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

書城自編碼: 35959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作者: 刘悦来,魏闽,范浩阳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47947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HK$ 117.6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 史念海作品 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性巨著
《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 史念海作品 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性巨著 》

售價:HK$ 189.6

 

編輯推薦:
社区花园是一种参与式的微更新,也是有机更新的重要实验。刘悦来老师和四叶草堂团队的社区花园和实践已经在上海有超过100个社区花园案例,并不断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成为人民城市指引下的社区层面共建共享共治的鲜活体现。本书集合了国内外社区花园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可提供国内城市更新参与和实施者参考。
內容簡介:
本书有没有理论的理论没有共识的共识,更有社区花园的鲜活案例,作为2019年首届共治的景观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国际研讨会的成果,集合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各国多地社区花园研究者的*观点和一线实践者们的*实验案例,对于当下中国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方向探索和实践价值。
關於作者:
刘悦来,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上海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理事长。长期从事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社区花园、社区规划与社区营造教学、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上海以自然教育为线索,以社区花园为空间更新实验基地,积极推动参与式设计营造,进行社区自组织景观的推广与探索,促进多元共治机制下的基层社区自治。目前四叶草堂已经协助在上海各区不同类型社区营造了90余处社区花园,并以设计、营造、管理、教育为策略,参与国际合作与在地网络建设,不断探索中国城乡空间永续发展和公众参与的创新模式。魏闽,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朴门永续设计专业认证教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长期从事历史建筑与生态景观设计研究,聚焦可持续社区花园设计、实践和自然永续设计,近年来和团队一起倡导都市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整合建筑、景观、农业与生态等跨学科内容,在上海协助落成了九十余处在地化的社区花园、公园、校园与农场,培力赋能数百个迷你社区花园,案例多次入选《上海手册》和长三角、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优秀案例。研究与实践的目标是以这些空间为基础载体,促成社会多方参与的和谐社区,加速城乡生境修复和文化复兴。范浩阳,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总干事,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长期从事城市设计与社区可持续运维管理,近年来与团队一起倡导社区花园与社区有机更新,完成超过九十个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项目。
目錄
第一章 理论研究 Chapte
002 从空间营造到社区营造上海社区花园系列空间微更新微治理实验 刘悦来
魏 闽 范浩阳
011 社区花园是社会城市 于 海
015 社区花园=城市革命 侯志仁(Jeffrey Hou)
019 公众参与社区创变的设计∶从闲置空屋到社区广场 飨庭伸(ShinAba)
025 英国社区花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海伦伍利(Helen Wolley)
032 日本公共绿地中的社区设计以大阪大家农园和泉佐野丘陵绿地为例山崎亮 (Yamazaki Ryo)
037 都市农园的民众参与途径 王本壮
046 延续生活方式的乡村社区更新策略研究 金云峰 万 亿 赖泓宇 彭 茜 陶 楠 陈丽花 王淳淳
053 发展城市花文化和市民花园,让上海更美、更精细、更有温度 王慧敏
057 社区规划2.0∶ 破局五问 刘佳燕
061 民众花园 何志森
064 基于互动理论的山水社区景观设计实践以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 孙 虎
070 四叶草堂的上海社区花园实践 魏 闽 范浩阳
078 古城绿意的几重可能 刘袆绯
086 协力与共生台北田园城市政策下的社区花园行动实践 谢宗恒
089 生活美学再造北京老城区微花园绿色微更新 侯晓蕾 刘 欣 林雪莹 苏春婷 疏伟慧
096 国际社区农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张雅玮 方田红 闫爱宾
103 社区花园的建设与社区失落空间的更新与再生的研究 史璟嫱 陈新业
109 立体花园高密度居住环境背景下立体绿化在社区花园中的应用 王巧良 金亚璐 车衍晨 史 琰 包志毅
第二章 案例实践
chapter 02
118 老旧小区更新中的社区花园实践以北京"加气厂小区幸福花园"为例程洁心 刘佳燕 高 睿
124 北京老城失落空间里的社区花园实践以三庙社区花园为例 刘袆绯 陈瑞丹 古城绿意研究小组
129 微花园城市绿色微更新实践以北京老城区为例 侯晓蕾 刘 欣 林雪莹 苏春婷 疏伟慧
133 居民参与为主体的老旧小区社区花园实践以育园为例 高 健
139 社会转型中社造教学的设计在场塘桥社区微更新工作坊纪实 徐磊青 言 语
143 当公园遇上菜园社区园圃与都市公园在西雅图的蜕变 侯志仁(JefreyHou)
153 "公"视野下上海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创智农园为例 刘悦来 魏 闽 范浩阳
159 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以百草园为例 刘悦来
163 广佛城乡社区花园营造实例两则 李自若 余文想 何婉仪
171 广州首个环保可持续生态园实践共建共享天河区长兴社区生态园 刘冬梅
177 社区中的农园 身边的自然以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为例 周 晨
186 社区花园实践以农心园为例 沈 瑶 赵苗萱
190 成都社区花园及老旧院落微更新实践以玉林东路社区为例 杨金惠 徐梦一 王倩娜
199 成都浦江溪鹭耕夫可食地景营造 罗俊沙
204 半亩方塘校园里的生态农园实践故事 席东亮 罗伟汉 牛皖川 顾洲权 陆浩文 檀 鑫
210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园地设计实践探索以西安吉的堡南湖幼儿园为例 李 戈
216 城市老旧社区花园实践以宝鸡市新渭路汽修厂小区为例 吴 焱 曹娇娇
222 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大连金地艺境艺米菜园 赵 晶
228 中学生的社区花园实践徐汇玉兰园 吴伊轩
第三章 专家访谈与对话
236 如何参与和推动社区花园的发展
239 社区营造的革命
245 社区营造过程中多方利益的协调
251 社区花园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254 从社区花园看社会治理
258 没有共识的共识共治的景观
美好的社区2019首届中国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研讨会专家对话
269 推荐阅读
270 在感动中战战兢兢地继续前行
272 附∶上海SEEDINGSEEDING计划∶重建信任,种下希望
內容試閱
这本书的名字是和编辑陈晨先生讨论的结果,他说小黄书(2018年出版的《共建美丽家园社区花园实践手册》)作为四叶草堂团队的一本实践手册,已经是一本畅销书,指导了一定的现场实践,现在亟须一本社区花园理论和全国各地案例的书,于是书名定下了。这是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随着书稿的汇集整理,压力越来越大,十分焦虑,我这段时间其实一直在做一个自我解释和圆场的工作,就是社区花园如果有理论,是风景园林的理论还是城乡规划、建筑学的理论?甚至是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抑或政治学的理论?还是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理论?这里我也特别想能有机会做一个简短的回顾,算是本书的前言吧。
2002年春天我开始做博士研究(导师刘滨谊教授),当时选定的研究领域是景观管理,为什么是景观管理?这个故事始于我1995年毕业开始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1999年我在国有设计院工作,主持了好几个景观设计的项目,那一年也是中国很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拆房建绿、景观美化的一年。这些城市景观项目决策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当时的我看到的是长官权力或资本开发各自的强势意志体现,或者是两者的共谋。市民作为最终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接受这座城市的"公共产品"无论市政产品还是地产景观,没有什么选择。原因是什么? 公民精神和公共意识缺位,鲜有参与路径、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容不得你有时间去更好地征求意见,更不用说深度参与计划和决策了。与此同时,福利分房的结束、单位大院制的解体、市场产权的进一步明晰,使得个人对产权的内向关注及物业市场化接管社区公共空间所带来的逐利性运维,共有空间的品质参差不齐并逐渐简单化,这种矛盾在逐渐加大。后来,我的学位论文的正式题目定为《中国城市景观管治基础性研究》,结论是只有走向更加公众参与的景观运营,才是可持续的景观管理,才能称得上是景观治理(Landscape Govemance)。也正是在做博士论文期间,我开始深入地关注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和社区营造。社区花园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景观管治实验,小微而渐变,它不是一种彻底的变革。但恰恰这样,在当下我国它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社区参与的路径,一条空间路径,也是一条缝隙,可以逐渐扩大的,或许有上下通达的可能性。
2005年博士毕业后我有机会在母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书,教景观设计,带社会实践,同时也在全国景观园林专业系所中比较早地开设了景观管理政策与法规的课程。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景观现象背后的运行机制,工作坊也会通过引入一些圆桌会议或者辩论赛的方式来进行。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城市绿地中到底能不能种菜",特别是2007年《物权法》开始实施后更多的市民开始出现各种维权,这些事件的背后是空间权力为主体的利益纠葛因为集体共有产权的公地悲剧需要更多的协商,而这种协商难度是巨大的。那时候开始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一些探索性的景观规划,我和团队几乎在每一个文本的后面都会加上一个篇章景观管理(管治)和实施机制,当然也几乎没有办法真正实施。基于宏大项目的权力和资本关注程度极高而往往很多想法难以实现,有没有一种方式或者项目载体能够进行公众参与的优化型介入?
F是在2010年,泛境(Pandscape)设计事务所成立,"广泛关注,小微改善"是泛境的初衷,到 2014年时已经完成了一些小微空间更新项目的设计,包括世纪公园的蔬菜花园,这是上海第一个在城市公园中的可食地景设计。这些小项目由于关注度不高,因而给设计、实施带来了一定的灵活空间,能够开展一些实验。当时团队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都觉得社区参与是非常缓慢的事情,会影响效率,还很可能造成管理失控。还有,这些公众参与的空间品质到底如何?由非专业施工的景观能好看吗,靠谱吗?最后,倡导的自然的生长会不会变成荒草的野蛮杂乱生长?当然其中的机制问题更加重要,如何做到多元共治和共赢?这一切已经到了必须要我们自己去做出案例、实现突破,才能让更多人认识到社区花园的价值,担心才会逐渐消肖解,事业才能推动。这个机会直到2014年四叶草堂正式成立才到来,那一年第一个社区花园的直接实践缘起于中成智谷何增强先生和管理团队的信任,于是有了火车菜园、有了第一间自然学校、有了朴门永续实践基地,这也是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社区花园。我们开启了自然营造的实验,最早几个社区花园都是源于企业的直接支持,而不是政府,间接地说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政府的责任是公平和公正。这几个实验也奠定了社区花园引入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一更美观的社区花园、更容易打理、更能集聚社区力量,从而成为社区治理的阵地。到2015年下半年,我们受瑞安房地产创智天地的邀请开始着手创智农园的设计调整及社区参与运维方案拟定,并开始了创智农园的全面社区参与运维实验。就在创智农园策划组织的同时,我们启动了和政府的第一个正式社区花园的合作项目一鞍山四村第三小区百草园的设计和策划组织。百草园也是我们第一个位于居住小区中的社区花园,缘起于我们系主任韩锋教授和时任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杜娟在人大会上的交流,在经历了设计、营造、维护、管理之后,我们和街道建立了社区景观提升和社区营造基地,也将传统的工程项目和社会治理相结合。自此以后,我们逐渐开启了政府合作以社区花园作为社区治理抓手的自治项目路径,截至目前已经服务超过 30个街道。
回到社区花园,社区花园是Community Garden的中文翻译,其实Community Garden有很多译法,在学界大部分译作"社区农园",还有"社区园圃"及"市民农园"。我们坚持叫社区花园。为什么?说起来还真是中国特色。对于刚刚城市化不久的大部分中国城市而言,"农"被认为是"土"的,low的,好不容易把农田、野岭、沟塘等变成"公园""绿化",怎么能再去恢复农田野地?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多物业失维的社区,存在大量的居民自己占地种菜的现象,这种现象引发了居民内部的矛盾,投诉量居高不下,成为社区管理的顽疾之一。如何从个人私利到公共利益的观念和行动转化,减少公地悲剧,实现和谐共建?我们和政府合作建设百草园的实验,证明了有组织的社区参与、科普型的种菜和农作物、清晰明了的分配是完全可以被居民所接受的,是安全可靠的。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大部分城市城市化时间不长,很多居民年轻时还是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还在,技术也还在,这反而成了社区花园推广发展、深入生活的重要资源。
说起社区花园的理论,如果说我博士论文的理论引用比较多的是经济学、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理论;那么对我本人影响最大的,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的社会学理论。自2016年初至今,于老师给予了社区花园事业无比的支持。正是在于老师不遗余力的支持下,2017年得到膨震伟教授的支持,上海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微更新作为全球7个案例中唯一的中国案例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主编的《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简称《上海手册》),2018年上海的社区绿化自治再次入选《上海手册》社会篇案例。2019年初诸大建教授来创智农园,他鼓励社区花园是民间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的好案例,这样的案例是基于公共经济和管理理论的中国实验,后来诸老师撰文将社区花园定位为社区微基建的一种,可以进行民间自下而上发起的草根PPP模式。
这本书的内容和机缘,是来自2019年春天的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国际研讨会。团队在2018年出版《共建美丽家园社区花园实践手册》之后,陆续收到各地社区花园行动者们的信息,大家希望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最好能召开一次各地联合的社区花园会议,并进行一次社区花园的圆桌会议,讨论中国社区花园的未来。而这次会议在吴志强院士、相关院系领导支持下,终于如愿在同济大学召开。主题的发言与交流、工作坊的举行、案例的分享,这是一次全国性的交流与讨论。特别是在秦畅老师主持下的圆桌会议,侯志仁、李迪华、何志森、王本壮等老师更是特别指出了在未来可能进入的快速发展期如何更好保持社区花园的民间自主性避免工具化的问题。
2019年11月,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分中心正式获得学校批准,隶属于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社区花园实验室的目标是建立不同类型的实验基地,实现土地的生产力和人与人关系的建构;研究并制定社区花园及社区营造课程;构建社区花园网络,实现高密度人居环境的有机更新;制定社区花园营造流程与规范,构建社区花园健康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书的出版,是社区花园实验室的一个初始性的成果。今后,理论与实验的研究会走向更加深入,更为广泛。
在政策引导方面,2019年1月,社区花园首次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简称民革上海市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政协委员王慧敏女士发言,本书有收录提案关键内容)作为大会发言提案在两会提出;2020年1月,社区花园多元参与式微治理路径首次成为上海市人大议案(由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女士议案)。这些必将影响上海空间更新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之相关政策与实施机制。
回想团队2014年开始进行社区花园市民参与式微更新微治理现场实验,强调以空间为阵地成为社区治理的抓手,陆续至今已经在上海直接参与设计营造了超过9个社区花园,经过培训赋能,由居民自发设计营造运行的迷你社区花园已经超过600个。这些实验最大的目的是激发市民对于自身环境改善的关注,从关注到开始行动,进而自我参与维护,最终形成自治社团,建立在地组织。社区花园策划、设计、营造、管理、维护的过程有长有短,总体而言具有一个特色回归到真实的社区生活本身,顺应并借助自然和土地的力量,支持社区建立市民的自我成就感和相互协同的精神。这些项目一开始是基于企业单位对自身环境提升品牌影响的需求,慢慢发展为街道、社区所接受的社会治理项目,也逐渐从单点的实验扩展为更为系统的规划。
2018年起笔者参与了多个区的社区规划师工作,并主持执行了杨浦区社区规划培训工作,全面支持区域社区微更新、微改造、微治理。当年开启了社区规划师驻场办公室,2019年进一步开展驻地辅导计划、试点社区规划共创小组,初步形成社区规划师团队支持下的社区居民和青年设计师结对共创模式,创造性地融合多方力量共创提案,为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培养了储备力量。2019年创智农园睦邻门的打开,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社区规划现实意义的认知∶基于民间的空间提案如何能更有效地实施?在其实施过程中有诸多的艰难困苦,但多元共治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是每一位社区居民的本能,如何更好地理解并提供解决方案,这需要专业的智慧,不仅仅是空间规划设计能力、现场引导能力,更是对于实施机制全过程的理解力。倘若能将居民和规划师配对,深入社区,共同探讨社区的规划方案,就能永续地支持社区。当然,如何更好地协同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及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形成共识,是配对小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我们这几年推动的"共治的景观"系列社区设计、社区营造、社区参与工作坊,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协同解决方案。以多元共治为前提,以社区规划师深度参与社区的角色设置来推动社区参与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也是每一位设计师可能参与的重要方式。这是一条政府推动的社区规划之路,另一条完全基于民间的线索一直存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发起的SEEDING行动,倡导居家自主邻里守望互助,以无接触分享种子绿植的空间媒介来传递爱与信任的力量。人际关系的连接和空间的介入路径是家庭一楼道楼栋一社区,以行动者共创的方式筹划社区花园空间站与在地网络,协同构筑安全美好的永续家园,也推动我们去尝试研发更多线上云端的服务内容和线下的种子接力站等空间媒介,去更好地传递爱与信任。这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自我修正的行动计划,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越了因疫情禁足不得已的隔空相互支持本身。我们注意到行动者在这个主动自我突破的过程中收获了友邻的信任与支持,涌现出不少自发开放私密或者半私密空间共享给社区的案例,这些主动参与的案例并非我们的项目所在地,也没有任何的利益交换,纯粹是基于个人发展或者对于家庭、社群的需求,这些需求本身就是精细化治理的根本所在。大家通过行动更加坚定了社区自治互助的价值和意义,并把它当成社区花园实践行动的起点,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也特别为本次疫情受到影响的民众带来心理疗愈的安慰。也正是基于此,我们的社区规划思路是拟深入进行社区规划协同工作模式的实验,更好地统筹资源支持空间规划和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特别是各街道睦邻家园、美好社区建设,扎根服务一线社区实践,进一步培育先锋种子,引导更多的社区规划、社区营造和在地创生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市民生活本身,美好生活是永远的刚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