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铸造手册 第2卷 铸钢(第4版)

書城自編碼: 363844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作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75822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11.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儿童心理画:孩子的画会说话,孩子的画这样读
《 儿童心理画:孩子的画会说话,孩子的画这样读 》

售價:HK$ 82.8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向
《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向 》

售價:HK$ 106.8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售價:HK$ 93.6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售價:HK$ 105.6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游戏改变未来
《 游戏改变未来 》

售價:HK$ 167.9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48.8
《 铸造手册 第1卷 铸铁(第4版) 》
+

HK$ 248.8
《 铸造手册 第5卷 铸造工艺(第4版) 》
+

HK$ 211.3
《 铸造手册 第6卷 特种铸造(第4版) 》
+

HK$ 79.7
《 数控机床及其维护 》
+

HK$ 67.9
《 数控编程与操作——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推荐 》
+

HK$ 247.5
《 金属增材制造缺陷及检测 》
編輯推薦:
1)《铸造手册》第4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2)《铸造手册》第4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3)《铸造手册》第4版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34个单位的130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
4)这套手册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5)本书为铸钢卷,主要介绍了铸钢工业的发展简史、前景与展望及其应用,制备铸钢件需要的基础知识,各种铸钢的标准、牌号、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性能及应用特点,铸钢各种熔炼方法及其发展趋势,铸钢热处理工艺知识,以及铸钢件质量检测基础知识。
內容簡介:
本书介绍了铸钢工业的发展简史、前景与展望及其应用;制备铸钢件需要的基础知识;各种铸钢的标准、牌号、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性能及应用特点;铸钢各种熔炼方法及其发展趋势;铸钢热处理工艺知识以及铸钢件质量检测基础知识。附录中列出了铸钢且适用的相关资料。
關於作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由理事会及其下设的14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8个工作委员会组成。其下属的会员单位分别来自于国内外铸造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主办的刊物有《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现代铸铁》、《铸造世界报》和《压铸世界》等多种期刊。参与编辑出版《CHINA FOUNDRY》,并编辑出版有《铸造手册》、《中国铸造史》、《铸造词典》等多种铸造专业书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始终致力于中国铸造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铸造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广泛开展铸造行业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活动,始终如一的为中国及全球铸造业的发展服务。
目錄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本书主要符号表
第1章绪论1
1.1铸钢工业的发展1
1.1.1铸钢件的出现和铸钢工业的形成1
1.1.220世纪40年代以后铸钢工业的技术
进步2
1.2铸钢件的优点4
1.2.1与锻钢件比较4
1.2.2与焊接结构件比较5
1.2.3与铸铁件及其他合金铸件比较5
1.3铸钢件的应用5
1.3.1电站设备5
1.3.2铁路机车及车辆5
1.3.3建筑、工程机械及其他车辆6
1.3.4矿山设备7
1.3.5锻压及冶金设备7
1.3.6航空及航天设备7
1.3.7高压容器设备8
1.3.8船舶8
1.3.9农用机具8
参考文献9
第2章基本知识10
2.1钢的金相和热处理基础10
2.1.1Fe-Fe3C相图10
2.1.2Fe-Fe3C系合金的分类12
2.1.3碳钢的铸态组织12
2.1.4碳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13
2.1.5碳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14
2.1.6碳对碳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5
2.2钢的合金化基本知识17
2.2.1合金元素在钢中存在的形态17
2.2.2合金元素对相图的影响18
2.2.3合金元素对等温转变曲线的影响21
2.2.4合金元素对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
影响21
2.2.5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
影响23
2.2.6常用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8
2.3影响铸钢性能的一些因素29
2.3.1钢中常见杂质元素的影响29
2.3.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32
2.3.3铸钢凝固速度对组织和性能的
影响34
2.4电弧炉炼钢基本知识36
2.4.1电弧炉炼钢的特点36
2.4.2电弧炉炼钢中的炉渣36
2.4.3炼钢中冶金反应的热力学40
2.4.4炼钢中冶金反应的动力学46
2.5感应电炉炼钢基本知识47
2.5.1无心感应电炉炼钢原理47
2.5.2感应电炉炼钢的优缺点47
2.5.3真空感应电炉炼钢48
2.6炉外精炼基本知识52
2.6.1炉外精炼的重要作用52
2.6.2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52
2.6.3炉外精炼的特点和方法53
2.6.4炉外精炼的基本原理53
2.6.5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
应用56
2.6.6纯净钢精炼技术57
2.6.7炉外精炼技术发展趋势59
参考文献59
第3章铸钢的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60
3.1铸钢的分类60
3.2我国铸钢牌号的表示方法60
3.3某些国家铸钢牌号的表示方法61
3.3.1国际标准61
3.3.2欧洲标准61
3.3.3德国标准62
3.3.4美国标准63
3.3.5英国标准63
3.3.6法国标准64
3.3.7日本标准64
3.3.8俄罗斯标准64
3.4各国铸钢牌号表示方法对照64
参考文献67
第4章一般工程与结构用铸造碳钢和
高强度铸钢68
4.1铸造碳钢68
4.1.1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68
4.1.2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73
4.2一般工程与结构用高强度铸钢76
4.2.1国际标准76
4.2.2美国标准76
4.2.3其他国家的有关标准76
4.3焊接结构用铸钢77
4.3.1国际标准77
4.3.2我国标准77
4.3.3日本标准78
4.3.4美国标准78
4.3.5德国标准78
4.4碳钢的物理性能和铸造性能80
4.4.1物理性能80
4.4.2铸造性能85
4.5碳钢的典型金相组织88
4.5.1铸态组织89
4.5.2低碳铸钢的典型金相组织90
4.5.3中碳铸钢的典型金相组织91
4.5.4高碳亚共析铸钢的典型金相组织93
4.5.5高碳过共析铸钢的典型金相组织95
4.5.6铸造碳钢的断面效应95
参考文献96
第5章铸造中、低合金钢97
5.1低合金铸钢97
5.1.1国家标准低合金铸钢97
5.1.2行业标准低合金铸钢98
5.2我国的中、低合金高强度铸钢101
5.2.1铸造锰钢101
5.2.2铸造硅锰钢102
5.2.3铸造锰钼钢103
5.2.4铸造硅锰钼钢103
5.2.5铸造锰钼钒钢与铸造硅锰钼钒钢103
5.2.6铸造锰钼钒铜钢104
5.2.7铸造铬钢104
5.2.8铬钼铸钢105
5.2.9铬锰硅铸钢106
5.2.10铬锰钼铸钢106
5.2.11铬钼钒铸钢107
5.2.12铬铜铸钢107
5.2.13钼铸钢108
5.2.14铬镍钼铸钢108
5.2.15铜铸钢109
5.3微量合金化铸钢109
5.3.1钒、铌系微量合金化铸钢109
5.3.2硼系微量合金化铸钢115
5.3.3稀土铸钢115
5.4国外的中、低合金铸钢116
5.4.1欧洲中、低合金铸钢116
5.4.2美国中、低合金铸钢121
5.4.3日本低合金铸钢126
5.4.4德国低合金高强度铸钢128
5.4.5俄罗斯合金铸钢133
5.4.6法国工程与结构用铸钢133
5.4.7英国工程与结构用铸钢138
5.4.8瑞典非合金和合金铸钢138
5.4.9美国某公司典型低合金钢140
5.5低合金高强度铸钢的典型金相组织149
5.5.1w(Mn)=1.5%的铸钢149
5.5.2w(Mo)=0.5%的铸钢150
5.5.3铬钼钒铸钢150
5.5.4铬铸钢152
5.5.5铬钼铸钢152
5.5.6铬镍钼铸钢156
5.5.7镍铸钢156
参考文献157
第6章铸造不锈钢与耐热钢158
6.1工程与结构用中、高强度马氏体型
不锈钢158
6.1.1工程与结构用中、高强度马氏体型
不锈钢的有关标准158
6.1.2w(Cr)=13%、w(Ni)=4%左右的
铸钢169
6.1.3沉淀硬化型不锈钢175
6.2耐蚀铸造不锈钢及镍基铸造合金178
6.2.1耐蚀不锈钢的品种178
6.2.2耐蚀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
物理性能180
6.2.3耐蚀不锈钢的有关标准181
6.2.4耐蚀不锈钢的物理性能215
6.2.5耐蚀不锈钢的典型金相组织224
6.2.6耐蚀镍基合金226
6.3铸造耐热钢238
6.3.1耐热钢的分类238
6.3.2铸造耐热钢的有关标准238
6.3.3耐热钢铸件的耐热性能258
6.3.4高合金耐热钢和耐蚀钢的焊接性260
6.3.5耐热钢铸件的典型金相组织260
参考文献262
·ⅩⅦ·第7章铸造耐磨钢263
7.1耐磨奥氏体锰钢263
7.1.1Mn13系列耐磨高锰钢263
7.1.2耐磨中锰钢275
7.1.3Mn18系列耐磨高锰钢275
7.2其他耐磨高合金钢275
7.3耐磨中合金钢276
7.4耐磨低合金钢277
7.4.1水淬热处理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278
7.4.2油淬、空淬热处理低合金马氏体
耐磨钢279
7.4.3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耐磨钢280
7.4.4正火热处理低合金珠光体耐磨钢280
7.5耐磨碳钢281
7.6铸造石墨钢281
7.7陶瓷增硬(强)耐磨钢基复合材料282
参考文献283
第8章铸造特殊用钢及专业用钢284
8.1低温用铸钢284
8.1.1我国低温用铸钢284
8.1.2美国低温用铸钢284
8.1.3日本低温高压用铸钢287
8.1.4俄罗斯低温耐磨铸钢287
8.1.5法国低温用铸钢289
8.2铸造工具钢290
8.2.1美国铸造工具钢290
8.2.2美国某公司铸造工具钢290
8.3承压铸钢290
8.3.1我国承压铸钢290
8.3.2国际承压铸钢297
8.3.3美国承压铸钢302
8.3.4英国承压铸钢311
8.3.5日本承压铸钢314
8.3.6法国承压铸钢315
8.4精密铸造用铸钢及合金318
8.4.1英国精密铸造碳钢和低合金铸钢318
8.4.2美国精密铸造用铸钢及其合金318
8.4.3美国某公司钴基合金318
8.4.4德国医疗器械用铸造不锈钢318
8.4.5我国精密铸造用铸钢318
8.4.6国际精密铸造用铸钢318
8.5离心铸造铸钢管325
8.5.1美国离心铸钢管325
8.5.2日本离心铸造用铸钢管329
8.5.3国际离心铸钢及其合金330
8.6专业铸造用钢331
8.6.1重型与矿山机器用铸钢331
8.6.2水轮机用铸钢331
8.6.3汽轮机用铸钢331
8.6.4机车车辆用铸钢331
8.6.5常用铸钢轧辊用钢331
8.6.6无磁及电工用铸钢331
参考文献339
第9章铸造用钢的熔炼340
9.1炼钢用原材料340
9.1.1金属材料340
9.1.2造渣材料、氧化剂和增碳剂362
9.1.3耐火材料364
9.1.4其他材料382
9.2普通功率炼钢电弧炉的构造及主要技术
性能386
9.3碱性电弧炉氧化法炼钢工艺389
9.3.1修补炉衬、配料及装料389
9.3.2熔化期的技术措施391
9.3.3氧化期的技术要求及过程控制392
9.3.4还原期的技术要求及过程控制396
9.3.5冶炼过程中对钢液温度的控制398
9.3.6出钢的技术要求399
9.3.7碳钢氧化法冶炼工艺399
9.3.8低合金钢氧化法冶炼工艺399
9.3.9高合金钢氧化法冶炼工艺403
9.3.10初炼钢液的冶炼工艺407
9.4碱性电弧炉返回法炼钢工艺408
9.4.1返回法炼钢的工艺要点408
9.4.2高合金钢返回法冶炼工艺410
9.5碱性电弧炉不氧化法炼钢工艺412
9.5.1不氧化法炼钢的工艺要点412
9.5.2高合金钢不氧化法冶炼工艺414
9.6酸性电弧炉炼钢工艺416
9.6.1酸性电弧炉炼钢工艺特点416
9.6.2补炉、配料及装料416
9.6.3氧化法冶炼工艺416
9.6.4不氧化法冶炼工艺418
9.6.5硅还原法冶炼工艺418
9.7电弧炉炼钢的合理供电制度419
9.7.1电弧炉的主要电路及电气装置419
9.7.2合理的供电制度419
9.8超高功率电弧炉炼钢技术与节能技术421
9.8.1高阻抗技术421
9.8.2泡沫渣技术422
9.8.3水冷炉壁和水冷炉盖技术423
9.8.4无渣出钢技术424
9.8.5废钢预热技术424
9.8.6氧-燃烧嘴助熔技术425
9.8.7底吹气体搅拌技术426
9.9直流电弧炉设备简介及特点427
9.9.1直流电弧炉的发展概况427
9.9.2直流电弧炉的特点427
9.9.3直流电弧炉的类型及冶炼工艺
特点428
9.9.4电炉炼钢智能化430
9.10感应电炉炼钢设备简介及工艺431
9.10.1炼钢用感应电炉的主要技术
性能431
9.10.2感应电炉炼钢工艺432
9.11真空感应炉设备及工艺438
9.11.1真空感应炉现状438
9.11.2真空感应炉设备简介438
9.11.3真空感应炉炼钢工艺439
9.12钢的浇注442
9.12.1盛钢桶的形式与规格442
9.12.2盛钢桶的准备442
9.12.3钢液在盛钢桶中的镇静443
9.12.4铸钢件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443
9.12.5保护浇注445
9.12.6浇注操作工艺要点445
参考文献445
·ⅩⅧ·第10章铸造用钢的炉外精炼446
10.1概述446
10.1.1炉外精炼的任务446
10.1.2炉外精炼的主要优点446
10.1.3炉外精炼的基本功能446
10.2炉外精炼工艺的种类及其特点448
10.3钢液滴流真空除气法452
10.3.1钢包除气法452
10.3.2倒包除气法452
10.3.3出钢除气法453
10.4钢包精炼法453
10.4.1LF(V)钢包精炼法453
10.4.2ASEA-SKF钢包精炼法458
10.4.3真空电弧加热除气法462
10.5氩氧脱碳和真空氧脱碳精炼法463
10.5.1AOD法工艺及设备463
10.5.2VOD法工艺及设备470
10.6真空提升除气法和真空循环除气法478
10.6.1概况478
10.6.2真空提升除气法478
10.6.3真空循环除气法479
10.7电渣重熔485
10.7.1概述485
10.7.2主要过程485
10.7.3冶金反应486
10.7.4电渣重熔用渣系486
10.7.5电渣重熔工艺487
10.7.6电渣重熔设备488
10.7.7电渣重熔新发展488
10.8其他炉外精炼方法488
10.8.1钢包喷粉精炼法488
10.8.2钢包吹氩法490
10.8.3钢包喂线法492
10.9炉外精炼用原材料494
10.9.1耐火材料494
10.9.2电极501
10.9.3辅助材料501
10.9.4惰性气体502
10.10纯净钢生产技术502
10.10.1纯净钢概念及当今水平502
10.10.2有害元素去除途径503
10.10.3纯净钢冶炼工艺路线503
参考文献504
第11章铸钢件的热处理505
11.1铸钢件热处理的一般问题505
11.1.1铸钢件热处理的特点505
11.1.2铸钢件热处理的主要工艺要素505
11.1.3铸钢件的热处理方式506
11.1.4热处理对铸钢件性能的影响512
11.2铸钢件的表面淬火处理和化学热
处理515
11.2.1铸钢件的表面淬火处理515
11.2.2铸钢件的化学热处理519
11.3各种铸钢件的热处理工艺522
11.3.1碳钢铸件的热处理522
11.3.2中、低合金钢铸件的热处理524
11.3.3耐磨铸钢件的热处理528
11.3.4耐蚀不锈钢铸件的热处理535
11.3.5耐热铸钢件的热处理542
11.3.6工、模具钢铸件的热处理544
11.3.7专业用铸钢件的热处理547
11.3.8低温用铸钢件的热处理553
11.3.9大型铸钢件的热处理554
11.4铸钢件热处理时常见的缺陷556
11.5铸钢件热处理车间常用的加热设备558
11.5.1热处理用加热炉的分类558
11.5.2油炉559
11.5.3煤气炉560
11.5.4电阻炉560
11.6铸钢热处理节能简介566
11.6.1热处理节能的基本策略566
11.6.2热处理节能相关名词及技术经济
指标566
11.6.3热处理节能方法简介566
11.7铸钢热处理生产的环境污染及防治568
参考文献569
第12章铸钢件的质量检测570
12.1铸钢金相组织的检验570
12.1.1宏观组织检验570
12.1.2微观组织检验573
12.1.3断口的检验和分析582
12.1.4微区成分分析和相结构分析586
12.2铸钢化学成分分析588
12.2.1化学分析588
12.2.2仪器分析技术593
12.2.3气体分析597
12.3铸钢力学性能试验598
12.3.1试块598
12.3.2拉伸试验599
12.3.3硬度试验600
12.3.4冲击试验602
12.3.5弯曲试验604
12.3.6疲劳性能试验604
12.3.7断裂韧度试验606
12.4铸钢的特殊性能测定609
12.4.1铸钢的长期高温性能测定609
12.4.2铸钢耐蚀性的测定613
12.4.3铸钢耐磨性的测定614
12.5铸钢的物理性能测定617
12.5.1密度的测定617
12.5.2弹性模量的测定618
12.5.3比热容的测定618
12.5.4线胀系数的测定619
12.5.5热导率的测定620
12.5.6电阻率的测定621
12.5.7磁学性能的测定622
12.5.8热分析法623
12.6铸钢工艺性能的测定625
12.6.1铸造性能的测定625
12.6.2焊接性能的测定630
12.6.3切削性能的测定631
12.6.4温度的测定632
12.7铸钢的无损检测和质量分级636
12.7.1射线检测636
12.7.2超声检测639
12.7.3磁粉检测643
12.7.4渗透检测646
12.7.5无损检测新技术648
12.8铸钢件的主要缺陷652
12.8.1铸钢件常见缺陷的特征、形成原因及
预防方法653
12.8.2铸钢件的铸造缺陷655
12.8.3铸钢件的冶金缺陷655
参考文献657
附录658
附录A铸钢件交货通用技术条件658
附录B金属的物理性能660
附录C钢中主要元素对钢的熔点和密度的
影响662
附录D钢的硬度值换算表663
附录E元素周期表668
內容試閱
第4版前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铸造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我国铸件总产量接近 4900万t,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我国已成为铸造大国。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工艺手段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还不是铸造强国。
199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铸造手册》第1版。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2002年修订出版了第2版,2011年修订出版了第3版。《铸造手册》的出版及后来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的修订再版,为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深受广大铸造工作者欢迎。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周尧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名誉院长雷天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胡壮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柳百成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对这套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手册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套手册的出版发行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提高铸件质量、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铸造手册》第1版1995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 (暨优秀图书 )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铸造手册》第3版出版后的近1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技术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和扩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提升,铸造生产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第3版手册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铸造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广大铸造工作者的需要,助力我国铸造技术提升,推进我国建设铸造强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决定对《铸造手册》第3版进行修订,出版第4版。2017年11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启动了《铸造手册》第4版的修订工作。第4版基本保留了第3版的风格,仍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第4版除对第3版中陈旧的内容进行删改外,着重增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全面贯彻现行标准,修改内容累计达40%以上;第4版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机械工业出版社申报、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审,2019年8月,《铸造手册》第4版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铸造手册》第4版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的铸造工作者。它将对指导我国铸造生产,推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促进我国从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铸造手册》第4版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34个单位的 130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各卷主编如下:
第1卷铸铁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李卫教授。
第2卷铸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娄延春研究员。
第3卷铸造非铁合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戴圣龙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4卷造型材料华中科技大学李远才教授。
第5卷铸造工艺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苏仕方研究员。
第6卷特种铸造清华大学吕志刚教授。
本书为《铸造手册》的第2卷,编写工作在本书编委会主持下完成。主编娄延春研究员和副主编于波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全面负责,会同编委完成各章的审定工作。本书共12章,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娄延春研究员,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仲秋研究员。
第2章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
第3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4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5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6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7章暨南大学李卫教授。
第8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9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鹏程研究员。
第10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张鹏程研究员、陈瑞研究员、赵岭高工、张春铭高工。
第11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于波研究员、成京昌高工。
第12章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李巨文研究员、朱智研究员、赵立文研究员、张钊骞高工、王志明高工。
附录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于波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本书由主编娄延春研究员与责任编辑陈保华编审共同完成统稿工作。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版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铸造行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年产量超过3500万t,位居世界;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是世界规模的铸造工作者队伍。为满足行业及广大铸造工作者的需要,机械工业出版社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铸造手册》第1版,2002年出版了第2版,手册共6卷813万字。自第2版手册出版发行以来,各卷先后分别重印4~6次,深受广大铸造工作者欢迎。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教授,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周尧和教授,科学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雷天觉教授,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胡壮麒教授,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柳百成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对这套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手册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套手册的出版发行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提高铸件质量,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第1版手册1995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暨优秀图书)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2版手册出版后的近10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手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对手册进行了再次修订。第3版修订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组织和协调。
修订后的手册基本保留了第2版的风格,仍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第3版除对第2版已显陈旧落后的内容进行删改外,着重增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并以的国内外技术标准替换已作废的旧标准,同时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修改内容累计达40%以上。第3版手册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21世纪初的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新版手册将以崭新的面貌为铸造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技术工具书,对指导生产、推进21世纪我国铸造技术进步,使我国从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3版手册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40多个单位的110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而且有不少是后起之秀。各卷主编如下:
第1卷铸铁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伯明研究员。
第2卷铸钢沈阳铸造研究所所长娄延春研究员。
第3卷铸造非铁合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戴圣龙研究员。
第4卷造型材料清华大学黄天佑教授。
第5卷铸造工艺机械研究院院长李新亚研究员。
第6卷特种铸造清华大学姜不居教授。
本书为《铸造手册》的第2卷,其编写组织工作得到了沈阳铸造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编委会的主持下,主编娄延春研究员和副主编张仲秋研究员、刘文高工全面负责,组织各章编写人员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并会同编委完成各章的审定工作。全书共12章,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
第2章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
第3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4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5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6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7章暨南大学李卫教授。
第8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刘新峰高工。
第9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王涛高工,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暨南大学李卫教授。
第10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赵秀清高工。
第11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李英高工,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暨南大学李卫教授。
第12章上海新闵重型锻造有限公司葛又川高工。
附录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机械工业出版社余茂祚研究员级高工。
本书统稿工作由主编娄延春研究员、副主编张仲秋研究员与责任编辑余茂祚研究员级高工共同完成。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沈阳铸造研究所、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上海新闵重型锻造有限公司等各编写人员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版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铸造行业获得很大发展,年产量超过千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是世界规模的铸造工作者队伍。为满足行业及广大铸造工作者的需要,机械工业出版社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铸造手册》第1版,共6卷610万字。第1版手册自出版发行以来,各卷先后分别重印3~6次,深受广大铸造工作者欢迎。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教授,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周尧和教授,科学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雷天觉教授,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胡壮麒教授,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对这套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手册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套手册的出版发行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提高铸件质量、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第1版手册1995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暨优秀图书)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1版手册出版后的近10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手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对手册进行了修订。第2版修订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组织和协调。
修订后的手册基本保留了第1版风格,仍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为我国进入WTO,与世界铸造技术接轨,并全面反映当代铸造技术水平,第2版除对第1版已显陈旧落后的内容进行删改外,着重增加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并以的国内外技术标准替换已作废的旧标准,同时采用新的计量单位,修改内容累计达40%以上。第2版手册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新版手册将以崭新的面貌为铸造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技术工具书,对指导生产、推进21世纪我国铸造技术进步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2版手册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40多个单位的109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各卷主编如下:
第1卷铸铁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副院长张伯明研究员。
第2卷铸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裁姚正耀研究员级高工。
第3卷铸造非铁合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刘伯操研究员。
第4卷造型材料清华大学黄天佑教授。
第5卷铸造工艺沈阳铸造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君卿研究员。
第6卷特种铸造中国新兴铸管集团公司董事长范英俊研究员级高工。
本书为《铸造手册》的第2卷,其编写组织工作得到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在该卷编委会的主持下,主编姚正耀研究员级高工全面负责,由副主编张仲秋、罗通国主持编写工作,并由各编委共同完成了各章的审定工作。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姚正耀研究员级高工、宁德林高工,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
第2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李英高工、赵秀清高工,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
第3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娄延春研究员。
第4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娄延春研究员。
第5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娄延春研究员。
第6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娄延春研究员。
第7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李卫研究员,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
第8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娄延春研究员。
第9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王涛高工,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李卫研究员。
第10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赵秀清高工。
第11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李英高工,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龙教授。
第12章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葛又川高工。
第13章沈阳铸造研究所娄延春研究员、张仲秋研究员。
附录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研究员,机械工业出版社余茂祚研究员级高工。
本书统稿工作由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罗通国副总工程师、沈阳铸造研究所张仲秋副总工程师协助责任编辑余茂祚研究员级高工共同完成。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

第1版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对铸造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铸造技术与物理、化学、冶金、机械等多种学科有关,影响铸件质量和成本的因素又很多。所以正确使用合理的铸造技术,生产质量好、成本低的铸件并非易事。有鉴于此,为了促进铸造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并给铸造技术工作者提供工作上的方便,我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由铸钢、铸铁、铸造非铁合金(即有色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等六卷组成的《铸造手册》。
手册的内容,从生产需要出发,既总结了国内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也搜集了国内有条件并应推广的国外先进技术。手册以图表数据为主,辅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手册的编写工作由我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会同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卷的编写工作是在铸造专业学会铸钢及其熔炼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在《铸造手册》铸钢卷编委会的主持下,经过很多同志的辛勤工作完成的。在主编上海汽轮机厂丛勉同志负责全卷编写工作的基础上,由副主编和编委分管各章的编写工作。
李传栻(北方车辆制造厂)、十三章。
李隆盛(大连理工大学)第二、九章及附录。
张仲秋(机电部沈阳铸造研究所)第三、四、五、六、七、八章。
徐玉清、吴小蕾(上海重型机器厂)第十章。
范淑芝(机电部上海材料研究所)第十一章。
刘汝淳、葛又川(上海汽轮机厂)第十二章。
本卷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北方车辆制造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及上海汽轮机厂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承其他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工厂和有关专家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给以指出,以便再版时予以订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学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