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273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张文博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5483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117.6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HK$ 81.6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9.6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HK$ 93.6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0.0
《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三十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案例集 》
+

HK$ 121.4
《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博雅塔下的思考与求索 》
+

HK$ 72.6
《 中国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
+

HK$ 138.6
《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0: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HK$ 81.2
《 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
+

HK$ 120.3
《 WTO《政府采购协议》中发展中国家标准研究 》
內容簡介: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换挡的新常态,以要素投入、规模扩张为特点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城市的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空间布局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动力机制、目标体系和支撑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能够丰富城市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地指导城市绿色转型实践。

本书系统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绿色发展目标,从过程和系统两个维度构建城市绿色转型的分析框架,按照目标设定、现状诊断、路径设计的研究思路对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实践进行研究;从绿色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化改造、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规模管控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
關於作者:
张文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生态文明政策等领域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多项,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1项,在《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錄
篇 理论研究
导 论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节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意义
章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节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现状
节 城市转型的内涵和推进机制研究25
第二节 特殊类型城市的转型研究
第三节 生态城市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绿色低碳城市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城市生态文明相关研究
第三章 城市绿色转型的分析框架及目标集成
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城市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第二节 城市绿色转型的内涵及分析框架
第三节 城市绿色转型的目标集成

第二篇 实证分析
第四章 城市绿色发展现状评价及分析
节 绿色发展现状评价的方法选择
第二节 评价和分析方法——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
第三节 城市绿色效率界定及指标选择
第四节 评价过程及结果
第五节 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转型重点
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绿色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Tobit模型
第三节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第四节 计算及结果分析
第五节 基于影响因素的城市绿色转型重点

第三篇 路径研究
第六章 城市绿色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节 国外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二节 我国城市与国际绿色发展先进水平的比较——以上海为例
第三节 国外城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绿色创新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分析
节 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机制
第二节 绿色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节 绿色创新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机理
第四节 绿色创新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和举措
第八章 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分析
节 城市与产业协同演进的历程及规律
第二节 产业绿色转型的目标和趋势分析
第三节 产业绿色转型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
第五节 产业绿色转型的路径和策略
第九章 空间结构优化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分析
节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方向和基本原则
第四节 城市空间优化的案例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第五节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手段和政策建议
第十章 城市规模管控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分析
节 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的规模分析
第三节 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的规模管控策略

附录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 言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集聚区,也是人口和社会活动的主要集中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换挡的新常态,以要素投入、盲目扩张为特点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城市的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空间布局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动力机制、目标体系和支撑系统,更加科学地确定城市绿色转型的模式和路径;而且能够丰富城市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深化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在梳理城市转型和绿色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中城市绿色发展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绿色转型的目标体系,从城市绿色转型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从过程和系统两个维度构建城市绿色转型的分析框架,确定了从转型目标设定到现状诊断,再到城市绿色转型路径设计的研究思路,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对城市绿色效率进行评价,明确城市绿色转型的现状和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后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绿色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化改造、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规模管控四个方面设计城市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十章,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路径研究三个篇次展开。理论研究篇包括导论,以及一—三章,通过梳理和分析城市转型和绿色发展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现有研究,系统总结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基础,明确城市绿色转型的内涵,阐释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绿色转型的特征和目标,形成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篇包括四—五章,根据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目标体系,结合目前复杂系统分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城市绿色效率评价来反映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诊断和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变化趋势、区域特征,找出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和重点任务,以此为基础设计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路径研究篇包括六—十章,在对城市绿色转型关键要素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比较分析,分别从绿色创新驱动城市增长动力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产业生态化演进,空间功能集成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及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规模管控四个方面展开城市绿色转型的推进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研究城市绿色转型。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绿色转型的内涵、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理论指导、目标引领、统领协调和政策支撑四个方面作用。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为城市绿色发展现状诊断、指标选择和绿色效率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标准,生态文明建设中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山理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论等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为城市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三是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协调和“融合”推进的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和协调作用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与城市系统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形成多主体多部门协调机制,降低城市绿色转型的阻力和风险;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对城市绿色转型具有较强的支撑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政策、保障资金和重点项目能够为城市绿色转型带来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红利。

第二,从过程和系统两个维度构建了研究城市绿色转型的分析框架。笔者认为,城市具有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特征,从过程性角度来看,城市绿色转型是具有明确方向的持续过程,明确目标—现状诊断—路径设计是实现城市绿色转型的三大环节。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为依据,对三大战略的目标进行系统分解,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构建城市绿色转型的目标体系,通过绿色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诊断城市现状,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从系统性角度来看,城市系统由要素、结构、运行机制构成,在城市绿色转型中应当分别从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设计推进路径,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对系统要素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对系统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城市规模管控实现城市“理性增长”四条转型路径。

第三,从城市绿色效率的视角诊断和分析绿色发展现状。本书在城市绿色转型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绿色效率的评价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对全国238个地级以上城市2005—2017年的绿色效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绿色效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效率较低的城市占比较大,效率中等的城市比重小,呈现“马鞍型”分布特征;城市绿色效率总体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了城市的经济产出和福利产出,城市绿色效率显著下降,2012年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绿色效率,但政策效果的持续效果不佳,2014—2017年出现持续回落;城市的规模效率在2005—2017年一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说明外延扩张式的城镇化带来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断降低,城市规模管控已成为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东部城市绿色效率,西部地区城市次之,中部地区城市,其中西部城市绿色效率在2013年后超过东部城市,呈现出后发赶超的态势;以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代表的“问题”城市的绿色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是我国城市绿色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在城市绿色效率评价的基础上,本书运用Tobit模型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科教投入、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绿色效率有显著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明确城市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

第四,总结分析城市绿色转型的国际经验,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城市绿色转型的差距和短板。笔者认为全球各大城市都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到能源交通效率提升,再到系统推进环境经济协调的发展历程。全球城市绿色转型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绿色增长、以能源结构调整为重点的低碳转型、以交通体系转型为核心的高效运行、以生态空间建设为核心的空间优化四个方面。与全球城市相比,处于我国城市绿色发展前列的上海市仍然存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尚未完成、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尚待提升、环境经济协调战略起步较晚等问题,需要从产业生态化转型、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和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等领域系统推进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第五,在对城市绿色发展和转型的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新驱动理论,探讨技术创新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机制,从提高城市资源生产率、规避技术创新的反弹效应、推动系统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设计城市绿色转型的动力转化路径。笔者认为,技术创新的反弹效应使得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具有绿色的属性,技术创新在提升资源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产品消费的增长,在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中应当一方面要在产品和过程层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推动产品替代和系统层面的创新,规避技术创新的反弹效应,引导生产和消费模式从产品导向转为服务导向。

第六,就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合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产业链理论,对城市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提出产业绿色转型的方向、目标和实现路径。笔者认为,产业的绿色转型与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一脉相承,并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向着融合化、生态化和模块化的趋势演进,产业的生态化加速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脱钩进程,融合化和模块化推动了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转变,城市应当以集聚创新要素和信息集散为主要目标,与产业的绿色转型协同演进。

第七,采用问题导向的分析思路,在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绿色效率相互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找出我国城市空间布局的问题,并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路径和政策手段。笔者认为,我国城市空间布局的问题主要是由城市服务于生产的城市建设理念导致的,在实际中存在空间系统协调不足、交通与空间布局协同性差,缺乏公共交流空间等问题。在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中,应当以统筹协调“三生空间”和提高宜居性为目标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通过混合开发、城市功能集成来协调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按照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优化城市规划,通过拓展城市的公共空间来促进居民的交流,通过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的优化布局提升城市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第八,在对城市规模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和城市网络体系理论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的规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城市规模应当与城市所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城市网络体系相匹配,应当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开发强度两个方面确定城市的规模,采用生态优化、理性增长、严格管控和缩减疏解四种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规模管控。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领导,以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各位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周冯琦所长为本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邓玲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导,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蒋永穆教授、朱方明教授、张衔教授、韩立达教授、龚勤林教授为本研究的修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宋彦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周江教授、柴剑锋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的邱高会教授为本研究在理论框架构建、数据分析、资料收集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本研究还得到了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各位同事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多方面的帮助。在此对以上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