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文化技术经济研究新视角:奥运文化要和产业发展和创意初探

書城自編碼: 35921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作者: 彭程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219560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HK$ 58.8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01.6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117.6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HK$ 81.6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9.6

 

內容簡介:
■ 研究分析文化技术经济六个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共同影响;
■ 探讨文化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规律;
■ 以奥运会例研究促进城市向更高层面的创新转型
關於作者:
彭程
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产业经济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在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工作,主要研究城市经济、产业经济和制度改革。发表论文《从技术视角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当前增强软实力的关键以文化技术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产业安全探讨》等。
目錄
第一章
文化、文化产业及文化技术

第一节 文化、文化产品、文化资源
一、文化
二、文化产品
三、文化资源及特征
第二节 文化产业及理论
一、文化产业
二、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
三、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兴起
第三节 文化技术及发展特征
一、技术经济
二、技术、文化技术及分类
三、文化技术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
文化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 文化技术的发展特征
一、文化技术的发展阶段
二、文化技术的发展特征
第二节 文化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统一关系
一、文化技术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二、文化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文化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变化
第三节 文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文化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文化技术推动产业效益提高
三、文化技术加快产业融合进度
第四节 文化技术与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文化技术革新对经济的巨大影响
二、文化技术发展的经济增长周期
三、文化技术的经济效果特点
第五节 文化技术对文化产品的作用
一、文化技术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
二、文化技术提升文化产品的内容表现
三、文化技术提升文化产品的生产力
第六节 文化技术经济的生产要素
一、生产要素理论
二、技术经济六力生产要素理论
三、文化技术生产要素

第三章
文化技术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素

第一节 人力:具有创意的人
一、创意群体的产生
二、创意群体的发展壮大
三、创意人员及群体特征
四、创意人员及创意团体的普遍性特征
第二节 物力:生产文化产品的技艺和技术演化
一、从手工操作到机器制造的文化生产
二、机械复制时代的文化生产
三、无线电通信的电子纪元
四、触网过程中的媒介技术融合
五、传播技术的融合、竞争和演化
第三节 财力:扶持文化产品生产的资金
一、文化事业的资金支持
二、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经费支持任务
三、政府主导的资金扶持

第四章
原生力:万物运行的助推力

第一节 物种与海陆的起源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一、从能量转换规律到螺旋模式
二、几何级延展到分形模式
三、能量存储:堆积及层叠模式
第三节 自然规律的数学解读
一、论证万物存在的逻辑
二、万物皆数
第四节 我国用数理解的万物运行
一、阴阳五行学说
二、卦象体系
第五节 数学思想影响下的创作
一、知觉世界的艺术表达
二、从结绳记事到数学抽象美
三、渗透到设计中的螺旋结构


第五章
时力:中国传统文化溯源与青铜时代的生产

第一节 器以藏礼的文化溯源
一、礼在社会的特殊意义
二、器与礼的关系
第二节 礼器与青铜器的出现
一、青铜器呈现出礼器的特征
二、礼与青铜器的变化
三、青铜纹饰表意通天的祭器
第三节 青铜时代的文化生产
一、铜和青铜开始作为生产材料
二、古铜矿冶炼和青铜铸造基地
三、青铜生产工艺的时代特征

第六章
场力:拥有创意氛围的制度场

第一节 场和场的作用力
一、场
二、场域和场的作用力
第二节 创意氛围
一、城市空间规划研究的转变
二、创意氛围的研究
第三节 创意氛围的基本条件与特征
一、创意氛围的基本条件
二、创意氛围的特征
第三节 构建具有创意能量的创意制度场
一、制度场
二、创意制度场
三、创意制度场的设计

第七章
奥运文化经济的六个要素

第一节 古希腊人的价值创造和神圣条约
一、奥林匹亚城的遗迹
二、来自远古的和平约定
第二节 奥运会审美价值的时代特征(以奥运会会徽为例)
一、现代奥运会的一脉相承
二、初期集中展现人物和人体的生命力
三、中期呈现简洁风格设计
四、后期注重意象表达
第三节 推动奥运会发展的原生力
一、古代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体育文化
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与宗教崇拜
三、现代奥运会的原生力
第四节 奥运电视转播技术和经济增长
一、奥运会电视转播技术的创新
二、电视转播权商业化带来的效益
第五节 奥运电视转播的场作用力
一、接天连地的技术场
二、与电视牵手的文化场
三、竞争中的经济场

第八章
奥运会举办的制度、经济、文化关系制度化过程分析

第一节 奥运会举办的制度关系
一、奥运会举办过程中的制度关系分析
二、举办奥运会的制度构成模型
三、从申办城市到主办城市制度执行主体的确立
第二节 奥运会举办的经济关系
一、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思想理念的转变
二、商业化运作构筑的奥运经济基础
三、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改革
第三节 从奥运文化传播到产权保护
一、奥运会的跨文化传播
二、两个制度层面的奥运文化传播
三、奥林匹克标志的产权保护


第九章
奥运会形成的文化经济要素聚集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化追溯与价值发现
一、在战争年代诞生的古代奥运会
二、一个体育美学世界的发现
三、古希腊体育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影响
第二节 从古代奥运精神到现代奥运符号呈现
一、古代奥运对神圣生命的讴歌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物化
三、举办国的奥运文化符号传播
第三节 五环旗下超越极限的力量
一、勇于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二、改写新的世界纪录
三、跨越族裔一个家
第四节 奥林匹克带来的要素聚集
一、奥运会的注意力资源
二、举办国文化的集中展示
三、最先进科技的应用

第十章
奥运会推动城市要素配置和城市更新

第一节 城市在要素集聚过程中实现生产方式转变
一、城市是各要素和人类文明创造的集聚地
二、城市要素集聚体现了城市竞争力水平
三、城市是在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下实现的要素空间集聚
四、城市发展需要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政府在城市要素集聚和构建市场运行机制中的作用
一、政府行为在城市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政府在城市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三、政府在城市生产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奥运会推动下的城市更新
一、奥运会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制度化过程
二、奥运会的制度化过程以场的形式存在
三、奥运会的市场化改革构建了新的制度场
四、奥运经济制度化的关键是构建新的制度场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还没有制造汽车、飞机的能力,也不具备发电设备、冶金设备等制造业的生产技术。那时我国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人口占比很大,农业是经济贡献的主体。常年战争的破坏,导致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1952年,经济回升并略超过战前水平,但工业的比重仍旧很低。按净产值计算,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4.7%,工业仅为25.3%,其中重工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8%,农业吸纳了 83.5%的劳动力,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50.5%。工业的比重虽然略有上升,但落后的现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水平十分低下,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为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1951年,我国开始编写并实施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一五计划历时4年,五易其稿,确定了建设新兴工业部门和工业基地的基本任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的第一辆汽车。同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上蓝天,成功实现首飞。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完成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加固定资产达84%,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超额完成了各项指标,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工业建设周期长,需要的资金量大,必须结合实际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合理进行空间规划布局和技术选择。项目要求必须对具体的原料燃料供给、建设规模、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工艺参数和组织机构等设定技术经济定额,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技术经济研究、评价的经验和方法。1963年,技术经济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七大科学技术并列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兴科学研究领域,被列入《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进行技术经济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技术多快好省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技术经济对于节约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建设的人力和物力能起巨大作用。我有幸承担中央科学领导小组交给的任务,经过三年时间完成《技术经济方法论问题》研究报告。这篇报告也是目前出版的《技术经济学》的原型,报告描述了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共计26章24万字。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产、流通和消费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三个不同的组成环节。生产投入与生产环节本身同样重要,生产投入包括生产施工、建设、设计、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很多环节,需要将生产投入单独进行研究分析,形成投入-生产-流通-消费的社会经济循环系统。《文化技术经济研究新视角》将文化产业的创意生产环节作为研究重点,基于技术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六元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文化产业的生产特点,将生产要素延伸拓展,创新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六个生产要素。
文化技术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文化具有传承和周而复始延续的特征,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文化能够以多种形态存在,文化存在的形式由采用的文化技术手段决定,文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影响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文化技术创新是人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适应自然、改造社会及丰富人们精神财富内涵的结果。文化创作与文化生产不能截然分开,两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图书出版印刷、广播电视传输、电影院线和舞台演出到文化产品在移动终端等网络化、数字化平台的传播,文化产品和服务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技术。文化技术创新不仅能激发文化创作的生产活力,而且能够进一步挖掘文化内容本身,通过应用新的文化技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技术改造,实现文化技术经济的创新。
文化生产和创作不仅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产生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生产与一般的生产不同,文化生产是对文化内容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演进为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工业基础设施的制造业大国。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文化作为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尺度,让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因此,要研究文化技术经济,必须充分尊重文化技术发展规律,认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规律。《文化技术经济研究新视角》从文化技术经济六个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共同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文化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用奥运会举例研究促进城市向更高层面的创新转型,是一个新的尝试。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和文化产业的特殊要求,认识生产要素配置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技术经济的发展规律。文化技术经济这一研究领域,还有着深入探讨的广阔空间。希望在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文化技术研究融入科技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当中,更大地发挥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和增进民生福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我国首次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将带动劳动力、技术、资金、文化、知识等多种要素的流动,助力民生改善,促进文化精神服务的提升。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对疫情缓和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注重研究新科技对文化进行的数字化改造,将文化内容与新的科技结合,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角度,看待文化技术经济问题。数字化转型不能只依靠部门推动,更需借助市场和企业的力量去执行和实现,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形成各部门的协作,实现整体上的共同参与和推动。为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以数字为代表的新科技及其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创新驱动的战略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引领创新发展,努力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


徐寿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