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售價:HK$
57.3
《
隋唐王朝兴亡史
》
售價:HK$
78.2
《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售價:HK$
101.2
《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售價:HK$
101.2
《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售價:HK$
102.4
《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售價:HK$
78.2
《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售價:HK$
101.2
《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售價:HK$
67.9
編輯推薦:
1.一个人需要付出多少,才能寻得真正的自我和独立?答案是:抛弃一切,哪怕被一切所抛弃。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与读者一同回到半个世纪前雾都重庆的幽暗街角,看一个人如何突破少女时代的逼仄与窒息,追求独立的人生。 2.作家虹影至为经典的长篇小说,超越女性写作的基调,书写生命能量的呐喊。女性通向觉醒和独立的孤独之路。
內容簡介:
这是饥荒年代一个贫穷家庭的情感秘事。老幺六六是个私生女,与父母兄姐一家八口挤在重庆江边破旧的吊脚楼里。不明真相的六六在漠视和排挤中长大,食物的匮乏和情感的缺失,给她带来天生的饥饿感和迷茫的青春。直到十八岁时,她才发现在自己隐秘和耻辱的身世背后,是母亲沉痛而绝望的爱情,以及母亲、养父和生父之间难断的纠葛。
《饥饿的女儿》是著名女性主义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自1997年面世以来,仍然不停再版、畅销,展现出经典作品强大的吸引力和独特魅力。在六六的身上,可以看到虹影的觉醒和成长,以及和命运和解的力量。
關於作者:
虹影
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编剧、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K:英国情人》《上海王》,诗集《我也叫萨朗波》,童书“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米米朵拉》(四本)等。有六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上海之死》是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著名导演娄烨的电影《兰心大剧院》的原著。
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2005年获意大利的奥斯卡文学大奖“罗马文学奖”。《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目錄 :
总序.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林宋瑜
《<饥饿的女儿>新版说明》 /虹影
这是读来让人心生惊悸的书 /阿来
终于把内心的黑暗和爱大声说了出来 /费勇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
第十九章
內容試閱 :
《饥饿的女儿》新版说明
其实写给母亲的书,何尝不也是给我的女儿。
幼年时我从未有过坐在母亲或父亲的怀里或膝上的好光景,听他们讲一个长江里金竹寺的神秘故事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的神话——妻子每日在江边一个石头上等待他,天长日久化成一块呼归石。这自家门前的故事,是从街坊邻里道听途说而来。那时我不到五岁。
现在我喜欢抱着女儿,让她坐在膝上,给她讲故乡的从前,我的从前,我母亲的从前,有的出现在《饥饿的女儿》里,有的出现在《好儿女花》里。女儿还不到五岁,听完会有不少问题,有时会说她也在那儿,会帮助大禹战胜龙王。她说她梦见了外婆,外婆摇着一艘船,带她在长江玩。
当年重庆老家六号院子那一带临拆前,我曾回去办理相关手续,去拆迁办的路,全是乱石碎瓦和戴着安全帽的工人。
我对三哥说,我想回家再看看。
三哥说,没钥匙,进不了门,再说什么东西也没有,也没路可去。
我看看手表,时间不够,只能作罢。
心头却一直不松开。
那些长江边半山腰的老院子,那些建在老院子边上的旧楼房,那些拐七拐八的陡峭的街巷,连着那些树草都不在了,说不定在我写这文章时可能就不存在了,从地图上消失殆尽。
我的根再也寻不见了。奥德修斯离乡20年,经历磨难后重返,没人能一下子把他认出来。我呢,如书中所言在1980年离家出走,渡过长江,离开重庆,越走越远,后到了英国。2000年返回中国。恰好也是20年。我的经历没有奥德修斯那样的奇险,少有辉煌耀眼的瞬间,多有失败和痛苦的岁月。这20年,阅读人间,后渡回长江,归于自己的故土,归于出生之地。我经常做一个梦,在老家的阁楼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她是一个冤死的鬼,她飘出我的视线后,我要去追她。正在阁楼养鸽子的 三哥却把我推下梯子。我呢,总会爬起来,再爬上梯子。他会再推 我下去,我再往上爬。
写作如同爬梯子,目的不是目标,而是为了看清自己从何而 来,看见那些消失在记忆深处的人和景致,把他们的形象记录下来。35岁时写作《饥饿的女儿》这本书就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45岁写作《好儿女花》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用文字重现我的故乡, 纪念我不在人世的母亲、生父和养父,也包括那些去世的从前的邻居。
谢谢阅读这本书的近30个国家的读者。
在母亲与我之间,岁月砌了一堵墙。看着这堵墙长起草丛灌木,越长越高,我和母亲都不知怎个办才好。其实这堵墙脆而薄,一动心就可以推开,但我就是没有想到去推。……只有到我十八岁这年,我才逐渐看清了过往岁月的面貌。我在心里对他说:我唯独藏起了我的孤独,我拒人千里之外,我绝望的需要总想把自己交给一个人。但是我不能让我的眼睛说出这种渴望,我怕它们泄露我的内心,以致我不能与你的眼睛对视。我看见了,你就这样静止了,连一个字也不愿留下。当然你没留话给我,我对你来说算得上什么呢,相比这个总难挣脱厄运的世界,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匆匆与你相遇过,什么也不算。我知道自己患有一种怎样的精神疾病—只有弱者才有的逃离病。仰望山腰上紧紧挤在一块的院子,一丛丛慢慢亮起的灯光,只有逃离家,我才会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