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書城自編碼: 35781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郅庭瑾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09804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61.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HK$ 117.6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 史念海作品 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性巨著
《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 史念海作品 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性巨著 》

售價:HK$ 18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2.3
《 教育叙事的力量 》
+

HK$ 74.2
《 国家教育发展报告(2019) 》
+

HK$ 58.5
《 中国基础教育管理新进展丛书:教育管理的伦理向度 》
+

HK$ 206.3
《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第2版) 》
+

HK$ 72.5
《 网络素养研究.第1辑 》
+

HK$ 97.5
《 “后工作”理论 》
編輯推薦: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经典的教育管理研究问题,如何理解体制机制概念的内涵和边界以及二者在教育领域中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至今仍困扰着很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本书摒弃了传统著述中执着于概念辨析和理论探讨的思路,以一个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揭示体制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全书共十章,内容覆盖了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政策趋向等主题,呈现方式上以政策梳理改革现状存在问题未来方向为统一进路,既充分关注了教育体制机制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也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和逻辑系统构建提供鲜活的实践素材与案例支撑。
內容簡介: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是《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第二辑)》中的一本,摒弃了传统著述中执着于概念辨析和理论探讨的思路,转而通过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一个个真实问题的剖析和破解,进而揭示体制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即,全书以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分析和阐释问题的逻辑主线,以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教育扶贫脱贫国际教育政策趋向等为关键词,将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分析与论述嵌入到上述关键问题之中,进而反映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關於作者:
郅庭瑾,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教育管理伦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等重要专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教育引领未来: 教育现代化问题聚焦
第一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历史沿革
一、 酝酿新中国的现代教育
二、 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建设
三、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维度
一、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二、 教育现代化的维度
三、 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
一、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 半程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 重视教育理念发展,忽视教育实践改革
二、 重视数据量化,忽视人文关怀
三、 重视全球化求同,忽视中国特色存异
四、 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实力提升
第五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特色分析
一、 当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短板
二、 如何理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本概念
三、 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教育现代化的新走向
四、 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
第二章 人才是根本: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 政策解读
一、 走向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
二、 教师质量提升的诉求与瓶颈
三、 树立职业自信是师德建设的内在意蕴
四、 办好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
第二节 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 教育部直属综合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二、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第三节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教师
一、 教师一度被界定为从事公职的专业人员
二、 国家公职人员凸显了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三、 国家公职人员奠定了教师权益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活状态扫描
一、 教师工作时长统计
二、 教师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 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第五节 芬兰与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
一、 芬兰: 择优为师,以专业自主提升职业归属感
二、 中国香港: 高收入、高门槛维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六节 新时代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和改革专家观点
一、 教师队伍怎么培养
二、 教师队伍怎么管理
三、 教师队伍怎么改革
第七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师范高校需要探索大众化时代成功的办学和发展路径
二、 研究教师的情绪劳动,纾解教师的身份倦怠
三、 有机整合对教师的赋权与增能
第八节 教师体制机制改革新思路
一、 职业与专业合一: 令人羡慕之职业内涵
二、 国家使命和公共属性: 令人羡慕之职业特质
三、 制度支撑与经费支持: 令人羡慕之政策保障
第三章 双一流能否五年建成: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节 双一流政策解读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
二、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问题
第三节 双一流舆情态势
一、 各方观点呈现
二、 舆情启示
第四节 国际借鉴与启示
一、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
二、 国外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第五节 双一流建设新思考
一、 高校应如何落实双一流建设
二、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展望
第四章 牵一发如何动全身: 聚焦新高考改革
第一节 高考的定位与功能
一、 以评价实现人才选拔和引导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二、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第二节 历次高考改革及目标
一、 不同时期的高考改革
二、 高考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
三、 历次高考改革目标偏离的原因
第三节 新高考改革之新
一、 新高考改革改什么
二、 浙沪新高考改革问题审视
第四节 韩国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一、 韩国与美国大学入学制度的演进逻辑
二、 不同群体间的博弈
第五节 高考改革新思考
一、 正确处理高考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二、 深化招考分离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 厘清政府、高校、考试机构的权责关系,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 研判考试测评环节,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五、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特色办学
六、 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好改革的基本保障
第五章 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 教育的一般功能
二、 职业教育的特有功能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演变的经验与启示
一、 经济、政治等因素对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层次的影响程度
二、 政策是调控职业教育层次与规模的直接手段
三、 技术水平决定职业教育层次高低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与美国的经验借鉴
一、 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二、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职业教育层次划分依据不合理,各层次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 职业教育层次衔接不畅,衔接重形式轻内涵
三、 专业结构比例失衡,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四、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善,难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 各类各层职业教育管理不统一,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机制
第五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 依据人才类型与职业资格标准划分职业教育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二、 职业教育重心高移至专科层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统筹专业设置
第六章 抬高底部:三区三州教育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三区三州人员和社会状况
一、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制约教育发展
二、 交通信息不畅,阻碍教育发展
三、 民族文化发展断档,影响当地教育发展
四、 幼儿园和小学数量基本达标,初高中设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 教师数量结构性短缺,师资质量水平低
六、 双语教学逐步推进,发展势态较为乐观
第二节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形式和内容
一、 政策资助型
二、 经费和基金资助型
三、 结对资助型
第三节 当前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 事权、财权的分离影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二、 现有扶贫模式精确性不高
三、 市场机制培育不成熟,未能有效参与到扶贫进程中
四、 政策、工作措施及工作机制不够精准
五、 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降低了开发式扶贫的意义
第四节 教育扶贫的历史经验和国外实践
一、 扫盲教育的经验
二、 美国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三、 澳大利亚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第五节 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教育扶贫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统筹教育扶贫水平
二、 吸引稳住一批优秀教师,加强连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三、 用学校作为扶贫抓手,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 切实加强教育扶贫专项督查,适时引入教育扶贫问责机制
第七章 国际视野: 探寻全球教育变革中教育政策之方向
第一节 当今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变革
一、 教育普及数量之外的困境
二、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成效的关键
三、 新科技发展社会的动态流变
第二节 中国教育改革进展与经验
一、 教育普及的中国举措
二、 师范教育的中国体系
三、 坚守特色的中国优势
第三节 贯通中外的教育趋势与前瞻
一、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提升教育水平
二、 以学习为核心概念推动教育理念革新
三、 以全球化视野定调教育及科研
第八章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一、 以工程计划模式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二、 加快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三、 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二节 承续与变革
一、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是政策变迁的塑型者
二、 国家和社会利益是政策变迁的动力基础
三、 渐进型政府主导的政策路径特征
第三节 特点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是否已形成中国模式引发关注
二、 历史辩证地评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奇迹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寻找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创造性主体和关键变量
二、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
第九章 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秩序阶段
二、 义务教育普及阶段
三、 素质教育发展阶段
四、 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
第二节 发展与成就: 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果彰显
一、 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世界性难题
二、 用25年时间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壮举
三、 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正逐步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节 问题与瓶颈: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短板
一、 教育目标偏离,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依然存在
二、 教学内容僵化,难以平衡知识的传统性和现代性
三、 培养模式僵化,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多样化发展
四、 教育评价单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第四节 模式与驱动力: 基础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 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二、 协同一致,合力攻坚
三、 分类指导,稳步发展
第五节 观察与思考: 政策展望及建议
一、 继续将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 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关注教师质量提升
三、 注重发展性,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协调兼容
四、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二、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
三、 内涵发展阶段(1998至今)
第二节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缺失,中高职定位模糊
二、 缺乏纵向衔接与横向通融,职前职后协调不一
三、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四、 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需求,专业与产业脱节
五、 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亟待由量到质的跨越
六、 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
三、 英国现代学徒制
四、 国际上成功的职教模式带来的启示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加快产业升级,发挥高端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 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三、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四、 建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是《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
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中的一本。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建的国家教育智库。2020年,宏观院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智库,为教育领域内唯一一家。建院以来,宏观院始终秉持高端教育智库的定位,全面对接国家、区域教育与社会需求,坚持直面问题、贴近实践、服务政策、深度透析的政策研究理路,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持续产出高水平决策咨询成果,为国家和上海市教育决策提供专业支撑。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先后创刊《教育宏观政策专报》《教育发展信息与观察》《国际教育观察》三份内参刊物,三份刊物定位、视角、内容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是宏观院作为智库的主要成果载体,也是智库支持决策的重要渠道。其中,《教育发展信息与观察》主要立足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情境,从当下正在发生的,或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即以现实问题或关键问题为逻辑起点,遵循政策解读历史沿革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境内外经验借鉴观察与思考的基本线索,试图对一个个问题进行完整梳理和深度剖析,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参考和专业依据。本书正是以《教育发展信息与观察》为基础,将一个阶段以来的前期研究和积累进行整合,汇编为《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公开出版。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非常经典的教育管理研究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有多年的分析和探究,但体制机制这些概念的内涵和边界究竟如何理解,在教育领域中究竟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至今仍令很多教育理论和实践者倍感困扰。
根据已有研究可知,教育体制是教育制度的总称,是教育规范和教育机构的统一,包括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招生制度等部分。教育体制受社会的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成员的教育观念与就业水平以及教育政策等因素影响。教育体制问题的本质是以高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特点的制度化教育,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制度化教育的状况。时至今日,新中国教育从解放区教育经验和以俄为师的苏联教育经验出发,历经曲折和弯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果,充分释放了制度化教育的红利。与此同时,也因日趋制度化的统一、封闭和保守而面临反思和改革。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第一,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政策保证。长期以模式单一的普通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专业面较窄、与普通教育呈割裂状态。第二,部分类型学校功能定位不清,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等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教育结构和学校的功能定位远不能适应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应用型人才被轻视。第三,非正规教育尚未摆脱学历化倾向,无法满足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多样化的要求。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非学历教育的应有发展,也加剧了社会恶性竞争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第四,教育结构体系的调整尚未形成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自动调节的机制。教育行政的指令性角色未能实现根本转变,各级各类学校依法自主根据劳动力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办学模式尚未形成。总之,今天讨论教育体制问题的核心不是放弃制度化教育,而是改革不利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阻碍因素,不断完善制度化教育。
教育机制,则是指影响教育发展的诸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教育体制的落实需要机制来配合实施、保障运行。按层次分,教育机制有宏观、中观和微观;按形式分,教育机制有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监督服务式;按功能分,教育机制有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作为影响事物内在关系和运行方式的机制可以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表达或规定,因此教育机制的改革通常都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的。学界一般认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需从以下机制创新着力。第一,健全政府调控和社会参与机制,增强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各级政府要依法承担制定教育法规和教育标准,指导教育发展、教育投资和结构调整的主要责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教育结构调整和运行状态的监督评价。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结构运行和调节机制。第二,健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教育结构体系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行学业(学历)证书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按照劳动预备制度的要求,对未能升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进行一定年限的必要的职业培训。地方政府在统筹当地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可以举办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院或社区学院。第三,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有关中介机构应为学生在报考有关专业时及在校和毕业期间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信息指导和咨询服务。社会用人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施现代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以实际能力和业绩为中心的人才评价和流动制度,淡化户籍、档案、行业、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从微观运作层面保证教育结构调整的健康发展。
本书摒弃了传统著述中执着于概念辨析和理论探讨的思路,转而面向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对一个个真实问题进行剖析和破解,进而揭示体制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即,全书以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分析和阐释问题的逻辑主线,以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教育扶贫脱贫国际教育政策趋向等为关键词,将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分析与论述嵌入到上述关键问题之中,进而反映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思路的最初来源,与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则聚焦体制机制,回应了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举措。2017年10月31日,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举办了十九大后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在研讨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并非是抽象的概念或深奥的理论,它真实地蕴含在对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现实问题的破解之中,有时候,它甚至就是那一个个由来已久的重大问题、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本身。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质上就是要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政策设计理念层面为创建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现代学校体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描绘出了宏伟蓝图,也对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回应,但仍存在一些尚未逾越的障碍以及短时难以克服的沉疴积弊。这些问题催促我们去反思和破解。比如,与教育优先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是什么?党的十九大再一次重申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的优先显然不是教育跟自己比,而是相对社会其他行业和领域。那么,与优先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亟需明确内涵是办学机制的提升?是教育内涵的升级?还是经费拨款体制的变更?诸种变量因素如何协调?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人民如何理解?又如何界定满意?是教育不参与社会分层而带来的人人平等、人人满意?是人人都从精英教育中获得的满足?还是因教育而获得的良好教养的满足?再如,与立德树人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是什么?十九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问题是所立之德如何清晰规范而不至于使德育陷于一个框,致使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品行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都可以往里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制机制何以取得真正的突破?又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定位,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是什么?是实施基准化的义务教育战略还是强化转移支付策略?或者加大东西部教育联动?在现有城乡社会格局下确保教育公平的突破点在哪里?目前的教育资源足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吗?何种普职结构是我们可以达成的普及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既有的教育体制机制如何创新?还有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十九大提出的诸多教育发展目标,都需要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进行追问,才能切实找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路径。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指出新阶段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改革应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放管服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总体而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从不同维度体现不同的价值追求。
从受教育者的维度,要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的体制机制,即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不同年龄段德育衔接不畅、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改善家庭教育,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营造健康教育生态。
从教育者的维度,要构建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体制机制,健全加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教师的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开启从制度设计层面促进师资流动、推动教育公平的新局面。
从教育机构的维度,要构建更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加强科学保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作息,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健全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等途径,深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完善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教材建设、重视通识教育、探索弹性学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创新教学、深入推进协同育人等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育人能力和水平,培养出一批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书既对教育体制机制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充分关注,也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系统和完整框架保持理性清醒。同时,更以现实问题为线索,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和逻辑系统构建提供鲜活的发展实践素材与案例支撑。具体而言,全书在主要内容上作如下安排。
第一章,教育引领未来: 教育现代化问题聚焦回顾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沿革。辨析教育现代化的几个相近概念,指出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提出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第二章,人才是根本: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解读《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两个政策文本,借助高校就业情况报告,了解教师在就业市场上的吸引力;选取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等资料,就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生活、工资收入等状况反映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略览芬兰与中国香港地区的教师职业发展情况,介绍境外经验。梳理专题研讨会相关论点,分析教师队伍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教师体制机制的改革思路。
第三章,双一流能否五年建成: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解读双一流的政策内涵,回顾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指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立足本国实际,参考各方舆情,检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和国外一流学科建设经验,提出对双一流建设的新思考。
第四章,牵一发如何动全身: 聚焦新高考改革审视高考的功能定位。回顾历次高考改革目标和目标偏离原因,透视新高考改革试点的创新与突破,分析浙沪新高考改革中的问题,观察韩美两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历史和现状,为高考改革的下一步推进提供借鉴。
第五章,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发展明确职业教育的功能。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演变的经验与启示,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问题;借鉴中国台湾地区与美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第六章,抬高底部:三区三州教育精准扶贫脱贫。介绍三区三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总结当地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形式和内容;分析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中外教育精准扶贫案例的经验和教训,指明未来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推进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国际视野: 探寻全球教育变革中教育政策之方向。介绍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变革,总结中国教育改革进展与经验,探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已有研究和我国实践,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
第八章,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回顾40年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介绍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导向与举措、承续与变革,分析高等教育政策发展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回顾40年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成就,透析基础教育发展的驱动力量,分析发展中的瓶颈与问题,提出对相关政策的展望及发展建议。
第十章,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分阶段对4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进行解读,指出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英国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政策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照。
全书得以顺利完成是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的结果。上海师范大学吴国平副教授(兼任宏观院成果传播中心副主任),在《教育发展信息与观察》创刊阶段和我一起担任主要策划,对该刊物的定位、宗旨和内容、风格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在日常工作中负责稿件的编撰、编辑等工作。在汇编本书的过程中,他也从框架和思路方面给予了大量指导。下列同志既是《教育发展信息与观察》创刊阶段的核心工作团队,也为本书提供了初稿或基础材料: 刘纪蕊、严凌燕、李世奇、包丹妮、姜蓓佳、杜晓馨、丁亚东、张顾文。在统稿过程中,姜蓓佳协助校对排版、订正错误等。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书以《教育发展信息与观察》汇编而成,而作为报送决策部门的一份内参刊物,重在凝练而简洁地提供信息、事实、数据和观点,因而未严格遵循学术刊物引证注释的规范要求,尤其是,受制于刊物的篇幅和字数,很难在文中一一罗列、注明所有的引文来源和出处。但我们对学术规范的遵守和敬畏之心坚定不变。在成书过程中,尽可能用全面罗列参考文献的方式展现前人或已有研究对我们的借鉴和启发,但还是难免遗漏。在此一并说明并衷心致谢!最后,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尤其是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本书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恳请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郅庭瑾
2020年7月2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