏改变未来
《 游戏改变未来 》

售價:HK$ 167.9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6.3
《 文学课 》
+

HK$ 83.6
《 美德伦理的重新定位 》
+

HK$ 101.3
《 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国民教授戴建业,陶渊明千年之后真知己。深湛解读,通俗讲授) 》
+

HK$ 161.7
《 好看的中国文学史(套装上下册) 》
+

HK$ 71.3
《 自然国学评论.第五号 》
+

HK$ 91.1
《 阅读浪漫小说 》
編輯推薦:
在过去百余年间,鲁迅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依托大学与研究机构,形成了众多各具风格与自成传统的鲁迅研究阵地。北京师范大学便是其中之一。鲁迅本人与北师大关系密切,诸多鲁迅的至交、弟子与同道也曾经在此任教,从而奠定了北师大关注鲁迅、研究鲁迅与传播鲁迅的学风。一代又一代鲁迅研究者在北师大讲学、著书、言传身教。
2021年, 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便是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策划出版的一部旨在呈现鲁迅研究新成果与新动向的专题文集。
內容簡介:
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的一部旨在呈现鲁迅研究新成果与新动向的专题文集。文集作者既有资深鲁迅研究专家,亦有青年学术先进。他们的思考与探索囊括了鲁迅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翻译实践以及鲁迅研究史与接受史等诸多领域,可谓对于近年学界鲁迅研究“实绩”的一次集中彰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
關於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著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等。
李浴洋,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与学术史。在A&HCI与CSSCI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另有学术访谈与评论文章若干。参与编译《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获颁第十届“士恒青年学者”。
目錄
辑一 百年五四,百年树人
3/“五四文化”精神与“鲁迅文化”的构成 张福贵
17/鲁迅不是“新青年” 刘 勇
34/论鲁迅对“文士”身份的拒绝 林分份
54/从鲁迅与父亲的关系,说到鲁迅教育思想的形成 王锡荣
66/“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沈庆利
辑二 域外资源,文本经验
97/“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 姜异新
171/“是聪明,聪明,第三个聪明”——试论鲁迅的翻译语言 李松睿
191/《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曹禧修
210/陈词滥调里长不出新东西 张 莉
216/进化的家庭观下父性精神的重塑——再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汤 晶
229/“存在”与“虚无”间的艰难跋涉——再论鲁迅《野草》中的生命哲学 乔 宇
236/《女吊》:“故事新编”一种——被发明的“复仇”与作为方法的“民间” 苗 帅
258/一个世纪的精神还乡——从鲁迅的《故乡》到莫言的《等待摩西》 张 悦
辑三 鲁迅研究的谱系与精神
275/直面无以归类的鲁迅——读钱理群新著《鲁迅与当代中国》 吴晓东
292/王富仁对中国鲁迅研究的贡献——从中国20 世纪晚期的启蒙文化思潮的角度看 李 怡
311/王富仁鲁迅研究的俄罗斯文化视角 李春雨
324/何为鲁迅精神的“力”——从李健吾的《关于鲁迅》谈起 解楚冰
332/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 罗 帅
340/“将苦难转化为精神资源”——论钱理群的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 田明月
357/重塑鲁迅思想启蒙者形象——论王富仁的鲁迅研究 何彦君
辑四 名著新读
375/采铜于山铸新钱——评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增订版)》 陈蓉玥
382/“以心契心”: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 杨玉雯
395/还原真实与张扬精神——读汪晖《反抗绝望》 吴雨涵
406/重审“鲁迅的黑暗面”——评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王思娜
415/一篇小说的命运史——评藤井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 张程玉
425/附录:鲁迅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境界——2019 鲁迅文化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分论坛侧记 汤 晶
434/后记:承继传统,再次出发 李浴洋
441/作者简介
內容試閱
序一
过常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在五四开启的时代革新洪流中,鲁迅是一面特别耀眼的旗帜,是新青年知识启蒙与民族精神重塑的一个闪亮的标志。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鲁迅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思想。鲁迅精神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仅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而言,突出表现为文化人格的示范意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无畏的担当精神、深刻的批判意识,而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尤其珍贵。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在成立伊始,首先关注的就是鲁迅与当代教育这一论题,这既体现了鲁迅本人对青年的关爱和期待,也反映了当代学界对五四传统和鲁迅精神的深刻理解。
鲁迅自1920年秋到1926年8月离开北京南下,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分别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这几所大学都是今天北师大的前身。从1921年3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日记中提到北师大就达到了304次之多。鲁迅的诸多代表作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其中影响深远的《记念刘和珍君》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女师大学生运动的坚决支持,体现了真挚的师生之情。刘和珍的同学、女师大的学生会总干事许广平女士,也正是在这种血与火的斗争环境下和鲁迅走到一起的。
鲁迅是北师大最为著名的先贤之一,同样,对于鲁迅的学习和研究也一直是北师大中文学科的优秀传统,前辈学者如李何林、郭预衡、王富仁,都是著名的鲁迅研究者。今天,鲁迅研究中心在北师大成立可谓水到渠成、理所应当。相信中心成立之后,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北师大的鲁迅研究传统,发扬光大鲁迅精神,为中国学术创新和当代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序二
王立军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卓越的文学成就,更是他那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毛泽东主席曾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盛赞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文艺工作的讲话中,也曾多次高度评价鲁迅,将鲁迅誉为“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认为鲁迅“对人民充满了热爱”。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引用鲁迅所说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一著名论断,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的重要思想。这说明,鲁迅这座灯塔,不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指引着文化战线的方向,在当今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征程中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鲁迅的一生,与北京师范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六年,这几所大学都是今天北师大的前身。1926年,“女师风潮”和“三一八”惨案相继爆发,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为国殉难,当时鲁迅正在女师大任教,他冒着危险参加刘和珍的追悼活动,并写下《记念刘和珍君》这一饱含悲愤情感的文章,与女师大青年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1932年,已定居南方的鲁迅回到北京,又在师大刘和珍纪念碑前发表了题为“再论第三种人”的大型讲演。当时,师大学生渴望鲁迅留下来继续在师大任教,尽管鲁迅考虑诸多现实因素后未能继续留任,但他在师大学生心中播下的革命火种,一直在激励着师大的学子们。
鲁迅在师大工作的六年,也是他前期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之一。《阿Q正传》《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两地书》《彷徨》《野草》《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这些创作与当时师大政治氛围、学术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鲁迅就像战士一样,与旧势力、旧体制进行着不懈的战斗,而他的这种“硬骨头”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北师大人。
鲁迅先生曾师从章太炎先生,而北师大又是章黄学术的重要传承者,这是鲁迅与北师大的又一层历史渊源。1902年春,作为中国近代较早的进步思想倡导者之一,章太炎和孙中山在东京发起“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当时鲁迅也已来到东京,深受章太炎革命思想的影响,并对章太炎产生由衷的敬意。鲁迅还特别钦佩章太炎这位国学大师的学术造诣,在东京期间曾师从章太炎学习国学。章太炎积极倡导“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受其影响,鲁迅一生都十分注重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北师大作为章黄学术的重要传人,也一直在秉持“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的学术精神,继承章太炎和鲁迅的爱国精神,致力于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北师大在鲁迅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优秀的学术传统。早在1935年鲁迅还健在的时候,25岁的北师大青年教师李长之就撰写了第一部系统研究鲁迅的名著《鲁迅批判》,并请鲁迅本人亲自审阅,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又一位北师大的青年才俊王富仁,靠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而一炮打响,迅速成长为新一代鲁迅研究者中独树一帜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在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刘勇教授的带领下,北师大的鲁迅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并于不久前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今年恰逢鲁迅诞辰140周年,在这个时候,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鲁迅研究中心”,可谓是恰逢其时,适得其所。
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对鲁迅与北师大渊源关系的延续与深化,也是对北师大鲁迅研究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我们期待着中心成立之后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推进:第一,能够深入阐发和弘扬鲁迅精神,为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积极贡献力量;第二,能够围绕鲁迅的文学与思想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各种形式的高端学术活动,提升学术活力和影响力;第三,能够加强与国内外学术团体、专家学者的联系与交流,吸纳并培养一支既有开拓精神又有扎实基础的科研队伍。我们相信,在中心全体同人的努力下,在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北师大的鲁迅研究一定会产出更加厚重的成果。
这部《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是“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刚刚成立就推出的一部重要成果,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开端,昭示着“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必将很快迎来辉煌的明天!
是为序。

后记:承继传统,再次出发
李浴洋

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是我们的一份心愿。
前辈学者常言,一位鲁迅就是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实,鲁迅不仅在文学史上成就卓著,他的思想、写作、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以及立体的人事关系脉络,同样也覆盖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甚至政治史上的诸多议题。而他本身的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与复杂性更是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与知识分子群体中极为突出。所有这些都使得鲁迅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与学术价值,还是现代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资源。即使在鲁迅逝世85年后的今天,他的文学、思想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也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依旧充满当下启示与现实力量。
在过去百余年间,鲁迅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依托大学与研究机构,形成了众多各具风格与自成传统的鲁迅研究阵地。北京师范大学便是其中之一。鲁迅本人与北师大关系密切,诸多鲁迅的至交、弟子与同道也曾经在此任教,从而奠定了北师大关注鲁迅、研究鲁迅与传播鲁迅的学风。一代又一代鲁迅研究者在北师大讲学、著书、言传身教。无论是李长之、李何林、王富仁这些在鲁迅研究史上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学人,还是并不以鲁迅研究名世,但对此也有重要建树的钟敬文、郭预衡等学者,都是北师大校史上的丰碑。更不用说在北师大的校友中,还涌现出了更多爱鲁迅、读鲁迅、研究鲁迅的杰出人物。
2019年,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我们会同鲁迅文化基金会举办了“百年五四,百年树人——鲁迅文化论坛”,诸多鲁迅研究名家齐聚一堂。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们动议发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此后,在学校、学院以及学界同人的支持下,经过认真筹备与严格审批,中心在2021年正式成立。因为疫情的缘故,让我们的筹备与审批流程格外漫长,但也由于如此,我们方才有机会把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健。
中心致力以坚实的研究、踏实的教学、朴实的服务,在北师大鲁迅研究的深厚传统的基础上,继往开来。而面向海内外学界诚挚开放,团结校内外学术力量共同奋进,也是中心的宗旨所系。中心聘请德高望重的顾明远先生、严家炎先生与刘中树先生为名誉顾问,同时也广邀学界同人出任研究员,围绕鲁迅研究的重要课题切磋琢磨,踵事增华。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便是我们策划出版的一部旨在呈现鲁迅研究新成果与新动向的专题文集。论集作者既有资深鲁迅研究专家,亦有青年学术先进。他们的研究成果囊括了鲁迅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翻译实践以及鲁迅研究史与接受史等诸多领域,可谓对于近年学界鲁迅研究“实绩”的一次集中彰显。我们希望把这本论集献给广大热爱鲁迅与阅读鲁迅的朋友,也期待大家的赐教与指点。

编辑论集时,一件往事涌入我们的脑海。1982年,受委托,北师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举办了首届现代文学教师进修班。进修班从当年9月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邀请了在京各大高校与研究机构的35位学者举办了58场专题讲座。唐弢、王瑶与李何林三位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联袂出席,分别做了“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题》《关于现代文学的民族传统问题”与“《野草》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其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三场演讲,轰动一时。而樊骏、严家炎、孙玉石、唐沅、林志浩、袁良骏、黄侯兴、林非、肖凤、王景山、朱正、陈漱渝与田本相等“第二代”现代文学研究者也悉数到场,就他们当时正在研究的课题做了报告。此外还有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出版家王士菁与古典文学专家郭预衡加盟。北师大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杨占升、张恩和、朱金顺、黄会林、蔡清富、蓝棣之与李岫等人同样纷纷上阵。杨占升先生是这次进修班的组织者与负责人。两年以后,由他编选的《现代文学讲演集》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研修班上的25篇专家演讲稿。时间已经证明,这25篇讲稿都是“一时之选”,多篇还可谓现代文学学科史上的名文,迄今也毫不过时。《现代文学讲演集》首印35000册,风行学界。不少日后知名的现代文学研究者都是这次进修班上的学员或者《现代文学讲演集》的读者。
在现代文学学科史上,1982年的进修班是一件大事,尤其在“文革”之后学科重建的历史关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后,北师大又继续组织了三届现代文学教师进修班,延续了这一传统。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钱理群与吴福辉等先生,以及作家柯岩等人,都曾经来授课。而如今想到这则往事,是因为在我们看来,其体现了北师大现代文学研究(当然也包括鲁迅研究)的三大特点。
第一,在注重“厚积”与“博采”的基础上,尤其关注作家作品研究。正如杨占升先生概括的,1982年进修班上的报告“既有史的研究考察,又有作家作品专论,还有文学思潮流派的探讨和治学经验的介绍”,但“作家作品研究是现代文学教学科研中的重要课题”,“占有较多的篇幅”。我们可以看到,进修班上“作家作品专论”的部分北师大学者承担的最多。譬如,张恩和的“郁达夫和他的小说创作”、朱金顺的“朱自清散文琐谈”、黄会林的“夏衍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蔡清富的“‘托情于幽微远渺之中’——论穆木天的〈旅心〉”与蓝棣之的“现代派诗歌的形成、特征和评价问题”,都是他们的学术专长的结晶。此外,李何林先生与杨占升先生的鲁迅研究,郭志刚先生的孙犁研究,也都具有广泛影响。在现代文学学科史的视野中看,北师大学人贡献最大的部分正是作家作品研究。这当然与北师大作为一所师范大学的身份定位直接相关。
第二,北师大现代文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更强调以“教学”引导“研究”。如何处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问题,究竟更多是以“研究”促“教学”,还是以“教学”带“研究”,这是一个值得专门讨论的学术课题。但在实践中,由于不同高校的传统、定位与优势(自然也包含短板)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选择与不同的风格。通观北师大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学术生涯,大都可以看出教学工作在其间扮演的关键角色。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师范大学教师的基础性课程多、课时量大,这不能不反过来影响其治学。北师大现代文学专业的教师大都有参与文学史编纂的经历,也写出了大量的作家作品研究论著,就是教学工作延伸到学术研究中的一种体现。而在为现代文学教师进修班物色主办单位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时,选择了北师大,也正是看重我们的这一特点。
第三,具有自家的学术个性与立场,但更注重团结学界与做好桥梁。无论是唐弢、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郭志刚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这些大型文学史编纂工程,都以北师大学者作为枢纽,其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1982年的进修班同样如此。这不仅是北师大学术力量的一次展示,更是在京现代文学研究界少长咸集的一次盛会。而在整个学科史上,北师大都是善做与甘做这样的事务工作的。直到近年,“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的创新与发展”长江学者论坛的举办,以及“百年五四,百年树人——鲁迅文化论坛”的召开,也都是这样的例证。北师大学人从不关门治学,而更愿意兼收并蓄;从不以建构一家一派为追求,而更愿意团结学界,成人之美。这是鲁迅“中间物”意识的遗泽,也是我们对于“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坚守。从当年的《现代文学讲演集》,到这本《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我们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书评,倡导发扬进修班与《现代文学讲演集》的精神,“但愿这样的讲演今后在更广的范围里,能以更多的形式继续下去,使整个现代文学的研究达到更高的水准”(作者刘勇、张强)。北师大鲁迅研究中心的实力当然一时还不能比拟前贤,这本论集距离《现代文学讲演集》也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愿意以此书的出版,标示我们承继北师大现代文学传统,再次出发的决心与信心。

北师大鲁迅研究中心自2021年伊始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鲁迅研究与现代文学史书写——张恩和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与“鲁迅研究与现代文学新视野——研究生学术素养系列讲座”等活动,在《鲁迅研究月刊》上策划了“鲁迅研究的前瞻与展望”专辑。这一系列动作都在学界广受好评。2021年底我们还召开了“世界文明视野下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但我们自知,这些还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少学界前辈与同人对于我们多有勉励。北师大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多次给予中心建设以切实可行的学术建议。未来,中心将在鲁迅与现代文学研究、北师大学术传统的整理与阐释、校际国际学术交流,以及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加努力地展开工作。
在中心成立与论集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科研院与文学院的负责老师始终给予了大力支持。过常宝、王立军、康震、齐元涛与马然五位老师一直关心我们的工作进度,每求必应。过常宝与王立军二位院长还拨冗为论集作序。徐春姣、赖彦斌和陶梦真三位老师提供了许多具体帮助。汤晶、解楚冰、张程玉、王思娜、陈蓉玥、吴雨涵与杨玉雯七位同学承担了论集的部分编辑工作。陈蓉玥为全书整理了作者简介。感谢他们的辛劳与付出。
论集是北师大文学院资助出版的学术成果。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王红总编辑与责编刘锐桢老师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本书选题,并且以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工作玉成了此书问世。
最后,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德高望重的严家炎先生为中心题词——“鲁迅是超前的,也是说不尽的;鲁迅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21世纪,属于未来”。这不仅道出了中心同人的共识与根本追求,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论集的初衷。前辈的鞭策是推动中心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们相信140周年纪念必将成为鲁迅研究的新的学术起点。中心谨以本书共话“说不尽的鲁迅”,同襄盛举,与有荣焉。
2021年11月22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