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供应链管理思想史 陈传明 、黄速建、苏勇、宋志平、徐少春、施炜 联袂推荐

書城自編碼: 375939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舒 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425770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中国大港
《 中国大港 》

售價:HK$ 225.6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著作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著作 》

售價:HK$ 237.6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

售價:HK$ 81.6
无辜者的谎言
《 无辜者的谎言 》

售價:HK$ 59.8
创作与爱:托芙·扬松传
《 创作与爱:托芙·扬松传 》

售價:HK$ 105.6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

售價:HK$ 93.6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
《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 》

售價:HK$ 20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 知识管理思想史 陈传明 、黄速建、苏勇、宋志平、徐少春、施炜 联袂推荐 》
+

HK$ 122.5
《 组织管理思想史 陈传明 、黄速建、苏勇、宋志平、徐少春、施炜 联袂推荐 》
+

HK$ 91.1
《 项目管理5.0:领先全球的项目管理技术 (领先全球的经典培训课程产品5.0版本!) 》
+

HK$ 74.8
《 企业财税管理一本通 》
+

HK$ 120.0
《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2022 》
+

HK$ 111.3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动态跟踪与效果评估 》
編輯推薦:
《供应链管理思想史》是“企业管理思想史”丛书中的一本,这是关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发展的系统综述,脉络清晰,内容翔实。
內容簡介:
本书选择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以学术史的梳理手法,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依据“供应链管理总论—供应链管理思想溯源—五大学派分支(消费者响应理论学派、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供应链协同学派、可持续供应链学派)—前沿命题与未来发展”的逻辑思路,从思想本质、框架体系、理论模型、分析工具、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等角度对中外有关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中国学界、产业界对未来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關於作者: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担任南昌市政府参事、江西省标准化协会副会长、江西省条代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物流园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CSSCI来源版等学术刊物审稿人多项社会职务。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独立出版专著7部;主编教材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课题等项目16项,并为多家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被授予“江西青年科学家”称号。
目錄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思想概述 1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集成供应链(物流管理) 3
二、起步期(1996—2004 年):价值增值 12
三、发展期(2005—2015 年):价值网络 16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网络经营一体化 21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体系 26
一、研究逻辑框架 26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28
三、研究方法 30
第三节 研究评述 31
本章小结 34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思想溯源 35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37
第二节 国外供应链管理思想溯源 44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 44 二、起步期(1996—2004 年) 52
三、发展期(2005—2015 年) 59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 66
第三节 中国供应链管理思想溯源 74
一、萌芽期(1978—2000 年) 74
二、起步期(2001—2007 年) 78
三、发展期(2008—2015 年) 84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 90
第四节 中外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比较分析 98
一、萌芽期(国外 1960—1995 年,中国 1978—2000 年) 98
二、起步期(国外 1996—2004 年,中国 2001—2007 年) 100
三、发展期(国外 2005—2015 年,中国 2008—2015 年) 102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 103
五、中外供应链管理思想对比概要 105
第五节 研究评述 113
本章小结 116 第三章 消费者响应学派 119
第一节 价值链理论的思想与本质 121
一、价值链理论的思想 121
二、价值链理论的本质 125
三、消费者响应理论 126
第二节 消费者响应学派的发展历程 127
一、消费者响应学派的思想起源 127 二、消费者响应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130
第三节 消费者响应学派的主要代表理论 137
一、基于“降本增效逻辑”的效率型供应链学说 137
二、基于“时间竞争逻辑”的反应型供应链学说 146
三、基于“战略融合逻辑”的精敏供应链学说 155
第四节 研究评述 163
一、消费者响应学派的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163
二、消费者响应学派未来的发展方向 169
本章小结 171
第四章 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 173
第一节 集成理论的思想与本质 175
第二节 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的发展历程 178
一、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的思想起源 178
二、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179
第三节 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的主要代表理论 186
一、供应链集成管理学说 186
二、供应链网络规划模型学说 194
三、供应链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学说 201
第四节 研究评述 209
一、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的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210
二、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215
本章小结 217 第五章 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 219
第一节 哈默和钱皮“企业再造”的思想与本质 221
一、产生背景 221
二、“企业再造”的思想本质 222
第二节 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的发展历程 225
一、供应链运作管理思想起源 225
二、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27
第三节 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的主要代表理论 241
一、标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241
二、基于产品视角的供应链运作模型 253
三、基于服务视角的供应链运作模型 261
第四节 研究评述 268
一、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的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268
二、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的发展方向 277
本章小结 280
第六章 供应链协同学派 283
第一节 《协同学》的思想与本质 285
一、哈肯《协同学》的思想 285
二、哈肯的协同模型: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289
第二节 供应链协同学派的发展历程 291
一、供应链协同学派的思想起源 291
二、供应链协同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92 第三节 供应链协同学派的主要代表理论 300
一、供应链流程重组模型学说 300
二、供应链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学说 304
三、供应链协同的优化分析方法学说 310
第四节 研究评述 316
一、供应链协同学派的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316
二、供应链协同学派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319
本章小结 321
第七章 可持续供应链学派 323
第一节 可持续理论的思想与本质 325
一、三重底线理论 325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327
第二节 可持续供应链学派的发展历程 329
第三节 可持续供应链学派的主要代表理论 338
一、闭环供应链学说 338
二、绿色供应链学说 345
三、低碳供应链学说 352
四、可持续供应链学说 360
第四节 研究评述 368
一、可持续供应链学派的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368
二、可持续供应链学派未来研究方向 373
本章小结 377 第八章 前沿命题与未来发展 379
第一节 供应链创新的动力机制 381
一、供应链创新的基石——TRIZ 理论 381
二、供应链创新的原理 386
三、供应链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框架 387
四、供应链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391
第二节 智慧供应链管理 393
一、智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与本质 393
二、智慧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框架及内容 398
三、智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411
四、智慧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412
第三节 基于知识的供应链管理 415
一、知识管理的思想与本质 415
二、基于知识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框架 417
三、基于知识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423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 425
一、现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强化 / 重生 426
二、新型供应链(管理)的创生 428
本章小结 431
参考文献 433
內容試閱
近年来,供应链成为广受人们关注的新兴词汇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倒退和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传统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与供应链紧密相关,供应链已成为全球性话题。比如,2020 年 3 月 26 日召开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其声明明确提出:努力解决全球供应链中断问题,从而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中国非常重视供应链,2016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重塑供应链;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供应链管理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来培育。因而,供应链管理成为稳定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效率的核心基石。
供应链管理概念自提出至今只有 40 年左右的时间,其兴起更是最近 20 年的事情。据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马丁·克里斯多夫考证,凯思·奥立夫(Keith Oliver)和麦考尔·威波尔(Michael D. Webber)1982年在一份白皮书中提到,按照传统的方式,在供应链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等环节的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中寻找经销商的方式已经不再奏效了,因此需要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供应链管理。这是供应链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
从实践层面来讲,供应链管理思想、方法兴起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过去供应商主导的、静态的、简单的市场环境变成了现在顾客主导的、动态的、复杂的市场环境。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市场中供需双方关系出现了 180 度的转变,顾客在买卖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无法以准确、有效的策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同时,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传统制造系统的不断改进,制造周期大大缩短,非制造时间在总供货时间中所占比例有显著的增加,为进一步缩短供货时间就必须考虑改造现有供应链。东亚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为此对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了协调、集成。在企业内部,采用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强调各部门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同时与它
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柔性制造系统(FMS)的采用,普遍提高了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了应付这种国际化竞争,欧美企业率先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另外一个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地理和文化上的差距大大缩短,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之内获取资源并销售产品,加上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就更加突出,范围更加广泛的全球性供应链也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管理理念和协调技术。而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产品数据交换、Internet、Intranet 及各种信息系统应
用的发展,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许多企业所开展的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都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实现以及组织结构的转变,从而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发展。
在国外,供应链管理兴起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 1996 年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SCOR)在美国的诞生。 该 模 型 的 目 的 是 通 过 应 用 企 业 流 程 再 造 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进行企业内外的流程与信息整合,该模型的应用促进了供应链理念的普及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二是2005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标志着美国企业界从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转变。此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技术开始在全球传播,物流管理加速向供应链管理转变,供应链管理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课题。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兴起源于改革开放获得的外来压力,改革开放激发了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变革、政府治理的内生动力,外来压力和内生动力共同作用,快速提升了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而中国学术界、产业界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过程则是从交通运输到物流管理再到供应链管理。1978 年之前,主要围绕以铁路、公路为主要运输模式的交通运输问题,如铁路 / 公路运输的经济性分析、成本和定价、法律和规章、交通管理等进行研究;1978 年从国外引入物流管理的概念,这引起了政府、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进而触发了对物流管理研究的热潮;与此同时,中国零售业开始推行商业自动化技术,比如 ERP、BPR、ECR(有效客户反应)、CRM(客户关系管理)、POS(销售终端)等,供应链概念在此过程中传到中国。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快速兴起。尽管供应链管理此时在国内还只是概念,但跨国公司已经在国外实施了 20 多年的供应链管理,其形成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最佳实践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中国企业通过加入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不断学习创新,促进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快速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到 2020 年,中国学者的供应链研究水平已经与世界领先水平媲美,研究成果频频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发展脉络的历史追踪和文献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内外供应链管理概念始于企业运营,成于政府实践,兴于学术界研究,盛于大学教育。1983 年和 1984 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两篇论文,开创了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学术研究先河,从而促发了全球学术界、产业界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大研究。实质上,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不断演变的管理哲学理念与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的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如今,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国际性的热点话题,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外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尚在建设之中。为此,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探寻未知研究方向,加快开展供应链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是撰写本书的目的所在。
本书选择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经、以学派为纬,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依据“供应链管理思想概述—供应链管理思想溯源—五大学派(消费者响应学派、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供应链协同学派、可持续供应链学派)—前沿命题与未来发展”的逻辑思路,从思想本质、发展历程、主要代表理论、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等方面,对中外供应链管理思想发展的各阶段和各学派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见解观点、思想灵感等进行系统阐释,厘清供应链管理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化进程,批判与继承其相关研究精髓,以期读者能够把握中西方供应链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精髓,掌握“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活化思维,前瞻性分析企业管理的问题,更好地提出企业管理的中国解决方案。
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史”丛书之一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史》,是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遵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要求编撰而成的。因此,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色。
一是研究框架体系的新颖性。本书采用学术史的梳理手法,以时间为经、以学派为纬,按不同阶段的研究主题,划分供应链管理在中西方的不同发展时期并进行思想溯源,阐述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见解观点、思想灵感、理论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趋势。
二是学派划分的独特性。本书以理论为导向,划分出当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五大学派(消费者响应学派、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供应链协同学派、可持续供应链学派),从而填补了当前国内外对供应链管理学派思想研究的空白。
三是前瞻性研究的多视角性。本书基于TRIZ 理论(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智慧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探讨了未来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从政府、学术界、业界、咨询界等多视角,提出了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未来的研究热点。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供应链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第二章为中外供应链管理思想溯源,以及中外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研究差异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及趋势;第三章至第七章依次阐述消费者响应学派、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供应链协同学派、可持续供应链学派等五大学派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主要代表理论、局限
性,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第八章是对供应链管理的前沿命题与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
本书由舒辉及其团队成员王雅琴、唐飞、詹丽珍、黄美娟、游安奇共同撰写完成。舒辉负责策划、统筹、撰写与总纂定稿。
本书参阅、汲取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和业界的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地在书中加以注释。在此对有关专家学者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供应链的概念起源于迈克尔·波特 1985 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价值链”的概念,Oliver 和 Webber 在 Outlook 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 SCM,这是有关供应链管理的最早的论文。 然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非源于学术领域的研究,而是源于近几十年来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管理方法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应对变化,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和扩展四个时期。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集成供应链(物流管理)
20 世纪 50 年代初,企业内部独立的职能部门在各自部门内部开展供应链计划,逐渐形成职能部门化,这也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开始。进入20 世纪 70 年代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相对简单、静态、供应商主导的市场环境,转变为复杂、动态、客户主导的市场环境。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管理”,以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从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逐渐在各国企业的运作中
萌芽。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要问题
1. 日本企业迅速崛起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尽显锋芒,其汽车、半导体、机床、家电等产品凭借质优价廉风靡全球。其他国家的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美国商界和管理学术界开始探索和研究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奥秘。
2. 美国服装制造业领先地位受到威胁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美国食品杂货企业与来自国外的食品杂货企业激烈竞争。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外国进口服装占美国服装市场的 40%。面对激烈的外销竞争,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纺织业和服装业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在寻求法律保护的同时,增加对现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了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的纺织业和服装业是受进口配额制度保护最深的行业,纺织业也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制造业。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进口对服装工业的渗透仍在继续扩大。一些学术界人士也意识到,保护主义措施也无法保护美国服装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
3. 全球供应链背景下,各国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发达国家集团内部跨国贸易矛盾加剧。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科学地重新规划了现有的产业布局。跨国公司的需求是:如何在冲突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经济理论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为全球供应链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主要贡献来自国际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跨国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将出口产品变成出口工厂和出口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洼地。全球供应链研究工作需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即全球物流系统(Global Logistics System,GLS)问题,以重新规划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分销网络,实现利润最大化。
4.“纵向一体化”缺陷暴露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需求也日益变化,在原有稳定市场经济环境下适行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暴露出了各种问题。
(1)加重企业投资负担。不管是重新投入建新的厂房,还是对其他公司投资控股,都需要企业自行筹措所必需的资本。这一工作为企业经营带来诸多不便,不仅企业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筹措资金和监管项目,同时也加重企业的投资负担。
(2)承担错失市场时机的风险。“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新建项目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很容易错失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而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出现过项目建成之日就是项目下马之时的特殊情形。所以,项目建设周期越长,企业承受的经营风险就越高。
(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经营活动。实行“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企业实际上是“大而全”“小而全”类企业的翻版,因为企业内很多管理者总是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管理工作,结果就是,不但辅助性的管理工作没有抓起来,关键性业务也没有发挥出核心作用,使得企业失去了竞争特色,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4)企业在各个行业领域都直接面对很多竞争对手。“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企业需要在各个经营领域中直接和不同的对手展开争夺。例如,有的制造商既要生产商品,也要经营物流公司,导致企业需要同时与制造商和经营物流部门的对手争夺市场,在公司资源、精力、管理经验都有限的情况下,各方出击的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一旦整个行业不景气,实行“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企业会在最终用户市场与各纵向发展的市场同时遭受经济损失。这样的情况曾经出现过:某味精厂为了保障原材料供给,自己投资建立了一个辅料厂,但后来味精市场饱和,该厂生产的味精大多没有销路,结果不但味精厂遭受了经济损失,与之配套的辅料厂的经营也举步维艰。
5. 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同一供应链上,由于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都只专注于各自的业务活动,所以未能为他们的营销 / 物流活动制定一个共同的愿景,导致低效率和低盈利能力。此外,20 世纪 80 年代,特别是 90 年代后,在美国日杂百货供应链内部,零售商与生产厂家为争夺供应链主导地位进行了激烈的竞争,致使供应链各环节及总体成本上升。
供应链内部的不和谐,致使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条件演进速度脱轨,导致企业既无法应对迅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卖方市场,也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此外,冗长的物流“管道”所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加,迫使各组织重新审视其供应链的结构与管理方式。
6.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凸显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劳工运动引发了关于劳工权益问题的全球性争论,国际劳工组织开始与跨国公司谈判,要求他们履行供应链上企业行为的社会责任。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发起了针对服装业和制鞋业的“反血汗工厂运动”。1991 年,媒体曝光美国 Levis 公司在亚洲的工厂雇佣低龄女工,该公司的这一做法遭到社会各方指责,产品也受
到消费者的强烈抵制。
(二)问题的探索和新理念的引出
1. 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
研究日本企业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独特关系,日本企业通过实行 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和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制造效率,缩短运送时间。在 JIT 的制造环境中,只有少量库存就可以产生缓冲作用,从而解决生产问题,由此企业开始意识到“供应商—买方—顾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和重要性。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关于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论文大量涌现,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987 年 9 月,John McMillan 等在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中阐述了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特殊合同关系,并更进一步对比了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对供应商的不同管理制度;1989年 10 月 15 日,Clark 在 Management Science 中阐述了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在新产品开发上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研究成果推动着企业的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方向的转变。
2. QR(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兴起
1984 年,美国服装纺织以及化纤行业成立了一个“爱国货运动协会”,给购买美国制造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收益。1985 年该协会开始做广告,以提升美国消费者对本国生产的服装的信誉度;同时拿出一部分经费,研究如何长期保持美国的纺织与服装行业的市场竞争力。1985—1986 年,Kurt Salmon 协会(简称 KSA 公司)对美国纺织业和服装业的供应链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尽管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拥有高运作效率,但整个系统的效率非常低下。因此,各行业开始探索那些在供应链上产生高成本的环节与活动,并发现供应链的长度才是影响其高效运作的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推广了快速反应(QR)策略的应用。快速反应是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密切合作的策略,即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利用共享 POS 系统信息、联合预测未来需求、发掘新产品营销机遇等,以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业务操作的角度出发,贸易伙伴用 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促进信息流转,并联合重组他们的经营活动以降低订货前导时间,进而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补货时,应用快速反应策略可降低 75% 的交货前导时间。
3. 全球供应链规划工具的广泛运用
全球供应链整合了散布于世界各国的、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关键商业流程,用于向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商品、服务、信息等。对于全球物流系统问题,主要的研究范式是混合整数规划(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MIP)方法,占成果的 50%。目前常用决策变量、绩效指标、供应链结构变量及国际影响因素来归纳 MIP 模型。
4.“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兴起
鉴于“纵向一体化”模式的种种弊病,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一模式;随之出现的是“横向一体化”思想,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需求,而企业只需抓最核心业务:产品方向和市场。如福特汽车公司的 Festiva 车是由美国人设计,日本马自达工厂制造汽车发动机,韩国制造厂生产其他配件,最后销售到美国市场。在“横向一体化”模式下,企业可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加快产品产出速度,缩短投资基建周期,从而赢得产品在低价、优质、早上市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5. 供应链网络概念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内外部供应链有机集成,使供应链达到全局最优的状态。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供应链运行机制,提髙供应链管理绩效,有学者将集成化思想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即:将注意力由供应链内部转向供
应链外部环境,试图将供应链内部节点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及客户完全集成。
面对纷繁的客户需求和繁杂的社会环境,企业逐渐与其他企业实行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竞争优势,由此供应链网络应运而生。1992 年,Christopher 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最早提出供应链网络的概念,认为供应链网络是指各组织以商品或服务的形式产生价值,通过上下游连接,对不同的商品进行不同的管理活动并将之交付给最终消费者的网络。
6. 有效客户反应的提出
1992 年,Kurt Salmon 协会受美国食品营销协会(Food Marketing Ins_x0002_titute,FMI)和美国食品杂货制造商协会(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GMA)的委托,在对美国食品业和超市行业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客户反应(Eff 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策略。它与1993 年推出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相类似。
7. 企业再造理论
为探索美国企业面对来自日本、欧洲企业的挑战之道,1990 年哈默教授提出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并提出唯有“企业再造理论”才能使美国企业再展雄风。1995 年,詹姆斯·钱皮出版了《再造管理》的论著;2002 年,詹姆斯·钱皮又灵光闪现,将此归结为《企业 X 再造》,提出企业向外部扩张过程中突破组织、部门的各种对策。
8. 全球供应链引入社会责任的概念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欧美国家出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倡导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非政府组织也不断呼吁将社会责任与贸易联系起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众多跨国公司制定对社会问题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责任准则,同时,多个行业性、地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的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准则。
(三)评价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逐渐在各国的企业运作中萌芽,但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停留在强调物流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理论与策略。
1. 研究主题
本阶段的研究主题是物流管理过程,重点是对供应链管理的局部性进行深入研究,如物资供应问题、多级库存管理问题,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分销运营问题,如分销需求计划等。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早期有学者将供应链仅仅看作物流企业自身的一种运作模式 c。这印证了马士华教授所提出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
注重质量与效率也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由此产生了 JIT、TQM、QR、ECR 等策略,这标志着消费者响应学派初步形成。随着集成供应链思想、供应链网络概念的陆续提出,供应链网链学派由此诞生,并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再造理论的提出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流程再造的研究之中,这些研究的发展标志着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在这一阶段的正式诞生。1960 年,Clark 等人关于多级库存 / 销售系统的研究成果Optimal Policies for a Multi-Echelon Inventory Problem 发表在《管理科学》期刊上,表明供应链协同思想研究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横向一体化”的兴起以及不同学者对“供应链协同”概念的理解与研究逐步深入,这标志着供应链协同学派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同时供应链协同管理也上升为企业间的职能协调与集成过程。此外,1982 年,凯思·奥立夫(Keith Oliver)和麦考尔·威波尔(Michael D.Webber)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的更新战略》首次提出“供应链管理思想”,标志着可持续供应链学派的萌芽,也标志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
此时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仅仅是企业自身物流的一种运作模式。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引起了各国关注,各国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下实现利益最大化,随即各种规划工具涌现,其中最主要的研究范式是混合整数规划(MIP)方法。
2. 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对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等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分析一些经营较好的企业,总结其成功经验。
3. 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由于供应链管理处于萌芽期,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消费者响应学派,美国服装生产商协会(American Apparel Manufacturers)1987 年在 Getting Started in 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入门》)中首次提出快速反应的概念;供应链网链结构学派,约瑟夫·哈林顿在 1973 年出版《计算机集成制造》;供应链运作模型学派,Dick Ling 在 1987 年首次提出销售与运营规划模型(S&OP),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APQC) 于 1992 年 发 布《流 程 分 类 框架》;供应链协同学派,伊戈尔·安索夫 1965 年完成著作《公司战略》;可持续供应链学派,凯思·奥立夫和麦考尔·威波尔 1982 年发表《供
应 链 管 理: 物 流 的 更 新 战 略》,Stock 在 1992 年出版《逆向物流》论著,等等。
尽管这一阶段对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持续了 30 余年,但主要停留在企业管理实践上,此时学术界对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供应链管理体系处于萌芽期,需要深入探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