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金庸识小录(增订本)

書城自編碼: 36752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严晓星
國際書號(ISBN): 9787541159275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售價:HK$ 69.6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售價:HK$ 105.6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售價:HK$ 54.0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中国大港
《 中国大港 》

售價:HK$ 225.6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著作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著作 》

售價:HK$ 237.6
熊镇三部曲(全3册)
《 熊镇三部曲(全3册) 》

售價:HK$ 253.2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0
《 金庸年谱简编 》
+

HK$ 871.2
《 汪曾祺全集(钤印本 平装版) 》
+

HK$ 40.0
《 茅盾讲给孩子的童话故事 》
+

HK$ 87.1
《 云雀叫了一整天 》
+

HK$ 83.0
《 西行悟道(莫言贾平凹张炜余华等联袂推荐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力作) 》
+

HK$ 241.6
《 严独鹤文集(浦江名人文丛) 》
編輯推薦:
全新增订本。札记出笔,免于陈言,趣味与知识并举,虽周旋于金庸,却有出于小说之外的价值。
內容簡介:
“识小”语出《论语》,“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作者写金庸,小处着手,循旧有体例,就金庸著作进行解读,数百至千余字一篇,道出金庸小说中种种人物的原型、情节的蓝本及典故出处。虽是附着在金庸小说而进行的阐释,但旁征博引,涉及种种器物、名号、典故、引语等,有出于小说之外的价值。本书内容大致分为议论与考证两部分,有理有据,翔实可信,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是不可多得的小品文集。
此次增订本,增入近年作者新作《磁山》《叶二娘与诃利底药叉女》《三笑逍遥散》;正文中加附三篇文章;选录两篇议论正大、补文章不足的书评。
關於作者: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学者、媒体人。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庄剑丞古琴文稿》等,主编《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掌故》丛刊、《现代琴学丛刊》等。
目錄
目 录
增订本序
初版序
紫白金青
蟹汁化漆
红楼笔法
学《水浒》 写《书剑》
明教·明朝
说出的书本
作为耶稣的洪七公
喜心翻倒
“只是诗云子曰读得多了……”
沈从文、湘西
蝶梦记
象鸟
黄药师形象探源
聚贤庄中的酒杯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皮格马利翁现象”
九阴
一个人需要多少地?
鸠摩罗什之事
《春江花月夜》
附:琵琶名曲《夕阳箫鼓》的早期史料
峨默及其诗作
床上之剑
康熙初年金银比价
“胡说九道”雷同
铁厅烈火
枕席之盟
《三国》点滴
大同府的姑娘
两段补记
双蛇杖
慕天颜逸事
杀子
厮杀同类
阿凡提
折扇
时鲜菜蔬
磁山
附:“磁山”另有出处/舒飞廉
叶二娘与诃利底药叉女
附:《天龙八部》中的三位药叉女/南窗
三笑逍遥散
政治情怀
附录
“金学”三昧/萧桓
《金庸识小录》:芥子纳须弥/谷卿
初版跋
增订本跋
內容試閱
增订本序
和千万同龄人一样,我少年时迷上了金庸,初是看到别的同学在看,借来翻阅,往往是一套中没头没尾的中间一二册;后来欲罢不能,自己从租书店租“金书”来看,一本一天几角钱,为了省钱就要赶快看完,每天也没有很多时间读小说,中间许多地方不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再后来,因为实在太喜欢,几乎过几天就想重温一遍,大着胆子拿压岁钱换了一整套价值不菲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藏在书柜深处,每天晚上都可以翻阅。但一整套书毕竟目标太大,很快被家人发现,认为我“学坏”了,痛心疾首地训斥了我很久——那时家人如果能够知道,若干年后,金庸研究会成为文化和学术界的显学,我还能为一部学识渊博的金庸研究著作写序,不知会做何感想。
那些年,金庸每部书我至少都读了十遍八遍。读金庸的诸多快乐感动,此处不必细说。但有一点令我印象颇深。我并非追星一族,当时金庸对我来说只是个名字,金庸小说一十五部读完,自然就开始寻找其他相似的作品。并世其他武侠大家,也有不少佳作,有些遍的阅读快感也与金书仿佛,然而能引起再读兴趣的,就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情节一旦熟悉,便不耐再多翻阅。至于某些号称“金庸新著”的伪书,更是翻上两页便知其假劣,一眼都不会多看。
当时我只知道,金庸小说“好看”,其他的“不好看”,至少“不如金庸好看”,讲不出太多道理。但后来慢慢感觉,除去情节精彩,金庸小说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能吸引人们在对情节早已熟极如流后,仍然可以反复品味琢磨下去。所以时至今日,市面上已有数十(百?)种解读金庸的著作。虽然理解上言人人殊,但这种特殊处一定是超出文本也超出故事本身的某个层面,和莎士比亚或《红楼梦》一样,通向精神世界的无限,值得热爱者们去一直讨论和追索,从中得到无尽的乐趣。
在我自己的两本戏作(《剑桥倚天屠龙史》和《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中,我更多地从世界性和历史性方面去看待金庸作品内蕴的无限,也就是说,其中包含一个超出故事之外的广阔世界,甚至可说是“金庸宇宙”。但本文中,我想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严晓星先生的这一部《金庸识小录》是一部极博学的考证之作,它给我的一个启示是,金庸小说中大量的器物、名号、典故、引语、人物、情节等,都有远在书外的关联出处,尽管不必通解也能看懂小说,但这种“懂”可能只是浮于表面而错过了深层的内涵与脉络。虽然金庸的读者少有“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苦恼,但有《金庸识小录》这样的指引,金庸作品水下冰山般的丰富内蕴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所认识。
比如本书篇《紫白金青》虽然短小,但十分重要。作者在此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明教四大法王名号的设置,是以深厚的西方文化为背景的。龙、鹰、狮、蝠四种动物在西方文化中既极重要,又有和中国很不相同的意蕴,无论放在明教作为西域宗教的设定下,还是元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都十分允洽而出彩。若换成龙、凤、虎、龟之属,感觉就会大为无趣。这些在一般读者阅读中,可能只是感到有些别样的情趣,却不会去想其中的深意。但这种趣味正是以背后的精妙设计为支撑的。
也许有人会抗议说,这些有过度诠释之嫌。比如第二篇《蟹汁化漆》虽指出了其中某种医术在医学史上自有依据,但也谈不上什么深刻寓意吧?就是胡诌一个什么汁,大概也没什么差别。话虽如此,但这种看似不必要处也所在皆有的化用,却表明金庸小说潜在的“超文本”特征,指向一个更广大的文化视域。
与钱锺书和翁贝托·艾柯这样的大学问家不同,金庸作品的超文本性,并不是学院派的引经据典,讲究无一字无来历。而是来自金庸自幼生长其间,日夕涵泳的文化母体。“金书”中可探讨的名物故实囊括三教九流,医卜星相、稗官野史甚至俚语小调等“地方性知识”,文人雅士喜好的经史诗词反而用得较为克制。如果说这一文化母体在金庸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尚还有大致完整的面貌,但在嗣后政治经济变迁和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早已七零八落,不成面目。而托金庸作品之福,尚能不绝若线,保存在天南一隅,以某种超现实世界的面貌出现,反哺其故土,实堪惊叹。当然,这些“超级链接”所指,若非严晓星先生这样的高手一一钩沉,我们也不易明白其中的深远关联。
无论已经如何远离,这个母体与国人仍有着文化基因上的亲和力,是我们自身认同的源头。因此金庸无论在殖民百年的香港,或者革命数十年后的中国内地,都极易为人接受和喜爱。与之相反,金庸小说始终难以赢得欧美读者,即便“功夫片”曾经在西方大火,即便近年中国的科幻、悬疑等小说出海后也颇有反响,西人对金庸的冷淡依然故我,寥寥几部译作基本毫无反响。其中一个关键点,便是缺乏共同的文化母体,而隔了不止一层。笔者曾经略翻阅过《鹿鼎记》的英译本,回中讲“逐鹿”“问鼎”的典故,一页纸上用了《左传》《史记》《汉书》三本书,提到四五个古人和好几个典故,我们的初中生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却已足以令西方一般读者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了。
当然,也不必将金庸打扮成中国文化的某种卫道士,不仅其思想旨趣早非古人可比,从本书中就可以看到,金书中有许多来自印度、波斯、希腊、阿拉伯的掌故,小说情节上也深受近代欧洲小说家的影响,加上近现代一些史事的隐喻,其“超文本”的属性远远超过了文化的边界。但这与上面的文化母体论并不矛盾,毋宁说,这恰是中国文化本身富于活力的表现,与其他文化形态完全可以相互通融,吸纳各种要素而不失本体。这让我们不禁遐想,倘若中外文化的交流以一种更为平等和睦的方式发生,今天的中国文化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回到金庸,其中某些桥段上太着痕迹的化用,放在今天也许会被人诟病“融梗”,但是也不必将相关考据看成是“报告捕房捉贼起赃”(钱锺书语),金庸之卓才,不仅在于原创的故事构架,也在于将这些古老的文化原型化入小说,融会无间,堪称神来之笔。如本书《一个人需要多少地?》中所论,《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成吉思汗说,他生前征服万里江山,死后所需也无非尺土葬地,很可能来自古罗马诗人咏亚历山大大帝之语,但用在此处极为妥帖,倘若金庸囿于“著作权”,自己另行发明一套说辞,恐怕就逊色多了。
这让我们想起“爱利恶德”氏的论断:“诗人所有的并不是有待表现的‘个性’,而是一种特殊的媒介(medium),仅仅是媒介,而非个性,通过这种媒介,许多印象和经验,便以奇特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起来。对于诗人本身重要的印象和经验,也许在诗歌中毫无位置,而那些诗歌中地位重要的印象与经验,对于诗人及其个性来说也几乎可以忽略。”(T.S.Eliot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虽然是说诗人,但放在金庸这样的小说家身上也完全适用。金庸作品隐含的庞大信息量,正是在中、西、印等数个古典传统交汇的大时代中,由金庸这一浸淫于传统、体大思精的作者所结合的诸多古老经验,以形象的形式重以激活。而若干古老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约翰·坎贝尔所谓的“神话原型”上。就此而言,本书说是“识小”,必然也是纳须弥于芥子之“小”了。
拉拉杂杂说了许多,掉了几个书袋,其实重要的还是金庸爱好者琢磨切磋的乐趣。在他文中,我曾经讲过一桩往事:本世纪初年,我还在上大学,一次坐夜车返乡,旅途漫长乏味,对面坐着一个男生,本来也无话可谈,尬聊中不知怎么说到金庸,结果二人都是眼睛一亮,谈兴大发,一聊就聊了整夜,下车时几乎成了知己。虽然金庸作品我们这代人大都能说上几句,但熟记于心,能侃侃而谈的也不多见,能遇到一位高手夜话一番,实在是生平一快。后来每次与人聊金庸,说到兴高采烈时,都让我回想起那个难忘的火车之夜。
不过,我这样野狐禅就算把金书翻烂,或者也读不出本书中的许多灼见。作者严晓星先生,和我在网络上相识,多年前赠我本书初版,读后极是钦佩,受益匪浅,惜至今尚未晤面。何时一樽酒,能与细论金,将是何等幸事!适逢《金庸识小录》新版付梓,蒙他不弃,嘱我作序,于是大胆胡诌几句奉上,渭北春树,江东暮云,以寄仰慕,以寄相思。
新垣平
庚子四月既望于长安

紫白金青
“紫白金青”者,《倚天屠龙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以下所引金庸小说,除特别注明的,均引自三联版)中明教四大护法王紫衫龙王、白眉鹰王、金毛狮王、青翼蝠王是也。明教是源出波斯的宗教,金庸笔下的明教总坛在边远的昆仑山中,紫衫龙王本人便是波斯人—— 这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异国色彩。于是,金庸先生颇将几分西方文化背景的信息灌注其中。
首先是形象选择。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百禽之王为凤,百兽之王为虎。赋予鹰、狮以统治者的象征,是西方的传统。华土并不出产狮子,但到了宋代,已有人称狮为“百兽之王”,这当然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宋人如此,何况元末之人?至于蝠王之所以为“蝠”,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轻功绝妙,别忘了,他还曾有吸人血以缓解内伤的经历,而蝙蝠吸血、蝙蝠之不祥,正是西方民俗的反映。在中国民间的意识里,“蝠”就是“福”,是吉祥之物,如此可怕的人物哪能叫“蝠王”!
再看名次排列。龙王居首,书中已有说明是鹰、狮、蝠三王的“心甘情愿”之举(见第1159页)。那么,在西方文化中同样象征王者之尊的鹰与狮是怎样分出先后的呢?据说,在欧洲纹章学中,狮子的“重要性仅次于鹰”。(《世界文化象征辞典》第305页,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

蟹汁化漆


《倚天屠龙记》第四五三页,张无忌问胡青牛,有一人“眼中涂了生漆,疼痛难当,不能视物”,该如何治此怪疾。胡青牛的回答是:“试以螃蟹捣汁敷治,或能化解。”蟹汁何能化漆?心中一直疑惑。后读《博物志·药术》(范宁《博物志校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见有“蟹漆相合成水”之句,始知“胡言”不胡,必有所出。而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近又读根据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缩写而成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21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书中也谈到了《淮南子·览冥训》 《续博物志》卷九的类似记载(“蟹之败漆” “漆得蟹而散”),并解释这种“听起来像无稽之谈”“表面上看来可笑的传统做法”说:
事实上,甲壳纲动物的组织含有强有力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抑制某些酶(包括能使漆变硬的那一种酶)的活动。李约瑟博士对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做了如下的评述:
“那么,蟹的组织起了什么作用呢?毫无疑问,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古代中国人无意发现了一种强有力的漆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这种酶的作用,漆的变黑和聚合过程也受到阻止。……蟹的组织的这种作用也不足为奇,因为其他的研究已经证明,它们含有一种强有力的然而又有点神秘的抑制剂——D氨基酸氧化酶。”(第144—145页)
看来颇有几分科学道理,于是疑惑顿解。
不过,“蟹漆相合”之后所化出的水,竟然另有妙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四五“蟹”中引千年以前陶弘景的话:“仙方用之化漆为水,服之长生。”朱橚《普济方》卷二六四载有“长生方”:“以蟹化漆为水,服之长生。”不知有无科学家加以研究,得出合理的解释?
以蟹汁化漆,金庸先生言之有据,笔下的胡青牛却说得很保留,“或能化解”,大概他本人也没试过吧!


红楼笔法


一九六九年金庸在一次访谈中对林以亮(宋淇)说:
有时不知怎样写好,不知不觉,就会模仿人家。模仿《红楼梦》的地方也有,模仿《水浒》的也有。我想你一定看到,陈家洛的丫头喂他吃东西,就是抄《红楼梦》的。你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一定会说抄得不好。(《金庸茶馆》第三册第185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版)
金庸所指的,大概是《书剑恩仇录》第二九五、二九六页的几行文字,不过却似陈家洛反过来喂丫头吃东西。也许金庸已在修订时将它改过了。
明显抄《红楼梦》而又痕迹宛在的,可见《书剑恩仇录》第二四页陆菲青眼中的霍青桐:
那女郎……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两颊融融,霞映澄塘,双目晶晶,月射寒江。
不免让熟悉《红楼梦》的读者想起《红楼梦》第五回对警幻仙姑的描述: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这一抄,或许可归入“抄得不好”之列。
然而融会贯通之后,抄得好的也不少。这些抄得好的,既非生搬又非硬套,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创造,因文制宜,不纠缠于一词一句的形似,形成了摇曳多姿的“红楼笔法”。兹举数例:
《书剑恩仇录》第三八一页写乾隆嫖院,“后人有‘西江月’一首为证,词曰……”下面便是一首金庸拟作的“打油词”,极尽嘲弄之能事,令人忍俊不禁。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第三回“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不同的是,前者明赞实嘲,后者明嘲实赞。
《笑傲江湖》从开卷到主人公令狐冲本人出场,历一六○余页十一万余字,其间阅尽善恶、是非、真伪、生死的变幻冲突,真是蓄够了待发之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读来仿佛置身“红楼”,未见凤姐而已闻其声,又不禁会有黛玉对宝玉的猜度:“……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红楼梦》第三回)
《天龙八部》中段誉这一人物形象,在对女性、感情的态度等方面与贾宝玉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至于读者在读此书时往往有进入了红楼世界的错觉。比如段誉当面夸阿朱和阿碧的话:
我只觉老天爷的本事,当真令人大为钦佩。他既挖空心思,造了阿碧姊姊这样一位美人儿出来,江南的灵秀之气,该当是一举用得干干净净了。哪知又能另造一位阿朱姊姊。两个儿的相貌全然不同,却各有各的好看,叫我想赞美几句,却偏偏一句也说不出口。(第435页)
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对袭人、麝月、晴雯等人说的话: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
不仅如此,《天龙八部》在其他地方也不时流露出《红楼梦》的底色。八○一至一八○二页,到西夏求亲的各路人马将银川公主的贴身宫女当成了公主本人,大悟后都觉得“一个宫女已是这般人才,公主自然更加非同小可”。这番声势,与《红楼梦》第六回的一段相仿佛。刘姥姥跟着周瑞家的去见王熙凤,一路头晕目眩,一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差点儿就要叫“姑奶奶”,接着才知道“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如此衬笔,一脉相承。至于《鹿鼎记》里于八的妙论“京城里连骡子也与众不同”(第713页),不也像极了刘姥姥的乖巧话儿:
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会讲话。(《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鹿鼎记》六四○页写韦小宝准备写字:
伯爵大人从不执笔写字,那亲随心中纳罕,脸上钦佩,当下抖擞精神,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安腕运指,屏息凝气,磨了一砚浓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頫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挥毫。
这里的铺陈不难与《红楼梦》第五回的一段文字联系起来: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夸张反讽的喜剧风格与象征暗示的奢华氛围,都借助长句的排比与典故的堆砌来表现,虽是一反一正,渊源却不言自明。
林以亮对金庸小说中的红楼笔法怎么看,没有见到明确的文字资料。只知道他极其欣赏金庸小说,特别是《鹿鼎记》。至于其他的红学家,也不乏冯其庸、胡文彬这样的金庸小说热心读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