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257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魏志慧
國際書號(ISBN): 9787115584915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HK$ 118.8
全靠演技
《 全靠演技 》

售價:HK$ 54.0
流人系列01:驽马
《 流人系列01:驽马 》

售價:HK$ 94.8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售價:HK$ 95.8
苏东坡传
《 苏东坡传 》

售價:HK$ 69.6
豆腐(增订版)
《 豆腐(增订版) 》

售價:HK$ 156.0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售價:HK$ 106.8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是古代历史的见证,还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如何阅读荷马史诗?)
《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是古代历史的见证,还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如何阅读荷马史诗?) 》

售價:HK$ 74.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06.3
《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第2版) 》
+

HK$ 89.8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
+

HK$ 47.5
《 卓越教师成长:我们在路上 》
+

HK$ 51.3
《 教育的本质 》
+

HK$ 56.5
《 民主主义与教育(大教育书系) 》
+

HK$ 76.6
《 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 》
編輯推薦:
21世纪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新的取向?
面对日益丰富和复杂的技术情境,高校教师该如何应对?
本书扎根中国本土实践,并基于前沿理论,深入分析“互联网 ”时代高校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现状和机制,在教育理论层面和教育实践层面给出了答案。
1.在教育理论层面,本书将TPACK知识成分和构成要素两种研究思路径相结合,深化了对TPACK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并建构形成高校教师TPACK发展路径,揭示了技术情境下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在教育实践层面,本书汇聚和提炼了高校教师有关慕课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并通过案例呈现了高校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TPACK的发展机制。
內容簡介:
“互联网 ”时代,每位高校教师面临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发展教学知识的现实问题。因此,本书扎根我国本土实践,结合教师实践性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将TPACK知识成分和构成要素两种研究路径相结合,深化了对TPACK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并基于翔实的案例建构高校教师TPACK发展路径和发展机制,揭示了“互联网 ”时代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书可帮助教育研究者增进对TPACK内涵、价值和发展的认识;帮助高校教师有效地应对“互联网 ”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建构系统化TPACK;帮助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教学发展中心为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提供系统化、专业化支持。
關於作者:
魏志慧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现为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及发展研究部、科研处副研究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会成人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在线教育、终身教育、信息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实证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 2004年到现在已发表近60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并曾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中国远程教育学-者文丛》《中外终身学习研究文丛》《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的策划、翻译和编辑工作。
目錄
目 录

第 一章 导论

第 一节 研究缘起 / 003
一、好奇:普通高校教师慕课教学 / 004
二、关切: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 005
三、探究:教师视角慕课教学研究 / 006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 008
一、研究问题 / 008
二、研究意义 / 008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010
第四节 全书结构 / 0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 一节 教师知识发展新取向 / 014
一、实践性取向: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 / 015
二、整合性取向:技术情境下的PCK / 016
三、协作性取向:拓展模式的兴起 / 017
第二节 TPACK发展 / 020
一、TPACK发展的整合观 / 022
二、TPACK发展的转化观 / 025
第三节 整合技术的教学实践与高校教师TPACK发展 / 029
一、慕课教学与高校教师TPACK发展 / 029
二、在线教学与高校教师TPACK发展 / 033
第四节 高校教师TPACK发展分析框架 / 036
一、TPACK框架各知识成分 / 036
二、TPACK要素 / 038
三、TPACK要素间关系 / 041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 一节 研究思路 / 044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046
一、深度访谈 / 046
二、观察法和实物资料收集法 / 048
三、持续比较法 / 049
四、内容分析法 / 049
第四章 高校教师TPACK发展情境

第 一节 受访教师基本情况 / 052
第二节 慕课设计与教学过程 / 054
一、慕课定位:从局部共享到面向大众 / 054
二、慕课设计:从依赖视频到设计活动 / 056
三、学习支持:从教师答疑到多方互动 / 063
四、组建团队:构建多种类型协作模式 / 066

第五章 Y老师:效果驱动的TPACK发展

第 一节 慕课教学过程 / 072
一、明确的慕课教学效果需求 / 072
二、慕课教学:从依赖视频到营造氛围 / 073
三、混合教学:基于慕课自主和协作学习 / 077
第二节 建构与发展TPACK / 078
一、成分发展:通过同事获得TK和TPK / 078
二、要素发展: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渐进式发展 / 079
三、要素间关系发展:教学策略与有关学生的知识、课程知识之间的关系紧密 / 087
第三节 教学研究推动TPACK发展 / 089
第六章 C老师:设计驱动的TPACK发展

第 一节 慕课教学过程 / 091
一、结缘慕课:从慕课学习者到慕课教学者 / 091
二、慕课教学:设计学习步骤并提供基本支持 / 092
三、混合教学:学生更多地应用技术进行学习 / 102
第二节 建构与发展TPACK / 102
一、慕课学习:TK尚未影响PCK / 103
二、成分发展:通过培训获得TK和TPK / 104
三、要素发展: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发展明显 / 104
四、要素间关系发展:课程知识与教学策略、评估知识之间的关系紧密 / 115
第三节 外在支持与个人反思相结合 / 117
一、学校的推动和支持 / 118
二、平台的教学设计支持 / 118
三、教学团队的协作 / 120
四、不断反思与研究 / 121

第七章 HY老师:扩散驱动的TPACK发展

第 一节 慕课教学过程 / 125
一、慕课设计:沿用已有在线课程 / 125
二、学习支持:建构在线探究社区 / 129
三、团队建设:不断完善 / 133
第二节 TPACK迁移与发展 / 134
一、要素发展:KoS发展明显 / 134
二、要素间关系发展:各要素间的连接得到加强 / 142

第八章 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跨案例分析

第 一节 TPACK要素发展 / 145
一、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发展明显 / 147
二、整合技术的评估知识:方式多元化和内容深入化 / 151
三、有关学生的知识:开始关注学习者特征及其学习 / 152
四、课程知识:增强课程应用性 / 154
五、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统领观念: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应用能力 / 155
第二节 TPACK要素间关系的发展 / 156
一、有关学生的知识与其他要素间的关系发展明显 / 156
二、课程知识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 / 157
第三节 TPACK发展过程 / 158
一、TPACK发展路径 / 158
二、核心驱动因素 / 160
三、多种发展途径 / 162
第九章 总结与反思

第 一节 结论与讨论 / 168
一、慕课教学可明显推动高校教师TPACK知识成分发展 / 168
二、慕课教学可推动高校教师TPACK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发展 / 169
三、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特征与共性 / 174
第二节 建议 / 177
一、推动高校教师TPACK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持续发展 / 178
二、形成技术支持师生共生发展的学习文化 / 179
三、构建立体化的支持体系 / 181
第三节 研究反思 / 186
一、研究创新 / 186
二、研究局限 / 189

附录一 受访教师基本情况 / 191
附录二 编码示例 / 207
附录三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经历”访谈提纲 / 209
附录四 内容表征模板 / 211
后记 / 212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